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解析版)
展开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第I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①、台湾暖流水②、中国沿岸流水③以及日本暖流分支水④等,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如图示意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体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2. 典型锋面涡形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渔业资源丰富 B. 形成连续性降水C. 利于海上航行 D. 加速污染物扩散【答案】1. C 2. A【解析】【分析】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典型锋面涡。锋面涡形成使鱼类种类丰富,海底营养盐类上泛,最有可能是吸引鱼群集聚。【1题详解】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甲、乙、丙、丁四海域中,丙处有多种水体交汇,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丙,C对。图示甲、乙、丁处只有一各水体,A、B、D错。【2题详解】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使鱼类种类丰富,海底营养盐类上泛,最有可能是吸引鱼群集聚,A正确;海水涡流,与形成连续性降水无关,B错;涡形成水流旋转,会对海上航行带来危险,C错;锋面涡的水流由四周向中心聚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D错。下图中甲城是我国某戏剧(曲)的发源地,历史源远流长。乙城为该戏剧(曲)在中亚地区的“飞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发源于甲城的戏剧(曲)是( )A. 京剧 B. 豫剧 C. 藏戏 D. 秦腔4. 甲城与乙城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 地形平坦开阔 B. 水源条件较差C. 终年温和多雨 D. 水路交通便利【答案】3. D 4. A【解析】【3题详解】据图可知,甲城是地处渭河平原的西安,是我国秦腔戏剧的发源地,陕西简称陕或秦。故选D。【4题详解】据图中经纬度和区位位置可知,图示甲城与乙城都在沿河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甲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C错误;两城市水运都不发达,D错误。故选A。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完成下列各题。5. 据图分析,图中铁路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是( )A. 北高南低 B. 南高北低C. 中部高,南北两侧低 D. 南北两端海拔相近6. 图中铁路路基最易受多年活动冻土层危害的地点是( )A. 西大滩 B. 五道梁 C. 安多 D. 拉萨7. 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地区低的原因不可能是( )A. 太阳辐射强 B. 夏季凉爽C. 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 D. 降水量较少【答案】5. C 6. C 7.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地势高低判断,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5题详解】根据图示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年平均气温越低,说明海拔越高。根据图示等值线递变趋势分析,图中年平均气温等值线中间气温最低,两侧较高,说明铁路沿线地势起伏状况是中部高,南北两侧低, C对。A、B、D错。故选C。【6题详解】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西大滩气温范围0-2℃,A错。五道梁气温低,没有反复冻融问题,B错。图中铁路路基最易受多年活动冻土层危害的地点是安多,最易出现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现象,C对。拉萨的多年平均气温大于0℃,D错。故选C。【7题详解】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年平均气温比东北地区低,可能是高原上太阳辐射强,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降温幅度小,不易形成多年冻土,A、C可能。降水量较少,土壤水分少,土层不易冻结,D可能。夏季凉爽,形成多年冻土温度应较高,B不可能,故选B。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新脉冲星,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图(a)为“中国天眼”景观图,图(b)为某同学手绘大窝凼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 “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有( )①光照较好,空气稀薄清新 ②地形独特,建设工程量小③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 ④环境优美,吸引高科技人才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9. 图(b)示意大窝凼( )A. 主要是过度放牧造成 B. 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C. 地质构造与泰山相似 D. 分布地区多为石灰岩【答案】8. B 9. D【解析】【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中国天眼”主要用于天文观测,选址大窝凼主要原因是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多天坑、溶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便于安置射电望远镜,建设工程量小,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B正确;大窝凼位于云贵高原,多云雨天气,光照较差;环境优美,吸引高科技人才与“中国天眼”选址无关。【9题详解】图(b)示意大窝凼分布地区多为石灰岩,因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与过度放牧无关;泰山地质构造是断层。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来年夏天出售到市场上。下图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郎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0. 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 )A. 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B. 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C. 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D. 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11. 导致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的原因是( )①气温升高 ②降水减少③发现新的采冰区 ④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 ⑤水质污染加剧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③④⑤【答案】10. A 11. C【解析】【10题详解】寒冬采冰储藏,“来年夏天出售”,夏季气温高,储藏的冰可用作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A正确;其目的不是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B错;新疆全年少雨,采冰储藏也不是为缓解用水紧张状况,C错;新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夜间相对凉快,不需用冰来纳凉,D错。选A正确。【11题详解】冰是由冬季降雪在低温下结冻而成,冰的减少与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融化有关,①正确;机械制冰方便快捷,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不需要人工大量开采了,④正确;水质污染加剧导致可采冰量减少,⑤正确;采冰主要在河谷地区,河流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冬季降水量并不影响河冰多少,②错;伊犁河及其支流,冬季结冰形成采冰场,没有新的采冰场,③错。选C正确。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第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4题-第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发源于天山西坡,由东向西注入巴尔喀什湖。上游河谷降水丰富,森林、草原、雪山相互辉映。