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433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433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433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35×2=70)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2.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c表示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① ②③④中,③占20%,所占比例最大,老龄化最严重。故选C。【2题详解】读图可知②国家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是60%、30%、10%,人口出生率非常高,故应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故选A。【点睛】三角形统计图共有三个轴组成,每个坐标轴上的数值按着一定的方向,向着某个定点增加到100%,简而言之,就是越靠近顶点处,三个因素中的某一个要素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下图分别是某国的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该国的主要人口状况是A. 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 B. 人口老龄化严重C. 人口平均年龄下降 D. 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4. 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A. 科学技术水平提高 B. 环境质量相对稳定C. 资源过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 D. 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答案】3. B 4. C【解析】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老少比明显增大,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生产力水平条件下,资源过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3题详解】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根据图中曲线,该国的主要人口状况是老少比明显增大,人口老龄化严重,B对。不能判断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A错。人口年龄中位数曲线上升,人口平均年龄增大,C错。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D错。【4题详解】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资源过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C对。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环境质量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都能使环境人口容量增大,A、B、D错。5.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撂荒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城归”返乡创业不是从事耕种,故A项错误;返乡创业现象与城市的环境污染无关,故B项错误;城市产业没有饱和,而且经济效益没有下降,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导致“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故D项正确。6.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B.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C.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D.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故C项正确;“城归”人员年龄构成不一定都是年轻人,故A项错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人口红利”升级与性别结构的均衡化无关,故B项错误;“城归”人员的数量总体来讲并没有大幅提高,故D项错误。所以选C。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回答下列问题。7. 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A. 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 B. 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C. 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 D. 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8. 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A. 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B. 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C. 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D. 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答案】7. C 8. D【解析】【7题详解】选择任意年龄,都可发现从A阶段到C阶段,存活率在上升,死亡率在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故选C。【8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横坐标往右年龄越大,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在下降,AC选项排除。流动人口增减与老年人口死亡率无关,B项错误。人类医疗水平提高,可使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D选项正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 21 813 33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A. 耕地资源 B. 水资源C. 矿产资源 D. 草场资源10. 为提高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A.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 B. 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C. 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 D. 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答案】9. B 10. A【解析】【分析】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知识。【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影响新疆人口容量的因素。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故选B正确。【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也就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A正确;新疆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B错误;目前,新疆人民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还需要提高,C错误;人口的迁移对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A。下图为中国人口发展情况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1. 老年人口增加可能导致我国A. 人口死亡率上升 B. 劳动力严重不足C. 老年人迁移数量减少 D. 社会经济下滑12. 为应对我国人口问题,可采取的积极对策是A. 取消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 鼓励人口流动,支持西部建设C. 健全社会保障,完善养老体系D. 放开城市户籍管理,鼓励农民进城【答案】11. A 12. C【解析】试题分析:【11题详解】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口占比增大,人口死亡率上升,A对。老年人口增加,劳动力人口负担加重,B错。老年人口增加与老年人迁移数量没有关系,C错。老年人口增加,社会负担加重,社会经济发展缺乏活力,但不一定下滑,D错。故选A。【12题详解】我国人口问题为人口老龄化加重,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目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还不能取消计划生育政策,A错。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差,不能大规模人口流动,且人口流动与人口问题解决没有关系,B错。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状,可以健全社会保障,完善养老体系,C对。放开城市户籍管理,鼓励农民进城,会使城市环境问题加剧,D错。故选C。【考点定位】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应采取措施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3.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A. 1965年 B. 1980年C. 2015年 D. 2045年14. 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A. 用工成本上升 B. 青壮年人口增加C. 老龄人口增加 D. 人才外流严重【答案】13. C 14.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意在考查获取图中信息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13题详解】根据图表可知,劳动人口增长率在2015年时为零,此时劳动人口总数达到最大值,之后增长率为负数,说明2015年之后劳动人口开始减少,即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15年,故选C。【14题详解】读图可知,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用工成本上升,A对。青壮年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BC错。劳动力数量减少,不会导致人才外流,D错。故选A。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5. 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A. 上海、福建 B. 新疆、湖南 C. 黑龙江、海南 D. 西藏、云南16. 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 气候条件 B. 经济水平 C. 养老制度 D. 婚姻家庭【答案】15. C 16. C【解析】试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5题详解】黑龙江和海南两省南北纬度差异大,是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C正确。【16题详解】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C正确。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7. 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 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减少C. 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 ④到⑤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减少18. 