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辽宁省葫芦岛市八中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葫芦岛市八中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第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八中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第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八中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葫芦岛市八中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

    葫芦岛市八高中2019 –2020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试剂使用不正确的是A. 用溴麝香草酚蓝鉴定CO2 B. 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C.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DNA D. 用橙色的重铬酸钾鉴定酒精【答案】C【解析】用溴麝香草酚蓝可鉴定CO2,A正确;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课鉴定可溶性还原糖,B正确;用双缩脲试剂只能鉴定蛋白质或多肽,C错误;用橙色的重铬酸钾可鉴定酒精,D正确。 2.生物体吸收的O2用于A. 在线粒体中合成CO2 B. 在细胞质中与[H]结合生成水C. 在线粒体中与[H]结合生成水 D. 部分形成CO2,部分与[H]结合成水【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对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与应用,梳理有氧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中基质中进行,1分子葡萄糖酵解成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还原氢,第二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产生了还原氢,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氧气与前2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反应生成水。【详解】生物体吸收氧气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和还原型氢反应生成水。故选C【点睛】本题是有氧呼吸过程中反应物参与反应的具体过程和场所,及生成物产生的具体过程和场所,掌握呼吸作用各阶段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3.为了尽量延长新鲜水果的贮藏时间,贮藏条件最好是(    A. 低O2、适当的湿度、零下低温 B. 低O2、适当的湿度、零上低温C. 无O2、保持干燥、零上低温 D. 无CO2、保持干燥、零下低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环境因素对细胞呼吸的影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简单生物学问题。降低细胞呼吸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新鲜水果的贮藏时间,氧气增多、适当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均可以促进细胞的有氧呼吸,同时还可抑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的毒害作用,零下低温会冻伤细胞,低O2、适当的湿度、零上低温条件,既能维持细胞较低的有氧呼吸,同时也能抑制细胞的无氧呼吸,还能防止水果冻伤霉变,可尽量延长新鲜水果的贮藏时间,所以B正确,ACD错误。 4.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A. 葡萄糖 —— 丙酮酸 —— 氧 B. 葡萄糖 —— 丙酮酸 —— 氧C. 葡萄糖 —— 氧 —— 水 D. 葡萄糖 —— 丙酮酸 —— 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 5. 如图表示的是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可以确定( )A. A为ADP,B为ATPB. 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C. 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D. 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示特点可知,BA为水解过程,AB为合成过程,故BADPAATPX1X2都是磷酸,据此作答.【详解】据分析可知,BADPAATPA错误;能量1来自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能量2是来自于光能或化学能,来源不同,B错误;X lX2都是磷酸,C正确;酶1ATP水解酶,酶2ATP合成酶,D错误. 6.对于反应式式ATP ADP+Pi+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量是可逆的 B. 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C. 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 两者均是不可逆的【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分析:在ATP ADP+Pi+能量的反应式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合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或细胞呼吸,ATP分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详解】生物体进行的从“ATP→ADP+Pi”的过程和从“ATP+Pi→ATP”的过程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参与两反应的酶不同,向右反应时是水解酶,向左反应时是合成酶;两反应过程中能量的来源和用途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用于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两反应发生的场所不同,ATP水解可发生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故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酶不相同;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ATP与ADP相互转化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合成的能量来源,理解ATP与ADP相互转化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7. 下图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的结构式,其中能作为RNA的基本单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B【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腺苷、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DP和ATP,其中②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名师点睛】ATP相关知识整合(1)ATP的全称:三磷酸腺苷。(2)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可见,1分子ATP中有1个腺苷,2个高能磷酸键,3个磷酸基团。 腺苷一磷酸(AMP)实际上是组成RNA的一种核苷酸,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3)ATP的功能①供能——直接能源物质;②储能——高能磷酸化合物。(4)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其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也很容易生成。 8.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中的“○”是腺嘌呤碱基,③中的“○”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④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详解】①表示ATP的结构简式,A代表的是腺苷(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其中“O”中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中五碳糖属于核糖,代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O”中表示腺嘌呤;③中含有碱基T,表示一段DNA片段,其中“O”中表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④中含有碱基U,表示RNA的一段,其中“O”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O”中所能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①④。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核酸、ATP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及识记能力。 9.下图是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得到的四条色素带,若将其置于暗室中,并用红光照射,色素带呈暗色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1、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 
