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高三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但某些种类能进行有氧呼吸
B. 大肠杆菌在分裂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着丝点不能分裂的现象
C.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A正确;
B、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无染色体,B错误;
C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C、D正确。
故选B。
2.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衣藻 ⑤金鱼藻 ⑥烟草花叶病毒.
A. ①②③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B. ③④⑤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C. ①③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 ①②⑥都是原核生物,且遗传物质均为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可分为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原核生物的代表生物有细菌、蓝藻等.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动物和植物,其中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
2、细菌、酵母菌和植物都具有细胞壁.动物没有细胞壁。
3、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为自养生物,主要包括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的生物为异养生物,主要包括大多数动物、寄生生物和腐生的细菌、真菌等.绝大多数生物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①②③ 都不含叶绿素, ③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可以作为生产者,A错误;
B、③硝化细菌有细胞结构为原核生物,有细胞壁。④⑤都为植物,是真核生物,由纤维素和果胶等成分组成的细胞壁,B正确;
C、①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真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③属于自养生物,C错误;
D、①是真核生物 ,⑥是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且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3.已知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图示中a、b为有机小分子物质,甲、乙、丙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细胞生物体内,a有8种,b约有20种
B. b在细胞核中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丙
C. 组成甲与乙的五碳糖不同
D. 同一机体内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与乙的不同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为核苷酸,甲是DNA,乙是RNA,b是氨基酸,丙是蛋白质。
【详解】A.a表示核苷酸,细胞生物体内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b表示氨基酸,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A正确;
B.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细胞质中)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再盘曲折叠形成丙,即蛋白质,B错误;
C.甲表示DNA,乙表示RNA,DNA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为核糖,C正确;
D.同一机体内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功能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二者含有的mRNA不同,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是物质推断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①染色体和核糖体共有的化学组成是蛋白质,则甲是DNA,乙是RNA,丙时蛋白质;
②DNA和RNA在结构、组成上的差异为五碳糖和个别碱基不同;
③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细胞内DNA相同,RNA与蛋白质不同。
4.下列关于细胞内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分子只有在细胞内才能发挥功能
B. 核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主要能量
C. 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镁和氮
D. DNA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和核糖、脱氧核糖是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具有催化、运输、免疫、调节作用。
【详解】A.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错误;
B.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葡萄糖,核糖是细胞内构成RNA、ATP的糖类,不能作为供能物质,B错误;
C.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C正确;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一些易错点的总结:如酶不只是在细胞内才能发挥催化作用;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不是核糖或脱氧核糖;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等。
5.脂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糖原相比,同质量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少
B. 磷脂是细胞中所有细胞器必不可少的脂质
C. 固醇类物质在细胞中可以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D. 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质是胆固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与糖原相比,同质量脂肪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更多,释放的能量更多,A错误;
B、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中心体、核糖体不含磷脂,B错误;
C、固醇类物质在细胞中可以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如性激素,C正确;
D、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质是磷脂,D错误。
故选C。
6.现有甲和乙两种物质,物质甲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物质乙与斐林试剂在水浴状态下不出现砖红色沉淀,但物质甲与物质乙混合后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下列关于物质甲和物质乙及相关试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物质甲可能是麦芽糖酶,物质乙可能是麦芽糖
B. 物质甲一定是蛋白质,物质乙一定不是还原糖
C. 物质甲可能是纤维素酶,物质乙可能是纤维素
D. 组成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两种溶液种类相同但浓度不完全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物质甲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说明物质甲中含有肽键,为蛋白质或多肽;物质乙与斐林试剂在水浴状态下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物质乙中没有还原糖;物质甲与物质乙混合后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物质甲与物质乙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还原糖,则物质甲可能是某种酶,本质为蛋白质,催化物质乙水解产生了还原糖,乙可能是蔗糖或多糖。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物质乙不是还原糖,而麦芽糖是还原糖,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物质甲是蛋白质或多肽,物质乙一定不是还原糖,又因为物质甲可以催化物质乙水解,因此物质甲一定是蛋白质,B正确;
C、若物质乙是多糖中的纤维素,则物质甲是纤维素酶,C正确;
D、组成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两种溶液都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都是硫酸铜的浓度不同,D正确。
故选A。
7.核酸是细胞中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中的DNA是环状的,真核细胞中的核DNA都是链状的
B. 人体细胞中的RNA是由DNA转录而得到的单链核酸,无碱基对存在
C. DNA和RNA所含的碱基不同,五碳糖和磷酸也不同
D. 细胞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真核细胞中,染色体是DNA分子的主要载体。
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上;
(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A、原核细胞中的拟核区DNA和质粒都是环状的,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核DNA 呈链状,A项正确;
B、人体细胞中的RNA —般是单链,但tRNA折叠成三叶草形,存在部分双链区域,有碱基的配对,B项错误;
C、DNA和RNA所含的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完全相同,但磷酸是相同的,C项错误;
D、细胞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就是DNA,D项错误。
故选:A。
8.结构与功能观是生命观念的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都有细胞膜,不同细胞膜中脂质的种类均相同
B.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可确保有害物质不能进入
C. 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均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 借助显微镜看不到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的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细胞都有细胞膜,不同细胞膜中均含有磷脂,但动物细胞膜上还含有胆固醇,A错误;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相对的,不能确保有害物质不能进入,B错误;
C、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不一定是蛋白质,不一定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错误;
D、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无细胞核,借助显微镜看不到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9.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胰岛素分泌的方式是胞吐,需要细胞呼吸提供ATP
B. 胰岛素分泌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C. 该过程前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
D. 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细胞内各细胞器在结构上是紧密联系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B、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分泌的方式是胞吐,需要细胞呼吸提供ATP,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A正确,B错误;
C、在分泌蛋白加工形成过程中,高尔基体接受内质网产生的囊泡,之后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囊泡膜和细胞膜融合,该过程前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C正确。
D、胰岛素的分泌需多种细胞器参与,说明细胞内各细胞器在结构上是紧密联系的,D正确。
故选B。
10.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低温环境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有被运输的物质浓度差,其中协助扩散的影响因素还有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能量;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有胞吐和胞吞。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A正确;
B、温度会影响呼吸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供能,温度也会影响载体蛋白的活力,因此温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B正确;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内流,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C正确;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中的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D。
11.下列关于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磷脂双分子层的亲水端在中间,疏水端在两侧
C.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有关
D. 液泡的体积能随着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大部分蛋白质均可以运动,故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磷脂双分子层的亲水端在两端,疏水端在中间,B错误;
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有关,一部分物质可以通过,一部分不能通过,C正确;
D、细胞吸水,液泡增大;细胞失水,液泡变小,D正确。
故选B。
12.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如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为多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 A为蛋白质分子,可作为物质运输的载体
C. A具有特异性最终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D. B为磷脂双分子层,为受体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以知道,该图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其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C是多糖,与蛋白质形成糖蛋白。
【详解】A、C为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A错误;
B、看图可知:A为蛋白质分子,可作为气味受体,B正确;
C、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特异性由遗传物质决定,C正确;
D、B为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A。
1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作用的对象范围广,作用效率更强
B. 细胞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因此细胞越小越好
C. 一般来讲,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有较大的细胞核
D.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关,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细胞的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能力越强;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低,但是转化很迅速。
【详解】A、与无机催化剂比,酶具有高效性,即其作用的效率更强,但是酶具有专一性,则其作用的对象范围较窄,A错误;
