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45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45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45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
展开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根据表1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表1 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º50′S ,31º2′E 海拔5m)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图1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2~4题。 2.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3.下列地区,河流有冰期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4.F为一小岛,1月份小岛西侧 A.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东侧大 B.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东侧大C.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东侧小 D.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东侧小5.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2),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表2为海南省某市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在2016年6月10日至6月14日不同时段停放车辆统计表。读表回答6~7题。表2 6:0010:0012:0014:0016:0020:006月10日 2837612226月11日 277669196月12日 287946266月13日 234786246月14日 268755176.有关该租赁点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位于某公园入口处 B.位于某学校入口处C.住于某大型商场入口处 D.位于某住宅小区入口处7.城市自行车租赁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实时查询全市每个租赁点车辆使用情况,其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GPRS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使珠港澳三地的陆地通行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为 30分钟。图3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受冲击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铁路 B.航空 C.水运 D.管道9.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对珠海带来的影响有①加大承接香港资金和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 ②吸引香港居民到此置业,促进房地产业发展③导致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流失④加强与港澳的交流与协作,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读图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10.上图所示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1.气压带a控制下的地区天气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读表3,回答12~13题。表3 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北京兰州福州甲地乙地海拔/m311517841101891纬度39°55′N36°03′N26°02′N34°44′N25°04′N经度116°24′E103°49′E119°19′E113°42′E102°42′E12.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13.图5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图6是“北半球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完成14题。 14.该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A.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乙国有花园城市岛国的美誉。近年来由于甲地农民烧荒开垦,该国时常受烟霾威胁。结读某月烟霾平均浓度示意图(图7),回答15~16题。 15.该月份最可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6.影响甲地农民烧荒时机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风力读图8,回答17~18题。 17.按图的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A.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气候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18.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某船上有一人面向北方,看见北极星出现在地平线上,此时他的右边是西半球,左边是东半球,这时该船的地理坐标是A. 西经20°,纬度0° B. 经度180°,北纬90°C. 经度0°,北纬90° D. 东经160°,纬度0° 读经纬网图(图9),回答20~21题。 20.关于图中所见部分不同纬线的长度,叙述正确的是 A.①线是②线的1/2 B.②线比③线长C.③线比④线长 D.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21.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A.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读“世界某海岛位置图”(图10),据此回答22~23题。22.该岛位于北京的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23.该岛出现最大范围极昼的南北跨度约有 A.180千米 B.1 800千米 C.400千米 D.4 000千米图11为“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是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25.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26.监测防护林植被分布、类型、健康状况、森林火灾等数据,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12),图中等高距为50米,完成27~28题。 27.图示区域最大高差为A.199m B.249m C.299m D.349m28.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A.东北流向西南 B.西北流向东南 C.西南流向东北 D.东南流向西北图13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30.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读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图14),完成31~32题。 31.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种植业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受水分条件制约呈条带状分布B.乙区域主要分布在盆地周围的山麓地带C.