下游流经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由于河床浅,河流时常改道,形成面积较大的入湖三角洲(如图)。伊犁河下游胡杨林沿河岸伸展,远离河道的地区植被稀疏,沙丘活化,成为东亚冬春季节沙尘的主要来源之一。下图为哈萨克斯坦东部区域图。(1)概述伊犁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并指出影响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2)分析伊犁河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的水循环过程。 (3)根据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伊犁河下游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答案】(1)水文特征:年径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断流;结冰期较长;含沙量不大。 主要因素:流域内的降水量、河流流域面积、冬夏季气温、植被覆盖率、冰川断积等。(2)巴尔喀什湖湖水蒸发和植物蒸腾的部分水分随西风输送至在东部山地形成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汇人伊犁河,再经伊犁河流人巴尔喀什湖。(3)伊犁河下游地处内陆,距海洋遥远,到达的海洋水汽量少,导致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流量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较小;河流径流量小,河床发育浅:由于降水少,流域内植被稀疏;地表腐殖质少,土壤贫瘠,土质疏松;由于植被少,能够提供的食物有限,生物种类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循环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详解】(1)水文特征有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 主要因素有降水量、流域面积、气温、植被覆盖率、冰川等。(2)该地受西风影响明显,故水汽由巴尔喀什湖输送到东部山地;地势东高西低,径流由东部山地流向巴尔喀什湖。(3)伊犁河下游地区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河流、气候、植被、动物,整体性就是说明这些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世界最高的大湖,最大水深达120米以上,水质微咸,为咸水湖。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区降水很少,日照强烈,出水途径只有湖面蒸发。纳木错地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光、热、水资源充足,气压低。由于气候高寒,冬季湖面结冰很厚,5月开始融化,每年冰封期长达5个月。(1)简析纳木错具有双向“空调机”作用原因。 (2)简述纳木错流域的水系特征并推断近期湖泊面积可能的变化趋势。 (3)简析高寒环境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l)纳木错蓄水量大,湖水的热容量大,夏季升温慢,冬季降温慢;纳木错结冰期长,冬季湖水结冰释放潜热,减轻酷寒;夏季湖水解冻,大量吸热.降低了温度 (2)特征:纳木错流城水系呈向心状,由四周流向湖泊。支流众多,流程大多较短小。变化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湖泊补给水源增加,近期湖泊面积可能扩大 (3)有利影响: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单产高;昼夜温差大,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有利于作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积累,营养价值高;地势高紫外线线强,杀菌作用强,病虫害少;污染少,农产品品质高。不利影响: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只能一熟,仅适合喜温凉、生长周期长的作物生长【解析】整体解析:本题考查水域调节气候的作用、水系特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方面。(1)纳木错具有双向“空调机”作用的原因分析,应考虑水域对气温的影响。水的比热容大增温慢、降温慢,使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较暖。题中还提到结冰期长,水冰变化对气温的影响也是本题分析点。(2)河流的水系特征包括:河流起点、终点,河流的河网形状,河流流向等。变化情况可考虑全球气候变暖对湖泊面积的影响。(3)高寒环境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叙述。高寒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从光照昼夜温差、寒冷天气病虫害少、晴天多紫外线强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气温方面叙述。(二)选考题(共5小题,共25分)请考生在第14、15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8年春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坐落于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肇兴侗寨。这里素有“侗乡第一寨”的美誉。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贵州黔东南肇兴侗寨旅游业起步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了较大发展,旅游业初步形成有行业体系、服务配套的格局,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并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2018年春节,黔东南州累计接待游客243.75万人次,同比增长35.12%,旅游总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38.19%。分析黔东南旅游业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原因,并说明大量游客涌入对该地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答案】原因: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宣传力度,提高了知名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地区接待能力不断增强;交通通达度不断提高;国家政策支持等。(任答3点)影响: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通讯等行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游客短时间内流入给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一定冲击(物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任答2点)【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贵州黔东南有少数民族、风景名胜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形成行业体系、服务配套的格局,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通达度不断提高,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等,因此旅游业发展较快。有利影响应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角度分析,不利影响应从生态效益角度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通讯等行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但游客短时间内流入给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一定冲击,比如物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澳大利亚悉尼的维多利亚公因社区是占地24公顷的综合开发项目,包括高密度住宅、商务及零售设施,下图为该社区根据雨水的自然循循环过程设计的雨水利用方案示意图。这样的设计使社区道路除了满足交通功能外,还是路面雨水收集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根据图文材料简述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并指出该设计衍生出的新功能。 【答案】主要目的:收集雨水,提高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缓城市内涝;净化水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多样性的生物栖息地,改善生态环境(任答3点得6分)新功能: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场所;利用工程设计,实现科普教育的功能【解析】设计方案中的湿地、蓄水池等可以收集雨水,提高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缓城市内涝等作用;泥炭层、湿地还可以起到净化作用,使得水体可以再利用;这些湿地、公园还可以充当生物栖息地,起到生态保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