B、细胞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因此细胞小点比较好,但是也不是越小越好,B错误;
C、一般来讲,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有较大的核仁,C错误;
D、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关,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关,D正确。
故选D。
14.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B.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葡萄糖)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内。
【详解】据图分析,这两个途径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反应一样,都是在细胞质基质将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故酶1在细胞质基质。在有氧情况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故酶2在线粒体。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继续不彻底分解为乳酸,故酶3在细胞质基质。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氧呼吸的过程、反应场所,无氧呼吸的过程、反应场所,意在考查学生对二者的区分和联系,难度中等。
15.下列与细胞中能量代谢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白化玉米苗缺少光合色素,不能进行能量代谢
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不能产生酶,无法进行能量代谢
C. 高能磷酸键的形成可能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
D. 人剧烈运动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产物是二氧化碳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产物是水,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A、白化玉米苗缺少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可以进行能量代谢,A错误;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可以进行能量代谢,B错误;
C、高能磷酸键的形成可能伴随着放能反应(如呼吸作用)的进行,C正确;
D、人剧烈运动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只有有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点睛】人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于线粒体。
16.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B. 叶片呈现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被叶绿素吸收的最多
C. 叶绿体基质中的CO2只有进入卡尔文循环才能被 NADPH还原
D. 增施农家肥可以促进农作物根部对有机物的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详解】A、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会发生改变,如秋天叶绿体会分解,叶片显示黄色,A错误;
B、绿光不被叶绿素吸收,B错误;
C、叶绿体基质中的CO2只有进入卡尔文循环合成C3,才能被 NADPH还原,C正确;
D、增施农家肥可以促进农作物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根部可以吸收无机盐,不能吸收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1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ト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B. 运用模拟的方法,可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
C. 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时,细胞已经失去了活性
D.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看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扩散速度快,反之较慢,进而可以把四种色素分离开来,故可以用层析液分离色素。
线粒体可以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
【详解】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ト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最快,A正确;
B、运用模拟的方法,可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而不是运输速率,B错误;
C、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时,细胞经过盐酸处理已经死亡,失去了活性,C正确;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看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D正确。
故选B。
【点睛】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实验中,氢氧化钠在不同的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相同,但扩散的效率不同。
1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A. ③④ B. ①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或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形成配子的时候,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减数分裂、配子间的随机组合、组合后形成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及比例,只有①减数分裂是形成配子的时期,故选B。
【点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一句话就说“在形成配子时”,通过概念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此题易选错②③,都属于概念不清,自由组合定律说的是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构成配子,不是配子的随机组合。
19.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依次解决①—⑤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显性性状)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⑤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体的最简便方法( )
A. 自交 杂交 自交 测交 测交 B. 测交 杂交 自交 自交 测交
C. 测交 杂交 自交 测交 自交 D. 测交 测交 杂交 测交 自交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测交(侧交):为测定杂合个体的基因型而进行的、未知基因型杂合个体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遗传学上常用此法测定个体的基因类型。
2、基因分离定律的亲本组合:
【详解】①为测定未知基因型个体的基因型,可利用测交的方式,将其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利用后代的表现型判断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②区分一对性状的显隐性可利用杂交的方式,根据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来判断显隐性。
③提高小麦纯合度可利用多代自交的方式,舍弃后代中的不抗病品种,抗病品种的纯合度会不断提高。
④检测一个未知基因型的个体的基因型,最常用的方法是测交。测交时,未知基因型杂合个体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通过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可推算出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⑤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根据产生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即可鉴别。测交也可鉴别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但因豌豆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所以自交比测交要简便。
综上所述,①~⑤采用方法分别为测交、杂交、自交、测交、自交,C正确。
故选C。
20.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
B. 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
C. 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由图可知,朱红眼基因与暗栗色眼基因连锁于染色体上,二者关系为非等位基因;辰砂眼基因与白眼基因连锁于X色体上,二者关系也为非等位基因。
【详解】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在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该平面为赤道板,B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与亲本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细胞的两极均含有基因cn、cl、v、w,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中含有基因cn、cl的常染色体和基因v、w的X染色体,可能进入同一个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
21.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 没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定简单
C. 某种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碳骨架、功能基团都相关
D. 蛋白质的变性过程中有肽键和二硫键的破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氨基酸之间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经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详解】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囊泡运输,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A错误;
B、分泌蛋白的空间结构在内质网形成,胞内蛋白也不需要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所以没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一定简单,B错误;
C、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故某种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碳骨架、功能基团都相关,C正确;
D、蛋白质的变性过程中有二硫键的破坏,不破坏肽键,D错误。
故选C。
22.下图1表示酶促反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物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2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1中曲线Ⅲ所对应的温度为图2中的m,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曲线Ⅰ、Ⅱ所对应的温度都高于m
B. 曲线Ⅰ对应的温度比曲线Ⅱ对应的更接近该酶的最适温度
C. 适当升高曲线Ⅰ对应的温度,B点将右移,A点将上移
D. 适当增加曲线Ⅱ的酶浓度,C点将左移,A点不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1中:Ⅰ条件下反应速度最快,Ⅲ条件下反应速度最慢。
图2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详解】A、图1中曲线Ⅲ所对应的温度为图2中的m,图1中曲线Ⅰ、Ⅱ反应速度均快于曲线Ⅲ,结合图2可知,曲线Ⅰ、Ⅱ所对应的温度都高于m,A正确;
B、曲线Ⅰ对应的温度反应速度更快,故比曲线Ⅱ对应的更接近该酶的最适温度,B正确;
C、适当升高曲线Ⅰ对应的温度,酶活性可能会增强,B点可能会右移,A点不变,C错误;
D、适当增加曲线Ⅱ的酶浓度,反应速率加快,C点将左移,平衡点不变,A点不移动,D正确。
故选C。
23.下列有关人体中的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通过氧化分解供能,其需要先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中
B. 1分子葡萄糖可以在细胞中水解成2分子丙酮酸
C. 胰岛素可促进消化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D. 与脂肪相比,质量相同的葡萄糖氧化分解时耗氧更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葡萄糖相关的知识点,包括葡萄糖的运输方式,葡萄糖的元素组成以及有氧呼吸的过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详解】A、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A错误;
B、葡萄糖变成丙酮酸的过程不是水解,B错误;
C、胰岛素对消化道吸收葡萄糖没有促进作用,C错误;
D、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所以与脂肪相比,质量相同的葡萄糖氧化分解时耗氧更少,D正确。
故选D。
24.下图甲、乙表示某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所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25℃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B. 图乙中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 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
D. 图乙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①④过程都能产生[H]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甲中,虚线代表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即净光合速率;实线代表黑暗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即呼吸速率。图乙中①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②过程代表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阶段,③代表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阶段,④代表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X物质为三碳化合物,Y物质为丙酮酸。
【详解】A、图甲所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25℃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最高,说明此温度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A正确;
B、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正确;
C、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此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的二倍,C错误;
D、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产生氧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氧气,图乙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①④过程都能产生[H],D正确。
故选C。
【点睛】植物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总) 光合速率的不同表示:
检测指标
呼吸速率
净光合速率
真正(总) 光合速率
CO2
释放量(黑暗)
吸收量
利用量、固定量、消耗量
O2
吸收量(黑暗)
释放量
产生量
有机物
消耗量(黑暗)
积累量
制造量、产生量
25.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过程为CO2的固定
