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龙泉中学2019届高考模拟(5月份)(解析版) 试卷
展开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龙泉中学2019届高考模拟
(5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如图为2000~2010年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是因为其( )
A.地理位置居中 B.人口基数稳定
C.经济实力雄厚 D.交通网络发达
【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气候、资源、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解答】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原因是武汉地理位置比较适宜。
故选:A。
【点评】本题以2000~2010年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为背景,考查了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的原因,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2.据图推断,图示时段( )
A.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加快
B.中部地区人口迁移规模稳定
C.珠三角转为人口净迁出地区
D.长三角对外来人口引力增强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收入、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
【解答】解:D项,从图中省际迁入人口重心的变化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0年间,人口迁入重心从武汉东南部转移到武汉东部,而武汉东部地区靠近长三角,因此判断长三角地区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增强。故D项正确。
A项,从图中只可以看出省际迁出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而不能看出人口迁出的速度。故A项错误。
B项,仅从图中不能看出人口迁移规模的大小,只能看出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故B项错误。
C项,珠三角地区位于武汉东南部,从图中不能看出其人口的迁移变动。并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珠三角地区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活条件较好,不可能是人口净迁出地区。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相关知识。
上游度指数是指一国某部门产品在达到最终需求之前还需要经历的生产阶段的数目。如果产品被直接用作最终需求,则该产品的上游度指数为1.一般而言,上游度指数越高,该产品离最终需求越远,越偏向为中间投入品,其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越高。如表示意1995﹣2011年我国部分制造业部门上游度指数。据此完成3~5题。
月份 名称 | 1995 | 1997 | 1999 | 2001 | 2003 | 2005 | 2007 | 2009 | 2011 |
食品、饮料和烟草 | 1.87 | 1.91 | 1.92 | 1.91 | 2.09 | 2.27 | 2.50 | 3.58 | 2.54 |
木材、木材产品和软木 | 2.92 | 3.06 | 3.07 | 3.09 | 3.17 | 3.33 | 3.65 | 3.62 | 3.60 |
化学品和化工产品 | 3.43 | 3.45 | 3.45 | 3.46 | 3.59 | 3.69 | 3.97 | 4.03 | 3.99 |
机械产品 | 2.62 | 2.48 | 2.58 | 2.62 | 2.60 | 2.30 | 2.53 | 2.66 | 2.58 |
3.1995~2011年我国部分制造业部门上游度指数变化表明( )
A.食品、饮料和烟草部门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增多
B.木材、木材产品和软木部门产品多为最终消费品
C.化学品和化工产品部门较多从事终端产品的组装
D.机械产品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在不断提升
【分析】上游度指数是指一国某部门产品在达到最终需求之前还需要经历的生产阶段的数目。如果产品被直接用作最终需求,则该产品的上游度指数为1.一般而言,上游度指数越高,该产品离最终需求越远,越偏向为中间投入品,其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越高。根据表中数值,食品、饮料和烟草部门产品上游度指数是波动增加,说明食品、饮料喝烟草部门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增多。
【解答】解:A、根据表中数值,食品、饮料和烟草部门产品上游度指数是波动增加,说明食品、饮料喝烟草部门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增多,故正确。
B、木材、木材产品和软木部门产品上游度指数越高,该产品离最终需求越远,多为中间投入品,不符合题意。
C、化学品和化工产品部门的产品多作为中间投入品,该部门不会较多从事终端产品的组装,不符合题意。
D、机械产品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变化不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根据上游度指数变化推测,2009﹣2011年可能发生了( )
A.全球经济衰退 B.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C.国际市场能源价格走低 D.我国劳动力资源短缺
【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有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带来最佳效益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又称为产业结构升级。
【解答】解:A、由题,根据表格上游度指数变化,2009﹣2011年,表中所示制造业部门产品上游度指数均下降,可能发生了全球经济衰退,工业投入不足,故正确。
B、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制造业部门作为中间投入品会增多,产品上游度指数应升高,不符合题意。
C、国际市场能源价格走低,利于产品上游度指数上升,不符合题意。
D、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1995~2011年我国部分制造业部门上游度指数表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条件。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5.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指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和出口更多组装品
B.增加部门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国内增加值
C.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积极扶持第三产业
D.减少工业制成品出口,增加初级产品比重
【分析】产品上游度指数越高,该产品离最终需求越远,多为中间投入品。2009﹣2011年,表中所示制造业部门产品上游度指数均下降,可能发生了全球经济衰退,工业投入不足。提高上游度指数,应增加部门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国内增加值,即延长产业链。
