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地理】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地理】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第1页
    【地理】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第2页
    【地理】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小题,每小题4分)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甲图中河流的流向为A. 由北向南 B. 由南向北C. 由东向西 D. 由西向东2. 河谷处地质构造为A. 向斜 B. 背斜C. 谷地 D. 山岭【答案】1. B    2. B【解析】【1题详解】河流一般发育于山谷中,山谷中部低两侧高,如下图AB两地高于C地,ABD在同一等高线上,高度相同,可得D高于C,河流由D流向C,河流流向如下图。图中有纬线,纬线表示正东正西方向,可见河流由南向北流,B项正确。  
    【2题详解】河谷地区,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背斜顶部拉张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山谷地形,B项正确。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边缘某山地两坡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 图中A. 甲为南坡,乙为北坡 B. 甲为东坡,乙为西坡C. 甲为北坡,乙为南坡 D. 甲为西坡,乙为东坡4. 导致该山地甲、乙两坡垂直带谱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降水 B. 气温 C. 相对高度 D. 山体海拔5. 造成乙坡缺少森林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高,气温低 B. 海拔高,气温低C. 地形封闭,降水少 D. 为阴坡,光照不足【答案】3. A    4. C    5.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 区的地理知识。结合地形可以判断南北坡,从海陆位置可以理解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的原因。【3题详解】甲地面高度很高,应该是青藏高原,是山的南坡;乙地面高度低,基带为温带荒漠带,是塔里木盆地,是山的北坡;选择A。【4题详解】南北两坡地面高度相差大,两坡相对高度相差大,导致该山地甲、乙两坡垂直带谱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相对高度。选择C。【5题详解】乙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地形封闭,降水少,不能满足森林生长,造成乙坡缺少森林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封闭,降水少,选择C。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6.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A. ① B. ②C. ③ D. ④7. 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其自身收入5%-10%税率。其初衷是A. 鼓励生育 B. 抑制人口快速增长C. 以税养老 D. 平衡人口性别差异【答案】6. A    7. A【解析】【6题详解】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即低增长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并且部分国家为负增长。结合图中各点的数值分析,符合低--低类型的是点①,故A项正确。B. ②为高-低-高类型,B项错误;C. ③为高-低-高类型,C项错误;    D. ④高-高-低类型,D项错误;【7题详解】题干中的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其自身收入5%-10%的税率,是限制民众的独身观念,促进婚育,是鼓励生育的措施。故A项正确。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8. 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关于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 英国——a阶段 B. 朝鲜——c阶段C. 印度——c阶段 D. 中国——b阶段9. 下列属于图中b阶段反映的城市化现象的是A.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 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C. 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D. 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答案】8. D    9. C【解析】【8题详解】不同性质国家城市化水平不同,英国作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已经进入后期阶段,A错;朝鲜、中国、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不高,大约40%左右,处于中期阶段,所以B、C错,选D。【9题详解】a、b、c分别代表城市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其中b中期加速阶段由于城市化速度过快,可能出现市区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选C。【点睛】城市化不同阶段特点、出现问题及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功能区混杂分布,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较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部分产业和人口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城市中心问题突出,人口不断外迁至更远的郊区和乡村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处于此阶段。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起点为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 该国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A. ① B. ②C. ③ D. ④11. .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其初衷是A. 鼓励生育 B. 抑制人口快速增长C. 以税养老 D. 平衡人口性别差异【答案】10. D    11. A【解析】【10题详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数量减少,读图可知,图中4点以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增加, 4点以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减少,在4点达最大值,故选D。【11题详解】欧洲经济发达,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对于独身者收取高达5%至10%的税率,是为了鼓励生育,故选A。【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2)文化因素 :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3)医疗卫生因素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题。12. 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总人口减少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13. 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 美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德国【答案】12. D    13. A【解析】【12题详解】该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图中四种柱状图分别表达人口的自然增长、国内净迁移、国际净迁移和总人口增长,结合左右纵坐标,必须看清代表的是增长率,而不是数量。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总人口增长率由3%降低到1.8%,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排除A;总人口增长率虽然由3%降低到1.8%,但大于0,所以总人口仍然在增长,排除B;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约1.4%增长到约1.6%,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排除C;人口净迁移量=(国内净迁移率+国际净迁移率)×总人口(大约1300万),由图可知,20世纪80年代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且国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大于国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人口净迁移量为正,90年代,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但国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小于国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人口净迁移率为负,故选D。【13题详解】该题主要考查世界不同国家人口的增长状况。