B. 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 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 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后者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和[H]。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酶催化的过程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CO2的固定,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暗反应指反应过程不依赖光照条件,有没有光,反应都可进行,B错误; 对14CO2中的C元素进行同位素标记,检测14C3的放射性强度,可以用来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C正确; 单位时间内14C3的生成量的多少表示固定反应的快慢,可以说明该酶活性的高低,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的考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酶的催化效率、同位素标记法等,考查在新的情境下利用已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26.图甲、乙是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点条件下,适当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减小
B. b点条件下,适当增强光照,净光合速率增大
C. c点条件下,适当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减小
D. d点条件下,适当增强光照,净光合速率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甲表示,在温度为20℃,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大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在光照强度为M,大气CO2浓度的条件下,在不同温度下的植物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
【详解】a点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说明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制约因素为温度、CO2浓度等。因此,适当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会增大,A错误;图乙b点与图甲a点的条件相同。由图甲可知,在温度为20℃,大气CO2浓度的条件下,光照强度为M时,植物已经达到光饱和点。因此,b点条件下,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即使增强光照也无法增大净光合速率,B错误;由图乙可知,c点净光合速率最大,所对应温度为最适温度,之后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大而降低,故c点条件下,适当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降低,C正确;甲图为20℃时的曲线图,对应乙图的b点,再升高温度至40℃时,甲图曲线会发生变化,M点右移,因此d点条件下,若适当增强光照,净光合速率增大,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27.细胞色素 C(CytC)是位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一种水溶性蛋白质,当细胞受到凋亡信号刺激后,线粒体释放CytC到细胞质基质中,CytC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组成凋亡体,启动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B. 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信号传递可能与细胞膜表而的糖蛋白质有关
C. 若促进癌细胞内控制CytC合成基因的表达,可能会促进癌细胞凋亡
D. 凋亡细胞特有的控制CytC合成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A正确;
B、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信号传递可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质有关,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当细胞受到凋亡信号刺激后,线粒体释放CytC到细胞质基质中,CytC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组成凋亡体,启动细胞凋亡。”可知,若促进癌细胞内控制CytC合成基因的表达,可能会促进癌细胞凋亡,C正确;
D、控制CytC合成的基因存在于所有正常细胞内,不是凋亡细胞特有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8.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b和e~f段曲线变化的原因相同,且均能发生基因突变
B. b~d和f~h过程中细胞内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且细胞中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加倍
C. 一般情况下,f~g能发生基因重组,b~c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D. 图示整个过程细胞质一共分裂3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e点之前表示有丝分裂,e点之后表示减数分裂。
【详解】A、a~b和e~f段均进行DNA复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b~d表示有丝分裂,该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f~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该过程中未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B错误;
C、一般情况下,f~g减数分裂能发生基因重组,b~c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
D、图示整个过程细胞质一共分裂3次,有丝分裂发生1次,减数分裂发生2次,D正确。
故选B。
29.下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形成甲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交换
B. 乙细胞包含了4对同源染色体和2个染色体组
C. 丙图①②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未发生重组
D. 丁细胞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Xb或aXb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甲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进行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哺乳动物为雌性;丁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 甲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有A、a基因,且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其原因可能是发生过基因突变,A错误;
B、乙细胞包含了4对同源染色体,有4个染色体组,B错误;
C、据图可知,丙图①②染色体发生过交叉互换,结合甲中图示可知,发生交叉互换的基因可能是相同的基因,故①②上的基因可能未发生重组,C正确;
D、据分析可知,该个体为雄性,则丁细胞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Y或aY,D错误。
故选C
30.“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B.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C. 孟德尔所做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 孟德尔、摩尔根、萨顿均用了该方法得出了遗传的不同定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融合遗传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只表现为一个亲本的表现型,因此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但没有证实基因的分离定律,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假说内容,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B正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即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错误;孟德尔用了该方法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用了该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
【点睛】融合遗传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发生分离,若测交再次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
31.某植物(雌雄同株,异花受粉)群体中只有Aa和AA两种类型,数目之比为3:1。若不同基因型个体生殖力相同,无致死现象,则该植物群体中个体自由交配和自交所得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別为
A. 1/2、1/2 B. 5/9、5/8 C. 17/32、5/8 D. 7/16、17/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交后代应该按基因型计算,自由交配后代应该按配子进行计算。
【详解】该群体中,1/4AA、3/4Aa,若进行自由交配,需要先计算配子,亲本可以产生的配子为A:a=(1/4+3/4×1/2):3/4×1/2=5:3,根据棋盘法可知,后代中AA:Aa:aa=25:30:9,其中纯合子占(25+9)/64=17/32。1/4AA、3/4Aa自交后代中,AA占1/4+3/4×1/4=7/16,Aa占3/4×1/2=6/16,aa占3/4×1/4=3/16,其中纯合子占7/16+3/16=5/8。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2.某单子叶植物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选择①和③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F1的花粉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B. 任意选择上述亲本中的两个进行杂交,都可通过观察F1的花粉粒形状来验证分离定律
C. 选择①和④为亲本进行杂交,将杂交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蓝色花粉粒∶棕色花粉粒=1∶1
D. 选择①和②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根据题意,①是非糯性抗病圆粒②是非糯性染病圆粒③是非糯性染病长粒④是糯性染病圆粒。
【详解】A、自由组合定律在子代表现型中体现,不能在配子中体现,错误;
B、由于染病与抗病基因的表现型不在配子中表现,所以不能用花粉来观察这一基因的分离现象,错误;
C、选择①和④进行杂交时,因为都是纯合子,所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Ttdd,而其花粉经减数分裂得到,所以其中带有a、A基因的花粉数相等,所以蓝色花粉粒:棕色花粉粒=1:1,正确;
D、①和②进行杂交,子一代为AATtdd,是非糯性抗病长粒,由于只有抗病基因和染病基因杂合,所以只能观察到这一基因的分离现象,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组合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33.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9株扁盘形、93株圆形、16株长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aaBB和Aabb B. AAbb和aaBB C. aaBb和Aabb D. AABB和aabb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属于自由组合定律特殊情况。
【详解】由题意可知,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9株扁盘形、93株圆形、16株长形南瓜,比例近似为9:6:1,也就是说,双显性个体(A_B_)为扁盘形,只含A(A_bb)或者只含B(aaB_)的基因表达为圆形,aabb为长圆形,再看F1全为扁盘形,那么亲代一定是纯合子AAbb和aaBB。
故选:B。
34.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b不育,而雌配子Xb可育。
【详解】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b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故选C。
35.在对某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其哥哥的配偶及一儿一女也都正常,其妹妹与一表现型正常男性结婚,未生育。下列对该女性及其家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若其丈夫没有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
C. 若该女性患者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则其患病的概率为1/2
D.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妹妹不可能生患该病的孩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该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故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或致病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上,据此分析。
【详解】A. 女性患者的父亲正常,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的可能,A错误;
B. 若其丈夫没有致病基因,但该女子的儿子患病,该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
C. 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X显性、X、Y同源区段遗传,无论哪种情况,子代患病概率都是l/2,C正确;
D.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则该女子妹妹为显性杂合子,若其丈夫也是携带者时,后代也可能患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6.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多种环境因素对水稻光合作用影响的活动中,测得水稻吸收(用“+”表示)或释放(用“-”表示) CO2的速率(单位:mgh-1)随温度变化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条件
温度
10℃
20℃
30℃
35℃
40℃
45℃
A
黑暗
-5
-10
-18
-34
-40
-34
B
适当遮阴,CO2深度为0.03%
+3
+5
0
-16
-24
-24
C
全光照,CO2深度为0.03%
+5
+8
+4
+2
0
-14
D
全光照,CO2深度为1.22%
+10
+20
+40
+28
+12
0
(1)A组数据可表示水稻的__________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由表中数据可知,影响水稻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温度下,C组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B组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
(3)若对水稻进行光照、黑暗处理各12小时,根据表格中信息,应选择光照为__________、CO2浓度为__________、光照下温度为__________和黑暗下温度为__________的条件,以保证水稻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
【答案】 (1). 呼吸速率 (2). 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3). 在温度和CO2浓度都相同的情况下,C组的光照强度强于B组的,C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较多,促进了C3的还原,使暗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升高 (4). 全光照 (5). 1.22% (6). 30℃ (7). 10℃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A组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代表各温度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图中温度条件下,B与C组的单一变量是光照强度,C与D组的单一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1)A组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可以表示水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呼吸速率;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2)根据表格分析,B与C组的单一变量是光照强度,即在温度和CO2浓度都相同的情况下,C组的光照强度强于B组的,C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较多,促进了C3的还原,使暗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升高,所以表格中在相同温度下,C组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B组。
