【地理】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解析版) 试卷
展开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
一、选择题。
冻土有永久性冻土和季节性冻土之分。读我国某省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乙在等值线上,则乙的深度数值最可能是( )
A. 180 cm B. 200 cm C. 220 cm D. 160 cm
2. 下列关于冻土对甲处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石化学风化强,风化壳厚
B. 地面反射率增大,干旱严重
C. 植物根系生长慢,土壤贫瘠
D. 地表水不易下渗,沼泽广布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图可以看出,该省季节性冻土发育呈点状分布
B. 最大冻结深度自南向北,由东南向西北部总体为加厚
C. 该省的季节性冻土深度最厚处达3.5 m
D. 该省全部都是季节性冻土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分析】本题组重点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1题详解】
图中相邻两等值线间的等值距是20cm,与乙相邻的等值线有两条,大值是200cm,小值是180cm,乙的纬度较低,温度较高。故应该取小值180cm。故选A。
【2题详解】
甲处是三江平原区,冻土的发育使地表水下渗不易,形成沼泽,故答案选D项。
【3题详解】
该省季节性冻土发育比较普遍;根据等值线分布可知,最大冻结深度自南向北,由东南向西北部逐渐加厚,冻结深度由1.8~2.0m过渡到2.6~2.8m;黑龙江的北部48°N以北,年均气温低(0~-5℃)有多年永久冻土分布。故选B。
【点睛】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一看图名、二看数值特征、三看疏密、四看走向、五看等值线形状、六看弯曲、七看闭合、八看综合分析应用
半城市化人口是指人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流动人口。这些人口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市化率( M),半城市化率(M)=(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影响图示省区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是( )
A. 户籍制度 B. 城市化速度
C. 产业结构 D. 经济发展水平
5. 图中辽宁、四川、新疆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深居内陆,气候恶劣 B. 开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匮乏
C.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 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
6. 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的半城市化率高,有利于( )
A.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B. 提高农民福利待遇
C.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D.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答案】4. A 5. D 6. C
【解析】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察半城市化的产生、影响因素和相关影响。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半城市化人口本质是没有城市户口、户口在农村、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这是我国严格的户籍制度导致的。城市化速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半城市化的进程,但不是现象产生的因素。排除B、C、D。故正确答案选择A。
【5题详解】
读图可知,辽宁、四川、新疆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反馈出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较少。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三省区的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对农民吸引力较弱。辽宁也不属于内陆省份,交通较为便捷,三省区自然资源都较为丰富,A、B、C选项措辞就有误。故正确答案选择D。
【6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得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影响不大,A错;进城务工的农民由于没有城市户籍,很难与城市市民享受一样的福利待遇,B错;进城农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C正确;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的人居环境变差,D错。故正确答案选择C。
【点睛】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因素:户籍制度;历史渊源;土地性质;社会福利。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公里)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完成下列各题。
7. 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8. 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
A. 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 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 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 D. 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
9. 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
A. 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 B. 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
C. 结冰期长短由长到短 D. 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答案】7. C 8. D 9. A
【解析】
【分析】河流从高处流往低处;甲处河床海拔降低,宽度变窄;乙处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丙处河床海拔降低,宽度变宽。
【7题详解】
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丙海拔最高,乙海拔最低,C正确。
【8题详解】
乙处位于河流下游,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下蚀和溯源侵蚀会使河床海拔下降,洪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会使河床降低,D正确。
【9题详解】
丙处前期水流速度快,以下切为主,河床海拔下降,后一时间水流速度下降,以侧蚀为,河床加宽,A正确;径流量、结冰期、河流含沙量对河床影响有限。
【点睛】本题考查河流的侵蚀作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下图为云南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图中信息反映出( )
A. 木本物种丰富度在2 900 m左右最低
B. 2 600 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
C. 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上升
D. 草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11. 影响木本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降水 D. 坡向
【答案】10. B 11. A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读图,横轴是海拔高度,纵轴是物种丰富度。根据图例,木本物种丰富度在3500m左右最低,不是2900m,A错。2600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B对。木本物种丰富度大致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C错。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呈波状变化,D错。故选B。
【11题详解】
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一致,题目要求的是木本物种丰富度,所以水分条件差异不大,都成满足森林的生长,所以主导因素是热量,故选A。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嘉南平原位于台湾山脉西部浊水溪以南,降水集中夏季,旱季几乎无降水,耕地多为旱地和望天田。嘉南大圳(圳,灌溉用的水渠)北港溪以北从浊水溪取水,北港溪以南从曾文溪和乌山头水库取水,其供水仍不足以满足嘉南平原农作之所需,因而实施三年轮作制,即灌溉区分三大区域,以三年为一循环,每一区域依次得到较多的供水(可种需水量大的水稻)、较少的供水(可种甘蔗)、完全不供水(只能种耐旱的杂粮),三种农作物轮换种植。
(1)分析嘉南大圳对灌溉区耕地的影响。
(2)分析嘉南大圳建成后,嘉南平原农业供水依然不足的主要原因。
(3)简述嘉南平原实施三年轮作制的意义。
(4)说明乌山头水库在曾文溪灌溉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l)提供灌溉用水,水田面积增加,旱田面积减少(改变耕地类型的比例);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提升土地生产力水平。
