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
江西省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
B.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便会失去生物学活性
C. 某些蛋白质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D. 组成毛发的蛋白质是纤维状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20种。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
【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A正确;
B、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并不意味着失去生物学活性,B错误;
C、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生长激素具有信息传递、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故某些蛋白质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C正确;
D、组成毛发的蛋白质是纤维状的,D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上均有糖蛋白,其作用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 浆细胞内某些内质网膜上有催化磷脂合成的酶
C. 同一种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D. 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人的唾液腺细胞作为效应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具有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保护润滑等作用,A错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磷脂属于“脂质”的范畴,因此浆细胞内某些内质网膜上有催化磷脂合成的酶,B正确;同一种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例如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可为主动运输,C错误;在“望梅止渴”这种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人的唾液腺细胞作为效应器,D错误。
3.下列与生物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过氧化氢酶可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必须用高倍显微镜
C. 温特用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和探索血糖平衡的调节均可用模型构建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生长素的发现、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温度,过氧化氢酶催化的过氧化氢在自然条件下可以缓慢分解,加热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对实验结果有干扰,因此不能使用过氧化氢酶,A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用低倍显微镜即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B错误;温特用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没有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错误;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和探索血糖平衡的调节均可用模型构建的方法,D正确。
4.高等动、植物都由真核细胞构成,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说法与事实不符的是
A. 能合成性激素的动物细胞中内质网发达
B. 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收C02到利用至少穿过3层生物膜
C.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DNA分布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D. 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下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内质网是脂质等有机物的合成车间,所以能合成性激素的动物细胞中内质网发达,A正确;
B.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收C02到利用穿过了1层细胞膜和2层叶绿体膜,B正确;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错误;
D.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下降,所以容易扩散和转移,D正确。
故选C。
5.生物的新陈代谢离不开酶,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专一性与酶的空间结构有直接关系
B. 在比H2O2的分解实验中,加热、加入Fe3+与过氧化氢酶均能降低反应活化能
C. 在pH分别为6、7、8、9的条件下可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D. 可利用唾液淀粉酶处理植物细胞,用于获得无细胞壁的植物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酶的专一性与酶的空间结构有关,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会失去专一性,A正确;
B.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不能降低活化能,而是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
C.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左右,用8、9和10的缓冲液处理时胃蛋白酶均失活,C错误;
D.酶具有专一性,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唾液淀粉酶不起作用,D错误。
故选A。
6.某实验室新近研制出一种X酶,为测出X酶的最适温度,有人设置了a、25℃、b(已知:a低于25℃低于b)三种温度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此三种温度下的X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据此可推测X酶的最适温度
A. 一定在25℃左右 B. 一定在a~25℃之间
C. 一定在25℃~b之间 D. 低于a或高于b或在a~b之间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高温下酶的活性较低甚至失活,最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
详解: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甚至失活。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设置了a、25℃、b(已知:a低于25℃低于b)三种温度进行实验,结果是三种温度下X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若三种温度差异不大,则最适宜温度可能高于b,也可能低于a;若三种温度中a与b的差异较大,则a与b可能分别位于最适宜温度的两侧,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温度与酶的活性之间的关系,明确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的先增加后降低的,因此在最适宜温度的两侧有若干个酶活性相同的对称点。
7.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部分物质的代谢途径,其中字母、数字分别代表物质和反应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A. 过程②可以发生在肺炎双球菌的线粒体中
B. 过裎①和③都能产生ATP
C. 物质Y可能是含有三个碳原子的有机物
D. 过程①②③都能在苹果的果肉细胞中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③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X为葡萄糖,Y为丙酮酸。
【详解】A.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错误;
B.③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能产生ATP,B错误;
C.Y为丙酮酸,是含有三个碳原子的有机物,C正确;