(3)根据题意分析,对水稻进行光照、黑暗处理各12小时,且要求水稻内有机物积累的最多,则光照的净光合速率与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的差值应该最大,因此应选择光照为全光照、CO2浓度为1.22%、光照下温度为30℃和黑暗下温度为10℃的条件。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能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表格的信息结合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37.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推测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___________上,并且该蛋白质的作用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2)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比值为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取(3)题中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子代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____。
【答案】 (1). 液泡膜 (2). H+跨膜运输 (3). AABB×AAbb或aaBB×AAbb (4).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1:2 (5). 深紫色:白色=1:1 (6). 淡紫色:白色=1:1 (7). 5种 (8). 3/7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分析表格信息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液泡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 植物的花色是通过液泡中的色素来体现的。已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说明液泡膜能控制H+进出液泡,由此推测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液泡膜上,并且该蛋白质可能与H+的跨膜运输有关。
(2) 依题意和表中信息可知: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说明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3) 让基因型为AaBb的淡紫色红玉杏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植株测交,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植株只产生一种基因型为ab的配子。①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的淡紫色红玉杏植株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1∶1∶1,测交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1∶2。②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的淡紫色红玉杏植株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1∶1或AB∶ab=1∶1,测交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1∶1或AaBb∶aabb=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深紫色∶白色=1∶1或淡紫色∶白色=1∶1。
(4) 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的淡紫色红玉杏植株自交,子代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5种,这5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1∶1∶2∶2,其中纯种个体占3/7。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3)题的解答,其突破点在于:①明确测交的概念;②明辨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基因型为AaBb的淡紫色红玉杏植株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值。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它们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该淡紫色红玉杏植株会产生4种比值相等的配子;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两种可能,一是A和B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连锁,二是A和b连锁、a和B连锁。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连锁的基因会随着所在的染色体一起传递,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淡紫色红玉杏植株所产生的2种相等的配子有两种可能情况(详见解析)。
38.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16 (2). 紫眼基因 (3). 0 (4). 1/2 (5). 红眼灰体 (6).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7). 红眼/白眼 (8).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粗糙眼和黑檀体对应的基因均位于3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2号及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详解】(1)根据题意并结合图示可知,翅外展基因和粗糙眼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翅外展粗糙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野生型即正常翅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二者杂交的F1基因型为:DPdpRUru,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中翅外展正常眼果蝇dpdpRU-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图中翅外展基因与紫眼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焦刚毛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Y,野生型即直刚毛红眼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XSNW,后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和XSNWY,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焦刚毛的概率为0。若进行反交,则亲本为:焦刚毛白眼雌果蝇XsnwXsnw和直刚毛红眼雄果蝇XSNWY,后代中雌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雄性均为焦刚毛白眼(XsnwY)。故子代出现白眼即XsnwY的概率为1/2。
(3)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眼黑檀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Y,野生型即红眼灰体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XW,F1中雌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EeXWXw,EeXWY,表现型均为红眼灰体。故能够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F1中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灰体,F2中红眼灰体E-XW-:红眼黑檀体ee XW-:白眼灰体E-XwY:白眼黑檀体ee XwY =9:3:3:1。因为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验证伴性遗传时应该选择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F1中雌雄均表现为红眼,基因型为:XWXw,XWY,F2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即雌性全部是红眼,雄性中红眼:白眼=1:1。
【点睛】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获得双杂合的个体,若其自交后代为9:3:3:1或其变式,说明两对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也可以通过测交验证。
39.泡菜是人们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成亚硝胺后具有致癌作用。请回答下列与泡菜制作有关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会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泡菜风味的形成关键在于________的加入。泡菜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可能的原因有______。(写出两条)
(3)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_______(填“会”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其含量测定时,需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______进行目测比较,估算出亚硝酸盐含量。
(4)若从泡菜液中分离纯化乳酸菌,所用固体培养基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从而使培养基在分离纯化过程中会形成______。若要长期保存乳酸菌,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且要放置在_____℃的冷冻箱中。
【答案】 (1). 陈泡菜液含乳酸菌,为泡菜发酵提供菌种 (2). 调味料(香辛料) (3). 泡菜坛密封不严、工具不卫生、食盐用量过低、温度过高、腌制时间过短 (4). 不会 (5). 标准显色液 (6). 透明圈 (7). 甘油 -20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方法。
【详解】(1)制作泡菜时,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会加入少量陈泡菜液,是因为陈泡菜液中含乳酸菌,为泡菜发酵提供菌种。
(2)泡菜风味的形成关键在于调味料(香辛料)的加入。泡菜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可能的原因有泡菜坛密封不严、工具不卫生、食盐用量过低、温度过高、腌制时间过短等等。
(3)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其含量测定时,需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估算出亚硝酸盐含量。
(4)若从泡菜液中分离纯化乳酸菌,所用固体培养基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从而使培养基在分离纯化过程中会形成透明圈;若要长期保存乳酸菌,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且要放置在-20℃的冷冻箱中,这种保存方法是甘油管藏法。
【点睛】泡菜制作的注意事项:①泡菜坛要选择气密性好的容器,以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防止蔬菜腐烂。②水盐质量比4:1配制,煮沸冷却后待用。煮沸的作用,一是除去水中氧气,二是杀灭盐水中的其他细菌。③材料装坛时预留空间,不宜过满。
④封坛时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所需的无氧环境,并注意在发酵过程中经常补水。⑤注意控制温度、食盐用量和发酵时间。温度过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都会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升高;食盐用量过高,则会使泡菜口味不佳,甚至影响乳酸菌的发酵。
40.研究发现,从锥形蜗牛体内提取出的锥形蜗牛毒蛋白(Con-Ins GI)能加速受体细胞信号转换,比人类胰岛素更加快速的发挥作用,因此制造这类“速效胰岛素”以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批量生产为Ⅰ型号糖尿病治疗的新思路。
(1)利用基因工程制造速效胰岛素过程中,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一般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______、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获得目的基因,可以通过提取分析毒蛋白中的_________序列推知毒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再用DNA合成仪直接合成。基因工程中需要DNA连接酶,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其中“缝合”双链DNA片段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先用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_________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_________中与该类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4)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获得Con-Ins GI毒蛋白活性未能达到期待的“速效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终止子 (2). 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 (3). 氨基酸 (4). T4DNA连接酶 (5). Ca2+ (6). 感受态 (7). 缓冲液 (8). 大肠杆菌中基因表达获得的蛋白质未加工
【解析】
【分析】
1、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等;
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3、原核生物体内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通过转基因工程,将真核生物的基因导入到原核生物体内,其基因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一般没有生物活性,因为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详解】(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所以说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
(2)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就是蛋白质的组成分子,即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为了获得目的基因,可以通过提取分析病蛋白中的氨基酸序列推知毒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再用DNA合成仪直接合成。基因工程中需要DNA连接酶,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两类,E·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而T4DNA连接酶既可以连接黏性末端,也可以连接平末端。
(3)用Ca2+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将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该类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4)大肠杆菌细胞内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不能形成具有功能的蛋白质,获得Con-Ins GI毒蛋白活性未能达到期待的“速效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所以是大肠杆菌中基因表达获得的蛋白质未加工。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原核细胞的过程,再根据题意作答。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高三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但某些种类能进行有氧呼吸
B. 大肠杆菌在分裂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着丝点不能分裂的现象
C.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A正确;
B、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无染色体,B错误;
C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C、D正确。
故选B。
2.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衣藻 ⑤金鱼藻 ⑥烟草花叶病毒.
