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
高一(普通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由图可知( )
A. 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
B. 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
C. 计划生育导致青壮年比重降低
D. 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
2. 该地应该( )
A. 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 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
C. 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D. 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常住人口中青年男女数量小,且男性少于女性,老龄人口比重非常高,这主要是由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造成的。由于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该地老龄人口比重高,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A、B、C选项从图中无法得知,故本题选择D。
【2题详解】
该地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且我国目前仍需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男女性别比失衡也主要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青壮年人口外迁后,留守儿童的安全与教育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该地应完善儿童教育和安全设施;鼓励老年人外迁和自主创业不符合实际情况。故本题选择C。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 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4. 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 人口密度 B. 人口容量
C. 人口构成 D. 人口素质
【答案】3. D 4.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题详解】
分析可知,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是国家对三峡移民的安置,是经济因素引起的;宁夏西部地区因气候干旱不适合生存和发展,迁出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是由生态问题引发的;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是出于当时国家的号召,是政治因素引起的;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是由生态问题引发的。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题详解】
大规模移民会加大迁入区的环境压力,因此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必须先考虑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B正确;人口密度、人口构成、人口素质都不是主要因素。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中,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以各种开工创办经济实体,打造“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效应。
5. 下列可能出现“归雁经济”效应的省区为( )
A. 粤 B. 藏
C. 川 D. 浙
6. “归雁经济”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有( )
A. 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B. 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
C. 留守儿童比重降低
D. 劳动力价格下降
【答案】5. C 6.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人口迁移。
【5题详解】
“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会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因此,四川省大量在外务工人员会返乡就业,从而出现“归雁经济”效应。故选C。
【6题详解】
“归雁经济”使青壮年劳动力从城市转移到乡村,会使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减轻,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A、B错;劳动力回流并不会使城市劳动力价格或者农村劳动力价格下降,D错;外出打工的父母回乡后,留守儿童的比重降低,C正确。故选C。
读“某城镇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8. 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 )
A. 距离城市较远 B. 位于河流下游
C. 地处盛行风下风向 D. 靠近铁路
9. 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
A. 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 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 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答案】7. D 8. B 9. D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图示①位于市中周围,且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所以应为住宅区;图示②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量大,应为商业区;图示③位于市中心周围,且位于河流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应为工业区。故选D。
【8题详解】
印染厂排放的污水多,而甲处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区的水污染小,故选B。
【9题详解】
图示乙处位于河流沿岸及上游,且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地带,所以广告词可以为: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故选D。
考点: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10.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
A. 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 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 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 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图及读图能力。
【详解】整个城市空间结构形态集中团块状,而不是放射状,A错;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西南和北部都有,B错;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南部和东南部,靠近科研文化区,C对;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轻工业区、商业区周围,离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也近,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业,D错。故本题选择C。
读图京津冀都市圈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京津冀都市圈中北京、石家庄、保定、唐山四个城市按城市体系可分为几个等级( )
A. 二级 B. 三级 C. 四级 D. 五级
12. 图示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
③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京津冀都市圈中北京、石家庄、保定、唐山四个城市,结合图示城市符号类型,按城市体系可分为三个等级,B对。A、C、D错。
【12题详解】
图示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①对。不能改变局部大气环流,②错。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占用土地,减少了生物多样性,③错。城市建设地表硬化,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④对。C对,A、B、D错。
点睛:图示中城市符号有三种类型,代表三个等级。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地表硬化,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城市面积扩大,占用土地,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下面为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回答下列小题。
13. 关于这两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城市所在国,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B. 乙城市所在国,城市化水平高