四个选项均为发达国家,但是俄罗斯、德国和日本的自然增长率很低,接近0,甚至为负,而美国虽然也是发达国家,但人口自然增长了较高,在1%左右,甚至超过1%,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并且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排除B、C、D,应是美国,选A。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⑥15. 近期,2013年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 ① B. ② C. ④ D. ⑤16. 日本有许多退休的老人到气候暖湿的东南亚国家去安度晚年,影响他们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 ① B. ② C. ④ D. ⑥【答案】14. C    15. D    16. A【解析】【14题详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最先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区域,而且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因此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有着众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从而吸引大量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务工人员迁入。故C项经济因素正确。【15题详解】近年来,利比亚国内政治局面不稳定,战乱频繁,为了躲避战争,利比亚居民大量外迁至周边国家。故D项战争因素正确。【16题详解】日本纬度较高,冬季寒冷不利于身体相对较弱老年人过冬,而东南亚地区为“阳光地带”,冬季气温较高,故日本老年人口向气候条件暖湿东南亚安度晚年。故A项气候因素正确。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7. 图中最能反映我闰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 耕地面积在减少 B. 总人口数在增加C. 人均耕地在减少 D. 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18. 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A. 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 推广良种,提高亩产D. 提高粮食进口,缓减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答案】17. C    18. C【解析】【分析】该题组考查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7题详解】据材料可知,人均耕地最能全面反映人口总数与可耕地面积之间的矛盾。人均耕地减少,说明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加重,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18题详解】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A错;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只能改善环境,并不能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B错;推广良种,提高亩产,是最合理的做法,C对;提高粮食进口量,只能缓解短期负担,D错。故正确答案选C。【点睛】地理题的解答一定要体现人地协调的核心素养,发展不能单纯注重经济效益,也不能单纯注重生态效益,而是要生态、经济、社会并重,才能真正的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19. 图7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A. ①和④ B. ②和④C. ①和③ D. ②和③20. 关于图7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B. 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C. 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D. 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答案】19. C    20. C【解析】【分析】1.直接根据图示的等值线分布判断,并结合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原则判读即可。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美国四个地区的区域特征判读即可。【19题详解】由图可知,①大于450小于500,②大于400小于450,③大于100小于150,④大于150小于200,故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①和③,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根据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最低的区域为西部山区,而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人口潜力较高;②地区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周边地区,气候冷湿,不利于人类生活;③地区为美国西部高原山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因此人口潜力指数比较小。图示④位于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平原,该地区矿产资源贫乏。由图可知,美国人口潜力从东向西呈递减趋势,但在美国西海岸又有所回升,故A错误;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与气候无关,因为②地区位于美国东北部,气候严寒,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与该地区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等因素密切相关,故B错误;③地区处于山脉背风坡,故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故C正确;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为新兴工业区,且环境优美,阳光充足,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值线判读中“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规律,还要熟悉美国的地理环境特征。③地位于美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二、综合题(20分)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指出,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按照每年0.8个百分点的增速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0%以上,但是也存在着城市功能分区不合理和不健全等问题。材料二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下图为1800~2050年英国、美国和中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图。(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城市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扩展。(2)根据图文资料说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3)根据图文资料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种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答案】(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  地域(2)城市化起步早;前期和中期发展速度快;后期发展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3)特点: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1980年以前城市化水平较低,此后快速提高;城市发展不合理。问题:绿地面积缩小;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用地紧张,耕地减少。【解析】【分析】题目通过中、美、英三国的城市化进程,考查城市化相关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详解】(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城市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地域扩展,扩展速度中期发展速度快;后期发展速度慢。(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起步早;前期和中期发展速度快,后期发展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1980年以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起步晚;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快速提高;城市发展不合理;整体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出现,出现“城市病”现象:如环境质量下降;绿地面积缩小;用地紧张,耕地减少;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治安混乱等。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