A. ①②③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B. ③④⑤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C. ①③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 ①②⑥都是原核生物,且遗传物质均为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可分为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原核生物的代表生物有细菌、蓝藻等.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动物和植物,其中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
2、细菌、酵母菌和植物都具有细胞壁.动物没有细胞壁。
3、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为自养生物,主要包括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的生物为异养生物,主要包括大多数动物、寄生生物和腐生的细菌、真菌等.绝大多数生物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①②③ 都不含叶绿素, ③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可以作为生产者,A错误;
B、③硝化细菌有细胞结构为原核生物,有细胞壁。④⑤都为植物,是真核生物,由纤维素和果胶等成分组成的细胞壁,B正确;
C、①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真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③属于自养生物,C错误;
D、①是真核生物 ,⑥是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且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3.已知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图示中a、b为有机小分子物质,甲、乙、丙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细胞生物体内,a有8种,b约有20种
B. b在细胞核中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丙
C. 组成甲与乙的五碳糖不同
D. 同一机体内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与乙的不同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为核苷酸,甲是DNA,乙是RNA,b是氨基酸,丙是蛋白质。
【详解】A.a表示核苷酸,细胞生物体内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b表示氨基酸,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A正确;
B.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细胞质中)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再盘曲折叠形成丙,即蛋白质,B错误;
C.甲表示DNA,乙表示RNA,DNA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为核糖,C正确;
D.同一机体内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功能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二者含有的mRNA不同,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是物质推断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①染色体和核糖体共有的化学组成是蛋白质,则甲是DNA,乙是RNA,丙时蛋白质;
②DNA和RNA在结构、组成上的差异为五碳糖和个别碱基不同;
③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细胞内DNA相同,RNA与蛋白质不同。
4.下列关于细胞内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分子只有在细胞内才能发挥功能
B. 核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主要能量
C. 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镁和氮
D. DNA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和核糖、脱氧核糖是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具有催化、运输、免疫、调节作用。
【详解】A.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错误;
B.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葡萄糖,核糖是细胞内构成RNA、ATP的糖类,不能作为供能物质,B错误;
C.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C正确;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一些易错点的总结:如酶不只是在细胞内才能发挥催化作用;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不是核糖或脱氧核糖;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等。
5.脂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糖原相比,同质量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少
B. 磷脂是细胞中所有细胞器必不可少的脂质
C. 固醇类物质在细胞中可以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D. 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质是胆固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与糖原相比,同质量脂肪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更多,释放的能量更多,A错误;
B、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中心体、核糖体不含磷脂,B错误;
C、固醇类物质在细胞中可以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如性激素,C正确;
D、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质是磷脂,D错误。
故选C。
6.现有甲和乙两种物质,物质甲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物质乙与斐林试剂在水浴状态下不出现砖红色沉淀,但物质甲与物质乙混合后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下列关于物质甲和物质乙及相关试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物质甲可能是麦芽糖酶,物质乙可能是麦芽糖
B. 物质甲一定是蛋白质,物质乙一定不是还原糖
C. 物质甲可能是纤维素酶,物质乙可能是纤维素
D. 组成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两种溶液种类相同但浓度不完全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物质甲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说明物质甲中含有肽键,为蛋白质或多肽;物质乙与斐林试剂在水浴状态下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物质乙中没有还原糖;物质甲与物质乙混合后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物质甲与物质乙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还原糖,则物质甲可能是某种酶,本质为蛋白质,催化物质乙水解产生了还原糖,乙可能是蔗糖或多糖。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物质乙不是还原糖,而麦芽糖是还原糖,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物质甲是蛋白质或多肽,物质乙一定不是还原糖,又因为物质甲可以催化物质乙水解,因此物质甲一定是蛋白质,B正确;
C、若物质乙是多糖中的纤维素,则物质甲是纤维素酶,C正确;
D、组成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两种溶液都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都是硫酸铜的浓度不同,D正确。
故选A。
7.核酸是细胞中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中的DNA是环状的,真核细胞中的核DNA都是链状的
B. 人体细胞中的RNA是由DNA转录而得到的单链核酸,无碱基对存在
C. DNA和RNA所含的碱基不同,五碳糖和磷酸也不同
D. 细胞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真核细胞中,染色体是DNA分子的主要载体。
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上;
(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A、原核细胞中的拟核区DNA和质粒都是环状的,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核DNA 呈链状,A项正确;
B、人体细胞中的RNA —般是单链,但tRNA折叠成三叶草形,存在部分双链区域,有碱基的配对,B项错误;
C、DNA和RNA所含的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完全相同,但磷酸是相同的,C项错误;
D、细胞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就是DNA,D项错误。
故选:A。
8.结构与功能观是生命观念的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都有细胞膜,不同细胞膜中脂质的种类均相同
B.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可确保有害物质不能进入
C. 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均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 借助显微镜看不到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的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细胞都有细胞膜,不同细胞膜中均含有磷脂,但动物细胞膜上还含有胆固醇,A错误;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相对的,不能确保有害物质不能进入,B错误;
C、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不一定是蛋白质,不一定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错误;
D、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无细胞核,借助显微镜看不到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9.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胰岛素分泌的方式是胞吐,需要细胞呼吸提供ATP
B. 胰岛素分泌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C. 该过程前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
D. 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细胞内各细胞器在结构上是紧密联系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B、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分泌的方式是胞吐,需要细胞呼吸提供ATP,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A正确,B错误;
C、在分泌蛋白加工形成过程中,高尔基体接受内质网产生的囊泡,之后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囊泡膜和细胞膜融合,该过程前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C正确。
D、胰岛素的分泌需多种细胞器参与,说明细胞内各细胞器在结构上是紧密联系的,D正确。
故选B。
10.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低温环境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有被运输的物质浓度差,其中协助扩散的影响因素还有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能量;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有胞吐和胞吞。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A正确;
B、温度会影响呼吸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供能,温度也会影响载体蛋白的活力,因此温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B正确;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内流,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C正确;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中的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D。
11.下列关于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磷脂双分子层的亲水端在中间,疏水端在两侧
C.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有关
D. 液泡的体积能随着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大部分蛋白质均可以运动,故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磷脂双分子层的亲水端在两端,疏水端在中间,B错误;
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有关,一部分物质可以通过,一部分不能通过,C正确;
D、细胞吸水,液泡增大;细胞失水,液泡变小,D正确。
故选B。
12.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如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为多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 A为蛋白质分子,可作为物质运输的载体
C. A具有特异性最终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D. B为磷脂双分子层,为受体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以知道,该图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其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C是多糖,与蛋白质形成糖蛋白。
【详解】A、C为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A错误;
B、看图可知:A为蛋白质分子,可作为气味受体,B正确;
C、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特异性由遗传物质决定,C正确;
D、B为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A。
1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作用的对象范围广,作用效率更强
B. 细胞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因此细胞越小越好
C. 一般来讲,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有较大的细胞核
D.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关,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细胞的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能力越强;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低,但是转化很迅速。
【详解】A、与无机催化剂比,酶具有高效性,即其作用的效率更强,但是酶具有专一性,则其作用的对象范围较窄,A错误;
B、细胞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因此细胞小点比较好,但是也不是越小越好,B错误;
C、一般来讲,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有较大的核仁,C错误;
D、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关,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关,D正确。
