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
A. 华北平原 B. 内蒙古草原
C. 黄土高原 D. 南方低山丘陵区
2. 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土壤盐碱化
C. 森林减少 D. 荒漠化
【答案】1. C 2. A
【解析】考查生态问题的治理和对我国不同地理分区的自然、经济状况的掌握程度。
【1题详解】
读图,该地农业生产以旱作农业、节水灌溉农业为主,说明该地年降水量较少,为半湿润地区;我国内蒙古草原多属于半干旱地区,农业活动以牧业为主,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量大,为湿润地区,农业生产以水田为主,B、D错;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均为半湿润地区,但图示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坡度有大于10°的地区、坡度较陡,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坡度平缓,A错;黄土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千沟万壑,与图示地区相符,故选C。
【2题详解】
黄土高原地区因黄土土质疏松、植被遭破坏,季风气候夏季多大雨、暴雨,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该地在坡度平缓地区修筑梯田,而在坡度较大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在沟谷处筑坝蓄水,有利于保护植被和保持水土,从而减轻水土流失,A对;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土地盐碱化严重地区多为地势低洼处,B错;该地重视恢复和保护植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森林面积减少不是该地主要环境问题,C错;黄土高原地区为半湿润地区,水分较多,土地荒漠化问题并不突出,D错。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但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下列四省中,广泛分布着以毛竹、杉木为主的速生用材林的是( )
A. 山东 B. 江西
C. 海南 D. 甘肃
4. 近年来,建设防护林提倡多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 )
A. 追求森林产品多样化 B. 美化林区环境
C. 降低植树成本 D. 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3. B 4. 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环境保护。
【3题详解】
毛竹、杉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丘陵、山地的酸性土壤(红壤、黄壤)地区。题干“广泛分布”已排除个别现象,可通过排除法找到答案。本题还隐含着各地生态建设应因地制宜选择树种的思想。
【4题详解】
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建设生态防护林等,是我国正在进行的轰轰烈烈的生态环境建设。题干把“提倡多树种搭配”点出来,以加强对学生的观念教育。从“防护林”可排除A、B两项,而“多树种搭配”一般来说会增加植树成本。故可判定只有D项正确。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 据图可判断( )
A. 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 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 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D. 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荒漠
6. 图中乙地的生态问题严重,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最合理措施是( )
A. 退耕还草 B. 合理利用水资源
C. 种植薪炭林 D. 开发利用风能
7. 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
A. 森林破坏 B. 土地荒漠化
C. 水土流失 D. 湿地萎缩
【答案】5. D 6. A 7. B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图例和图中的经纬网,可以看出该区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1月份气温自北向南递增,甲、乙两地的年降水量都在200~400 mm之间,植被类型主要应为草原。
【6题详解】
乙地的年降水量接近400 mm,位于农牧过渡地区,过度农垦易导致荒漠化的产生。最合理的治理措施就是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
【7题详解】
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因而该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下列各题。
8. 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 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
C. 原料指向型产业、动力指向型产业 D.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9.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8. A 9. C
【解析】考查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
【8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共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依靠地理位置优越性,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现阶段也就是第二个阶段,经济发达,主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因此正确答案是A。
【9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是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的几个表现就是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交通通达度提高,同时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尚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是城市中心的人口向郊区或者乡村地区转移,出现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因此③错误,①②④正确,选C。
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森林的首要价值体现在( )
A. 为工业提供原料 B. 为人类提供食品
C. 改善生态环境 D. 为建筑业提供木材
11.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后,不属于其产生的影响是( )
A. 水土流失加剧 B. 全球温室效应增强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南极臭氧空洞扩大
12. 提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减少固体垃圾
C. 减少木材的消耗量 D. 移风易俗
【答案】10. C 11. D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森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为工业提供原料,为建筑业提供木材,为人类提供食品等,但其首要价值是它的环境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故选C。
【11题详解】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破坏后,保持水土能力降低,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A对。全球温室效应增强,B对。生物多样性减少,C对。南极臭氧空洞是由于氟氯烃化合物排放导致的,与森林破坏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无关,D错。故选D。
【12题详解】
