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共60分)
随着生产活动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张,工厂大量外迁,导致一些国家原有的生产体系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出现该现象的国家和地区把更多的力量投向高科技产业。下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状况。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最容易出现“产业空洞化”的是
A. 甲地区阶段Ⅰ B. 乙地区阶段I
C. 甲地区阶段Ⅱ D. 乙地区阶段Ⅱ
2. 在阶段Ⅱ,对乙地区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失业率可能上升 B. 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C. 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下降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例,乙地区第Ⅱ阶段从事最高端产业,甲地区是承接乙地区的产业转移,产业层次较低。最容易出现“产业空洞化”的是乙地区阶段Ⅱ,D对。甲地区或乙地区阶段I,产业层次较低,A、B、C错。
【2题详解】
在阶段Ⅱ,乙地区发展高端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需要劳动力数量少,失业率可能上升,A对。乙地区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提高不明显,B错。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C错。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D错。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 将太阳能以化学能 形式储存的一种能 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读我国三个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回答下列各题。
省区 | 面积(万 km2) | 人口(万人) | 生物质能满足状况 | 薪柴总量(万 kg) |
浙江 | 10.18 | 5493.8 | 可满足两个月 | 380.6 |
江苏 | 10.26 | 7939.5 | 可满足一个月 | 14.2 |
新疆 | 166 | 2232.8 | 严重缺乏区 | 79.9 |
3. 江苏和浙江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
A. 两省面积差异较大 B. 江苏人口较浙江多
C. 两省水热条件差异大 D. 浙江丘陵较江苏多
4. 新疆的生物质能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 B. 海拔较高,雪山面积小
C. 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D. 交通落后,运输不便
【答案】3. D 4.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生物量的因素,生物总量差异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图表阅读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3题详解】
江苏和浙江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浙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江苏以平原为主,浙江的丘陵较江苏多,D对。根据表格内容,省区面积差异很小,A错。江苏人口较浙江多,B错。两地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相似,C错。故选D。
【4题详解】
新疆的生物能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生物量小,C对。总量少,与人口迁入多无关,A错。雪山面积小不是生物量少的原因,B错。交通落后,运输不便与生物量无关,D错。故选C。
下图是尼日尔河流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从库利科罗到尼亚美河段水量逐渐减少,主要自然原因是
A. 引水灌溉农田 B. 支流少,蒸发旺盛
C. 跨流域调水 D. 全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6. 图中P地区不合理灌溉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地面沉降
C. 土壤盐碱化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5. B 6.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区域地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5题详解】
从库利科罗到尼亚美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引水灌溉农田、跨流域调水是人为原因,A、C错。当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D错。主要自然原因是支流少,蒸发旺盛,B对。
【6题详解】
图中P地区不合理灌溉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C对。不合理灌溉不是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A、B、D错。故选C。
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水城河 穿城而过,以凉爽的高原气候著称。城市人口密集,在60 km2的土地上,居住了约60 万的人口。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将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即绿色海绵体系。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甲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生态净化系统的一部分
A. 水汽输送速度加快 B. 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
C. 地下径流不断减少 D. 水循环的周期逐渐延长
8. 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频率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绿色海绵体系的
A. 水域面积显著增大,蓄洪量增加
B. 各种水体相互贯通,提高泄洪能力
C. 植物多样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渗
D. 调节气候功能增强,暴雨频率下降
9. 在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中,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要素主要是
A. 持续缓慢流动的水体
B. 阶梯状分布的湿地
C. 可被溶解的营养盐类
D. 多样性的生物群落
【答案】7. B 8. A 9. D
【解析】
【7题详解】
甲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是利用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生态净化系统的一部分,湿地调蓄径流,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B对。不影响水汽输送速度,A错。下渗增加,地下径流不断增加,C错。水循环的周期可能变长,不会逐渐延长,D错。故选B。