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A. 尼日利亚 B. 日本 C. 澳大利亚 D. 美国【答案】17. D 18. A【解析】【17题详解】①时期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说明人口增长较快,但图中没有出生率、死亡率数据,不能判断出生率的大小,A错;②到③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B错;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说明人口数量较上一年度减少,C错;④到⑤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数量在减少,D对。【18题详解】②时期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达3%,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快;尼日利亚为非洲国家,当前人口增长速度快,A对;日本、澳大利亚、美国为发达国家,其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人口增长缓慢,B、C、D错;。【点睛】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增减是人口增长模式一节的重点考点,学生应理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增加;自然增长率等于0,人口数量不变(达最大或最小值);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数量减少。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赴外省就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北京市五个省市。2011年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就业人数出现拐点,省内就业人数首次高于省外就业人数。19. 造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的主要原因是①沿海产业向内地迁移 ②农民工年龄偏高③内地就业环境有所改善 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A. ①② B. ③④C. ①③ D. ②④20.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A. 降低了河南省的城市化水平 B. 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C. 减缓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 D. 缓解河南省农村人口与土地的压力【答案】19. C 20. B【解析】【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收入差距是导致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9题详解】由于过去广东、江苏等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大量河南剩余劳动力赴外省就业,但是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土地及劳动力价格升高,在当地进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布局成本增加,导致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随着沿海产业向内地迁移,所以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同时在当地就业的渠道增多,可以获得的经济收入相差不大,不是由于农民工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C正确。【20题详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主要回城市就业,不会降低了河南省的城市化水平,A错。对于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力资源,B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有利于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C错。增加了河南省人口与土地的压力,D错。【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②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密集的地区称人类大陆,读“人类大陆图”,回答下列各题。21. 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A. 高纬度比低纬度多B. 欧洲比亚洲多C. 西半球比东半球多D. 平原比山区多22. 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B. 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C. 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D. 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答案】21. D 22. C【解析】【21题详解】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少,A错;欧洲人口没有亚洲人口多,B错;东半球比西半球多,C错; 平原比山区多,D对。故选D。【22题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③位于欧洲西部,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利;C正确。①是亚洲东部,人口增长数量较多,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迁入人口比重较小;②是南亚,经济较落后而城市化水平较低;④为美国,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迁出地。故选C。下图为我国黔东南山区某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3. 该村人口年龄结构形成的原因是A. 死亡率高 B. 自然增长率高C. 青壮年外出务工 D. 少年儿童大量迁入24. 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①养老服务难度加大 ②留守儿童增多 ③失业率高 ④劳动力短缺 ⑤人地矛盾突出A. ①②③ B. ①③④C. ①②④ D. ③④⑤【答案】23. C 24. C【解析】【23题详解】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20~4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数量极少,说明该村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务工的人口居多。故答案选C项。【24题详解】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少年儿童以及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较少,所以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主要是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说明土地产值较少,土地养老杯水车薪。故答案选C项。点睛: 中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途径:1、人口老龄化(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2)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3)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4)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25. 有关四处海域共同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 ①海峡两侧气候都相同 B. 四处海域都受到严重污染C. 四处海域都有大范围渔场 D. 四处海域附近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26. 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港到荷兰鹿特丹港口的最佳路线的先后顺序是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④①③ D. ③①④②【答案】25. C 26. C【解析】【25题详解】据经纬度和轮廓图可知,①峡两侧气候都相同,都是地中海气候,故A项排除;四处海域因石油丰富,是世界著名的海上航线,都受到严重海洋污染,故B项排除;四处海域,只有英国③英吉利海峡附近有大范围渔场,故C项符合题意;四处海域附近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故D项排除。【26题详解】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①表示直布罗陀海峡;②表示马六甲海峡;③表示英吉利海峡;④表示曼德海峡。结合从上海港到荷兰鹿特丹港口所经过的地理位置判断,依次经过②④①③,故C项正确,排除A、B、D项。下列为四个岛屿图。27. 四岛中,常年在西风影响下,呈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的是A. ① B. ②C. ③ D. ④28. 处于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的是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答案】27. B 28. D【解析】该题组考查岛屿问题。【27题详解】结合轮廓及经纬度位置判断,①为斯里兰卡岛,是热带季风气候,②是新西兰南北二岛,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③是马达加斯加岛,该岛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西部是热带草原气候,④为台湾岛,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常年在西风影响下,呈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的是②岛。选B。【28题详解】②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④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处于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的是②④。故选D。下图为浙江省杭州市和德国北部港口城市汉堡的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29. 与汉堡相比,杭州A. 夏季降水较少 B. 冬季气温较低 C. 气温年较差较大 D. 冬季降水较丰富30. 汉堡夏季气温较杭州低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位置较高 B. 夏季降水较少C. 白昼时间较长 D.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答案】29. C 30. A【解析】【2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注意图中的降水量纵坐标数值不同。杭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汉堡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从图中可以看出,与汉堡相比,杭州气温年较差较大,C对。夏季降水较多,A错;冬季气温较高,B错;冬季降水较少,D错。【30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汉堡的纬度是北纬53.5°,而杭州的纬度是北纬30°,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故答案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著名学者邦奇等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分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东部大陆。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31.