故选D。
14.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B.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葡萄糖)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内。
【详解】据图分析,这两个途径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反应一样,都是在细胞质基质将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故酶1在细胞质基质。在有氧情况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故酶2在线粒体。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继续不彻底分解为乳酸,故酶3在细胞质基质。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氧呼吸的过程、反应场所,无氧呼吸的过程、反应场所,意在考查学生对二者的区分和联系,难度中等。
15.下列与细胞中能量代谢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白化玉米苗缺少光合色素,不能进行能量代谢
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不能产生酶,无法进行能量代谢
C. 高能磷酸键的形成可能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
D. 人剧烈运动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产物是二氧化碳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产物是水,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A、白化玉米苗缺少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可以进行能量代谢,A错误;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可以进行能量代谢,B错误;
C、高能磷酸键的形成可能伴随着放能反应(如呼吸作用)的进行,C正确;
D、人剧烈运动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只有有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点睛】人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于线粒体。
16.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B. 叶片呈现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被叶绿素吸收的最多
C. 叶绿体基质中的CO2只有进入卡尔文循环才能被 NADPH还原
D. 增施农家肥可以促进农作物根部对有机物的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详解】A、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会发生改变,如秋天叶绿体会分解,叶片显示黄色,A错误;
B、绿光不被叶绿素吸收,B错误;
C、叶绿体基质中的CO2只有进入卡尔文循环合成C3,才能被 NADPH还原,C正确;
D、增施农家肥可以促进农作物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根部可以吸收无机盐,不能吸收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1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ト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B. 运用模拟的方法,可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
C. 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时,细胞已经失去了活性
D.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看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扩散速度快,反之较慢,进而可以把四种色素分离开来,故可以用层析液分离色素。
线粒体可以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
【详解】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ト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最快,A正确;
B、运用模拟的方法,可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而不是运输速率,B错误;
C、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时,细胞经过盐酸处理已经死亡,失去了活性,C正确;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看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D正确。
故选B。
【点睛】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实验中,氢氧化钠在不同的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相同,但扩散的效率不同。
1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A. ③④ B. ①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或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形成配子的时候,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减数分裂、配子间的随机组合、组合后形成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及比例,只有①减数分裂是形成配子的时期,故选B。
【点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一句话就说“在形成配子时”,通过概念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此题易选错②③,都属于概念不清,自由组合定律说的是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构成配子,不是配子的随机组合。
19.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依次解决①—⑤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显性性状)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⑤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体的最简便方法( )
A. 自交 杂交 自交 测交 测交 B. 测交 杂交 自交 自交 测交
C. 测交 杂交 自交 测交 自交 D. 测交 测交 杂交 测交 自交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测交(侧交):为测定杂合个体的基因型而进行的、未知基因型杂合个体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遗传学上常用此法测定个体的基因类型。
2、基因分离定律的亲本组合:
【详解】①为测定未知基因型个体的基因型,可利用测交的方式,将其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利用后代的表现型判断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②区分一对性状的显隐性可利用杂交的方式,根据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来判断显隐性。
③提高小麦纯合度可利用多代自交的方式,舍弃后代中的不抗病品种,抗病品种的纯合度会不断提高。
④检测一个未知基因型的个体的基因型,最常用的方法是测交。测交时,未知基因型杂合个体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通过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可推算出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⑤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根据产生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即可鉴别。测交也可鉴别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但因豌豆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所以自交比测交要简便。
综上所述,①~⑤采用方法分别为测交、杂交、自交、测交、自交,C正确。
故选C。
20.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
B. 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
C. 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由图可知,朱红眼基因与暗栗色眼基因连锁于染色体上,二者关系为非等位基因;辰砂眼基因与白眼基因连锁于X色体上,二者关系也为非等位基因。
【详解】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在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该平面为赤道板,B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与亲本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细胞的两极均含有基因cn、cl、v、w,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中含有基因cn、cl的常染色体和基因v、w的X染色体,可能进入同一个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
21.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 没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定简单
C. 某种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碳骨架、功能基团都相关
D. 蛋白质的变性过程中有肽键和二硫键的破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氨基酸之间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经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详解】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囊泡运输,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A错误;
B、分泌蛋白的空间结构在内质网形成,胞内蛋白也不需要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所以没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一定简单,B错误;
C、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故某种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碳骨架、功能基团都相关,C正确;
D、蛋白质的变性过程中有二硫键的破坏,不破坏肽键,D错误。
故选C。
22.下图1表示酶促反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物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2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1中曲线Ⅲ所对应的温度为图2中的m,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曲线Ⅰ、Ⅱ所对应的温度都高于m
B. 曲线Ⅰ对应的温度比曲线Ⅱ对应的更接近该酶的最适温度
C. 适当升高曲线Ⅰ对应的温度,B点将右移,A点将上移
D. 适当增加曲线Ⅱ的酶浓度,C点将左移,A点不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1中:Ⅰ条件下反应速度最快,Ⅲ条件下反应速度最慢。
图2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详解】A、图1中曲线Ⅲ所对应的温度为图2中的m,图1中曲线Ⅰ、Ⅱ反应速度均快于曲线Ⅲ,结合图2可知,曲线Ⅰ、Ⅱ所对应的温度都高于m,A正确;
B、曲线Ⅰ对应的温度反应速度更快,故比曲线Ⅱ对应的更接近该酶的最适温度,B正确;
C、适当升高曲线Ⅰ对应的温度,酶活性可能会增强,B点可能会右移,A点不变,C错误;
D、适当增加曲线Ⅱ的酶浓度,反应速率加快,C点将左移,平衡点不变,A点不移动,D正确。
故选C。
23.下列有关人体中的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通过氧化分解供能,其需要先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中
B. 1分子葡萄糖可以在细胞中水解成2分子丙酮酸
C. 胰岛素可促进消化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D. 与脂肪相比,质量相同的葡萄糖氧化分解时耗氧更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葡萄糖相关的知识点,包括葡萄糖的运输方式,葡萄糖的元素组成以及有氧呼吸的过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详解】A、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A错误;
B、葡萄糖变成丙酮酸的过程不是水解,B错误;
C、胰岛素对消化道吸收葡萄糖没有促进作用,C错误;
D、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所以与脂肪相比,质量相同的葡萄糖氧化分解时耗氧更少,D正确。
故选D。
24.下图甲、乙表示某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所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25℃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B. 图乙中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 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
D. 图乙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①④过程都能产生[H]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甲中,虚线代表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即净光合速率;实线代表黑暗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即呼吸速率。图乙中①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②过程代表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阶段,③代表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阶段,④代表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X物质为三碳化合物,Y物质为丙酮酸。
【详解】A、图甲所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25℃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最高,说明此温度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A正确;
B、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正确;
C、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此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的二倍,C错误;
D、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产生氧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氧气,图乙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①④过程都能产生[H],D正确。
故选C。
【点睛】植物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总) 光合速率的不同表示:
检测指标
呼吸速率
净光合速率
真正(总) 光合速率
CO2
释放量(黑暗)
吸收量
利用量、固定量、消耗量
O2
吸收量(黑暗)
释放量
产生量
有机物
消耗量(黑暗)
积累量
制造量、产生量
25.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过程为CO2的固定