【8题详解】
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频率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绿色海绵体系的水域面积显著增大,蓄洪量增加,A对。径流速度减慢,泄洪能力不能提高,B错。植物覆盖率提高,利于雨水下渗,C错。湿地有调节气候功能,不能改变气候特征,不能减少暴雨频率,D错。故选A。
【9题详解】
在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中,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要素主要是多样性的生物群落,水体中的污染物经生物的吸收、降解作用,使污染物消失或浓度降低,D对。持续缓慢流动的水体、阶梯状分布的湿地、可被溶解的营养盐类对污染物没有吸收、降解功能,A、B、C错。故选D。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⑤廉价水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11.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A.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C.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D.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答案】10. A 11.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难度不大。
【10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河中上游地区锡、钨、铝土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大量水电站且内河航运便利,有利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故选A。
【11题详解】
造成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并不少,故选B。
下图为某河流的水利开发设施示意图。在原有河道上修筑拦水坝,在新辟的人工河道上修建发电站和航道,该设施在河流上密集分布。在某些发达国家,这些河流上早期修建的拦水坝正在被逐渐拆除。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拦水坝对人工河道的影响是
A. 提高水流速度 B. 减轻泥沙淤积
C. 增加河道水量 D. 缩短结冰时间
13. 一些发达国家拆除河流上的拦水坝的主要原因有
①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 ②水坝设施年久失修
③产业升级使耗能减少 ④恢复河流原始生态
⑤水坝维护费用较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拦水坝的作用在于增加人工河道的水量,提高河流水位,增加发电站上下游落差,增加发电量。但是不能起到提高水流速度、减轻泥沙淤积和缩短结冰时间的作用,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13题详解】
发达国家拆除的拦水坝主要是早期修建的,这些水坝设施年久失修,水坝的维护费用较交高,加之水坝的建设对河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因此拆除水坝有利于恢复河流原始生态;能源消费结多元化、产业升级不是拦水坝拆除的主要原因。②④⑤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D。
陕北地区是国家批准的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该地将成为国家西电东送基地、西气东输基地、大型煤化工基地、大型商品煤基地。读陕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陕北地区发展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限制因素是
A. 原料 B. 水源 C. 市场 D. 政策
15. 关于榆林地区结构转型方向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展煤电、煤气、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业
B. 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非煤产业
C. 发展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
D. 发展度假休闲、商务会馆、私人别墅等房地产业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陕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发展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限制因素是水源,B对。煤炭资源丰富,原料充足,A错。西电东送,国内市场广阔,有国家政策支持,C、D错。
【15题详解】
关于榆林地区结构转型方向的说法,发展煤电、煤气、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业,A正确。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非煤产业,B正确。发展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C正确。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质量差,不适宜发展度假休闲、商务会馆、私人别墅等房地产业,D错误。
资源诅咒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越大,资源遭受诅咒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程度越高。据此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广东省资源诅咒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源利用率高 B. 资源丰富
C. 人口过多 D. 气候湿润
17. 为改变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高的现状,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
②提高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扩大资源的开发和输出,促进经济发展
④转变资源输出方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6. A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广东省虽资源分布量小,但利用率高,经济发达,故资源诅咒系数较低,A项正确,故选A。
【17题详解】
单纯扩大资源的开发和输出不会降低资源诅咒系数,③错误;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会降低资源诅咒系数,①正确;提高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会降低资源诅咒系数,②正确;转变资源输出方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会降低资源诅咒系数,④正确;①②④对,B项正确。故选B。
18.某人在杭州等待公交车时,通过支付宝手机软件(APP)中的城市服务→交通→实时交通查询,方便地查到到要乘坐公交车的相关信息(如图)。支付宝城市服务中的实时公交査询功能,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GIS GPS B. GIS RS C. GPS RS D. GIS GSM
【答案】A
