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地理】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第Ⅰ卷 必考部分(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能正确表达区域内涵的是
A. 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B. 不同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相似性
C. 区域之间绝对独立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 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设立了南北分界线标志物,该标志物应位于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位于③界线以南地区的区域特征有
①土壤肥沃 ②河流众多
③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丰富,盛产甜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反映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其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故A正确。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故B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故C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故D错误。
【2题详解】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来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故C正确。
【3题详解】
③界线以南地区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降水丰沛,河湖众多;土壤以较贫瘠的红壤为主;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甜菜性喜温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北方省区。②正确,①③④错误。故D正确。
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 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地形破碎 B.雨热同期
C.土质黏重 D.洪涝多发
5. 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 提供工业原料
B. 提供生活水源
C. 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D. 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因此,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制约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雨热同期。
【5题详解】
工业化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密集的河网为生产提供了生产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综合发展指数是对某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科技等方面测量的综合性指数,数值越高,发展水平越好。读我国2000年及2008年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图,完成下列各题。
6. 八年来,中部地带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 鄂 B. 湘
C. 冀 D. 晋
7. 促进内蒙古农村综合发展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 粮食生产大幅增加 B. 城乡一体化发展成绩突出
C.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D. 农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
【答案】6. AB 7. CD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八年来,中部地带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的省级行政区是鄂、湘,A、B对。冀是河北省,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但位于东部地区,C错。晋是山西,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较大,D错。
【7题详解】
内蒙古地区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可能扩大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可能因退耕还草产量下降,A错。城乡一体化发展成绩突出,城市化水平提高,不能促进内蒙古农村综合发展指数提升,B错。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农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利于农村综合发展指数的提升,C、D对。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8. 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 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 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C. 补充气源 D. 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9. 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 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 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 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 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10. 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A. 欧洲 B. 日本
C. 新加坡 D. 俄罗斯
【答案】8. C 9. A 10. D
【解析】
【8题详解】
绕道宁夏、陕西北和山西,管道线路增长,会加大建设成本,A错误;与东部生态环境无关,D错误,从图中可见宁夏、陕西北部和山西也是我国的天然气区,所以为了保证气源的充足,绕道此地,B正确。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直接得出油气资源分布特征为西多东少,而东部经济发达,消费特征为西少东多。故答案选A。
【10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①线路来自于我国北部,所以为俄罗斯。故答案选B项。
读2011—201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与增长率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2011—2015年,我国
A. 工业化水平一直非常高 B. 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
C. 工业比重不断上升 D. 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
12. 现阶段,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可行措施是
A. 加快矿产开发,提高钢铁产能
B. 扩大产品进口,替代国内生产
C.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D. 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13. 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可以
A. 推动城市化进程 B. 降低消费水平
C. 消除城乡差距 D. 减少地域联系
【答案】11. B 12. C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中的柱状图可知,2011—2015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故B正确。2011—2015年,我国工业化水平一直非常高不符合客观事实,故A错误。图中信息不能反映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故C错误。读图可知2011—2015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变化不大,比上一年增长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工业化速度变化不大,故D错误。
【12题详解】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劳动力工资水平大幅度提升,工业品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因此现阶段应该加大科技,研发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故C正确,D错误。我国应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故A错误。扩大产品进口,替代国内生产阻碍我国工业的发展,故B错误。
【13题详解】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影响的,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故A正确。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会促进经济发展,消费水平应提高;会缩小城乡差距,但不会消除;有助于加强地域联系。故B、C、D错误。
2015年初,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从中国运往越南工厂。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夏普等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 近年来,很多世界知名企业迁出中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中国产业升级的推动 B. 外资企业寻求更优的创新环境
C. 制造业成本的改变 D. 全球制造业面临过剩
15. 日本计划将大量日资企业迁回本国带来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
B. 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C. 有利于增加日本的就业机会
D. 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4. C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土地租金不断上涨,从而造成我国制造业成本上升,为了寻求较好的经济效益,许多知名企业纷纷迁出我国,中国产业升级的推动有利于制造业的升级,因此这不是世界企业迁出我国的主要原因,外资企业寻求更优的经济效益,并非创新环境;从全球来看,全球制造业并不过剩。
【15题详解】