B. 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 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 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后者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和[H]。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酶催化的过程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CO2的固定,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暗反应指反应过程不依赖光照条件,有没有光,反应都可进行,B错误; 对14CO2中的C元素进行同位素标记,检测14C3的放射性强度,可以用来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C正确; 单位时间内14C3的生成量的多少表示固定反应的快慢,可以说明该酶活性的高低,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的考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酶的催化效率、同位素标记法等,考查在新的情境下利用已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26.图甲、乙是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点条件下,适当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减小
B. b点条件下,适当增强光照,净光合速率增大
C. c点条件下,适当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减小
D. d点条件下,适当增强光照,净光合速率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甲表示,在温度为20℃,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大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在光照强度为M,大气CO2浓度的条件下,在不同温度下的植物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
【详解】a点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说明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制约因素为温度、CO2浓度等。因此,适当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会增大,A错误;图乙b点与图甲a点的条件相同。由图甲可知,在温度为20℃,大气CO2浓度的条件下,光照强度为M时,植物已经达到光饱和点。因此,b点条件下,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即使增强光照也无法增大净光合速率,B错误;由图乙可知,c点净光合速率最大,所对应温度为最适温度,之后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大而降低,故c点条件下,适当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降低,C正确;甲图为20℃时的曲线图,对应乙图的b点,再升高温度至40℃时,甲图曲线会发生变化,M点右移,因此d点条件下,若适当增强光照,净光合速率增大,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27.细胞色素 C(CytC)是位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一种水溶性蛋白质,当细胞受到凋亡信号刺激后,线粒体释放CytC到细胞质基质中,CytC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组成凋亡体,启动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B. 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信号传递可能与细胞膜表而的糖蛋白质有关
C. 若促进癌细胞内控制CytC合成基因的表达,可能会促进癌细胞凋亡
D. 凋亡细胞特有的控制CytC合成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A正确;
B、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信号传递可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质有关,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当细胞受到凋亡信号刺激后,线粒体释放CytC到细胞质基质中,CytC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组成凋亡体,启动细胞凋亡。”可知,若促进癌细胞内控制CytC合成基因的表达,可能会促进癌细胞凋亡,C正确;
D、控制CytC合成的基因存在于所有正常细胞内,不是凋亡细胞特有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8.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b和e~f段曲线变化的原因相同,且均能发生基因突变
B. b~d和f~h过程中细胞内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且细胞中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加倍
C. 一般情况下,f~g能发生基因重组,b~c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D. 图示整个过程细胞质一共分裂3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e点之前表示有丝分裂,e点之后表示减数分裂。
【详解】A、a~b和e~f段均进行DNA复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b~d表示有丝分裂,该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f~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该过程中未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B错误;
C、一般情况下,f~g减数分裂能发生基因重组,b~c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
D、图示整个过程细胞质一共分裂3次,有丝分裂发生1次,减数分裂发生2次,D正确。
故选B。
29.下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形成甲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交换
B. 乙细胞包含了4对同源染色体和2个染色体组
C. 丙图①②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未发生重组
D. 丁细胞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Xb或aXb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甲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进行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哺乳动物为雌性;丁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 甲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有A、a基因,且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其原因可能是发生过基因突变,A错误;
B、乙细胞包含了4对同源染色体,有4个染色体组,B错误;
C、据图可知,丙图①②染色体发生过交叉互换,结合甲中图示可知,发生交叉互换的基因可能是相同的基因,故①②上的基因可能未发生重组,C正确;
D、据分析可知,该个体为雄性,则丁细胞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Y或aY,D错误。
故选C
30.“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B.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C. 孟德尔所做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 孟德尔、摩尔根、萨顿均用了该方法得出了遗传的不同定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融合遗传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只表现为一个亲本的表现型,因此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但没有证实基因的分离定律,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假说内容,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B正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即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错误;孟德尔用了该方法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用了该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
【点睛】融合遗传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发生分离,若测交再次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
31.某植物(雌雄同株,异花受粉)群体中只有Aa和AA两种类型,数目之比为3:1。若不同基因型个体生殖力相同,无致死现象,则该植物群体中个体自由交配和自交所得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別为
A. 1/2、1/2 B. 5/9、5/8 C. 17/32、5/8 D. 7/16、17/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交后代应该按基因型计算,自由交配后代应该按配子进行计算。
【详解】该群体中,1/4AA、3/4Aa,若进行自由交配,需要先计算配子,亲本可以产生的配子为A:a=(1/4+3/4×1/2):3/4×1/2=5:3,根据棋盘法可知,后代中AA:Aa:aa=25:30:9,其中纯合子占(25+9)/64=17/32。1/4AA、3/4Aa自交后代中,AA占1/4+3/4×1/4=7/16,Aa占3/4×1/2=6/16,aa占3/4×1/4=3/16,其中纯合子占7/16+3/16=5/8。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2.某单子叶植物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选择①和③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F1的花粉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B. 任意选择上述亲本中的两个进行杂交,都可通过观察F1的花粉粒形状来验证分离定律
C. 选择①和④为亲本进行杂交,将杂交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蓝色花粉粒∶棕色花粉粒=1∶1
D. 选择①和②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根据题意,①是非糯性抗病圆粒②是非糯性染病圆粒③是非糯性染病长粒④是糯性染病圆粒。
【详解】A、自由组合定律在子代表现型中体现,不能在配子中体现,错误;
B、由于染病与抗病基因的表现型不在配子中表现,所以不能用花粉来观察这一基因的分离现象,错误;
C、选择①和④进行杂交时,因为都是纯合子,所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Ttdd,而其花粉经减数分裂得到,所以其中带有a、A基因的花粉数相等,所以蓝色花粉粒:棕色花粉粒=1:1,正确;
D、①和②进行杂交,子一代为AATtdd,是非糯性抗病长粒,由于只有抗病基因和染病基因杂合,所以只能观察到这一基因的分离现象,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组合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33.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9株扁盘形、93株圆形、16株长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aaBB和Aabb B. AAbb和aaBB C. aaBb和Aabb D. AABB和aabb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属于自由组合定律特殊情况。
【详解】由题意可知,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9株扁盘形、93株圆形、16株长形南瓜,比例近似为9:6:1,也就是说,双显性个体(A_B_)为扁盘形,只含A(A_bb)或者只含B(aaB_)的基因表达为圆形,aabb为长圆形,再看F1全为扁盘形,那么亲代一定是纯合子AAbb和aaBB。
故选:B。
34.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b不育,而雌配子Xb可育。
【详解】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b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故选C。
35.在对某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其哥哥的配偶及一儿一女也都正常,其妹妹与一表现型正常男性结婚,未生育。下列对该女性及其家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若其丈夫没有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
C. 若该女性患者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则其患病的概率为1/2
D.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妹妹不可能生患该病的孩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该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故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或致病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上,据此分析。
【详解】A. 女性患者的父亲正常,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的可能,A错误;
B. 若其丈夫没有致病基因,但该女子的儿子患病,该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
C. 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X显性、X、Y同源区段遗传,无论哪种情况,子代患病概率都是l/2,C正确;
D.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则该女子妹妹为显性杂合子,若其丈夫也是携带者时,后代也可能患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6.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多种环境因素对水稻光合作用影响的活动中,测得水稻吸收(用“+”表示)或释放(用“-”表示) CO2的速率(单位:mgh-1)随温度变化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条件
温度
10℃
20℃
30℃
35℃
40℃
45℃
A
黑暗
-5
-10
-18
-34
-40
-34
B
适当遮阴,CO2深度为0.03%
+3
+5
0
-16
-24
-24
C
全光照,CO2深度为0.03%
+5
+8
+4
+2
0
-14
D
全光照,CO2深度为1.22%
+10
+20
+40
+28
+12
0
(1)A组数据可表示水稻的__________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由表中数据可知,影响水稻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温度下,C组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B组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
(3)若对水稻进行光照、黑暗处理各12小时,根据表格中信息,应选择光照为__________、CO2浓度为__________、光照下温度为__________和黑暗下温度为__________的条件,以保证水稻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
【答案】 (1). 呼吸速率 (2). 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3). 在温度和CO2浓度都相同的情况下,C组的光照强度强于B组的,C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较多,促进了C3的还原,使暗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升高 (4). 全光照 (5). 1.22% (6). 30℃ (7). 10℃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A组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代表各温度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图中温度条件下,B与C组的单一变量是光照强度,C与D组的单一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1)A组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可以表示水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呼吸速率;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2)根据表格分析,B与C组的单一变量是光照强度,即在温度和CO2浓度都相同的情况下,C组的光照强度强于B组的,C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较多,促进了C3的还原,使暗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升高,所以表格中在相同温度下,C组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B组。