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大陆最可能是A. ①是南亚大陆 ②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 ③是北美东部大陆 ④是欧洲大陆B. ①是欧洲大陆 ②是北美东部大陆 ③是南亚大陆 ④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C. ①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 ②是南亚大陆 ③是欧洲大陆 ④是北美东部大陆D. ①是北美东部大陆 ②是欧洲大陆 ③是南亚大陆 ④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32. 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A. 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B. 中纬度比高纬度多C. 南半球比北半球多 D. 高原、山区多【答案】31. D 32. B【解析】【31题详解】结合经纬度,分析各人类大陆位置与轮廓,可判断出①是北美东部大陆,②是欧洲大陆,③是南亚大陆,④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D正确,A、B、C都错;故选D。【32题详解】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从图中可看出,中纬度人口比高纬度多,B正确;图中②③④都位于东半球,东半球人口分布多一些,A错;①②③④都在北半球,北半球比南半球多,C错;总体而言,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D错。故选B。【点睛】该题组考查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图中四个人类大陆地区人类聚居历史悠久,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承载力高,所以人口多。下图为中纬度某大陆滨海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3. 图中a等值线的温度可能为A. 24°C B. 22 °C C. 20°C D. 18°C34.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图所示时期为冬季 B. 该图所示时期沿海地区吹东北风C. 沿岸地区一定受暖流影响 D. 图示时间可能为白天35. 关于R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半球山地 B. 北半球洼地C. 南半球山地 D. 南半球洼地【答案】33. C 34. D 35. A【解析】【33题详解】图中R地是河流发源地地势高,气温低,所以a的数值等于相邻两条等温线中值较低的,是20°C,C正确。【34题详解】由图可知,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同纬度陆地比海洋气温高,等温线数值越往北越低越远离赤道,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时间可能为白天,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可能高于海洋,D正确;可能为北半球夏季,沿海地区吹东南风,材料提示该地区为中纬度某大陆滨海地区,可能受寒流影响,A、B、C都错。故选D。【35题详解】由前面两个题分析可知R地是北半球山地,A正确。【点睛】河流发源地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数值越往北越低越远离赤道,可判断为北半球。二、综合题(共30分)36.读下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人口增长、人口构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人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也折射出一个国家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行动。2005年A、B、C三国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1)表列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国,该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什么?(2)根据表中资料说明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老年人口抚养比(ODR)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老年人的人口数,是反映青壮年负担状况的指标之一。(3)衡量一个国家青壮年负担状况,除考虑老年人口抚养比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A国ODR大于C国,但A国青壮年负担比C国小,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析C国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和人口发展趋势,对该国的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答案】(1)A 老龄化 (2)人均GDP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 (3)人均GDP高(或少年儿童比重小,抚养负担轻) (4)特点:少年儿童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趋势:人口将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建议: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社会生产力(或提高人均GDP)【解析】(1) 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A ,该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老龄化。 (2) 根据表中数值,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人均GDP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3) A国ODR大于C国,但A国青壮年负担比C国小,主要是A国人均GDP高,少年儿童比重小,青壮年的抚养负担轻。(4) C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年龄构成特点是少年儿童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人口发展趋势是人口将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是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人均GDP水平。37.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答案】(1)文化教育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2)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3)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该现象。【解析】【分析】本题以人口迁移相关信息为背景,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考查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详解】(1)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可知,时期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文化教育因素,时期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经济因素;根据材料二相关信息可知,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2)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有利影响可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迁出地人口减少,减小对土地的压力,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人口数量减少,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不利影响主要是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资源减少,同时加快人才外流。(3)根据东南沿海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可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科技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提高了劳动效率,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另一方面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的现象。38.下面两图中,图Ⅰ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Ⅱ为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中A季节为北半球______季,导致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其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Ⅱ①②③④四地中的______地。(3)图Ⅱ中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其气候是常年受图Ⅰ中____(甲、乙、丙、丁)带影响形成的。(4)图Ⅰ中B季节时,图Ⅱ中②海沿岸此季节受______(甲、乙、丙、丁)带控制,此季节②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此季节40°N的亚欧大陆东岸盛行_____风,气候特征为________。【答案】(1)夏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全年高温多雨 ④ (3)全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全年湿润) 丁 (4)丁 温和湿润 西北 寒冷干燥【解析】【分析】本题以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为背景,考查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考查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考查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详解】(1)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据图可知,图Ⅰ中A季节的气压带向北移动,说明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正值北半球的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会随着季节移动而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的移动。(2)考查气候的特征及分布。据图可知,甲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常年受到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图Ⅱ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故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Ⅱ①②③④四地中的④地。(3)图Ⅱ中①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全年湿润);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东部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4)据图可知,图Ⅰ中B季节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说明正值北半球的冬季;②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冬季温和湿润;冬季,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受其影响40°N的亚欧大陆东岸盛行西北风,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