因为日资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因此企业回迁对沿海矿产资源开发没有促进作用,日资企业回迁将有利于缓解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压力,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企业回迁有利于增加日本的就业机会。
下图为某地区一次降雨与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6. 在相同降雨状态下,若雨量高峰和流量高峰间的时距缩短,可能是因为
A. 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B. 上游湿地大量破坏
C. 下游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D. 下游修建了大型水库
【答案】B
【解析】在相同降雨状态下,若雨量高峰和流量高峰间的时距缩短,说明径流受到的调节作用弱。上游湿地大量破坏,会降低湿地对流量的调节,降雨形成的径流汇集速度快,雨量高峰和流量高峰间的时距缩短,故B正确。下游修建大型水库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其上游径流影响微弱,可不予考虑;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上游植被恢复好,雨量高峰和流量高峰间的时距会延长。故A、C、D错误。
下图为雅砻江干流某河段梯级开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7. 通过对雅砻江进行梯级开发,该流域适宜发展的工业是
A. 甘蔗制糖 B. 精密仪器
C. 有色冶金 D. 高档家具
18. 雅砻江水电开发受季节影响较大,针对“丰枯不均”的现象,开发时应注意
A. 修高大坝,增加库容 B. 疏浚河道,发展交通
C. 招商引资,扩大开放 D. 统一管理,科学调度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雅砻江通过梯级开发,有丰富的电力,加之该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产业。故选D。
【18题详解】
流域开发要科学进行,B、C选项会改变流域内的自然环境,不科学,流域内河流落差大,不适合发展交通。故选A。
我国三大自然区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冰川广布,湖泊众多 B. 人口稀少,人均占有量大
C. 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D. 季风影响,降水量大
20.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施人工增雨 ②优化农业结构
③推广节水技术 ④降低水费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青藏高寒区地势高,热量条件差,冰川广布,高原湖泊众多,是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故A正确。人口稀少不属于自然原因,故B错误。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地势高,故C错误。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除河谷地区外几乎不受季风影响。故D错误。
【20题详解】
西北地区降水少,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可优化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②③正确。人工增雨仅能缓解小范围内短期的气候干旱现象,而不会改善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应提高水费价格,以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①④错误。故C正确。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有静止或有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和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同一地区湿地变化对比图(阴影部分为湿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 图示地区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湿地沿岸的企业大规模排放废水
②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③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④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2. 图中湿地面积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
A. 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
B. 地下水水质恶化,海水入侵
C. 气温年较差变大,旱涝灾害频发
D. 灌溉水源增多,农业增产
23. 保护和恢复该区域湿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A. 跨流域调水 B. 停止开发区域经济
C. 退耕还湖 D. 开挖新湖泊
【答案】21. B 22. C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对比1950年和2012年湿地分布可知该地湿地面积明显减少;可能是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有关。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加剧水土流失,长江含沙量增加,泥沙大量淤积河湖,导致湖泊萎缩,湿地减少。③④正确。水产养殖与排放污水会导致水体污染,而不能减少湖泊面积,①②错误。故B正确。
【22题详解】
湿地有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调蓄径流等作用;该地湿地面积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气温年较差变大,降水减少,早涝灾害频发,故C正确,A错误。该地在长江中游,海水影响不到,故B错误。湖泊萎缩,灌溉水源减少,故D错误。
【23题详解】
由第一小题可知,该地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和长江上游植被的破坏,因此退耕还湖有助于保护和恢复该区域湿地,故C正确、D错误。在跨流域调水中,长江为水源调出区,因此跨流域调水不能保护和恢复该区域湿地,故A错误。停止开发区域经济阻碍区域经济发展,故B错误。
读新疆土地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完成下列问题。
24. 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冻融作用 D. 盐碱化
25. 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B. 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造成荒漠化
C. 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D. 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
【答案】24. A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从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中可以看出,风力侵蚀是形成该地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故A正确。
【25题详解】
超载放牧是造成新疆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故A正确。从图中的相关信息不能直接得出“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这一结论。新疆林地面积极少,滥伐森林不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右图中所反映的风力侵蚀。新疆的荒漠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到,即使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荒漠化也必然存在。故B、C、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北方民居主要特征的比较。
北方民居
南方民居
方位观
正南正北方位观强
正南正北方位观弱
墙体特点
墙体严实厚重
墙体轻薄
房顶坡度
坡度较小
坡度较大
房檐
窄
逐渐加宽
房屋进深和高度
小
逐渐加大
建筑成本(同等面积)
比南方高
比北方低
房屋间距
大
较小
材料二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有众多的菜系和各式风味,北方菜以鲜咸入味,南方则以甜香著称。山西人爱喝醋,四川、贵州、湖南的人则以“不怕辣”闻名。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墙体严实厚重,反映北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房顶坡度由南向北逐渐__________,反映了我国降水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房屋间距北方大于南方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川、贵、湘地区,地形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因而居民多数喜食辣味以驱湿气。
(3)联系生活再举出几例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并阐述这些习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答案】(1)寒冷 降低 南多北少 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正午日影长(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正午日影短)
(2)崎岖 秋冬冷湿(潮湿寒冷)
(3)例如广东降水多,民居多骑楼,便于居民行走,夏季高温,要求房屋通风好,方便纳凉。南方喜食米饭,北方喜食面食,因为北方干旱少雨,适合种植小麦、高粱等旱作物;南方降水量大,适宜水稻生长。
【解析】
【详解】(1)墙体严实厚重的目的是为了保暖,因此墙体严实厚重,反映北方气候寒冷。房顶有坡度便于排水,材料显示房顶坡度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反映了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分布特点。房屋间距大小主要受影子长度影响。我国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正午日影长,因此楼间距大于南方。
(2)我国川、贵、湘地区多山地,地形崎岖;秋冬冷湿,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
(3)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在饮食上首先是对原材料、农作物方面的影响,比如我国北方干旱少雨,适合种植小麦、高粱等旱作物;南方降水量大,适宜水稻生长。因此南方喜食米饭,北方喜食面食。其次是对气候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我们的饮食习惯。俄罗斯居民喜好烈性白酒与当地寒冷的气候有关。湘西地区的吊脚楼主要受地形影响。不同地区的民居、服饰风格主要受到低气候的影响。我国古代交通“南船北马”主要与当地的水文相关等。
27.图甲为A河流域范围示意图,A河流经包括我国在内的六个国家,多民族在此生活,文化丰富多彩。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河北部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是什么?
(2)对图乙中所示A河流流域进行开发,优势条件有哪些?