D.过程③产生的是乳酸,不能发生在苹果的果肉细胞中,D错误。
故选C。
8.下列有关生物学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可以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③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④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有识别、运输、催化等
⑤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精子过程中,染色体和中心体都只复制一次
⑥衰老细胞由于水分减少导致细胞核体积变小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病毒、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
【详解】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进行分裂繁殖,①错误;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无核糖体,②错误;
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可能不同,因此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③错误。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有识别(糖蛋白)、运输(载体蛋白)、催化(酶)等,④正确。
人精原细胞产生精子过程中中心体复制两次,⑤错误
衰老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大,⑥错误。
选B。
【点睛】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器;减数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在减一和减二都进行复制,但DNA只在减一的间期复制一次;碱基排列顺序是DNA多样性的原因;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皱缩,但细胞核体积变大。
9.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因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可使DNA、RNA分别呈现绿色和红色
B. 因淀粉酶的结构易遭强酸、强碱破坏,故不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C.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可借助“染色排除法”统计活菌数目
D.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致滤纸条上不出现色素带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甲基绿与DNA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亲和力更强,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使DNA、RNA分别染成绿色和红色,从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其所用底物淀粉易受受酸碱度的影响。
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中,如果要排除统计的死酵母菌,需要借助“染色排除法”统计活菌数目。
4、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一定不能让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否则会导致分离失败。
【详解】因甲基绿与DNA亲和力强,二者结合呈现绿色,而吡罗红与RNA亲和力更强,二者结合后呈现红色,所以当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可使DNA、RNA分别呈现绿色和红色,A正确;由于淀粉可在强酸下分解,因此一般不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由于只有死细胞才能被染色,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可借助“染色排除法”统计活菌数目,C正确;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如果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会使滤液细线上的色素分子大量溶解在层析液中,最终导致滤纸条上不出现色素带,D正确。
【点睛】
10.Ca2+泵是细胞膜上重要的载体蛋白,由1000个氨基酸组成。下列关于Ca2+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A. Ca2+泵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 Ca2+泵合成的直接模板是控制该分子的基因模板链
C. 高温会破坏Ca2+泵的空间结构,进而影响其正常功能
D. Ca2+泵的分子中氧原子和氢原子均多于1000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2+泵是细胞膜上重要的载体蛋白,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A正确;
B.Ca2+泵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B错误;
C.高温会破坏Ca2+泵的空间结构,进而影响其正常功能,C正确;
D.根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脱水缩合过程可知,由1000个氨基酸组成的Ca2+泵的分子中氧原子和氢原子均多于1000,D正确。
故选B。
1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生长时,细胞器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的效率提高
B. 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的种类增加,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增加
C. 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细胞容易扩散转移
D. 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
【答案】D
【解析】
细胞生长时,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降低,A错误;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增加,B错误;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C错误;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导致DNA不能解旋,进而会影响DNA复制和转录过程,D正确。
12.大豆子叶颜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表现黄色,幼苗阶段死亡。用子叶深绿与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
A. 2/3 B. 5/6 C. 3/7 D. 6/7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杂种自交,在无选择的条件下,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在有选择的条件下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详解】子叶深绿(BB)与子叶浅绿植株(Bb)杂交,F1的基因组成为BB(占1/2)和Bb(占1/2),BB与Bb比例为1:1,各占1/2。 F1自交,F2成熟群体中的基因组成为BB(子叶深绿,占1/2+1/2×1/4=5/8)、Bb(子叶浅绿,占1/2×1/2=1/4)和bb(幼苗死亡,占1/2×1/4=1/8),BB与Bb比例为5:2,B基因的频率为5/7+1/2×2/7=6/7, D正确。
故选D。
【点睛】“bb表现黄色,幼苗阶段死亡”是本题的关键信息,“F2成熟群体中”是另一关键信息。考生出错的原因是忽略了上述两点所致。
13.蚕豆病是一种脱氢酶缺乏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食用新鲜蚕豆后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 如图是某患者家系图,其中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Ⅱ-5和Ⅱ-6为同卵双生姐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卵双胞胎的表现型一定是相同的
B. 该致病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C. Ⅲ-9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0或2个致病基因
