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19届高考二模试卷(解析版)
展开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19届高考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成功发射的城四号探月器成为世界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嫦娥四号还将首次使用低频射电探测仪进行天文观测与研究。此完成1﹣2题。1.推测月球背面的环境特征是( )A.没有昼夜交替 B.昼夜温差小 C.月面陨石坑更多 D.风力作用显著【分析】本题考查月球背面的环境特征。解答本题要根据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特点,结合地球运动知识及地球地理环境特诊加以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适中只有一面面对地球,为正面,背面是指背向地球一面。地球和月球一样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光主要来自于太阳,由于月球有自转和公转现象,所以有昼夜交替,A错;由于月球自转周期较长,周围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很大,流星体被月球吸引,由于没有大气,不能与大气摩擦,不会燃烧掉,掉落在月球表面,月面陨石坑更多,B错,C对;月球周围没有大气,所以不存在风力作用,D错。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月球表面环境特征了解,结合地球运动和地理环境特征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2.相对于月球正面,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进行宇宙探测的主要优势是( )A.受地球电磁波和反射光干扰小 B.探测空间更为广阔 C.能够获得更加充足的太阳光照 D.与宇宙深空距离近【分析】本题考查月球正面与背面表面环境特征。解答本题要根据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特点及正面与背面表面环境特征加以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月球公转和自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只有适中面向月球,在地球上无法看到月球背面,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进行宇宙探测的主要优势是受地球电磁波和反射光干扰小,A对;与探测空间大小无关,B错;在正面和背面获得太阳光照没有差别,C错;正面与背面与宇宙深空距离几乎无差别,D错。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材料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太空探索事件以及将来的发展了解,熟记基础知识,重点是学生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如图为某山地的山脊线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M1的海拔为600米。据此完成3~4题。3.若M1的海拔为600米,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H处流向M1的水流流速大于从H处流向M2的水流流速 B.在H处设火情暸望哨,无法观测到M2 C.M2不可能存在永久冰川 D.从②到①,地势呈上升趋势【分析】等高线稠密坡度陡,水流快,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水流慢;从一地看另一地,之间必须是通透的,不能有山脊或山峰等阻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凹坡等高线下部稀疏,上部密集,视野通透;凸坡等高线下部密集,上部稀疏,视野受阻,不通透。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分布可以确定地势高低。【解答】解:A、图中虚线为山脊线,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不可能存在河流,不符合题意。B、读图可知,H处为山顶,该处与M2之间为凸坡,视线不通透,所以在H处无法观测到M2,故正确。C、图中M2不海拔虽然低,但如果纬度高,有可能存在永久冰川,不符合题意。D、读图可知,从②到①要经过山顶,所以地势呈先上升再下降,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和题干内容分析解答。4.若M2的海拔为650米,则①地与②地的高差可能是( )A.49米 B.50米 C.51米 D.52米【分析】图示为山脊线,则最高峰为652米,则图中等高线数值应该从山顶沿着山脊线递减。【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M1的海拔为600米,则①地海拔高度在600﹣650米之间;M2的海拔为650米,则②地的海拔高度在600﹣﹣650米之间,根据交叉相减的方法,可以计算出①地与②地的高差是50,米。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根据等高距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气候条件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以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黑河流域北与蒙古国接壤,南以祁连山为界,南北横跨数百千米,在黑河上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如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海拔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5~7题。5.该流域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一直减少 B.一直增加 C.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分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解答】解:在野牛沟流域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海拔为3180米的区域降水条件较差,在海拔3400米的区域气温条件较差; 3300米海拔区域水热综合条件最好,生物量达到峰值。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6.与3300米处比校,影响3180米和3400米两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降水、光照 B.气温、降水 C.降水、气温 D.