C. 甲城市所在国,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
D. 乙城市所在国,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
14. 关于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业现代化发展,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B.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
C. 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
D.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城市人口增长比较平稳,应代表发达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目前发展缓慢甚至因城市环境问题等原因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口由城区迁往郊区、农村;甲城市所在国城市人口增长太快,应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小于发达国家,B项正确。
【14题详解】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所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经济、商业和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有所发展,但水平较低,速度相对较慢,非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5.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 地下水位上升 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 蒸发量增加 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16.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
C. 降水下渗量减少 D. 城市热岛效应
17.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 )
A. 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
B. 广建大型游乐场
C. 大力发展高级轿车
D. 加快环行道路建设
【答案】15. D 16. C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中各要素对比分析可知,城市建设使地下径流减少了18% ,地面径流增加了33% ,蒸发量减少了15% ,故降水后,大量雨水迅速汇集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所以D正确。
【16题详解】
由于城市化建设导致了地面状况的改变,土壤植被地面减少,水泥沥青地面增加,故使下渗减少,则地表径流量增加。
【17题详解】
大力发展高级轿车,加大了城市交通的压力,不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和广建大型游乐场都会使城市用地紧张,加大城市环境的压力。而加快环形道路建设,可以减少到达市中心的车辆,并且避免过境车辆经过市中心,进而减轻对城市环境的压力。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8. 如上图所示,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城市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B. 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C. 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已经与发达国家持平
D. 城市化水平上断上升,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有关系
19. 读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A. 等级越高的城市,数目越少
B. 等级越高的城市,服务范围越小
C. 职能越低的城市,数目越少
D. 城市数目越少,该等级的城市相互间距离越近
【答案】18. C 19. A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
【18题详解】
C项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应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示不能反映;错误。
【19题详解】
考查中心地理论,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提供的服务职能越多;同等级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故A项正确。
天山北坡精河县的枸杞、焉耆盆地的辣椒、环塔里木盆地的大枣等支撑起新疆的红色特色产业。新疆红色特色产业的产品因质优价廉而享誉中外。该产业成为新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 新疆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 )
A. 机械化水平高 B. 土壤肥力高
C. 人均耕地面积大 D.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1. 新疆红色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 B. 气候
C. 地形 D. 交通运输
【答案】20. D 21. A
【解析】
试题分析:
【20题详解】
新疆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③对。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④对。机械化水平高、土壤肥力高不是作物品质好的主要原因,①、②错。D对,A、B、C错。
【21题详解】
决定农作物种植规模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新疆红色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主导因素是市场,C对。气候、地形、交通运输对农业生产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B、D错。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2. 图中的该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乳畜业 B. 季风水田农业
C. 种植园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
23. 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气候条件 B. 水源条件
C. 科技水平 D. 市场条件
【答案】22. A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图示区域轮廓可知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五大湖周围发展的是乳畜业。故答案选A。
【23题详解】
根据图示区域轮廓可知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乳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和饲料,故答案选D项。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示意图”,该城镇周围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林果业。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4. 有关图中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种植青稞 B. b地种植花卉
C. c地饲养水牛 D. d地发展林果
25. 图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 商品谷物农业 地广人稀
B. 大牧场放牧业 雨热同期
C. 乳畜业 市场广阔
D. 季风水田农业 劳动力丰富
【答案】24. D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d位于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果业,D正确;a地地形平坦,可发展水稻种植,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不适宜种植青稞,A错;b地靠近公路,交通便利,可以发展乳畜业,养殖奶牛,B错;c地靠近城市,水源充足,可发展花卉业,C错。故选D。
【25题详解】
该地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适宜种植水稻,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自给自足型农业,商品率低,D正确。故选D。
【点睛】农业生产因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种植业占地面积广,一般分布在远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奶牛场对交通运输要求高,应位于交通干线附近,同时应接近市场,距离城区交近;花卉需水量大,要求保鲜,应位于城市近郊;丘陵地区适宜种植果树。
读“澳大利亚小麦-牧羊混合农业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26. 下列对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带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高温多雨
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③墨累河、达令河水源充足,无须打井和调水