【解答】解:A、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和出口更多组装品,不能延长产业链,不符合题意。
B、题,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指数,应采取的措施是增加部门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国内增加值,即延长产业链,故正确。
C、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扶持第三产业不能延长产业链,不符合题意。
D、少工业制成品出口,增加初级产品比重,上游度指数更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1995~2011年我国部分制造业部门上游度指数表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水车亦称“翻车”、“踏车”,主要由木槽、刮水板、轮轴和木链构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能引水灌溉和排水的农具,最初的水车是用人力转动的,长约3米左右,后来出现了利用畜力、风力、水力等转动的多种水车。从汉朝至20世纪70年代,水车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仅博物馆或个别乡村可见。据此完成6~8题。
6.从汉朝至20世纪70年代,水车之所以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因为其能( )
A.减少水利工程的修建 B.扩大和保障种田规模
C.使农作摆脱水源制约 D.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解答】解:我国农业分布区大部分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作为引水灌溉和排水的水车,可增加农田的灌溉面积和洪水期的农田排水,有利于扩大和保障种田规模,B正确。
水车输水距离有限,不能减少水利工程的修建,A错误。
可以缓解水源制约,不可以摆脱,C错误。
我国古代农业多为小农经济,农产品的商品率低,D错误。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7.如图示水车曾广泛适用于我国( )
A.地势和缓的平地 B.洪涝频发的湖沼地
C.地势起伏的山区 D.干旱缺水的垦荒地
【分析】区域的基本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水车输水距离有限,适合地势和缓的平地输水和排水;古代受农业技术条件限制,湖沼地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地势起伏的山区,输水距离较远,不适合水车使用;干旱缺水的垦荒地,水源少,水车需求量少。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区域存在的环境及发展问题,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8.20世纪70年代后水车在我国逐步消失,主要是因为我国( )
A.种植结构的调整 B.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C.耐早稻种的推广 D.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
【解答】解: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效率更高的抽水机广泛使用,水车逐渐被取代,慢慢消失。种植结构的调整、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和耐旱稻种的推广对农业用水的需求没有减少,故农田输水仍是需要的。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理解即可。
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16年12月,入冬以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多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如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000m高空等气压差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据图回答9﹣11题。
9.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 )
A.长沙 B.重庆 C.南昌 D.武汉
【分析】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和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等气压差大小与地面气压高低的关系,读出各城市的等气压差,进而判断近地面气压最高的城市。
【解答】解: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近地面高压处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大,近地面低压处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小。读等气压差分布示意图,可知等气压值重庆:大于420hPa,小于422hPa;武汉:大于400hPa,小于402hPa;长沙:408hPa;南昌:大于408hPa,小于410hPa;重庆最大,所以重庆近地面气压最高,B对。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及近地面与高空等气压差与地面气压关系的理解和应用。需要熟练掌握热力环流原理
10.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分析】读图,根据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关系,推断出南昌地面气压分布形势,再分析南昌近地面的风向
【解答】解: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近地面高压处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大,近地面低压处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小。因此根据图中等气压差等值线分布情况可知,武汉气压差小,应位于近地面低压中心附近,南昌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南到北,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向右偏,风向为偏南风,C对。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要考查等气压差图的理解与判读,根据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分布情况,判断出地面气压分布形势。
11.若仅考虑天气因素,此时下列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武汉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B.重庆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C.武汉盛行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D.重庆盛行下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分析】雾霾的产生条件: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空气相对湿度不大;空气稳定,逆温、静风或者下沉气流。