甲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原上的山麓地带D.都沿交通干线呈条带状分布32.影响甲区域种植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地形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图15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33题。 33.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下图为我国沿3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图16),读图,完成34~35题。 34.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地势 ②年太阳辐射量 ③7月均温 B.①地势 ②7月均温 ③年太阳辐射量C.①7月均温 ②年太阳辐射量 ③地势 D.①年太阳辐射量 ②地势 ③7月均温35.a、c两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a地水土流失严重,c地环境污染突出 B.a地水患不断,c地灰霾频袭C.a地多滑坡、泥石流,c地多地震 D.a地草地退化,c地气象灾害多发某服装加工厂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广州某镇建厂,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服装面料来自新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后,该厂的效益逐年下降,经实地考察和了解乌鲁木齐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后,该厂决定迁至乌鲁木齐,并建立了自己的服装面料加工厂,服装主要销往中亚和西亚等地。据此完成36~37题。36.与广东省相比,乌鲁木齐生产服装面料的突出优势是A.劳动力丰富 B.生态环境好 C.原料丰富 D.交通便利37.进入21纪后,该厂效益逐年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A.土地价格上涨 B.投资成本上升 C.企业竞争加剧 D.服装设计过时38.企业在新疆建厂后,影响服装销售地改变的主要原因A.服装质最提高 B.服装价格上升C.降低运输成本 D.方便了解市场“再工业化”是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目前美国政府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迁回本土。据此完成39~40题。 39.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工业产值的比重 B.缓解国内就业压力C.重塑美国制造业 D.加大基地设施建设40.美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巢”,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是A.传统产业受冲击大 B.产品出口受限C.劳动生产率降低 D.产成本增力二、非选择题部分(50分)41.(10分)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图(图17)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18),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年降水量 (高于或低于)400毫米,B地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2)结合图17、18,描述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4分) (3)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和成都平原相比,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42.(11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位于本州岛西侧的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冬季多雪,稻田纵横,水库、水渠众多,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合掌造”。“合掌造”一般坐北朝南,它是一种屋顶以稻草和茅草覆盖的木造建筑,屋顶厚且陡峭,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 (1)分析白川乡合掌村冬季多雪的原因。(4分) (2)根据表格(表4),简要说明“合掌造”建筑特点对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作用。(4分)表4特点作用木造建筑 坐北朝南 屋顶以厚厚的稻草和茅草覆盖 屋顶陡峭,呈“人”字形 (3)简析合掌村水库、水渠众多的自然原因。(3分) 43.(19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2018年11月2日,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出发,向南极再次出征。11月18日科考船离开澳大利亚霍巴特,开始穿越海况恶劣的“魔鬼西风带”。本次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距离南极中山站28公里的冰盖上,建设我国首个南极永久机场。南极冰盖的平均厚度超过2000米。 (1)分析“魔鬼西风带”的成因和冬、夏季风力的差异。(6分) (2)与北极地区相比,分析南极地区极端最低气温更低的原因。(6分) (3)分析南极大陆被称为“白色沙漠”的原因。(3分) (4)推测我国在南极地区修建机场可能遇到的困难。(4分) 参考答案1.B 2.C 3.C 4.A 5.C6.D 7.B 8.C 9.B 10.A11.B 12.B 13.C 14.A 15.C16.A 17.B 18.C 19.D 20.C21.D 22.D 23.B 24.B 25.B 26.B 27.C 28.B 29.A 30.D 31.B 32.B 33.C 34.C 35.D36.C 37.B 38.C 39.B 40.B41.(10分)(1)低于 地形(2分)(2)年降水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影响因素是夏季风(距海远近)和地形。 年均气温: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太阳高度)。(4分)(3)平原面积广大;黑土广布;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工业基础条件好。(分4)42.(11分)(1)冬季盛行(寒冷干燥)的西北风,经日本海(海洋)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气温在0℃以下,以降雪为主。(4分)(2)(4分)特点作 用木造建筑防震(减轻地震危害)坐北朝南利于采光;减小冬季风的影响屋顶以厚厚的稻草和茅草覆盖冬季保暖,夏季隔热屋顶陡峭,呈“人”字形夏季利于排水,冬季减少积雪堆积(利于积雪下滑)(3)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流急,地表水容易流失;水稻需水量大,需要引水灌溉。(3分)43.(19分)(1)成因:水平气压梯度力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指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西北风;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摩擦力小,风力大。(4分)季节变化: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度增强;夏季相反。(2分)(2)南极地区为陆地而北极地区为海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南极地区海拔更高,气温更低;南极地区终年冰雪覆盖,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南极处于冬季时,地球位于远日点,极夜时间比北极长,降温时间更长;南极地区周围是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输送。(前三点为必答,后两点任答其一即可)(6分)(3)南极大陆受极地高压和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稀少且多为降雪;气温低,地表终年被冰雪覆盖,呈白色;自然条件恶劣,地表缺少植被,形成荒漠。(3分)(4)积雪厚,冰盖不稳定;风力大,气温低(气象条件复杂);适宜建设的时间短;物资不易运输;冰面摩擦力小;容易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