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436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436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436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解析版)
展开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 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
A. 亚欧板块 B. 非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2. 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 )
A. 生长边界B. 陆地边界 C. 消亡边界 D. 海洋边界
【答案】1. C 2.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
3. 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地垒 B. ②—背斜 C. ③—地堑 D. ④—向斜
4. 从岩性和地质条件分析,下列四地中地下水比较丰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 B 4. C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质构造。
【3题详解】
图中①、②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B正确;③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④是花岗岩,是岩浆活动形成。
【4题详解】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图中③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下水较丰富,C正确。
【点睛】高中常考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层为地垒、相对下降的一侧为地堑。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5. 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 )
A.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垂直地域分异 D. 地方分异规律
6. 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较丁山地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 B. 纬度低 C. 降水多 D. 地处沿海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 形成基础 | 影响因素 | 分布规律 | 主要分布地区 |
从赤道向两极 | 热量 | 太阳辐射 |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
从沿海向内陆 | 水分 | 海陆分布 |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 中纬度地区 |
山地的垂直分异 | 热量,水分 | 海拔高度 |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 海拔较高的山地 |
水平方向上地表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6题详解】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复杂。根据分析两山的海拔高度相同,但是甲山的纬度低。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时间当中,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2018年城镇化率也达到了58%。但是,空间城市化并没有相应产生人口城市化,如果挤掉“水分”的话,我国只有42%左右的城镇化率。我国正在探索“共建式城镇化”模式,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和大中小城市网络化三大关键点同时发力,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之路。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请问我国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 )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8. 试推测我国城市化的“水分”主要是指( )
A. 城市基础设施的滞后
B. 众多农民工进入城市造成的伪城镇化
C. 快速的郊区城市化引起的城市扩张
D. 大城市过度膨胀产生的逆城市化
9. “共建式城镇化”模式对下列哪个问题可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A. 大城市病 B. 逆城市化
C. 城市污染 D. 房价上涨
【答案】7. B 8. B 9.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城市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
【7题详解】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处于中期加速阶段,B正确。
【8题详解】
伪城镇化又称为“不完全城市化”,是指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市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B正确。
【9题详解】
“共建式城镇化”模式是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和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有利于大城市职能的分散,缓解大城市病,A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下图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10. 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乙和丙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
A. 地形平坦 B. 降水丰富
C. 交通便捷 D. 传统工业集聚
11. 丁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
A. 低级住宅区 B. 商业区 C. 工业区 D. 文教区
【答案】10. C 11. B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影响地租水平的是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便捷度;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是因为交通便捷,与地形和气候无关,不是工业集聚。选C正确。
【11题详解】
甲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地租水平高,宜作商业用地,可建中心商务区。低级住宅区宜建在城市中地价低的地方;工业区宜向郊外布局;文教区宜在距城市中心远近适中、环境较优越的地方,不宜在市中心。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城市的功能区及影响因素。
图示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
A. 城市内涝 B. 城市热岛效应
C. 城市风 D. 城市空气污染
13. 下列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A. 扩大绿地面积 B. 破墙透绿
C. 完善排水系统 D. 多建高楼
【答案】12. B 13. A
【解析】
试题分析:
【12题详解】
图中显示,城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这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生产生活活动集中带来的热岛效应。
【13题详解】
城市绿地的建设会改变城市内的热力环流,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考点:城市化的影响。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小题。
14.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15. 该直辖市是( )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图示资料,实线表示户籍人口,虚线表示常住人口,近十年来该直辖市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不能判断老年人口比例变化,B错。常住人口上升,说明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C对。户籍人口总量增加,不能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D错。
【15题详解】
该直辖市是户籍人口超过3200万人,应是重庆市,D对。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户籍人口只有1000多万人,A、B、C错。
二、综合题(共2题;共40分)
16.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布局图,且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a、b、c表示的功能区,并说明a功能区布局理由。
(2)因城市发展需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一钢铁厂,请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一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请说明理由。
【答案】(1)a为商业区;b为住宅区;c为工业区。a功能区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附近,所以为商业区
(2)合理。甲处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位于较小风频上风向,空气污染基本不会影响到城区;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且有充足的水源。(理由任答2点)
(3)③地。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地应建绿化带,①地有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地方是③地。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a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属于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大,并且位于商业区外围,应为住宅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2)兴建钢铁厂要结合钢铁工业布局原理进行分析。(3)绿化带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在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将防滑带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17.根据以下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下图分别为“武威农村的传统民居”和“武威市位置示意图及地形地貌景观图”,其中图1为A处的景观图,图2为B处的景观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处(祁连山山麓)和B处的植被类型分别是什么?
(2)依据景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1中山谷处的地质构造并简析山谷的形成?
(3)结合景观图和所学知识,指出B地貌的名称,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4)结合武威农村传统民居的景观图,指出两个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民居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关系?
【答案】(1)A处为温带荒漠带,B处绿洲
(2)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河流)侵蚀而形成谷地。
(3)洪积扇(冲积扇);山区落差大河流侵蚀强,携带大量泥沙冲出山口,地势变平坦开阔,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
(4)房顶平且无瓦——气候干旱少雨,房顶无需排水:院墙与房子同高——多大风天气,可防风沙;房子相对低矮——冬春季寒冷且多风沙,保暖防风沙效果好;建房材料多为泥土——气候干旱,林木少。(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详解】(1)B处位于山口处,且呈扇形,为冲积扇上的绿洲,A为山坡为温带荒漠。(2)据图1岩层形态可知,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张力,易侵蚀。(3)B处位于山口处,且呈扇形,为流水冲积形成的冲积扇。(4)传统民居与当地温带大陆性气候密切相关,从降水、大风和气温以及当地植被分析。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