D. 经调查发现,蚕豆病中的女性携带者也有10%的发病风险,则Ⅱ-6和Ⅱ-7生一个患病孩子的风险为1/4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两个患者的双亲都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用A、a表示,Ⅰ-1的基因型是XAY,Ⅰ-2的基因型是XAXa,Ⅱ-3的基因型是XaY,Ⅱ-5的基因型是XAXa,Ⅲ-9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
【详解】A.表现型既受基因控制,也是环境影响,因此同卵双胞胎的表现型不一定是相同,A错误;
B.蚕豆病是一种脱氢酶缺乏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Ⅲ-9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因此其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0或2个致病基因,C正确;
D.Ⅱ-6与Ⅱ-5基因型相同,为XAXa,Ⅱ-7基因型为XAY,又因为蚕豆病中的女性携带者也有10%的发病风险,因此Ⅱ-6和Ⅱ-7生一个患病孩子的风险为1/4+1/4×10%=11/40,D错误。
故选C。
1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经过多位科学家长期研究得到的结论,下列有关这一探究历程的叙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 格里菲思的实验思路是将S型细菌的各物质分离,独立观察每祌物质的遗传效应
B.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实际利用了染色体变异实现了细菌的转化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能够成功跟噬菌体本身的结构与侵染特点有密切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艾弗里的实验思路是将S型细菌的各物质分离,独立观察每种物质的遗传效应,A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实际利用了基因重组实现了细菌的转化,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能够成功跟噬菌体本身的结构与侵染特点有密切关系,D正确。
15.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的转录是从DNA模板链的起始密码子开始的
B. 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均在细胞核发生
C. 翻泽过程需要成熟的mRNA、tRNA、氨基酸、能量、核糖体等
D. 翻译和转录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二者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基因的转录是从DNA模板链的启动子开始的,A错误;
B.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核糖体,B错误;
C.翻译过程需要成熟的mRNA、tRNA、氨基酸、能量、核糖体等,C正确;
D.翻译和转录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二者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16.核心物质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在诱导凋亡过程中,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同时促进TNF分泌,从而诱导肿瘤自然凋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癌变使原癌基因发生了突变,抑癌基因正常
B. bax基因和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都能加速肿瘤细胞凋亡
C. β—1,3—D—葡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只有凋亡基因表达
D. β—1,3—D—葡聚糖和TNF可能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
【答案】D
【解析】
细胞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在诱导凋亡过程中,β—1,3—D—葡聚糖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从而诱导肿瘤自然凋亡,由此可推知,bax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减少,都能加速肿瘤细胞凋亡,B项错误;β-1,3-D-葡聚糖具有强烈抗肿瘤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相关凋亡基因及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基因均表达,C项错误。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同时促进TNF分泌,由此可推知,β—1,3—D—葡聚糖和TNF可能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D项正确。
【点睛】
本题在新的情境下考查细胞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推断。这就要求考生牢记课本基础知识,平时加强信息题的训练,提高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在答题时才能知道从何入手作答。
17.下表所示为海南岛上某动物种群体色的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AA頻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09
Aa频率
0.01
0.11
0.20
0.30
0.28
0.26
0.20
0.10
aa频率
0
0.08
0.16
0.21
0.36
0.49
0.64
0.81
A.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型,aa频率才会逐年上升
B. 2005年,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49%
C. 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
D. 该种群的进化使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A错误;
B.2005年,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0.49+1/2×0.26=62%,B错误;
C.根据表格分析可知,a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C正确;
D.自然选择使得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错误。
故选C。
18.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变异一定会导致基因数目发生改变
B.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C. 基因重组可能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 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其中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据此答题。
【详解】A.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发生改变,A错误;
B.用秋水仙素处理杂合子Aa达到是AAaa,仍然是杂合子,B错误;
C.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错误;
D.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如多倍体育种时可形成新物种,D正确。
故选D。
19.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又被称为“青春痘”。正常情况下雄性激素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当雄性激素水平升高而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就会形成痤疮;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繁殖所需能量来自细胞质基质
B. 痤疮伴随炎症发生的原因只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所致
C. 痤疮患者体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