【解析】支付宝城市服务中的实时公交查询功能,能够方便地查到要乘坐公交车的相关信息,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GIS,要确定公交车位置,需要GPS技术,A对。不需要RS监测或拍摄遥感图像,B、C错。GSM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不能查寻公交,D错。故选A。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 下列课题中,主要应用GIS进行研究的有
①近50年来,某省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②近20年来,某市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
③某市郊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农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④某市市区主要道路交叉点交通流量状况分析及公交线路、站点分布的方案设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 图示数据库最有可能用来进行
A. 农业布局规划 B. 工业布局规划
C. 商场选址规划 D. 学校选址规划
【答案】19. C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不具备空间分布特征,因此GIS不能进行研究。故选C。
【20题详解】
据图层可知,涉及到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和土壤等因素,说明该研究课题需要考虑水文、地形、土壤、聚落等因素,可判断应为农业布局规划。故选A。
21.读图, 2016年第17号台风“鲇鱼”9月27日14时10分前后以强台风级登陆台湾花莲(北纬23度59分,东经121度37分 ),7级风圈半径大约是
A. 180千米 B. 240千米 C. 350千米 D. 450千米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7级风圈在经线上相差约3°,依据在一条经线上纬度每相差1°实际距离为111千米,7级风圈的实际距离约333千米,故只有C符合答案,其余选项可排除。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则②地对跖点的经纬度是
A. (70°E,10°N) B. (90°E,10°S)
C. (70°E,10°S) D. (110°E,10°N)
23. ④点在①点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南方向
【答案】22. A 23. B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22题详解】
地球直径的两个端点,互为对跖点。对跖点指二者的经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图示②(10°S,110°W),对拓点的经纬度是(70°E,10°N),A对。
【23题详解】
④点位于(40°N,100°E),①点(90°W,10°N),先定南北,④点位于①点的北方,后定东西,两地的经度和大于180°,则东进度在西,故④点位于①点的西北方向。故选B。
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 8 小时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 飞机飞行航线
A. 一直不变 B.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 先向北后向南 D.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25. 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 60°N 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A. 8 小时 B. 20 小时
C. 16 小时 D. 12 小时
【答案】24. C 25. D
【解析】考查经纬网的相关知识。
【24题详解】
乙两地在同一纬度、同一经线圈上,最近航线即是沿经线圈方向航行,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所以方向是先向北后向南。正确答案选C.
【25题详解】
甲乙两地在同一纬度、同一经线圈上,最近航线即是沿经线圈方向航行,且航行了60°,即距离6 660千米左右;60°N纬线长度等于赤道的一半,两地相差180°,则两地距离为赤道的1/4,即10 000千米;结合题中的速度,可算出大约用了12小时。正确答案选D。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若某人从 M 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 200 km,则其最终位置
A. 回到 M 点 B. 在 M 点正东方
C. 在 M 点正西方 D. 在 M 点东南方
27. 从 M 点出发沿纬线前进至 N 点,路程大约是
A. 4 444 km B. 3 333 km
C. 2 222 km D. 1 823 km
【答案】26. C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不同纬度地区间隔的经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不同,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不同的经线上间隔的纬度数只要相等,则长度相等。62°N纬线上200千米距离所跨的经度比60°N纬线上所跨的经度多。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西、正北、正东和正南方向分别前进200 km,则其最终位置在M点正东方。选B。
【27题详解】
而赤道上跨经度1°的距离约110km,MN位于60°N,经度1°的距离约为赤道的一半,M和N经度相差40°,实地距离约是2 222 km。选C。
28.下图中 N 为北极点,A、M、B 位于地球表面,NP 为经线,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km。则 M 点的纬度为( )
A. 67°N B. 23°N C. 23°S D. 67°S
【答案】A
【解析】图中 N 为北极点,A、M、B 位于地球表面,应是晨昏线。NP 为经线,NM在同一经线上。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km,纬度1°距离是111千米,NM相隔纬度23°。则 M 点的纬度为67°N,A对。B、C、D错。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无法比较
30.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③区域海平面距地心距离比①稍长
B. 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
C. 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 东北航向是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
【答案】29. B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图中①②③区域经度差、纬度差相同。①②区域南北半球相反,纬度相同,面积相等;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递减,②区域纬度低于③区域,因此面积较③区域大,B正确。
【30题详解】
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纬度更高的③区域平均海平面距地心距离稍短,A错误;相对方向要用劣弧定向法,经度相隔不能超过180°,故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B正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故③区域位于西半球,C错误;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应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1. 图中陡崖相对高度H的范围