       2、色素的作用: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详解】根据“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最终在滤纸条上得到的四条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①胡萝卜素、②叶黄素、③叶绿素a和④叶绿素b,在暗室内用红光照射四条色素带,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叶绿素a和叶绿素b色素带较暗。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功能,明确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掌握各种色素主要吸收哪种光,结合题意进行解答。 10.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反应不需要酶,暗反应需要多种酶 B. 光反应消耗水,暗反应消耗ATPC. 光反应固定CO2,暗反应还原CO2 D. 光反应贮存能量,暗反应释放能量【答案】B【解析】光反应进行的条件是需要水、光照和叶绿素,暗反应进行的条件是需要ATP和[H],所以选B。【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条件【名师点睛】解决本题需要注意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包括: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原料和产物等,只有清楚这些内容才能回答该题。 11.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须的物质是( )A. H2O、CO2、ADP B. H2O、CO2、ATPC. CO2、[H]、ATP D. [H]、H2O、ADP【答案】C【解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阶段,CO2的固定是指CO2与C5在酶的催化下生成C3,C3的还原阶段需要光反应提供[H]、ATP,所以参与暗反应必须的物质是CO2、[H]、ATP,因此C正确,ABD错误。【考点定位】光合作用过程【名师点睛】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光反应阶段,H2O在光能的作用下水解为O2、[H],同时利用光能合成ATP;暗反应过程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阶段,CO2的固定是指CO2与C5在酶的催化下生成C3,C3的还原是指在光反应提供[H]、ATP作用下,C3被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 12.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均有[H]和ATP产生B. 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CO2中的氧C. 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是一种C5化合物D. 光合作用暗反应必须在暗处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详解】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消耗[H]和ATP,不产生[H]和ATP,A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中的氧,B错误;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是一种C5化合物,C正确;光合作用暗反应对光没有要求,不一定在暗处进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概念,此题为基础题,较易,熟记光合作用的条件、实质以及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3.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得到如图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B. 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C. 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D. 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pH值的影响,在最适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低温可以降低酶的活性,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永久性的失活.【详解】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相同pH值条件下,35℃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在相同温度条件下,pH值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因此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8A正确;当pH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曲线中未体现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错误;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没有变化,C错误;当pH过小或过大的条件时,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即酶活性丧失,因此在此条件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是相同的,不能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识图、析图能力. 14.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个容器内,调整PH 至2.0 ,保存于37℃的水浴锅中,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 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C.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D.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答案】A【解析】【分析】综合应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专一性等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考查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详解】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接近中性,pH=2的强酸性环境可以把唾液淀粉酶灭活,但它却是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胃蛋白酶把乳清蛋白和失活的唾液淀粉酶水解为多肽,而淀粉不能被水解因此选A。【点睛】注意:酶有两个身份,蛋白质和催化剂胃蛋白酶只能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而不是氨基酸。 15. 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酶能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一般说来,活细胞都能产生酶C. 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D. 所有的酶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都可产生紫色反应【答案】B【解析】酶是由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有的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所以B选项正确。 16.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B. 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C.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D. 人体内的酶也在不断地更新【答案】C【解析】绝大多数酶为蛋白质,基本单位为氨基酸,基本元素组成为CHON,少数酶为RNA,基本单位为核糖核苷酸,基基本元素组成为CHONP,A正确,C错。酶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B正确。酶存活时间有限,在不断更新,D正确。【考点定位】酶【目的点睛】酶为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酶为蛋白质,少数为RNA,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17. 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B. 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D. 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答案】C【解析】【分析】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特性;酶的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因为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每一种酶都有其最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每一种酶都有其最适宜pH,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详解】A、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特性,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应是不同的底物,或者是不同的酶种类,A错误;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酶和无机催化剂),不是酶的浓度,B错误;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是自变量,C正确;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设置的pH梯度要细,甚至要进行预实验,不能只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因为这三组可能都不是最适宜pH,D错误。 18. 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0.5mol/L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试管编号
    1
    2
    3
    4
    5
    加入物质
    适量唾液
    锈铁钉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稀盐酸
    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