D. 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节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免疫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和功能;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雄性激素的作用: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详解】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其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可知,痤疮发生的原因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不是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会导致炎症,B错误;痤疮患者体内的痤疮丙酸杆菌作为抗原,刺激机体B细胞分化出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C正确; 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节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D正确。故选B。
【点睛】紧扣题干信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和“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答题。
20.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狂的地区,此地区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但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下列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是突变产生的所以不表达
B. 推算该遗传病后代再发风险率需要确定其遗传方式
C. 该病为基因突变所致,只能通过基因诊断来检测
D. 该致病基因为有害基因,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2、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遗传病,其中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详解】镰刀型贫血症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估算后代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需要确定遗传病遗传方式,才能正确分析后代发病率,B正确;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可以通过镜检其红细胞的形态来诊断,C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有利也有害,其有害性是相对的,基因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能适应环境的突变就是有利突变,不能适应环境的突变就是有害突变,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和基因突变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相关实例,能正确区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进而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1.“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利用细胞提取物,人工添加所需原料和能源物质的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提取物可以给该系统提供酶和适宜的酸碱度等条件
B. 该系统的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该系统需要以外源DNA或mRNA为模板,添加脱氧核苷酸等原料
D. 该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合成某种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转录、翻译的比较
转录
翻译
时间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U、T-A、C-G、G-C
A-U、U-A 、C-G、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细胞提取物可以给该系统提供酶和适宜的酸碱度等条件,基因表达过程中所需的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A正确;该系统的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原则是A-U、U-A、C-G、G-C,B正确;该系统需要以自身的DNA或mRNA为模板,人工添加所需原料和能源物质,C错误;细胞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核糖体,故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合成某种蛋白质,D正确。故选C。
【点睛】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故合成蛋白质的效率较高。
22.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在遭受相同程度污染时,恢复时间都会很漫长
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C. 群落演替的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D. 虽然海洋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与陆地生态系统有差别,但是生物进化速度是一样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遭受相同程度污染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时间较短,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B错误;
C.群落演替不同时期,虽然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发生了更替,但是能量传递效率始终保持在10%到20%之间,C正确;
D.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相对比较稳定,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比较慢,D错误。
故选C。
2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的调节特点与动物激素完全一致
B. 植物向光性生长和根的向地性生长不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 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其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只有激素调节
D. 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因此只分布在果实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具有相同的调节特点,但是不完全相同,A错误;
B.根的向地性生长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弱,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没有体现两重性,B正确;
C.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C错误;
D.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植物体多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D错误。
故选B。
24.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B. 生长素促进了背光侧细胞的分裂和伸长
C. 甲为向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D. 极性运输使IAA分布不均匀而表现向光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向光性的原因。
1、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的部位发生了横向运输,从而使得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细胞伸长得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低,细胞伸长得慢,因此发生向光性弯曲生长。
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是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3、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促进生长的。通常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详解】A、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素浓度一致,故生长状况基本一致,A正确;
B、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在促进细胞伸长,故促进了背光侧细胞的伸长,B错误;