A. 100米≤H<200米 B. 200米≤H<300米
C. 200米≤H<400米 D. 300米≤H<400米
32. 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1倍,同时实地范围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地点,坡度增大 B. 表达的地理事物更加简略
C. 新比例尺为1:200000 D. 相邻两条等高线间距离比原图扩大
【答案】31. C 32. D
【解析】
【31题详解】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为(n-1)d≤H<(n+1)d(n为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图中重合等高线有3条,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可求出图中陡崖相对高度范围为200米≤H<400米,C正确。
【32题详解】
原图比例尺为1:100000,扩大1倍,新图的比例尺为1:50000,实地范围保持不变,则新图幅大小是原来的4倍,两条等高线间距离比原图扩大,等高线变稀疏,D正确;同一地点,坡度减小,A错;比例尺变大表达的地理事物更加详尽,B错,C也错。故选D。
33.下图为 105°E 某旅游景区等高线地形图,急流段高差为 40m,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A. 200m B. 240m
C. 280m D. 300m
【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地海拔550-600米,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40m,则乙地海拔300-310米。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240-300米之间,C对。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50米),回答下列各题。
34.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 东北流向西南 B. 东南流向西北
C. 西南流向东北 D. 西北流向东南
35. 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623米 B. 385米
C. 550米 D. 190米
【答案】34. A 35. D
【解析】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值线总是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图中等高距是50米,a点海拔是300米,b点海拔是450米。
【34题详解】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结合指向标,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北流向西南,A对。B、C、D错。故选A。
【35题详解】
等值线总是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图中等高距是50米,a点海拔是300米,b点海拔是450米,X点的海拔范围是250-300米之间,Y点的海拔范围是450-500米之间,两点的高差范围是150-250之间,相对高度可能是190米,D对。A、B、C错。故选D。
36.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图中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乙图等高线被省略)。根据两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形式上存在差异。乙图比甲图
A. 等高距更小 B. 比例尺更大
C. 等高距更大 D. 比例尺更小
【答案】A
【解析】图中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图幅相同,所以两图的比例尺相同,B、D错。根据剖面图曲线,甲图剖面线平直,乙图剖面线弯曲较多,说明乙图比甲图等高距更小,对地表起伏表示的更详细,A对,C错。故选A。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7. 若②图比例尺为1∶N,则①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
A. 2∶N 1∶2N B. 1∶2N 2∶N
C. 2∶N 4∶N D. 1∶2N 1∶4N
38. 若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为1.84 cm,则③图的比例尺约为
A. 1∶3 000 000 B. 1∶30 000 000
C. 1∶60 000 000 D. 1∶120 000 000
【答案】37. A 38. D
【解析】
【37题详解】
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即表示实际范围相同,图幅是原来4倍,比例尺是原来的2倍。图幅减小到原来的1/4,比例尺减小到原来的1/2。若②图比例尺为1∶N,则①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2∶N或1∶2N ,A对,B、C、D错。故选A。
【38题详解】
若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为1.84cm,跨纬度5°,实际距离约555千米,甲乙所在图的比例尺是1∶30 000 000,比例尺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③图的比例尺减小到甲乙所在图的1/4,约为1∶120 000 000,D对,A、B、C错。故选D。
39.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暑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活动。图乙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图甲中PQ一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剖面线上经过了三个山峰区域,一个断崖;但是经过断崖后,进入等高线稀疏的地区,地形平坦,故而判断A图正确。
40.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 000,单位:米),读图可知图中最有可能看到乙村的数字是
A. ①和② B. ③和⑥ C. ⑤和⑧ D. ①和⑤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分别连接①、②、③、⑤、⑥、⑧与乙村,①、⑤与乙村之间无地形阻挡视线,可通视,D正确;图中数字⑤所处的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地形是山脊,②、③、⑥、⑧与乙村之间有该山脊阻挡视线,不可通视,A、B、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共4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圣哥达峰的冰川,该河先由东向西流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索恩河是其北部的一条支流。罗讷河历史上经常洪水泛滥,但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 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法国对罗讷河水能开发多采用“低坝、小库、多级”模式。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
罗讷河流域是法国重要商品农业区,目前已形成北部粮食、奶制品和牛肉,南部葡萄酒、蔬菜、橄榄油的产业格局,每年向世界大量出口各类优质农产品及相关制品。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罗讷河的水能开发多采用“低坝、小库、多级”模式。与高坝相比,你认为该流域修建低坝有哪些优势?