(3)指出图乙中B区域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区位条件。
(4)分析图乙中C所在省区在发展农业过程中主要的不利自然条件。
【答案】(1)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谷深,谷地狭窄、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面积狭小。
(2)气候类型多样,农业资源丰富;处于多个板块结合处,矿产资源丰富;民族构成复杂,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流域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3)地形平坦,雨热同期,水源丰富。
(4)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不利于耕作;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水源缺乏。
【解析】
(1)A河北部为我国横断山区,该地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谷地狭窄,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面积狭小。
(2)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具体内容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旅游等。A河流域纬度低,为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北部横断山区垂直差异显著,气候类型多样,农业资源丰富;处于板块结合处,矿产资源丰富;材料显示A河流域民族构成复杂,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沿途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流域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3)发展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有气候(包括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B区域位于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沿岸,地形平坦,水源丰富;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4)图乙中C所在省区为云南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区“地无三尺平”,地形崎岖,不利于耕作;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水源缺乏。
28.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南四湖湖盆狭长,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1)分析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______;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_____。
(3)分析1982—2012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4)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地处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尤其灌溉用水)量大,导致断流。
(2)湖泊 台田鱼塘
(3)利用沼泽,种植水稻;发展台田鱼塘;修建水库;建筑用地占用沼泽。
(4)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加,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解析】考查湖盆走向,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的原因,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提高调水水质的措施。
第(1)题,从图示湖泊延伸方向判断;河水断流的原因有补给量小(主要是降水少)、消耗量大(沿途用水量大)等。
第(2)题,从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入手判断。
第(3)题,从图示各景观面积变化可知人为活动对沼泽的影响。
第(4)题,湖泊水量和面积的增多,会对周围地区的气候、生物等产生影响,进而对通航条件、养殖及旅游业产生有利影响。第(5)题,从污染物排放、法律法规及环保意识提出相关措施。
第Ⅱ卷 选考部分(共50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4月27日,2018年北京国际风筝节开幕,国内外风筝爱好者齐聚北京园博园。下图为1981—2010年北京各节气平均风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9. 北京国际风筝节选择在春季举行,主要原因是
①春季平均风速大,多大风天气 ②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增强
③春季地表回暖快,上升气流明显 ④春季气温较高,多晴朗天气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0. 一天之中,最适合放风筝的时间一般为
A. 6:00~9:00 B. 9:00~12:00
C. 12:00~15:00 D. 15:00~18:00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风筝高飞需借助风力和上升气流;放飞风筝应选择晴天,与日照时间关系不大。故B正确。
【30题详解】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强烈,易形成上升气流,故C正确。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该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里海。下左图示意该河入湖口的三角洲面积变化,下右图示意里海湖面海拔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1. 据图推测2000年时,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32. 若在该河上中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A. 三角洲面积缩小 B. 生物多样性增加
C.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 河口盐碱化加剧
【答案】31. B 32. D
【解析】
【31题详解】
据图可知,2000年海平面应与1940年相似,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沿位置可能位于乙处。故选B。
【32题详解】
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泥沙来源变少,但是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A错;入湖水量减少河口盐碱度会增加,D对;水库具有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变小,C错;湖水的盐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故选D。
长期以来,在鄱阳湖和长江的交汇处,江水浑浊而湖水清澈。然而,近年来江水清澈而湖水浑浊的“清浊倒置”现象引进广泛关注,许多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和水库建设、流域降水、水面风浪、采砂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下图为2000—2006年鄱阳湖北部和长江水体平均透明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3. “清浊倒置”现象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A. 鄱阳湖上游河流上修建水库 B. 流域内坡地开垦
C. 鄱阳湖船只采砂 D. 长江船只采砂
34. 最有可能欣赏到“清浊倒置”奇特景观的时间是
A. 3月 B. 5月 C. 7月 D. 9月
【答案】33. C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清浊倒置”现象指鄱阳湖水变浑浊而长江水变清澈。通过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到,鄱阳湖透明度降低幅度较大,因此“清浊倒置”的首要原因应该从鄱阳湖变浑浊入手。鄱阳湖船只采砂,湖底采砂会引起湖水搅动泥沙上泛,湖泊水变浑浊,故C正确。鄱阳湖上游河流上修建水库,泥沙沉积在库区,长江水变清,但不是“清浊倒置”的首要原因,故排除A。流域内坡地开垦,水土流失加剧,长江水流含沙量增大,水变浑浊,故B错误。长江船只采砂会导致长江变浑浊,故D错误。
【3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清浊倒置”现象与“水库建设、流域降水、水面风浪、采砂活动”相关,长江流域冬春季节降水少,水土流失量小,因而河流含沙量小;再加上三峡水库“蓄清排浊”,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蓄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这使得冬春季节长江河水相对清澈。而冬春季节鄱阳湖因水位下降,多采砂活动,湖水浑浊。四个选项中只有3月符合时间特点。故A正确。5月、7月、9月两侧支流汇入,不易出现“清浊倒置”现象,故B、C、D错误。
下图景观示意我国某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采取的某类工程措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5. 该景观常见于
A. 华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C.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D. 云贵高原
36. 下图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景观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5. B 36. C
【解析】
【3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景观表示的鱼鳞坑,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为防治水土流失而修建的生态保护工程,故应该为黄土高原。
【36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图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故可以排除A、B项;鱼鳞坑主要是截留水土,以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故鱼鳞坑的坑应该朝向等高线的高处,故应该选C项。
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指标
1980
1995
1999
2003
2007
2011
2015
N(%)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M(%)
9.47
12.26
16.32
28.20
34.94
43.50
51.50
β
5.28
3.36
2.72
1.61
1.35
1.14
1.09