风力、气温【分析】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而有机物质主要依靠生产者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解答】解:A、光照条件对生物量影响不大,故不符合题意;B、读图可知,3180米比3300米处生物量少,所以说嘛该地水热条件比3300米处差,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在气温上,3180米比3300米高,热量条件好,生物量应较大,故不符合题意;C、生物量少的原因极可能为降水量较小,水分条件差所致,故正确;D、风力对生物量影响不大,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以“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月初地上生物量状况”为背景,考查了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要求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7.该流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增长率最大的月份是( )A.6月 B.7月 C.8月 D.9月【分析】高山草甸又称为高寒草甸。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种草地类型。其植被组成主要是冷中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伴生中生的多年生杂类草。植物种类繁多,莎草科、禾本科以及杂类草都很丰富。密丛性短根茎蒿草属,为重要的组成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层次不明显,生长密集,植株低矮,有时形成平坦的植毡。【解答】解:高寒草甸生长最快的月份及图中积累生物量之差,计算可得,7月份草甸生长最快。故选:B。【点评】本题以“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月初地上生物量状况”为背景,考查了高寒草甸生长最快的月份,要求学生读图计算解决问题。我国的高中教育是指初中以后的高级中等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职)、成人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级技工学核等。读“2011年﹣2018年我国高中招生人数统计图“(图1)及2011年﹣2017年我国中职毕业人数统计图“(2),回答8﹣9题。8.在2011年2017年统计期间( )A.我国高中招生人数与中职毕业人数均量现持续下降趋势 B.我国高中招生人数与中职毕业人数均星现波动下降势 C.我国高中招生人数与中职毕业人数变化始势呈现正相关 D.我国中职毕业人数的下降率大于高中招生人数的下降率【分析】读材料可知:我国的高中教育是指初中以后的高级中等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职)、成人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级技工学核等。【解答】解:读图分析,2011年高中招生人数下降12.01万人,2017年下降20.37万人;2011年中职毕业人数下降4.94万人,2017年下降36.75万人;虽然高中招生人数下降得比中职人数多,但是下降率却是中职毕业人数的下降率大。故选:D。【点评】本题以图文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9.影响高中招生人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年龄结构 B.流动人口数量 C.城市化水平 D.经济发展水平【分析】读材料可知:我国的高中教育是指初中以后的高级中等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职)、成人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级技工学核等。【解答】解:高中招生的年龄都是在17岁左右,目前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升高中的人口数量减少。故选:A。【点评】本题以图文为背景,考查了影响高中招生人数变化的主要因素,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特改进发明了新型的水力纱机,后创办了纱厂。1789年,卡特莱特引进蒸汽机作为动力进行织布,使织布效率比以前提高将近20倍,英国曼彻斯特成为棉纺织工业中心。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曼斯特的纺织业和航运业相继陷入严重衰退,城市经济随之衰退。完成10﹣11题。10.使用水力织布机与蒸汽机织布机后,关于对纺织厂布局和生产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水力织布机,纺织厂多沿着河流而建,能够稳定大规模生产 B.蒸汽机发明并应用以后,纺织厂布局受河流分布的影响逐新减弱 C.水力织布机使生产效率提高,但会受到季节影响,产量很不稳定 D.使用蒸汽机后,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生产,进而形成大型工业城镇【分析】解:水力织布机和蒸汽机发明后对纺织工厂布局和生产的影响:水力织布机发明的广泛应用后,纺织工厂沿着河流面建,生产效率提高,但水流会受到季节影响,产量很不稳定,生产受到自然环境影响大。蒸汽机发明应用后,纺织生产摆脱了对水力的依赖,工厂布局受河流分布影响减弱,能够稳定大规模生产,形成大型工业城镇。【解答】解:水力织布机发明的广泛应用后,纺织工厂沿着河流面建,生产效率提高,但水流会受到季节影响,产量很不稳定,生产受到自然环境影响大。蒸汽机发明应用后,纺织生产摆脱了对水力的依赖,工厂布局受河流分布影响减弱,能够稳定大规模生产,形成大型工业城镇;故A项不正确。故选:A。【点评】难度一般,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11.20世纪70年代以后,曼彻斯特城市发展出现的问题对功能区产生的影响有( )①加工工业外迁,城市中心工业区衰落②大量人口外迁,城市中心区衰落③纺织工业污染小,为新兴工业发展提供条件④城市中心区大量建筑物空置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分析】曼彻斯特是英国第二大城市,人口约51万。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城市,英格兰西北区域大曼彻斯特郡的都市自治市、单一管理区,英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工业、文化中心。曼彻斯特发展新兴工业,成为以电子、化工和印刷为中心,拥有重型机器、织布、炼油、玻璃、塑料和食品加工等700多种行业的国际化城市。作为自由贸易、经济自由化和合作运动的先导的曼彻斯特市对英国经济有着较强的影响力。【解答】解:纺织业和航运业的衰退,加工业外迁,城市工业区衰败;就业机会减少,大量人口外迁,城市中心区域衰落;严重的环境污染,阻碍新兴产业发展,城市上地大量弃置和大量建筑物空置。故选:D。