④交通方便,小农经营,靠近国内市场
⑤经营方式是大农场,机械化水平高
⑥为了便于农事安排,小麦区和草场牧羊区界线明显且固定
⑦按生产目的分类属商品农业,面向国际市场
A. ②⑤⑦ B. ①②⑤ C. ②③⑤⑦ D. ②⑥⑦
27. 以下不是澳大利亚小麦-牧羊混合农业地域类型优势的是( )
A. 良性的生态循环
B. 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C. 满足国内羊肉的大量需求
D. 面向市场的灵活生产选择
【答案】26. A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南回归线以南,①错;降水较少,需打井和调水,③错;小麦―牧羊带大规模经营,产品面向国际市场,④错;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安排小麦区和草场牧羊区,形成良性生态循环,⑥错。②⑤⑦表述准确。故本题选择A。
【27题详解】
小麦―牧羊带大规模经营,产品面向国际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安排小麦区和草场牧羊区,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羊肉主要负责出口,C不是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故本题选择C。
28.下图示意英国部分地区的地形(图a)和人口密度(图b)。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商品谷物农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游牧业
【答案】B
【解析】
图示为英国部分图,综合图中信息,图示地区平原面积大、人口稠密,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由此可判断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
读“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比较图”,完成下列小题。
29. 乙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 B. 混合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种植园农业
30. 提高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 提高机械化程度
B. 充分利用水资源
C. 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 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答案】29. B 30. C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29题详解】
乙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高,投入的劳动力数量较少,为混合农业。
【30题详解】
丙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投入的劳动力较少,为大牧场放牧业。大牧场放牧业建设人工草场种植饲料可以减小草场的压力提高载畜量。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 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 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 ,试简述其理由。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1)文教(1分) 住宅(1分)
(2)① (1分) 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1分);城市外围,地价低(1分)
(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2分);最小风频上风方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2分)
(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一:东北部(1分)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2分)
二:西南部(1分) 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1)在城市功能区里,属于公共服务事业用地的是政府,医疗,文教。因此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有文教区。在城市功能区里,住宅区的占地面积最大,分布较广,是城市最主要的城市功能区。
(2)建立大型批发市场的原则是:必须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即沿铁路和告诉公路;位于城市的外围边缘,地价较低,批发市场占地面积较大。因此①地适合。
(3)高级住宅区多布局在环境优美、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多和城市中的高地、文化区等相联。读图分析可知,⑤地位于市郊,低价便宜;而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小。
(4)东北部:根据图中信息: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靠近工业区,基础设施较好,有利于工人的上班和下班。西南部: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水质较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这里的荒地较多,因此可以有效的保护耕地。
点睛: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类。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
32.“开心农场”是一款虚拟种植农作物的网络游戏。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欲购置图中的农作物,并对其进行现实种植,在种植的全过程中的决定性区位因素是( )
(2)其集中分布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哪些特点?
(3)图中农作物在我国________有大量种植,影响其分布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答案】(1)C
(2)季风水田农业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水利工程量大。
(3)秦岭-淮河以南 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当地人喜食大米。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详解】(1) 图中的农作物是水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在其种植过程中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本题选择C。
(2) 季风水田农业具有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等特点。
(3) 水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可以对照课本,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行组织答案:分别从气候、土壤、水源、劳动力、历史经验、饮食爱好等进行分析。
【点睛】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
33.下面甲、乙两图为“两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C、D、E四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相同的是________,A、B、C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D、E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图示A、B、C、D、E、F六地发展农业相似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与甲图所示农业地域类型相比,乙图所示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显著优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小麦 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政策扶持;水源充足;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3)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灵活适应市场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通过地图来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加工能力和地理问题的推理能力。考查的知识主要是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商品谷物农业和混合农业。试题较为基础,能准确获取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是关键。
【详解】图中甲图示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乙图是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中的混合农业。他们都共同种植的有小麦。两国都是发达国家,平原面积广大,共同的区位优势都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政策扶持;水源充足;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势是: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灵活适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