37. 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
A.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
B. 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C.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
D. 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38. 依据资料信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
A. 墨西哥 B. 中国
C. 英国 D. 坦桑尼亚
【答案】37. D 38. B
【解析】
【37题详解】
表中数据显示β值远远大于0.5,说明该区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资料中的信息不能反映出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工业化进程超前,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业化孤军深入,导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故D正确,A、B、C错误。
【38题详解】
依据表格中的指标M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现有城市化水平不高。因虚假城市化导致墨西哥城市化水平较高,甚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坦桑尼亚城市化水平很低,与材料明显不符;中国现在城市化水平在50%左右,故B正确。
物流业通常可将中心城区的相关产业吸引到物流园区附近,形成空间集聚。下图示意重庆市规划建设的七大物流园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9. 物流园区建成后,IT企业和船舶制造企业最可能入住的园区分别是
A. ①、⑤ B. ①、⑥ C. ②、⑦ D. ③、④
40. 影响该市物流园区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环境和交通 B. 交通和地租
C. 交通和技术 D. 地租和环境
41. 物流园区的建设对该市产生的影响有
A. 缩短居民上下班距离 B. 仓储用地所占比重下降
C. 改善郊区的生态环境 D. 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答案】39. A 40. B 41. D
【解析】
【39题详解】
读图,物流园区建成后,IT企业更新换代快,产品附加值高,适于航空运输,布局区位宜靠近飞机场,最可能入住①处,C、D错。船舶制造企业宜靠近河流水运便利的地区,图中⑥距主河道远,不适宜。最可能入住的园区是⑤,位于长江干流沿岸。A对。
【40题详解】
读图,图示物流园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外环高速公路线出口附近,交通便利。没有集中在市中心地区,地价较低。说明影响该市物流园区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交通和地租,B对。物流园区对环境、技术要求较低,不是主导因素,A、C、D错。
【41题详解】
图中物流园区的建设,主要分布在外环线附近,对该市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D对。不能缩短居民上下班距离,A错。不影响仓储用地所占比重,可能破坏郊区的生态环境,B、C错。
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2. 以下四地蒸发量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3. 影响图中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 C. 植被 D. 洋流
44. 为发展种植业,以下四个地点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 ①—推广滴灌技术 B. ②—跨流域调水
C. ③—海水淡化 D. ④—修建大型水库
【答案】42. C 43. A 44. B
【解析】
【42题详解】
年降水量减去水平衡即是年蒸发量,读取图中四点的水平衡和年降水量的数值,可计算出各点的蒸发量,其中③地蒸发量的数值最大。
【43题详解】
①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②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故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
【44题详解】
①地降水多,水资源丰富,滴灌技术多适宜在水资源不足地区推广;②地位于高原,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但由于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通过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其水源不足的状况;③地水源短缺,但海水淡化成本较高,在此不适合;④处地势低平,不宜修建大型水库。
考点:南亚的气候、农业。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下图为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5. 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有
①原料丰富 ②科技发达
③能源充足 ④交通便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46. 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有
A.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 加快煤炭开采
C. 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 减少粉尘和酸性气体排放
【答案】45. B 46. D
【解析】
【4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煤炭是高铝煤炭,图形资料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主要是该地原料丰富,能源充足。①③正确。该是位于内地,与东部相比科技、交通无优势,②④错误。故B正确。
【46题详解】
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有利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减少粉尘和酸性气体排放,故D正确。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煤炭开采,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等与循环经济关系不大,故A、B、C错误。
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①、台湾暖流②、中国沿岸流③以及日本暖流分支④等。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读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体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47. 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8. 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利于海洋航行 B. 吸引鱼群集聚
C. 加快污染物扩散 D. 形成连续性降水
49. 形成舟山渔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位于大陆架海区,海水较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②上升补偿流,将海底的营养盐上泛到海面
③冬季表层海水水温低,上下层海水容易搅动
④长江冲淡水带来了无机营养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47. D 48. B 49. C
【解析】
【47题详解】
读图可知,丁处日本暖流分支④与长江冲淡水①相互穿插区域,同时该地是冷、暖水团(中国沿岸流③与日本暖流分支④)交汇处,所以该出是锋面涡的多发区,故D正确。
【4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典型锋面涡处有冷、暖水团交汇,海水搅动剧烈,饵料较多,有利于鱼群的集聚。故B正确。
【49题详解】
舟山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区,海水较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寒、暖流交汇,鱼的饵料丰富;长江水带来了无机营养盐类;冬季表层海水水温低,上下层海水容易搅动;该渔场的成因并非上升补偿流所致。故C正确。
读美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0. 图中的蔬菜水果和灌溉农业区位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1. 丁地区灌溉用水量较少的原因是
①气候较湿润 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以耐旱作物为主 ④以乳畜业为主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50. A 51. D
【解析】
【50题详解】
蔬菜水果和灌溉农业区的用水量均很大,对比图中几个地区,用水量最大的地区为甲地,故A正确。
【51题详解】
丁地位于五大湖地区,气候较湿润,当地农业以乳畜业为主。故D正确。
近几年来GIS在农业规划和管理,农业疫情防治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该图中每一方格代表1km2(该区面积共100 km2),三张图分别标示养鸡场空间分布信息、山地和平地空间分布和公路的空间分布信息。该区鸡瘟疫情防治预案中规定:(1)疫情发生后,以发生地为中心半径4km范围内划为疫区,疫区内所有鸡均需扑杀,如疫情发生地和其它养殖区受地形阻隔,则范围缩小为2km;(2)疫区通往周边地区的所有路口均需设卡,控制出入人员,严禁家禽外流。据此完成问题。
52. 若a地发生鸡瘟疫情,则预计需要扑杀的鸡的数量是
A. 27800只 B. 29450只 C. 64050只 D. 77250只
53. a地发生鸡瘟疫情后,图中路口设卡组合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⑤⑦⑧ B. ①②③④⑦⑧
C. ①③④⑤⑦⑧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52. B 53. D
【解析】
【52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北面的地形是平原,形成半径是4km,所以以a为中心的4km为半径的范围均要捕杀,南面是山地阻隔,形成半径是2km,南面不要捕杀,因此,1650+5600+16600+
5600=29450
【53题详解】
根据交通图可知,主要将①②③④⑤⑥设卡,疫情鸡就不可能流出。
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第Ⅰ卷 必考部分(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能正确表达区域内涵的是
A. 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B. 不同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相似性