C、据图可知:甲侧伸长得快为背光侧,IAA含量高于于乙侧和对照组,C错误;
D、IAA分布不均匀是因为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所致极,不是性运输使IAA分布不均匀而表现向光性,D错误。
故选A。
25.有关模型建构和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时,保管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的同学代表胰腺腺泡细胞
B.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应严格控制NAA浓度等无关变量
C. 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时,若分解者数量太少,则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初级消费者
D.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应将实验组的土壤灭菌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时,由3位同学参与完成,保管糖卡的两位同学分别代表食物中糖类和储存的糖原,保管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的同学代表胰岛细胞。
2、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生根的数量或长度;无关变量有不同浓度药液的影响,处理时间长短、同一组实验中所用到的植物材料以及环境条件等。
3、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
【详解】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时,保管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的同学代表胰腺的胰岛细胞,A错误;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NAA)溶液的不同浓度是自变量,插条生根的数量或平均长度是因变量,所选的插条种类、生长状况和长度、处理时间和环境条件等都因相同,属于无关变量,B错误;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时,若分解者数量太少,则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生产者,主要是缺乏CO2和无机盐离子,C错误;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应将实验组的土壤灭菌,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对照组遵循自然条件,让土壤中的微生物正常发生分解作用,D正确。
【点睛】熟悉血糖调节模型构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水族箱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等四个实验中具体过程是分析判断该题的关键。
二、必做题:
26.科研人员发现植物的细胞呼吸除具有与动物细胞相同的途径外,还包含另一条借助交替氧化酶(AOX)的途径。
(1)交替氧化酶(AOX)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它可以催化O2与[H]生成水,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转化为___________,导致生成ATP所占的比例下降。在寒冷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会___________,有利于花序温度升高,吸引昆虫传粉。
(2)AOX途径可能与光合作用有关,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①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_光,并将其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再经过暗反应,最终储存在有机物中。
②科研人员将正常光照下发育的叶片分为4组,用AOX途径抑制剂处理A组和C组叶片的左侧,然后将4组叶片离体,叶柄插入盛满水的试管中,左侧置于正常光照下,右侧置于正常光照或高光下(图1),40分钟后测量叶片左侧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图2)。
通过A、B、C、D四组对比说明AOX途径的作用是___________,利于光合作用进行,在周围受到___________照射的叶片组织中作用更明显。
【答案】 (1). 热能 (2). 加强 (3). 红光和蓝紫光 (4). 活跃的化学能 (5). 提高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 (6). 高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式。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交替氧化酶(AOX)催化O2与[H]生成水,导致生成ATP所占的比例下降,说明该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转化为热能。在寒冷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有利于花序温度升高,说明产生的热能增多,进而推知这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会加强。
(2) ①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并将其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阶段,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最终储存在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② 图2显示: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条件下,用AOX途径抑制剂处理的A组和C组叶片的左侧,其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分别低于B组和D组,但A组和B组的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的差值明显低于C组和D组的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的差值。由此说明,AOX途径的作用是提高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在周围受到高光照射的叶片组织中作用更明显。
【点睛】解答本题的前提是识记并理解有氧呼吸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27.番茄(2N=24)是二倍体植物,缺刻叶和马铃薯叶为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D、d位于6号染色体上),果实的红色与黄色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育种工作者为研究这两对遗传性状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图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
(1)缺刻叶和马铃薯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F2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之比不符合3:1的原因是__________。控制果实红色与黄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2)将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马铃薯叶红果植株所结种子,每株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均表现为马铃薯叶红果,有__________的株系F3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马铃薯叶红果:马铃薯叶黄果=3:1,有__________的株系F3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___________。
(3)已知无正常6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Dd的植株A,其细胞中6号染色体如右图所示。为了确定植株A的D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作为父本与正常的马铃薯叶植株进行测交。
