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 边界有实有虚
C. 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 区域间特征差异较大
2. 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B. 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 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变化小 D. 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答案】1. D 2.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特征,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1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 属于同一层次的区域;故A、C错;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故B错;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故D错。
【2题详解】
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故A错;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故B错;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故C错;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发育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和淋失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故D正确。
读宁夏农业区划图,回答下面小题。
3. 图中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降水量 B. 气温
C. 植被 D. 地形
4. 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I区靠近黄河,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B. Ⅱ区水源缺乏,不适宜发展畜牧业
C. Ⅲ区降水丰沛,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
D. Ⅳ区水热组合好,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有图例可知,,工、Ⅱ、Ⅲ、Ⅳ四个区域的最大区别在于地形差异,依次四个区域是依据地形分布划分的。选D项。
【4题详解】
I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虽气候干旱少雨,但靠近黄河,可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
业,A项正确;Ⅱ区水源较为缺乏,但可发展畜牧业,B错;Ⅲ区降水较多,可发展种植业,但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该地水土流失加剧,C错;贺兰山纬度较高地势高,气候相对温凉,降水较少,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D错。
读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5. 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
A. 夏季洪水多发 B. 夏季高温潮湿
C. 冬季降雪量大 D. 冬季光照时间短
6. 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降水 B. 光照 C. 地形 D. 台风
【答案】5. C 6. D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本题难度一般,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能抓住图示“横木地基”、“门前台阶”、“地穴式”等关键信息,进而分析与降水量、光照、自然灾害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5题详解】
甲图中“横木地基”,说明该地不可能夏季潮湿或洪水多发,因为在高温、多水的环境下木地基易腐烂,故A、B错;门前台阶对光照没有影响,故C错;所以可能是考虑冬季降雪量大,使门前不易被雪覆盖而建造的,故答案选D。
【6题详解】
房屋明显低于地面,则周围的较高地面对房屋能起到保护作用,结合选项分析,最可能是为了防止台风对房屋的破坏。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下面小题。
7. 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 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 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8.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 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 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 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 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由图示可以看出,Y轴上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即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在X轴上,上海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广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即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文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选B正确。
【8题详解】
图示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山西能耗最高,山西主要是重化工业,所以应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正确;广西最低,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承接高能耗产业的经济发展基础较薄弱,B错;上海和江苏较低,适于发展技术导向开型产业,而不应发展重型工业,C错;湖北较高,应提高技术水平以降低能耗,D错。选A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 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③⑥
10. 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11. 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9. A 10. C 11.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遥感的相关知识。
【9题详解】
遥感技术主要是从高空对地面的信息进行检测。图中可以获取信息的是居民点、水系和地形。土壤、岩层和地下水在地下,靠电磁波从远处不易获取。故答案选A。
【10题详解】
农业生产主要考虑的是水源、土壤、地形等因素,所以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②③④⑥。一般不考虑居民和岩层。故答案选C。
【11题详解】
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监测耕地变化、调查作物分布、估测粮食产量,但不能跟踪产品流向。故答案选A。
12.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下图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
A. ①③ B. ②⑦ C. ④⑧ D. ⑤⑥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通过图层的叠加。据图可知甲区域分为①③,乙分为②④,丙分为⑤⑧,丁分为⑥⑦;据图可知③④⑤⑥属第I阶段,①②⑦⑧属第II阶段;再结合图和表格,可知第I阶段甲中③、乙中的④、丁中的⑥均为低等地价,丙中⑤为中等地价,第II阶段甲中的①、乙中的②和丁中的⑦均为中等地价,丙中的⑧属高等地价,而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符合要求的地块只有②⑦,所以选B项。
13.动物研究人员经常为野生动物戴上一种特制的项圈,然后把它们放归大自然,以持续追踪并了解动物的生活状况和活动范围。这种做法主要依靠的信息技术是( )
①RS ②GIS ③GPS ④GPRS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考查3S的实际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具有追踪定位功能的是GPS技术;通过对野生动物位置及其变化的分析,可掌握野生动物的生活状况和活动范围,具有分析功能的是GIS技术,故B项正确。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表 新疆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表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14. 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 荒漠化主要是由滥伐林木造成的
C. 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
D. 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15. 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农牧活动造成的
B. 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 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 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通过数据可以计算出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A答案错误;新疆主要的农业用地是草地,这是由于过度放牧形成的,而不是乱伐树木,B错误;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措施,C正确;在自然条件下也能形成荒漠化,只是过程一般很缓慢。故选C。
【15题详解】
荒漠化是人类不当的活动作用于脆弱的地理环境引起的土地退化,既有人类原因也有自然原因,C答案太绝对;从表中数据和新疆的环境特点可以分析得知,新疆的荒漠化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破坏地表植被,土壤遭受风蚀、水蚀等形成的,从形成的动力条件来看,主要是近地面水平气流(风蚀)和地表径流(流水冲刷)。故选D。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 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 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B. 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 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
D. 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17. 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 )
①退牧还耕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严禁过度放牧
⑤防治水土流失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16. A 17.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土流失。从结构图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形成的因素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高温多雨和水土流失),另一类是人为因素(人口增加和滥伐森林),
【16题详解】
从结构图可以看出,景程人均耕地面积减小,燃料需求增加的①是人口增加,导致的结果③是滥伐森林;导致地表径流加剧,侵蚀地表的②是高温多雨,侵蚀的结果④是水土流失,所以A正确。
【17题详解】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产生不是由过度放牧造成的,故①④错误,根据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所以B正确。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8.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8. A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①类地区风速约为1.5千米/小时,②类地区风速约为3千米/小时,③类地区风速约为3千米/小时,④类地区风速约为6千米/小时,所以①类地区防风效果最好。
【19题详解】
从地域分异规律来看,我国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该地的自然条件,适合营造阔叶密林,所以B正确。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