     A. 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实验B. 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C. 实验中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D. 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答案】D【解析】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2号实验;1号和3号实验的底物相同、酶不同,两组对照能说明酶有专一性;3号与4号对照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号与5号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19. 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 ②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C. 产生①③的场所是线粒体 D. 原核生物中也能完成图示全过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③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④,A错;②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B错;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的场所是线粒体,C错;原核生物中也能完成图示全过程,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0.如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 [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C3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B. [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C. [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D. 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于水【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即水作为原料,产物为葡萄糖,该过程为光合作用,反向即为有氧呼吸;④的产物是酒精或乳酸,此为无氧呼吸的产物,因此②→④表示无氧呼吸。③表示葡萄糖与多糖之间的转化,据此答题。【详解】A、图中①→②可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H]和氧气,在暗反应中,[H]作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剂,最后将[H]转移到葡萄糖中,A正确;
    B、图中②→①可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B正确;C、乳酸和酒精是无氧呼吸的产物,②④过程是无氧呼吸过程,一般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C正确;
    D、②→①产生的[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水,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中[H]的转移途径,对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1. 某同学在做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②乙醇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③乙醇加入量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④未加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部分被破坏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②【答案】A【解析】由于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乙醇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未加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部分被破坏,所以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 22.下图为某植物在夏季某一晴天的光合作用变化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d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比c点时弱B. 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强C. 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在a点,而不是b点D. 植物从b点后开始积累有机物,到f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答案】B【解析】分析曲线图可知,d点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少于c点时的吸收量,所以d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比c点时弱,A正确;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温度稍微降低,气孔张开,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加,B错误;从a点开始二氧化碳的释放逐渐减少,说明从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点表示的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正确;b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f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f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D正确。【点睛】一昼夜中植物代谢强度变化的曲线分析 (1)曲线的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a点:凌晨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减少;b点:上午开始有光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c段: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c点:上午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e段: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光合午休”现象;e点:下午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ef段: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fg段:无光照,植物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2)有关有机物情况的分析积累有机物时间段:ce段;制造有机物时间段:bf段;消耗有机物时间段:Og段;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 23.如果将1株绿色植物栽培在含H218O的完全培养液中,给予充足的光照,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发现18O存在下列哪一组物质中(  )①植物周围空气的氧气中 ②植物周围空气的水分子中 ③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 ④植物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中A. 只有①是正确的 B. 只有①③是正确的C. 除④之外都正确 D. ①②③④都正确【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吸收水分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水在光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氧气又可以被植物的呼吸作用利用生成水,水也可以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据此分析解答。【详解】①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所以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含有放射性,①正确;②由于蒸腾作用,含有放射性水分子可进入周围空气中,故周围空气的水分子可能含有放射性,②正确;③由题意可知,将一株绿色植物栽培在含H218O的完全培养液中,由于H218O和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氧来自水和丙酮酸,因此周围空气的二氧化碳有放射性,③正确;④由于周围空气二氧化碳有放射性,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也有放射性,④正确。综上所述,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发现18O存在于①②③④中,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转化,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二、非选择题24. 如图是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在人体内,图示左侧的能量来自于___作用,右侧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如(举一例)。 (2)在绿色植物体内,图示左侧能量来自于____作用和____作用。 (3)从图中可知在适宜的温度和酶的作用下,ADP转变成ATP时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将ADP转化为ATP的图示改写成反应式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测定,正常成年人静止状态下24 h将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总量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呼吸    (2). 脑思考    (3). 呼吸    (4). 光合    (5). 能量    (6). ADP+能量+Pi ATP    (7). ATP和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时刻不断的发生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DP+Pi+能量在酶的催化下可形成ATP,ATP在酶的作用下可水解释放能量,并形成ADP和Pi。