(2)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且集中,为大圳提供水源有限;水库等蓄水设施不足,蓄水量有限;嘉南平原农业发展需水量大;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影响农业供水量。
(3)缓解水资源紧张(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持土壤水分,保护土壤肥力;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不同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合理利用土壤,保持良好农田生态
(4)储蓄(增加)灌溉水源;调节灌溉水量;延长灌溉时间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详解】(1)嘉南大圳对灌溉耕地的影响,主要从提供用水角度分析。提供灌溉用水,水田面积增加,旱田面积减少(改变耕地类型的比例);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提升土地生产力水平。
(2)嘉南大圳建成后,嘉南平原农业供水依然不足的主要原因主要从“供、需”两个角度分析。)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且集中,为大圳提供水源有限;水库等蓄水设施不足,蓄水量有限;嘉南平原农业发展需水量大;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影响农业供水量。
(3)嘉南平原实施三年轮作制的意义从水资源、土壤肥力、提供效益角度分析。缓解水资源紧张(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持土壤水分,保护土壤肥力;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不同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合理利用土壤,保持良好农田生态,所以实施三年轮作。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渤海油田地处京津冀腹地,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第二大原油生产基地。近年来勘探发现储量都以原油为主,天然气发现较少。2019年2月26日中海油宣布,位于我国渤海海域渤中凹陷的渤中19-6气田,测试获得优质高产油气流,确定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凝析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立方米。这是渤海湾盆地50年来最大的油气发现。
材料二 1月23日电,近日受强寒潮影响,渤海海冰冰情发展迅速,辽东湾浮冰范围62海里,渤海湾、莱州湾最大浮冰范围5-15海里,最大冰厚10厘米。
材料三 下图为环渤海地区地形等高线图。
材料四 根据遥感照片测算的1986-1996年期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变化情况图。
(1)推测渤海千亿级大气田的发现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2)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渤海冬季封冻严重的自然原因。
(3)推测1996年后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总体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析原因。
【答案】(1)降低从其他地区运输能源的成本;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的局面(能源供需地区矛盾);天然气为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提升京津地区的大气质量;带动油汽勘探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渤海位子北温带,1月气温低;受强寒潮天气影响时,气温降低,加剧海水封冻;周边淡水河流的注入,使海水盐度偏低,海水更易结冰;渤海海水较浅易冻;海湾水域较为封闭,流动性差,容易结冰。
(3)三角洲增速减慢。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作成效显著;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拦蓄了大量泥沙;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入海水量的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加重。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能源开发、影响气温的因素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问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详解】(1)渤海千亿级大气田发现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主要从能源供需角度分析。环渤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大型气田的发现,可以缓解能源短缺的局面,降低了从其他地区运输能源的成本,由于天然气资源为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比提高,可以改善京津地区大气质量。
(2)渤海冬季封冻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水域面积、盐度及气温角度进行分析。由于渤海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从盐度来看,由于大量淡水注入,使得盐度降低,海水更易结冰。从等深线看,渤海海水浅,容易结冰。
(3)1996年后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的变化要结合材料四进行描述。读图可知,1996年后,三角洲地区陆地增加面积与减少面积之差逐渐变小,所以说明三角洲增速减缓。原因要从来沙量及全球变暖等方面分析。黄河三角洲的泥沙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地区,随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河流的泥沙携带量减少。中游地区的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建设,起到拦截泥沙的作用。同时,流域内用水量增加,入海水量减少,泥沙量减少。同时温室效应使得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增强,使得三角洲增速减慢。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的地旅游,是指不限制游客所在地,游客利用手机客户端自行选择适合的时间及合适的出行交通工具,到达任意想要游玩的城市或景点的旅游形式。近年来,黑龙江省成为我国南方学生春节前后主要旅游目的地。
分析近年来春节前后黑龙江省吸引南方学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春节前后正值学生的寒假,有充足的旅游时间;南方地区与黑龙江省年俗等传统文化迥异;春节前后黑龙江省的林海雪原、冰雕等北国风光景色优美,与温暖湿润、树木常青的南方自然景观不同;交通条件的改善;信息技术的发展。(答案合理,酌情评分)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旅游资源的价值(游览价值、异地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详解】从题干中得知,旅游时间为春节前后,正值学生的寒假,有充足的旅游时间;南方学生对迥异的黑龙江省年俗等传统文化的向往,春节前后黑龙江省的林海雪原、冰雕等北国风光景色优美,与温暖湿润、树木常青的南方自然景观不同,分别从人文和自然角度形成旅游动机;从交通条件类型的变化角度看,交通条件的改善,方选择交通工具;游客利用手机端来安排行程和交通工具,无不体现信息技术的发展。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尾松是福建省主要造林针叶树种,闽粤栲是福建省主要常绿阔叶林树种之一。马尾松纯林(下左图)树种单一,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为了缓解马尾松纯林存在的生态问题,科研人员开展了在马尾松林内套种闽粤栲(下右图)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内套种闽粤栲等阔叶树对于现有马尾松纯林生态功能的改良有着重要意义。
分析套种闽粤栲等阔叶树对于现有马尾松纯林生态功能的改良作用。
【答案】套种阔叶树,树叶截留水分更多,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林木密度增大,根系发达,保持水土功能提高(水土流失减轻);林木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凋落物总量增多,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对区域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林地的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得到改善,利于林木根系生长等。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与具体材料结合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套种闽粤栲等阔叶树对于现有马尾松纯林生态功能的改良作用主要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土壤等角度分析。套种阔叶树,树叶截留水分更多,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林木密度增大,根系发达,保持水土的功能提高(水土流失减轻);林木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凋落物总量增多,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对区域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林地的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得到改善,利于林木根系生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