C. 区域之间绝对独立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 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设立了南北分界线标志物,该标志物应位于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位于③界线以南地区的区域特征有
①土壤肥沃 ②河流众多
③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丰富,盛产甜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反映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其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故A正确。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故B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故C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故D错误。
【2题详解】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来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故C正确。
【3题详解】
③界线以南地区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降水丰沛,河湖众多;土壤以较贫瘠的红壤为主;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甜菜性喜温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北方省区。②正确,①③④错误。故D正确。
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 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地形破碎 B.雨热同期
C.土质黏重 D.洪涝多发
5. 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 提供工业原料
B. 提供生活水源
C. 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D. 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因此,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制约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雨热同期。
【5题详解】
工业化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密集的河网为生产提供了生产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综合发展指数是对某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科技等方面测量的综合性指数,数值越高,发展水平越好。读我国2000年及2008年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图,完成下列各题。
6. 八年来,中部地带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 鄂 B. 湘
C. 冀 D. 晋
7. 促进内蒙古农村综合发展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 粮食生产大幅增加 B. 城乡一体化发展成绩突出
C.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D. 农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
【答案】6. AB 7. CD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八年来,中部地带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的省级行政区是鄂、湘,A、B对。冀是河北省,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但位于东部地区,C错。晋是山西,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较大,D错。
【7题详解】
内蒙古地区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可能扩大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可能因退耕还草产量下降,A错。城乡一体化发展成绩突出,城市化水平提高,不能促进内蒙古农村综合发展指数提升,B错。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农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利于农村综合发展指数的提升,C、D对。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8. 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 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 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C. 补充气源 D. 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9. 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 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 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 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 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10. 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A. 欧洲 B. 日本
C. 新加坡 D. 俄罗斯
【答案】8. C 9. A 10. D
【解析】
【8题详解】
绕道宁夏、陕西北和山西,管道线路增长,会加大建设成本,A错误;与东部生态环境无关,D错误,从图中可见宁夏、陕西北部和山西也是我国的天然气区,所以为了保证气源的充足,绕道此地,B正确。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直接得出油气资源分布特征为西多东少,而东部经济发达,消费特征为西少东多。故答案选A。
【10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①线路来自于我国北部,所以为俄罗斯。故答案选B项。
读2011—201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与增长率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2011—2015年,我国
A. 工业化水平一直非常高 B. 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
C. 工业比重不断上升 D. 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
12. 现阶段,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可行措施是
A. 加快矿产开发,提高钢铁产能
B. 扩大产品进口,替代国内生产
C.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D. 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13. 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可以
A. 推动城市化进程 B. 降低消费水平
C. 消除城乡差距 D. 减少地域联系
【答案】11. B 12. C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中的柱状图可知,2011—2015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故B正确。2011—2015年,我国工业化水平一直非常高不符合客观事实,故A错误。图中信息不能反映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故C错误。读图可知2011—2015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变化不大,比上一年增长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工业化速度变化不大,故D错误。
【12题详解】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劳动力工资水平大幅度提升,工业品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因此现阶段应该加大科技,研发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故C正确,D错误。我国应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故A错误。扩大产品进口,替代国内生产阻碍我国工业的发展,故B错误。
【13题详解】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影响的,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故A正确。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会促进经济发展,消费水平应提高;会缩小城乡差距,但不会消除;有助于加强地域联系。故B、C、D错误。
2015年初,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从中国运往越南工厂。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夏普等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 近年来,很多世界知名企业迁出中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中国产业升级的推动 B. 外资企业寻求更优的创新环境
C. 制造业成本的改变 D. 全球制造业面临过剩
15. 日本计划将大量日资企业迁回本国带来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
B. 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C. 有利于增加日本的就业机会
D. 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4. C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土地租金不断上涨,从而造成我国制造业成本上升,为了寻求较好的经济效益,许多知名企业纷纷迁出我国,中国产业升级的推动有利于制造业的升级,因此这不是世界企业迁出我国的主要原因,外资企业寻求更优的经济效益,并非创新环境;从全球来看,全球制造业并不过剩。
【15题详解】
因为日资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因此企业回迁对沿海矿产资源开发没有促进作用,日资企业回迁将有利于缓解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压力,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企业回迁有利于增加日本的就业机会。