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则可以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详解】(1)在人体内,图示左侧的能量用来合成ATP,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右侧的能量是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细胞中耗能的生命活动,如脑思考、主动运输等。(2)在绿色植物体内,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图示左侧的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从图中可知在适宜的温度和酶的作用下,ADP转变成ATP时还需要能量。ADP转化为ATP的反应式为:ADP+能量+Pi ATP。 (4)细胞内ADP、ATP的总量很少,为满足细胞的能量需要,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细胞内时刻不断的发生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点睛】本题考查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25.如图表示生物体内呼吸作用的过程,图中a~d表示某种物质,①~⑤表示相关生理过程,据图回答:(1)①~⑤过程,能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_____;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____;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 (2)图中a物质表示_________,b表示_____,c表示_______。【答案】    (1). ①②③⑤    (2). ②③    (3). ①⑤    (4). ③    (5). 丙酮酸    (6). 水    (7). 水【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⑤表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详解】(1)人体细胞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①-⑤过程,能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①②③⑤;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即图中的②③;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即图中的①⑤;释放能量最多的是③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2)图中a物质是糖酵解的产物,表示丙酮酸,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水和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是水,还原氢和氧气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所以c是水。【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6.如图表示某种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在外界氧浓度10%以下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2)无氧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线和虚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B点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B.B点植物呼吸作用最弱C.C点植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D.C点植物有氧呼吸等于无氧呼吸(4)AB段表示CO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 ____________倍。【答案】    (1).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2). 氧气浓度越高无氧呼吸越弱    (3). B    (4). 无氧呼吸被抑制,有氧呼吸也很弱    (5). 无氧呼吸    (6). 1.5【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必须知道该植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用方程式表示数量关系如下: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C2H5OH+2CO2+能量。因此当细胞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氧气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时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当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相等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详解】(1)题干中指出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故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分析题图可知,外界氧浓度为10%以下时,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于氧气的吸收量,故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二氧化碳总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的差值,即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故它可代表无氧呼吸的强度,据此可知,无氧呼吸强度随O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而有氧呼吸的强度逐渐增强。 (3)B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现为最低,则有机物的分解量最少,即呼吸作用最弱,此时无氧呼吸得到了的抑制而有氧呼吸还很弱。C点时两曲线重合,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则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受到了完全的抑制。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4)氧气浓度逐渐升高到5%时,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而有氧呼吸仍十分微弱,因此AB段CO2释放量减少。 (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CO2释放量与O2的消耗量之差,即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6)设外界氧的浓度为4%~5%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X,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由题意可得关系式:①2X+6Y=0.6,6Y=0.4,解得:X:Y=1.5,即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1.5倍。【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27.如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2)图甲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方向移动。如下图所示中与c点相符合的是________。(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或“基本一致”)(5)当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1、M2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1________M2、N1________N2【答案】    (1). A    (2). 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    (3). 向右    (4). 叶绿体基质    (5). 类囊体薄膜    (6). D    (7). 低    (8). 高    (9). =    (10).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点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植物可表示阳生植物,B可表示阴生植物。乙图表示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曲线。【详解】(1)A植物光的补偿点和饱和点比B植物大,A植物可表示阳生植物,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会受到显著影响。(2)图甲中的“a”点没有光照,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其可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由于Mg是合成叶绿素的组成元素,当植物缺Mg时,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合作用减弱,而呼吸作用强度不变,因此b点右移。(3)c点时,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ATP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参与暗反应;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故与c点符合的是D,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4)e点的光照强度大于d点,光反应强度大,合成的ATP、[H]多,因而还原的C3多,所以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低;e点的CO2浓度比f点的高,因而固定的CO2多,合成的C3也多,所以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高。(5)光照强度为g时,植物A、B的净光合速率相等,因此有机物积累速率M1=M2,同时植物A的呼吸速率大于植物B,而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