B. 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 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
D. 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21. 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
A. 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
B. 荒漠化范围缩小
C. 区域土壤肥力增加
D. 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
22. 关于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防风效能显著,风速明显降低
②虽没有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
③使得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④使林场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0. C 21. D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依据材料“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上游引水过多,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树木死亡。故选C。
【21题详解】
树木大量死亡,林地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故D正确,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向南扩大,故A、B错,区域土壤肥力降低,故C错。故选D。
【22题详解】
外围和内部林带建设,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农田蒸发量减少,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大行距内耕作低杆农作物,林地间土壤熟化过程加速,水肥条件优越,沙棘和枸杞的生长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故选D。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3. 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 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 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 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 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4. 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 退耕还林 保护水源
C. 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 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答案】23. C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考查内陆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水蒸发总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水的含盐量增加,大量鱼类可能死亡,鱼类密度会减小。
【24题详解】
考查内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艾比湖面积缩小主要是由于耕地、灌渠增加,大量截留入湖河流水量造成的。防止艾比湖面积萎缩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水源。选项B正确。
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下面小题。
25. 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
B. 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
C. 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
D. 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
26. 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1.5~3之间。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
B. 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C.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
D.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
【答案】25. C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注意图中不同湿地类型的图例及其曲线变化;由图可知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率越大,流域湿地总面积的大小还与该河流的流域面积大小有关,故排除选项A;图中显示随着干燥度升高,湖泊湿地率先增大后降低,故排除选项B;河流湿地随着干燥度的增加,湿地率变化不大,说明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不明显,故排除选项D;沼泽湿地率随着干燥度的增加,湿地率迅速降低,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故选项C正确。
【26题详解】
上游来水量减小,河流注入海洋水量减少,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减少,故排除选项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运河向北输水,途径黄河,一般不向黄河放水,对于黄河下游湿地影响不大,故排除选项C;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从黄河中引水量增加,会降低黄河下游湿地率,故排除选项D;黄河下游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故选项A正确。
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上图为2012年欧洲四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其中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8.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 )
A. 减少灰霾天气 B. 减少紫外线辐射
C. 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D. 消除酸雨危害
【答案】27. C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对比图中四个国家各种能源所占消费比重,可知丙国水电比重最大,水电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化石能源比重低,碳排放量比重低,所以最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丙国。故选C。
【28题详解】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减少尾气的排放,减少灰霾天气,对紫外线辐射没有影响,会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酸雨危,但不能根本上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故选A。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由2003年1 204.2百万吨油当量上升到2012年2 735.2百万吨油当量;能源消费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图中外圆为2012年、内圆表示2003年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9. 关于能源消费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炭消费量变化较小 B. 原油消费量明显增加
C. 水电消费比重下降 D. 核电和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最慢
30. 下列关于能源消费变化影响,表述合理的是( )
①减少灰霾天气 ②减少紫外线辐射
③加剧全球温室效应 ④加剧能源供应紧缺程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幅度增加,煤炭消费比重变化不大,但是煤炭消费量大增,A错。原油消费比重变化不大,在能源消费量大增前提下,消费量增加明显,B对。水电比重增加,C错。核电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发展速度快,D错。故选B。
【30题详解】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加,排放的粉尘等颗粒物增多,灰霾天气增多,①错。紫外线辐射多少与能源消费无关,②错。能源消费量增加,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能源供应紧张状况,③④对。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
3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杭州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地区图。
材料二 杭州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气候资料统计表。
(1)根据材料比较杭州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气候的不同点,并分析原因。
(2)比较甲、乙两图区域内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发展有利的气候条件。
【答案】(1)杭州最冷月平均气温比布宜诺斯艾利斯低,最热月平均气温比布宜诺斯艾利斯高,气温年较差大;杭州年均降水量比布宜诺斯艾利斯多。
原因:杭州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冬季受西北季风带来的冷空气影响强,气温更低;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湿润气流影响大,气温更高、降水更丰富。布宜诺斯艾利斯受季风环流影响小、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少,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
(2)甲:季风水田农业。有利气候条件:水热条件充足,雨热同期,
乙:大牧场放牧业。有利气候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解析】第(1)题,比较杭州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气候的不同点,应结合材料从气温(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气温年较差)、降水(平均降水量)两大方面分析。原因可结合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从海陆位置、洋流等要素分析即可。第(2)题,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时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展开比较,同时分开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2.左图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右图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度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1)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度萎缩的主要原因。
(2)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答案】(1)自然原因: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增加等。
(2)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解析】
(1)湖泊萎缩,说明湖泊面积减小,原因主要从自然、人文因素方面分析。自然原因是区域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公交和城市建设占地等,导致湿地面积减小。
(2)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右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2)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答案】(1)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2)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解析】
(1)结合瓜州的地理位置(我国西北地区)和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可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和土地广阔、地形平坦等方面回答。
(2)可从电能需求、输电距离、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