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噶尼喀湖位于中东部非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湖泊。该湖平均深度600m,唯一出口卢库加河呈淤塞甚至干涸的状态。该湖鱼类资源丰富,有数百种鱼为当地特有物种,尤其以品种众多、形态和行为多样的慈鲷鱼闻名于世。湖区周边国家经济落后。
(1)分析坦噶尼喀湖鱼类资源丰富、特有物种多的形成原因。
(2)坦噶尼喀湖的慈鲷都生活在湖底。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请分析其原因。
(3)推测分析坦噶尼喀湖的渔业产品向海外出口的交通条件。
(4)有人认为,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来看,湖区周边国家可以大量出口慈鲷到海外观赏鱼市场。你是否赞成这种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湖泊面积广阔,为鱼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泊相对封闭且非常古,湖中众多鱼类经漫长时间的进化,形成当地特有的物种。
(2)(该湖为板块张裂而成)湖岸地形陡峭;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水域较浅,从而湖底有阳光和氧气,慈鲷能够生存。(离湖岸线远的区域水深;湖底没有阳光和氧气。)湖岸附近饵料多。
(3)湖泊面积广且狭长,湖区水运便利;周边地区多(髙原和)山地,(经济落后)公路和铁路设施落后,陆运条件差;基戈马至印度洋沿岸的铁路是湖区渔业产品向海外出口的重要通道。
(4)赞成。慈鲷(作为观赏鱼的)价格髙,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可以出口创汇。湖泊大,慈鲷(和其它鱼类)数量多,大量出口慈鲷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不赞成。慈鲷生活在湖底且出口的交通条件差,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慈鲷容易死亡,经济效益较差。慈鲷分布区域狭窄,(单一品种)数量有限,大量出口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1)根据材料,湖泊面积广阔,平均深度600m,为鱼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泊相对封闭且非常古老,湖中众多鱼类经漫长时间的进化,形成当地特有的物种。周边国家经济落后,捕捞少。
(2)坦噶尼喀湖是板块张裂而成,湖岸地形陡峭。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水域较浅,湖底有阳光和氧气,慈鲷能够生存。离湖岸线远的区域水深,湖底没有阳光和氧气。湖岸附近饵料多,湖底深处饵料少。
(3)坦噶尼喀湖的湖泊面积广且狭长,湖区水运便利。周边地区多髙原和山地,经济落后,公路和铁路设施落后,陆运条件差。基戈马至印度洋沿岸的铁路是湖区渔业产品向海外出口的重要通道。
(4)从经济角度考虑,慈鲷作为观赏鱼的价格髙,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出口可以增加创汇。湖泊面积大,慈鲷和其它鱼类的数量多,大量出口慈鲷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所以赞成大量出口。
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慈鲷适宜生活在湖底,该国出口的交通条件差,技术水平低,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慈鲷容易死亡,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差。慈鲷分布区域狭窄,单一品种,数量有限,大量出口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所以不赞成。
1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图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远东地区位于俄罗斯东部,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区,面积616.93万平方公里,占全俄面积的36.4%。远东地区农业产值占地区产值的比例不大,约为2.7%。
(1)描述俄罗斯远东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并分别说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原因。
(2)分析俄罗斯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
(3)简要评价A港作为远东地区木材输出港的有利条件。
【答案】(1)聚落主要分布在南部,以及沿海、沿河(地区。 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温和;沿海海运较为便利;沿河地区地形较平坦,供水充足。(或者直接对应回答气候、交通、地形或水源满分)
(2)农业生产落后,农业人口比重低;自然条件恶劣,宜居地集中。
(3)有利: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有铁路与内陆相连,交通便利;离东亚市场近,市场广阔;不利:纬度高,气候寒冷,港区封冻期长
【解析】
(1)俄罗斯远东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南部,以及沿海、沿河地区。因为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温和,适宜居住。沿海海运较为便利,沿河地区地形较平坦,供水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发展。
(2)俄罗斯东部地区农业生产落后,农业人口比重低。自然条件恶劣,适宜居住区少,宜居地人口集中,导致东部城市化水平高。
(3)A港作为远东地区木材输出港,有利条件主要从资源、交通、市场等分析。不利条件主要从气候、冰冻期分析。远东地区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有铁路与内陆相连,交通便利。离东亚市场近,市场广阔。不利因素是纬度高,气候寒冷,港区封冻期长。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原产于美洲雨林地区,其适宜生长条件为年均温22~26℃,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相对湿度不低于90%。可可叶片宽大而薄,易受风害。科特迪瓦(下图所示)是世界最大的可可生产与出口国,布瓦凯是该国的可可加工及贸易中心,但加工率仍较低,原料大部分出口。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是该国可可的收获季节,当地农户一般将可可豆晾晒在太阳下,约7~8天即可干燥。
(1)简析科特迪瓦适宜可可种植的气候条件。
(2)评价布瓦凯作为可可加工及贸易中心的区位条件。
(3)当地可可豆主要采用日晒干燥法而非机械烘干,推测其原因。
【答案】(1)科特迪瓦纬度低(靠近赤道),终年高温,热量充足;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生长期降水充足,空气湿度大。
(2)有利条件:地处该国中部,且临近可可主产区,位置优越;陆路交通枢纽,且有铁路与港口相通,交通便利。不利条件:经济不发达,加工能力不足,加工技术较落后。
(3)收获季节降水相对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无需专业的烘干设备,成本低。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世界最大的可可生产与出口国科特迪瓦为材料,考查可可种植的气候条件、可可加工及贸易中心的区位条件和可可豆主要采用日晒干燥法的原因。
(1)种植农作物的气候条件从光、热、降水三个角度分析即可。由材料可知,可可生长在热带雨林气候区,适宜高温多雨的环境。根据图示经纬度,科特迪瓦纬度低,靠近赤道,终年高温,热量充足。该地区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生长期降水充足,空气湿度大。
(2)评价加工贸易的区位条件可从布瓦凯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等角度出发,分析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即可。从图示位置分析,布瓦凯地处该国中部,且临近可可主产区,位置优越。位于公路、铁路交汇处,是陆路交通枢纽,且有铁路与港口相通,交通便利,便于原料、产品的集散。但是,该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加工能力不足,加工技术较落后。
(3)采用日晒干燥法的原因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作答。根据材料,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是该国可可的收获季节,此时段气压带、风带南移。所以收获季节降水相对少,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宜可可晒干。该国经济水平低,不使用专业的烘干设备,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