【解答】解:根据图中的等压线的形状和值的大小判断,武汉位于低压中心,风力小,但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物扩散,雾霾持续时间较短,AC不对。重庆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扩散,雾霾持续时间较长,B不对,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雾霾的形成原因,难度一般。掌握雾霾的形成条件,会判读等压线图是解题关键。
二、非选择题: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12.(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壳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幼树较耐荫,根深,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大屏障岛(如图)历史上曾是贝壳杉的天堂,原是无人荒岛,后来毛利人登陆大屏障岛,毛利人对贝壳杉怀有特殊的敬意。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大屏障岛之后,大肆砍伐贝壳杉,将贝壳杉通过漂流的方式从森林运到沿海港口,用贝壳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殖民者还用贝壳杉木修筑了一座贝壳杉大坝。贝壳杉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上世纪后半期,当地政府重视贝壳杉林的生态恢复。
(l)简述历史上大屏障岛与新西兰大部分地区相比,成为贝壳杉的天堂的条件。
(2)推测殖民者修筑贝壳杉大坝的原因。
(3)分析大量砍伐贝壳杉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威胁。
(4)在贝壳杉林恢复工程中,有人认为可以混交引入其他树种,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大屏障岛成为贝壳杉的天堂的条件,通过阅读观察图文材料可知贝壳杉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而图中看出该岛纬度低,受海洋影响强,气候温暖湿润,符合贝壳杉生长的条件。
(2)本题主要考查殖民者修筑贝壳杉大坝的原因。欧洲殖民,大肆砍伐贝壳杉,将贝壳杉通过漂流的方式从森林运到沿海港口,修筑大坝便于控制水位、稳定流速,有利于将原木顺利漂流到沿海地区。
(3)本题主要考查大量砍伐贝壳杉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威胁,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解:(1)读材料可知,壳杉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观察大屏障岛图发现其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受海洋影响,冬季温高于0°C;冬季全球气压带整体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且材料中提到大屏障岛原是无人荒岛,后来毛利人登陆大屏障鸟,利人对贝壳杉怀有特殊的敬意,说明开发历史短,受人类影响小。
(2)由材料可知,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大屏障岛之后,大肆砍伐贝壳杉,将贝壳杉通过漂流的方式从森林运到沿海港口,用贝壳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读图可知大屏障岛面积较小,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部分河段有险滩、急流,原木难以漂浮通过;修筑大坝蓄水便于控制水位、稳定流速,有利于将原木顺利漂流到沿海地区
(3)材料中提到,贝壳杉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说明贝壳杉生长缓慢,一经破坏难以恢复,大量砍伐会造成森林资源枯竭;植被覆盖率降低森林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容易诱发水土流失;森林植被减少,野生动物柄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4)该题型,即可同意也可不同意;同意引入其它树种,应从积极方面分析,如: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小气候,减轻水土流失;为野生动物营造多样化生存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不同意引入其它树种,应从消极方面分析,如: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减小贝壳杉的生长空间;其他树种在种间竞争中也可能处于劣势,成活率低,长势差;人工干预消耗人力物力,增加经济成本。
故答案为:
(l)纬度较低,气候温和,冬季气温高于0℃;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短,影响较弱,夏季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光照条件较好;开发历史较晚,且毛利人对贝壳杉的敬意使得历史上贝壳杉受人为干扰较小。
(2)大屏障岛面积较小,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部分河段有险滩、急流,原木难以漂浮通过;修筑大坝便于控制水位、稳定流速,有利于将原木顺利漂流到沿海地区。贝壳杉林茂密,就地取材。
(3)贝壳杉生长缓慢,一经破坏难以恢复,造成森林资源枯竭;缺少林冠拦截和枯枝落叶涵蓄,地表径流加强,诱发水土流失;柄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4)同意:混合林抵御病虫害能力更强,有利于增强群落的稳定性;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小气候,减轻水土流失;为野生动物营造多样化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不同意:引入其他树种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驱逐贝壳杉的生长空间;其他树种在种间竞争中也可能处于劣势,成活率低,长势差;人工干预消耗人力物力,增加经济成本。
【点评】本题组考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仔细解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联系新西兰的自然环境解答。
13.(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亮布”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传统手工布料,因闪闪发亮而得名,是苗族人眼中最高档的布料。当地人们采摘天然染料蓝靛草将布料染色,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可以使布面长久保持光泽。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亮布”的制作工艺在苗家人生活中曾一度难觅其影,现已被当地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融水县亮布生产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亮布生产作坊不断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如图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交通线路分布图和亮布生产场景图。
(1)指出融水县最适宜生产亮布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说明亮布曾是当地苗族人眼中高档布料的原因。
(3)分析亮布在苗家山寨中曾一度难觅其影的原因。
【分析】(1)根据亮布生产的过程可以确定其适宜生产的季节。