若F1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D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若F1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D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答案】 (1). 缺刻叶 (2). 显性纯合致死 (3). 两 (4). 4/9 (5). 4/9 (6). 马铃薯叶红果︰马铃薯叶黄果=9︰7 (7). 马铃薯叶 (8). 缺刻叶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亲本缺刻叶红果×马铃薯叶黄果→缺刻叶红果:无茸毛红果,淘汰马铃薯叶黄果后,让F1缺刻叶红果自交,分析在F2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之比为2:1,说明缺刻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而此比例不是3:1,说明显性纯合子(DD)致死;分析在F2中红果与黄果之比为9:7,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假设为 B/b、C/c)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中红果是双显性基因控制,即(B_C_),黄果的基因型有多种(B_cc、bbC_、bbcc)。
【详解】(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由于F1缺刻叶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番茄的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缺刻叶。由于在F2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之比为2:1,说明此相对性状受一对相对性状控制的,而此比例不是3:1,说明显性纯合子(DD)致死。由于F1红果番茄自交产生的F2中红果与黄果之比为9:7,说明控制果实红色与黄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根据题意,F2中马铃薯叶红果植株(1/9ddBBCC、2/9ddBBCc、2/9ddBbCC、4/9ddBbCc)自交得F3个体,理论上F2中,1/9的植株(ddBBCC)不发生性状分离,全为马铃薯叶红果;4/9的F2植株(2/9ddBBCc+2/9ddBbCC)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马铃薯叶红果:马铃薯叶黄果=3:1;余下4/9的F2植株(4/9ddBbCc)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马铃薯叶红果:马铃薯叶黄果=9:7。
(3)若D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Dd)作为父本与正常马铃薯叶(dd)进行测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6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Dd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d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的基因型全为dd,表现型为马铃薯叶。
若D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Dd)作为父本与马铃薯叶(dd)进行测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6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Dd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D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基因型全为Dd,表现型为缺刻叶。
【点睛】关键:分析此题中两对性状需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即单独分析每一对性状的遗传情况,一方面得出其显隐性,另一方面得出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对数以及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次是在分析(2)小题时要抓住其中F2中马铃薯叶红果植株(1/9ddBBCC、2/9ddBBCc、2/9ddBbCC、4/9ddBbCc)中四种基因型及其所占的比例依次分析是否出现性状分离以及分离比的多少。最后在分子(3)小题时关键要把结论作为一只条件,结合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确定作为父本的(Dd)产生的配子种类。
28.正常的昼夜节律行为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褪黑素是哺乳动物的松果体产生的种内源激素,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糖含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呼吸提供充足的反应物;温度、pH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可见内环境稳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控制人体昼夜节律有关的是__________(填“下丘脑”或“脊髓”)实验发现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细胞缩小,而人为致盲会使小鼠松果体细胞内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据此推测: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白天__________(填“多于”、“少于”或“等于”)夜间;长期熬夜玩手机的人,睡眠质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切除雌鼠松果体,卵巢会增生变大,之后注射褪黑素会使卵巢重量减轻,由此可知褪黑素能__________卵巢发育。若雌鼠下丘脑、垂体、卵巢间存在分级调节机制,则根据上述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卵巢细胞含褪黑素受体。
【答案】 (1). 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 (2).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 下丘脑 (4). 少于 (5). 手机屏幕发出的光线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 (6). 抑制 (7). 不能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的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细胞缩小,褪黑素合成应该是减少的,故一昼夜中,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变化规律是白天分泌较少,夜间分泌较多;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长于老年人,睡眠质量也高于老年人。可见,人体内的褪黑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褪黑素能抑制性腺发育。
【详解】(1)内环境的作用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控制人体昼夜节律的有关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与日照周期同步。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的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可以推测一昼夜中,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变化规律是:白天分泌较少,夜间分泌较多,即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白天少于夜间。长期熬夜玩手机的人,睡眠质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手机屏幕发出的光线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
(3)实验发现,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褪黑素能抑制卵巢发育,原因可能是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进而引起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所致。根据雌鼠体内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发育以及产生卵细胞,根据这个分级调节过程,也不能推断卵巢细胞含褪黑素受体。
【点睛】关键:一方面要理解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改善人体睡眠质量;但若连续给以某人光刺激,则会减少褪黑素的分泌,睡眠质量降低;另一方面根据实验结果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褪黑素能抑制卵巢发育。
29.某地进行的“莲藕生态养鱼”,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新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1)藕田养鱼生态种养高效模式中,淡水塘中的荷花花色有粉色、白色和红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从科研角度分析该项研究属于_____________多样性。