【点评】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曼彻斯特城市发展出现的问题对功能区产生的影响,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二、非选择题1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胭脂虫是一种等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其体内含胭脂红,可以制备成胭脂红色素并广泛度用于制衣、食品、化妆品、医药、饮料等行业,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剧作用的动物色素。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35℃时,胭脂虫种群发育与温度呈正比,30℃时种群增长最快。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数量。胭脂虫主要借风力繁殖扩散。材料二:加那利群島是一多山的群岛,曾是胭脂红素的主产地。1831年,群岛的胭脂红的生产量只有4公斤。到1850年,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公斤,短期内成为这种染料的主要出口地。在19世纪末期,随着人工合成色素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但目前随着合成色素有可能在大范围内被禁止使用,胭脂红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国际市场对其需求激增,价格日高。材料三:如图为加那利群島所在的区域图。(1)根据胭脂虫的习性,推测加那利群岛的气候特点。 (2)描述19世纪期间胭脂虫产业的发展历程,并说明原因。 (3)当前在我国西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养殖胭脂虫已获成功,请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分析】(1)由材料中胭脂虫的习性信息判断加那利群岛的气候特点。(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1831年至1850年,胭脂虫养殖规模迅速增长,主要是因市场需求扩大价格上涨;1850年至19世纪末期,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主要是因工业合成染料开始大规模生产。(3)当前在我国西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养殖胭脂虫已获成功,其成功的原因从气温、地形、降水、市场、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解:(1)由题干可知,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35℃时,胭脂虫种群发育与温度呈正比,30℃时种群增长最快。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数量。胭脂虫主要借风力繁殖扩散。根据胭脂虫的习性,加那利群岛的气候特点为气候温暖(季节变化小);降水量小(降水集中在11、12 月);受海陆风和冬季西风的影响,风力较大。(2)读材料二,1831 年至1850 年,胭脂虫养殖规模迅速增长,主要是因市场需求扩大价格上涨;1850 年至19 世纪末期,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主要是因人工合成色素的大规模 生产,生产成本低,逐渐取代胭脂红素。(3)当前在我国西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养殖胭脂虫已获成功,其成功的原因是①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纬度低,冬季风影响小,温度适宜;②该地区山高谷深,分布 着大面积干热河谷;③适于仙人掌的生长;④国际上胭脂红的供不应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发展前景;⑤种植仙人掌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⑥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故答案为:(1)气候温暖(季节变化小);降水量小(降水集中在11、12 月);受海陆风和冬季西风的影响,风力较大。(2)1831 年至1850 年,胭脂虫养殖规模迅速增长,主要是因市场需求扩大价格上涨;1850 年至19 世纪末期,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主要是因人工合成色素的大规模 生产,生产成本低,逐渐取代胭脂红素。(3)①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纬度低,冬季风影响小,温度适宜;②该地区山高谷深,分布 着大面积干热河谷;③适于仙人掌的生长;④国际上胭脂红的供不应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发展前景;⑤种植仙人掌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⑥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1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今年2月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0﹣2017年,地球新增的绿叶面积(植物叶片总面积)相当于多出一块亚马逊雨林;其中,净增长率最高的是中国(17.8%)。以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例,昔日其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年输沙量616亿吨,是黄河中游和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今它的植被覆盖率从建国初的不到10%提高到2017年的67.7%,水土流失得到有数遏制,输沙量减少了58.4%,古老的黄河变成了“清河”。材料二 绿色度的大小可以反映植被覆盖度的高低。气候变暖及生态退耕对绿色度产生极大响。1982﹣2007年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温度呈板显著的上升趋势。春季温度有上开趋势,绿色度也现增加的趋势,5月份绿色度的增加的显著性达到年内的第一个高峰;夏季温度上升趋势比春季更加显著,相反绿色度呈现出降低趋势;秋季9月份温度变化为增加趋势,10月显现弱的降低趋势,而绿色度里现增加趋势,并且增加的显著性在10月份达到最大。材料三 开封附近黄河“地上河”示意图(1)描述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过程。(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夏秋三季绿色度变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变绿了,古老的黄河“变清”了。分析“变绿”对黄河“变清”的影响? 