(2)亮布是当地苗族人眼中高档布料与其不良的特质、产量低、品质好和成本高等有关系。
(3)亮布在苗家山寨中曾一度难觅其影,一是传统手艺近乎失传、外来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其他衣物对亮布造成冲击、经济效益较低、色彩较为单一等。
【解答】解:(l)根据题干可知,“亮布”是广西人们采摘天然染料蓝靛草将布料染色,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除了涂、锤等需要人力外,晾需要借助于天气;而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秋季秋高气爽,降水相对较少,晴天较多且多风,利于亮布晾晒;秋季该区域气温适宜,湿度小,适宜人们在作坊内加工亮布,所以融水县最适宜生产亮布的季节在秋季。
(2)根据题干可知,“亮布”因闪闪发亮而得名,布料闪闪发亮,说明其与众不同,具有特色;“亮布”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传统手工布料,当地人们采摘天然染料蓝靛草将布料染色,说明无污染,品质优良;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可以使布面长久保持光泽,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说明为纯手工工艺,工艺复杂,耗时长,产量低;加入蛋清捶打,耗胆量大,成本较高等。
(3)根据题干可知,亮布”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传统手工布料,当地人们采摘天然染料蓝靛草将布料染色,说明无污染,品质优良;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可以使布面长久保持光泽,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说明亮布制作工艺复杂,时间长,见效慢,效益低,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做,则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统手艺近乎失传;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苗家人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外来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当地人外出务工增加;随着交通的发展,对外通达度增强,外来化纤布料增多,服装的多样性对亮布造成巨大的冲击;制作亮布过程长,程序多,投资大,经济效益较低;亮布采取天然原料染色,亮布色彩较为单一等,所以亮布在苗家山寨中曾一度难觅其影。
故答案为:
(l)秋季。理由: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晴天较多且多风,利于亮布晾晒;气温适宜,湿度小,适宜人们在作坊内加工亮布。
(2)布料闪闪发亮,与众不同;手工工艺,工艺复杂,耗时长,产量低;使用天然原料染色,品质优良;加入蛋清捶打,成本较高等。
(3)制作工艺复杂,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统手艺近乎失传;城市化进程加快,苗家人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外来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对外通达度增强,外来化纤布料增多,对亮布造成巨大的冲击;制作亮布,经济效益较低;天然原料染色,亮布色彩较为单一等。
【点评】本题组以亮布为切入点,考查亮布的生产和传承,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即可分析解答。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14.(10分)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习近平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保存了大量清宫旧藏。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开放区域逐步从30%扩大到80%,井在过去的非开放区域举办各类藏品的专项展览;建立文物医院;建立数字博物馆,实现全景虚拟游览。
分别说明故宫博物院的上述措施对于实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都活起来”的作用。
【分析】故宫博物院为了提高对公众开放区域,主要采取了扩大开放区域和举办专项展览、建立文物医院和建立数字博物馆,实现全景虚拟游览等措施。解答本题要根据采取的措施目的、作用及产生的价值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实际,在过去的非开放区域举办各类藏品的专项展览能够满足游客好奇心,满足游客对文物的观赏需求,激活文化遗产现实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建立文物医院主要目的是修复与保护文物,保障文物展览的持续性和多样性;建立数字博物馆和开展全球虚拟游览,可实现全天候的跨地域游览,增加文物观赏方式,提高文物知名度,扩大文化旅游价值的传播范围。
故答案为:①扩大开放区域和举办专项展览,可丰富旅游体验,满足游客对文物的观赏需求,激活文化遗产现实价值;②建立文物医院,可修复与保护文物,保障文物展览的持续性和多样性;③建立数字博物馆和开展全球虚拟游览,可实现全天候的跨地域游览,增加文物观赏方式,提高文物知名度,扩大文化旅游价值的传播范围。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及分析和归纳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结合故宫旅游资源特点,分析归纳故宫博物院所采取的措施对实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都活起来”的作用。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15.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建筑工地在城市遍地开花,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重庆市颁布了以《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代表的多项环保条例,为重庆市防治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多项条例均明确规范了重庆市的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要求。
(1)从环境保护角度,简述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具体环境问题。
(2)列举两个优化建筑工地大气环境的有效措施。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具体环境问题,主要有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本题主要考查优化建筑工地大气环境的有效措施,可通过洒水、围挡、覆盖、及时清理等措施来缓解。
【解答】解:(1)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具体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针对建筑工地大气污染可通过洒水、围挡、覆盖、及时清理等措施来缓解。
故答案为:
(l)①扬尘导致大气污染;②施工排出废水,造成水污染;③施工噪声污染;④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废弃物,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并占据一定土地和空间资源。
(2)洒水围挡覆盖及时清理等。
【点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