(2)简述罗讷河水电站梯级开发对法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答案】(1)淹没土地少,移民少;建坝难度小,投资少;溃坝的风险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船只通过船闸的时间短等。
(2)提供较稳定的灌溉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可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解析】
(1)高低坝首先工程量、投资、修建难度有差异;其次库区大小不同而淹没面积有差异,对移民、环境等影响不同。
(2)实质上就是考查修建水库对农业的影响,水库提供了水域、水源、水电,同时改善了径流,利于通航和减轻灾害。
4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岛国示意图及相关气候资料统计图。该国面积28.8万平方千米,人口428万,森林覆盖率达30%,天然牧场和农场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有“世界净土”之称,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但粮食不能自给。
(1)描述图中A地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该国粮食不能自给的自然原因。
(3)归纳该国乳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1)A地年降水总量多(超过1 500 mm),季节分配均匀。 原因:终年受西风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多;受海洋影响大。
(2)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环境良好,奶源品质好;河流众多,为牛羊提供饮用水源;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海陆交通便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便于产品的运输。
(3)国土面积狭小;地形崎岖,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少);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多雨,光热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解析】
(1)读图,根据纬度判断,A地位于盛行西风带,终年受西风影响。A地地处迎风坡,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多,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年降水总量多。从左图可以看出,年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且季节分配均匀。
(2)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从气候、水源、市场、交通、政策、技术等方面分析。结合前面分析,该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环境良好,奶源品质好。从图中可以看到,岛上河流众多,为牛羊提供饮用水源。该国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生产成本低。产品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有政策支持。海陆交通便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便于产品的远距离运输。
(3)该国国土面积狭小,地形崎岖,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少。气候以温带海洋气候为主,全年温和多雨,光热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所以粮食不能自给。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1—1937年美国中西部持续干旱期间,干燥裸露的地表因遭强风暴的侵蚀而引发沙尘暴。1934 年发生了美国历史上一次破坏力量最大的“黑风暴” , 它席卷了美国 2/3 的国土,带走的尘土达3亿吨 , 摧毁了中西部大平原20多个州的庄稼 ,沙尘一直吹到美国的东海岸。
材料二:下表为美国2012年至2014年海洋产业比重变化。
材料三:区位熵(Location Quotient)是评价产业空间集聚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果 LQ >1,则该产业在该区域范围具有一定程度的集聚。下左图为不同区域的产业区位熵,下右图为美国某都市部分产业的区位熵。
(1)简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黑风暴”成因。
(2)指出2012~2014年美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对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启示。
(3)图乙该都市的产业位于图甲中的第 象限,概括该都市核心区位熵(LQ>1.35)的产业的特点。
【答案】(1)过度开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多年的持续干旱导致土地更加干燥;地处西风带,风暴多发;中部平原地形,大风频发。
(2)美国海洋第一、三产业比重增加,第二产业比重降低;海洋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启示:大力推动海洋旅游休闲、运输产业的发展;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注重海洋环境保护。
(3)Ⅰ 专业化程度高,附加值高,设计理念先进;靠近市场,满足个性需求。
【解析】以美国区域为背景,考查了美国的环境问题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扣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黑风暴是美国的环境问题,黑风暴的成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比如过度垦殖引起土地沙化,强烈的热带气旋将地面的泥沙卷起,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对黑风暴阻挡削弱作用弱。
(2)由表格可以看出,2012年第二产业占比重较高,其次是第三产业,到了2014年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较快且占比最高。我国在发展海洋产业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可以延长产业链,发展海洋旅游业等,优化产业结构。
(3)表格中的产业无论是大都市区区位熵还是核心区区位熵都是大于1,因此分布在第一象限。产业特点是多是高科技产业或者服务业,面向市场,科技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