下图为某地区一次降雨与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6. 在相同降雨状态下,若雨量高峰和流量高峰间的时距缩短,可能是因为
A. 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B. 上游湿地大量破坏
C. 下游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D. 下游修建了大型水库
【答案】B
【解析】在相同降雨状态下,若雨量高峰和流量高峰间的时距缩短,说明径流受到的调节作用弱。上游湿地大量破坏,会降低湿地对流量的调节,降雨形成的径流汇集速度快,雨量高峰和流量高峰间的时距缩短,故B正确。下游修建大型水库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其上游径流影响微弱,可不予考虑;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上游植被恢复好,雨量高峰和流量高峰间的时距会延长。故A、C、D错误。
下图为雅砻江干流某河段梯级开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7. 通过对雅砻江进行梯级开发,该流域适宜发展的工业是
A. 甘蔗制糖 B. 精密仪器
C. 有色冶金 D. 高档家具
18. 雅砻江水电开发受季节影响较大,针对“丰枯不均”的现象,开发时应注意
A. 修高大坝,增加库容 B. 疏浚河道,发展交通
C. 招商引资,扩大开放 D. 统一管理,科学调度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雅砻江通过梯级开发,有丰富的电力,加之该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产业。故选D。
【18题详解】
流域开发要科学进行,B、C选项会改变流域内的自然环境,不科学,流域内河流落差大,不适合发展交通。故选A。
我国三大自然区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冰川广布,湖泊众多 B. 人口稀少,人均占有量大
C. 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D. 季风影响,降水量大
20.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施人工增雨 ②优化农业结构
③推广节水技术 ④降低水费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青藏高寒区地势高,热量条件差,冰川广布,高原湖泊众多,是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故A正确。人口稀少不属于自然原因,故B错误。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地势高,故C错误。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除河谷地区外几乎不受季风影响。故D错误。
【20题详解】
西北地区降水少,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可优化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②③正确。人工增雨仅能缓解小范围内短期的气候干旱现象,而不会改善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应提高水费价格,以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①④错误。故C正确。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有静止或有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和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同一地区湿地变化对比图(阴影部分为湿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 图示地区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湿地沿岸的企业大规模排放废水
②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③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④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2. 图中湿地面积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
A. 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
B. 地下水水质恶化,海水入侵
C. 气温年较差变大,旱涝灾害频发
D. 灌溉水源增多,农业增产
23. 保护和恢复该区域湿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A. 跨流域调水 B. 停止开发区域经济
C. 退耕还湖 D. 开挖新湖泊
【答案】21. B 22. C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对比1950年和2012年湿地分布可知该地湿地面积明显减少;可能是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有关。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加剧水土流失,长江含沙量增加,泥沙大量淤积河湖,导致湖泊萎缩,湿地减少。③④正确。水产养殖与排放污水会导致水体污染,而不能减少湖泊面积,①②错误。故B正确。
【22题详解】
湿地有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调蓄径流等作用;该地湿地面积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气温年较差变大,降水减少,早涝灾害频发,故C正确,A错误。该地在长江中游,海水影响不到,故B错误。湖泊萎缩,灌溉水源减少,故D错误。
【23题详解】
由第一小题可知,该地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和长江上游植被的破坏,因此退耕还湖有助于保护和恢复该区域湿地,故C正确、D错误。在跨流域调水中,长江为水源调出区,因此跨流域调水不能保护和恢复该区域湿地,故A错误。停止开发区域经济阻碍区域经济发展,故B错误。
读新疆土地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完成下列问题。
24. 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冻融作用 D. 盐碱化
25. 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B. 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造成荒漠化
C. 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D. 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
【答案】24. A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从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中可以看出,风力侵蚀是形成该地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故A正确。
【25题详解】
超载放牧是造成新疆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故A正确。从图中的相关信息不能直接得出“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这一结论。新疆林地面积极少,滥伐森林不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右图中所反映的风力侵蚀。新疆的荒漠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到,即使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荒漠化也必然存在。故B、C、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北方民居主要特征的比较。
北方民居
南方民居
方位观
正南正北方位观强
正南正北方位观弱
墙体特点
墙体严实厚重
墙体轻薄
房顶坡度
坡度较小
坡度较大
房檐
窄
逐渐加宽
房屋进深和高度
小
逐渐加大
建筑成本(同等面积)
比南方高
比北方低
房屋间距
大
较小
材料二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有众多的菜系和各式风味,北方菜以鲜咸入味,南方则以甜香著称。山西人爱喝醋,四川、贵州、湖南的人则以“不怕辣”闻名。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墙体严实厚重,反映北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房顶坡度由南向北逐渐__________,反映了我国降水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房屋间距北方大于南方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川、贵、湘地区,地形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因而居民多数喜食辣味以驱湿气。
(3)联系生活再举出几例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并阐述这些习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答案】(1)寒冷 降低 南多北少 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正午日影长(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正午日影短)
(2)崎岖 秋冬冷湿(潮湿寒冷)
(3)例如广东降水多,民居多骑楼,便于居民行走,夏季高温,要求房屋通风好,方便纳凉。南方喜食米饭,北方喜食面食,因为北方干旱少雨,适合种植小麦、高粱等旱作物;南方降水量大,适宜水稻生长。
【解析】
【详解】(1)墙体严实厚重的目的是为了保暖,因此墙体严实厚重,反映北方气候寒冷。房顶有坡度便于排水,材料显示房顶坡度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反映了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分布特点。房屋间距大小主要受影子长度影响。我国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正午日影长,因此楼间距大于南方。
(2)我国川、贵、湘地区多山地,地形崎岖;秋冬冷湿,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
(3)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在饮食上首先是对原材料、农作物方面的影响,比如我国北方干旱少雨,适合种植小麦、高粱等旱作物;南方降水量大,适宜水稻生长。因此南方喜食米饭,北方喜食面食。其次是对气候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我们的饮食习惯。俄罗斯居民喜好烈性白酒与当地寒冷的气候有关。湘西地区的吊脚楼主要受地形影响。不同地区的民居、服饰风格主要受到低气候的影响。我国古代交通“南船北马”主要与当地的水文相关等。
27.图甲为A河流域范围示意图,A河流经包括我国在内的六个国家,多民族在此生活,文化丰富多彩。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河北部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是什么?
(2)对图乙中所示A河流流域进行开发,优势条件有哪些?