(3)根据题意分析,对水稻进行光照、黑暗处理各12小时,且要求水稻内有机物积累的最多,则光照的净光合速率与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的差值应该最大,因此应选择光照为全光照、CO2浓度为1.22%、光照下温度为30℃和黑暗下温度为10℃的条件。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能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表格的信息结合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37.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推测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___________上,并且该蛋白质的作用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2)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比值为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取(3)题中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子代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____。
【答案】 (1). 液泡膜 (2). H+跨膜运输 (3). AABB×AAbb或aaBB×AAbb (4).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1:2 (5). 深紫色:白色=1:1 (6). 淡紫色:白色=1:1 (7). 5种 (8). 3/7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分析表格信息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液泡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 植物的花色是通过液泡中的色素来体现的。已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说明液泡膜能控制H+进出液泡,由此推测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液泡膜上,并且该蛋白质可能与H+的跨膜运输有关。
(2) 依题意和表中信息可知: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说明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3) 让基因型为AaBb的淡紫色红玉杏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植株测交,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植株只产生一种基因型为ab的配子。①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的淡紫色红玉杏植株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1∶1∶1,测交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1∶2。②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的淡紫色红玉杏植株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1∶1或AB∶ab=1∶1,测交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1∶1或AaBb∶aabb=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深紫色∶白色=1∶1或淡紫色∶白色=1∶1。
(4) 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的淡紫色红玉杏植株自交,子代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5种,这5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1∶1∶2∶2,其中纯种个体占3/7。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3)题的解答,其突破点在于:①明确测交的概念;②明辨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基因型为AaBb的淡紫色红玉杏植株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值。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它们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该淡紫色红玉杏植株会产生4种比值相等的配子;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两种可能,一是A和B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连锁,二是A和b连锁、a和B连锁。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连锁的基因会随着所在的染色体一起传递,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淡紫色红玉杏植株所产生的2种相等的配子有两种可能情况(详见解析)。
38.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16 (2). 紫眼基因 (3). 0 (4). 1/2 (5). 红眼灰体 (6).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7). 红眼/白眼 (8).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粗糙眼和黑檀体对应的基因均位于3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2号及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详解】(1)根据题意并结合图示可知,翅外展基因和粗糙眼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翅外展粗糙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野生型即正常翅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二者杂交的F1基因型为:DPdpRUru,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中翅外展正常眼果蝇dpdpRU-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图中翅外展基因与紫眼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焦刚毛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Y,野生型即直刚毛红眼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XSNW,后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和XSNWY,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焦刚毛的概率为0。若进行反交,则亲本为:焦刚毛白眼雌果蝇XsnwXsnw和直刚毛红眼雄果蝇XSNWY,后代中雌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雄性均为焦刚毛白眼(XsnwY)。故子代出现白眼即XsnwY的概率为1/2。
(3)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眼黑檀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Y,野生型即红眼灰体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XW,F1中雌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EeXWXw,EeXWY,表现型均为红眼灰体。故能够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F1中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灰体,F2中红眼灰体E-XW-:红眼黑檀体ee XW-:白眼灰体E-XwY:白眼黑檀体ee XwY =9:3:3:1。因为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验证伴性遗传时应该选择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F1中雌雄均表现为红眼,基因型为:XWXw,XWY,F2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即雌性全部是红眼,雄性中红眼:白眼=1:1。
【点睛】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获得双杂合的个体,若其自交后代为9:3:3:1或其变式,说明两对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也可以通过测交验证。
39.泡菜是人们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成亚硝胺后具有致癌作用。请回答下列与泡菜制作有关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会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泡菜风味的形成关键在于________的加入。泡菜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可能的原因有______。(写出两条)
(3)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_______(填“会”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其含量测定时,需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______进行目测比较,估算出亚硝酸盐含量。
(4)若从泡菜液中分离纯化乳酸菌,所用固体培养基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从而使培养基在分离纯化过程中会形成______。若要长期保存乳酸菌,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且要放置在_____℃的冷冻箱中。
【答案】 (1). 陈泡菜液含乳酸菌,为泡菜发酵提供菌种 (2). 调味料(香辛料) (3). 泡菜坛密封不严、工具不卫生、食盐用量过低、温度过高、腌制时间过短 (4). 不会 (5). 标准显色液 (6). 透明圈 (7). 甘油 -20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方法。
【详解】(1)制作泡菜时,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会加入少量陈泡菜液,是因为陈泡菜液中含乳酸菌,为泡菜发酵提供菌种。
(2)泡菜风味的形成关键在于调味料(香辛料)的加入。泡菜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可能的原因有泡菜坛密封不严、工具不卫生、食盐用量过低、温度过高、腌制时间过短等等。
(3)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其含量测定时,需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估算出亚硝酸盐含量。
(4)若从泡菜液中分离纯化乳酸菌,所用固体培养基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从而使培养基在分离纯化过程中会形成透明圈;若要长期保存乳酸菌,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且要放置在-20℃的冷冻箱中,这种保存方法是甘油管藏法。
【点睛】泡菜制作的注意事项:①泡菜坛要选择气密性好的容器,以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防止蔬菜腐烂。②水盐质量比4:1配制,煮沸冷却后待用。煮沸的作用,一是除去水中氧气,二是杀灭盐水中的其他细菌。③材料装坛时预留空间,不宜过满。
④封坛时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所需的无氧环境,并注意在发酵过程中经常补水。⑤注意控制温度、食盐用量和发酵时间。温度过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都会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升高;食盐用量过高,则会使泡菜口味不佳,甚至影响乳酸菌的发酵。
40.研究发现,从锥形蜗牛体内提取出的锥形蜗牛毒蛋白(Con-Ins GI)能加速受体细胞信号转换,比人类胰岛素更加快速的发挥作用,因此制造这类“速效胰岛素”以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批量生产为Ⅰ型号糖尿病治疗的新思路。
(1)利用基因工程制造速效胰岛素过程中,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一般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______、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获得目的基因,可以通过提取分析毒蛋白中的_________序列推知毒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再用DNA合成仪直接合成。基因工程中需要DNA连接酶,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其中“缝合”双链DNA片段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先用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_________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_________中与该类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4)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获得Con-Ins GI毒蛋白活性未能达到期待的“速效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终止子 (2). 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 (3). 氨基酸 (4). T4DNA连接酶 (5). Ca2+ (6). 感受态 (7). 缓冲液 (8). 大肠杆菌中基因表达获得的蛋白质未加工
【解析】
【分析】
1、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等;
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3、原核生物体内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通过转基因工程,将真核生物的基因导入到原核生物体内,其基因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一般没有生物活性,因为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详解】(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所以说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
(2)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就是蛋白质的组成分子,即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为了获得目的基因,可以通过提取分析病蛋白中的氨基酸序列推知毒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再用DNA合成仪直接合成。基因工程中需要DNA连接酶,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两类,E·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而T4DNA连接酶既可以连接黏性末端,也可以连接平末端。
(3)用Ca2+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将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该类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4)大肠杆菌细胞内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不能形成具有功能的蛋白质,获得Con-Ins GI毒蛋白活性未能达到期待的“速效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所以是大肠杆菌中基因表达获得的蛋白质未加工。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原核细胞的过程,再根据题意作答。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