【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过程是:黄河中游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含沙量很大;下游地区进入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为了防止水患(洪水),人们筑堤束水;泥沙在大堤内继续沉积,大堤继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地上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由粉砂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2)人为原因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解答】解:(1)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2)由材料可知,春季温度有升趋势,绿色度也现增加的趋势,明显增加了植被覆盖;夏季温度上升趋势比春季更加显著,相反绿色度呈现出降低趋势;原因是夏季温度上升加速了地表蒸发过程,加剧了地表水分的缺乏,对植被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秋季9月份温度变化为增加趋势,10月显现弱的降低趋势,而绿色度里现增加趋势,并且增加的显著性在10月份达到最大。原因是10 月份农作物都成熟收获了,绿色度很低,而现在10月份(水分蒸发减弱)林草茂盛,绿色度提高。(3)“变绿”对黄河“变清”的影响有:绿色植被增多,地面覆盖度增加,泥沙裸露减少;绿色植物的根系能够固结土壤;茂密的枝叶削弱了暴雨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力;地表径流流速减慢,下渗增多,对地表的侵蚀力减弱,使得入黄河的泥沙大大减少。故答案为:(1)黄河中游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含沙量很大;下游地区进入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为了防止水患(洪水),人们筑堤束水;泥沙在大堤内继续沉积,大堤继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地上 河。(2)原因:春季温度升高,植被开始生长时间提前,明显增加了植被覆盖;夏季温度上升加速了地表蒸发过程,加剧了地表水分的缺乏,对植被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为退耕还林(草)前的耕地多,10 月份农作物都成熟收获了,绿色度很低,而现在10月份(水分蒸发减弱)林草茂盛,绿色度提高。(3)①绿色植被增多,地面覆盖度增加,泥沙裸露减少;②绿色植物的根系能够固结土壤;③茂密的枝叶削弱了暴雨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力;④地表径流流速减慢,下渗增多,对地表的侵蚀力减弱,使得入黄河的泥沙大大减少。【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4.(10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灿烂的农耕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无论是世界最早保护试点之一的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还是堪称“人间奇迹”的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抑或被誉为”世界旱作农业发源地”的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都是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产保护项目。列举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等。农业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从生态保护、遗产保护专项补贴或基金、多功能农业、产品品牌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解:由题干可知,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生产价值等。农业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的措施有①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保护;②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贴或基金;③充分依托生态、文化与景观资源发展多功能农业;④推动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产品品牌。故答案为: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生产价值等。建议:①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保护;②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贴或基金;③充分依托生态、文化与景观资源发展多功能农业;④推动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产品品牌。【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5.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急剧增长。看着它们满街跑,一个问题紧随而来:退役的电池何去何从?有专家指出,2018年后,我国新能源动力蓄电池(锂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期,预计到2020年累计退役量超过20万吨(1)退役后的蓄电池若回收不当会产生哪些影响? (2)为促使锂电池合理回收建言献策。 【分析】(1)本题考查退役后的蓄电池若回收不当会产生的影响。锂电池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电解液的危害,电解液燃烧会产生剧毒浓烟;电解液渗漏会产生水体、土壤等的污染。(2)本题考查促使锂电池合理回收的措施。要促使锂电池的回收要提高人们的回收意识,挖掘回收的经济价值,并通过政府的作用来推动回收的进行和回收产业的发展等。【解答】解:(1)退役后的蓄电池如果回收不当可能造成起火爆炸,产生剧毒浓烟;或者电解液渗漏会造成土壤、水体的污染等。(2)要促使锂电池合理回收就要挖掘锂电池价值一是拆解回收锂电池含有多种稀有金属;二是退役电池可以“梯次利用”。同时发挥宣传教育、政府补贴、法律法规的作用来提高人们的回收意识,回收的积极性和回收产业的完善。故答案为:(1)①起火爆炸(产生剧毒浓烟);②其电解液若不经处理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等(遗毒也可达数十年,影响人体健康)。(2)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分类回收旧电池的意识;②拆解回收锂电池含有多种稀有金 属;③退役电池可以“梯次利用”;④电池回收的补贴政策;⑤用法律法规来完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