(3)指出图乙中B区域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区位条件。
(4)分析图乙中C所在省区在发展农业过程中主要的不利自然条件。
【答案】(1)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谷深,谷地狭窄、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面积狭小。
(2)气候类型多样,农业资源丰富;处于多个板块结合处,矿产资源丰富;民族构成复杂,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流域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3)地形平坦,雨热同期,水源丰富。
(4)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不利于耕作;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水源缺乏。
【解析】
(1)A河北部为我国横断山区,该地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谷地狭窄,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面积狭小。
(2)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具体内容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旅游等。A河流域纬度低,为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北部横断山区垂直差异显著,气候类型多样,农业资源丰富;处于板块结合处,矿产资源丰富;材料显示A河流域民族构成复杂,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沿途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流域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3)发展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有气候(包括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B区域位于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沿岸,地形平坦,水源丰富;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4)图乙中C所在省区为云南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区“地无三尺平”,地形崎岖,不利于耕作;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水源缺乏。
28.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南四湖湖盆狭长,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1)分析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______;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_____。
(3)分析1982—2012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4)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地处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尤其灌溉用水)量大,导致断流。
(2)湖泊 台田鱼塘
(3)利用沼泽,种植水稻;发展台田鱼塘;修建水库;建筑用地占用沼泽。
(4)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加,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解析】考查湖盆走向,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的原因,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提高调水水质的措施。
第(1)题,从图示湖泊延伸方向判断;河水断流的原因有补给量小(主要是降水少)、消耗量大(沿途用水量大)等。
第(2)题,从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入手判断。
第(3)题,从图示各景观面积变化可知人为活动对沼泽的影响。
第(4)题,湖泊水量和面积的增多,会对周围地区的气候、生物等产生影响,进而对通航条件、养殖及旅游业产生有利影响。第(5)题,从污染物排放、法律法规及环保意识提出相关措施。
第Ⅱ卷 选考部分(共50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4月27日,2018年北京国际风筝节开幕,国内外风筝爱好者齐聚北京园博园。下图为1981—2010年北京各节气平均风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9. 北京国际风筝节选择在春季举行,主要原因是
①春季平均风速大,多大风天气 ②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增强
③春季地表回暖快,上升气流明显 ④春季气温较高,多晴朗天气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0. 一天之中,最适合放风筝的时间一般为
A. 6:00~9:00 B. 9:00~12:00
C. 12:00~15:00 D. 15:00~18:00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风筝高飞需借助风力和上升气流;放飞风筝应选择晴天,与日照时间关系不大。故B正确。
【30题详解】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强烈,易形成上升气流,故C正确。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该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里海。下左图示意该河入湖口的三角洲面积变化,下右图示意里海湖面海拔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1. 据图推测2000年时,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32. 若在该河上中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A. 三角洲面积缩小 B. 生物多样性增加
C.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 河口盐碱化加剧
【答案】31. B 32. D
【解析】
【31题详解】
据图可知,2000年海平面应与1940年相似,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沿位置可能位于乙处。故选B。
【32题详解】
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泥沙来源变少,但是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A错;入湖水量减少河口盐碱度会增加,D对;水库具有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变小,C错;湖水的盐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故选D。
长期以来,在鄱阳湖和长江的交汇处,江水浑浊而湖水清澈。然而,近年来江水清澈而湖水浑浊的“清浊倒置”现象引进广泛关注,许多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和水库建设、流域降水、水面风浪、采砂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下图为2000—2006年鄱阳湖北部和长江水体平均透明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3. “清浊倒置”现象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A. 鄱阳湖上游河流上修建水库 B. 流域内坡地开垦
C. 鄱阳湖船只采砂 D. 长江船只采砂
34. 最有可能欣赏到“清浊倒置”奇特景观的时间是
A. 3月 B. 5月 C. 7月 D. 9月
【答案】33. C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清浊倒置”现象指鄱阳湖水变浑浊而长江水变清澈。通过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到,鄱阳湖透明度降低幅度较大,因此“清浊倒置”的首要原因应该从鄱阳湖变浑浊入手。鄱阳湖船只采砂,湖底采砂会引起湖水搅动泥沙上泛,湖泊水变浑浊,故C正确。鄱阳湖上游河流上修建水库,泥沙沉积在库区,长江水变清,但不是“清浊倒置”的首要原因,故排除A。流域内坡地开垦,水土流失加剧,长江水流含沙量增大,水变浑浊,故B错误。长江船只采砂会导致长江变浑浊,故D错误。
【3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清浊倒置”现象与“水库建设、流域降水、水面风浪、采砂活动”相关,长江流域冬春季节降水少,水土流失量小,因而河流含沙量小;再加上三峡水库“蓄清排浊”,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蓄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这使得冬春季节长江河水相对清澈。而冬春季节鄱阳湖因水位下降,多采砂活动,湖水浑浊。四个选项中只有3月符合时间特点。故A正确。5月、7月、9月两侧支流汇入,不易出现“清浊倒置”现象,故B、C、D错误。
下图景观示意我国某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采取的某类工程措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5. 该景观常见于
A. 华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C.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D. 云贵高原
36. 下图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景观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5. B 36. C
【解析】
【3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景观表示的鱼鳞坑,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为防治水土流失而修建的生态保护工程,故应该为黄土高原。
【36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图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故可以排除A、B项;鱼鳞坑主要是截留水土,以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故鱼鳞坑的坑应该朝向等高线的高处,故应该选C项。
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指标
1980
1995
1999
2003
2007
2011
2015