(2)莲藕生态养鱼塘中,鱼的生存空间有限且数量比较多,所以适宜选择空间特征为__________型分布的鱼类种群,塘中___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放养肉食性鱼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获得更大收益,人们想清除池塘中各种野生植物,扩大莲藕的种植面积,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该种做法会使池塘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答案】 (1). 直接 (2). 遗传(分子多样性) (3). 密集型(或集群) (4). 不适合 (5). 食物链短有利于减少能量损耗 (6). 减弱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1)藕田养鱼生态种养高效模式中,淡水塘中的荷花花色有粉色、白色和红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荷花的花色是受基因控制的,所以从科研角度分析该项研究属于遗传多样性。
(2)莲藕生态养鱼塘中,鱼的生存空间有限且数量比较多,所以适宜选择空间特征为密集型分布的鱼类种群;塘中不适合放养肉食性鱼类,原因是能量沿着食物链进行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短有利于减少能量损耗,而放养肉食性鱼类则增加了能量损耗的环节。
(3)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清除池塘中各种野生植物会导致池塘中的物种丰富度下降,进而会使池塘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减弱。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点,能够根据实例判断生物多样性的种类和价值,并能够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不适宜放养肉食性鱼类的原因。
三、非选择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30.据图回答
(1)生牛奶在饮用前一般要经过________处理,以保证人体健康。
(2)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实验前所需的各种器材如培养皿等常用_______法灭菌。
(3)牛奶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为检测消毒前后牛奶中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做如图甲所做操作: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再重复2次后,得到的溶液稀释度为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的培养基在接种之前需进行无菌检测,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丙中统计的菌落数比实际活菌数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培养基的作用来看,图丁所示的培养基称为_______,能起到分离微生物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 巴氏消毒 (2). 干热 (3). 103 (4).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若没有菌落形成,则未被污染 (5). 少 (6).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7). 选择培养基 (8). 这种培养基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锥形瓶中将10mL牛奶与90mL的无菌水混合,稀释了10倍;然后先后3次将1mL的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每一次都稀释了10倍,最后取0.1mL稀释液进行涂布平板;图乙中的B为涂布器;图丁中瘤胃中的液体经过一系列的稀释后接种到含有尿素的培养基中,可以筛选出可以分解尿素的分解菌。
详解:(1)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
(2)在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无菌技术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环节,如培养皿等常用干热法灭菌,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锥形瓶中的牛奶稀释了10倍,然后每一次将1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都稀释了10倍,因此重复2次后,得到的溶液稀释度为103倍。
(4)在进行微生物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进行无菌检测,即将未接种的培养基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若没有菌落形成,说明其未被污染。
(5)在统计菌落时,当两个或多个菌落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单个菌落数,所以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
(6)图丁中含尿素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出分解尿素的分解菌,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受到了抑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的相关知识点,识记常见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能够根据图甲数据计算稀释的次数和倍数。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1.如图是培育优良种牛的流程图,a、b为操作过程,请据图回答有美关问题:
(1)a过程的技术名称是__________。此前,精子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此后,应将受精卵转入_______________中继续培养,以检査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2)b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检测外源基因是否在转基因牛D中表达成功的方法是_____;要从转基因牛D的牛奶中提取外源基因蛋白,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将外源基因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连。
(3)为取得A、B同卵双胎,应在胚胎发育的囊胚期用机械方法将胚胎分割,其操作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影响分割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体外受精 (2). 获能 (3). 发育培养液 (4). 显微注射法 (5). 抗原-抗体杂交法 (6). 牛乳腺蛋白基因启动子 (7). 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8). 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其中a为体外受精过程,b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图中转基因牛D含有外源基因;C牛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A、B牛是胚胎分割获得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表示体外受精过程,精子在受精前需要进行获能处理;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需要转移到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以检査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b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目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法进行检测;要从转基因牛D的牛奶中提取外源基因蛋白,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将外源基因与牛乳腺蛋白基因启动子相连。
(3)胚胎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以免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准确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技术的名称,弄清楚图中各个牛的获得过程,明确胚胎分割时需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