N(%)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M(%)
9.47
12.26
16.32
28.20
34.94
43.50
51.50
β
5.28
3.36
2.72
1.61
1.35
1.14
1.09
37. 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
A.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
B. 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C.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
D. 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38. 依据资料信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
A. 墨西哥 B. 中国
C. 英国 D. 坦桑尼亚
【答案】37. D 38. B
【解析】
【37题详解】
表中数据显示β值远远大于0.5,说明该区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资料中的信息不能反映出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工业化进程超前,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业化孤军深入,导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故D正确,A、B、C错误。
【38题详解】
依据表格中的指标M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现有城市化水平不高。因虚假城市化导致墨西哥城市化水平较高,甚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坦桑尼亚城市化水平很低,与材料明显不符;中国现在城市化水平在50%左右,故B正确。
物流业通常可将中心城区的相关产业吸引到物流园区附近,形成空间集聚。下图示意重庆市规划建设的七大物流园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9. 物流园区建成后,IT企业和船舶制造企业最可能入住的园区分别是
A. ①、⑤ B. ①、⑥ C. ②、⑦ D. ③、④
40. 影响该市物流园区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环境和交通 B. 交通和地租
C. 交通和技术 D. 地租和环境
41. 物流园区的建设对该市产生的影响有
A. 缩短居民上下班距离 B. 仓储用地所占比重下降
C. 改善郊区的生态环境 D. 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答案】39. A 40. B 41. D
【解析】
【39题详解】
读图,物流园区建成后,IT企业更新换代快,产品附加值高,适于航空运输,布局区位宜靠近飞机场,最可能入住①处,C、D错。船舶制造企业宜靠近河流水运便利的地区,图中⑥距主河道远,不适宜。最可能入住的园区是⑤,位于长江干流沿岸。A对。
【40题详解】
读图,图示物流园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外环高速公路线出口附近,交通便利。没有集中在市中心地区,地价较低。说明影响该市物流园区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交通和地租,B对。物流园区对环境、技术要求较低,不是主导因素,A、C、D错。
【41题详解】
图中物流园区的建设,主要分布在外环线附近,对该市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D对。不能缩短居民上下班距离,A错。不影响仓储用地所占比重,可能破坏郊区的生态环境,B、C错。
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2. 以下四地蒸发量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3. 影响图中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 C. 植被 D. 洋流
44. 为发展种植业,以下四个地点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 ①—推广滴灌技术 B. ②—跨流域调水
C. ③—海水淡化 D. ④—修建大型水库
【答案】42. C 43. A 44. B
【解析】
【42题详解】
年降水量减去水平衡即是年蒸发量,读取图中四点的水平衡和年降水量的数值,可计算出各点的蒸发量,其中③地蒸发量的数值最大。
【43题详解】
①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②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故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
【44题详解】
①地降水多,水资源丰富,滴灌技术多适宜在水资源不足地区推广;②地位于高原,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但由于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通过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其水源不足的状况;③地水源短缺,但海水淡化成本较高,在此不适合;④处地势低平,不宜修建大型水库。
考点:南亚的气候、农业。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下图为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5. 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有
①原料丰富 ②科技发达
③能源充足 ④交通便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46. 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有
A.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 加快煤炭开采
C. 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 减少粉尘和酸性气体排放
【答案】45. B 46. D
【解析】
【4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煤炭是高铝煤炭,图形资料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主要是该地原料丰富,能源充足。①③正确。该是位于内地,与东部相比科技、交通无优势,②④错误。故B正确。
【46题详解】
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有利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减少粉尘和酸性气体排放,故D正确。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煤炭开采,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等与循环经济关系不大,故A、B、C错误。
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①、台湾暖流②、中国沿岸流③以及日本暖流分支④等。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读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体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47. 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8. 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利于海洋航行 B. 吸引鱼群集聚
C. 加快污染物扩散 D. 形成连续性降水
49. 形成舟山渔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位于大陆架海区,海水较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②上升补偿流,将海底的营养盐上泛到海面
③冬季表层海水水温低,上下层海水容易搅动
④长江冲淡水带来了无机营养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47. D 48. B 49. C
【解析】
【47题详解】
读图可知,丁处日本暖流分支④与长江冲淡水①相互穿插区域,同时该地是冷、暖水团(中国沿岸流③与日本暖流分支④)交汇处,所以该出是锋面涡的多发区,故D正确。
【4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典型锋面涡处有冷、暖水团交汇,海水搅动剧烈,饵料较多,有利于鱼群的集聚。故B正确。
【49题详解】
舟山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区,海水较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寒、暖流交汇,鱼的饵料丰富;长江水带来了无机营养盐类;冬季表层海水水温低,上下层海水容易搅动;该渔场的成因并非上升补偿流所致。故C正确。
读美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0. 图中的蔬菜水果和灌溉农业区位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1. 丁地区灌溉用水量较少的原因是
①气候较湿润 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以耐旱作物为主 ④以乳畜业为主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50. A 51. D
【解析】
【50题详解】
蔬菜水果和灌溉农业区的用水量均很大,对比图中几个地区,用水量最大的地区为甲地,故A正确。
【51题详解】
丁地位于五大湖地区,气候较湿润,当地农业以乳畜业为主。故D正确。
近几年来GIS在农业规划和管理,农业疫情防治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该图中每一方格代表1km2(该区面积共100 km2),三张图分别标示养鸡场空间分布信息、山地和平地空间分布和公路的空间分布信息。该区鸡瘟疫情防治预案中规定:(1)疫情发生后,以发生地为中心半径4km范围内划为疫区,疫区内所有鸡均需扑杀,如疫情发生地和其它养殖区受地形阻隔,则范围缩小为2km;(2)疫区通往周边地区的所有路口均需设卡,控制出入人员,严禁家禽外流。据此完成问题。
52. 若a地发生鸡瘟疫情,则预计需要扑杀的鸡的数量是
A. 27800只 B. 29450只 C. 64050只 D. 77250只
53. a地发生鸡瘟疫情后,图中路口设卡组合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⑤⑦⑧ B. ①②③④⑦⑧
C. ①③④⑤⑦⑧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52. B 53. D
【解析】
【52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北面的地形是平原,形成半径是4km,所以以a为中心的4km为半径的范围均要捕杀,南面是山地阻隔,形成半径是2km,南面不要捕杀,因此,1650+5600+16600+
5600=29450
【53题详解】
根据交通图可知,主要将①②③④⑤⑥设卡,疫情鸡就不可能流出。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