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云南省武定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439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云南省武定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439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云南省武定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试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4394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云南省武定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试卷
展开云南省武定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为( )
A. 东西走向 B. 南北走向
C. 东北―西南走向D. 西北―东南走向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题。
2.“高处不胜寒”表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 ①辐射B. ②辐射C. ③辐射D. ④辐射
下图为“1951-2012年我国气温增长速率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3.下列有关我国1951~2012年各地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国各地增温的速率、幅度有大有小
B. 我国北方地区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年增温值可达0.8 ℃
D.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0 ℃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下题。
4.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大气成分的差异B. 海陆分布的差异
C. 太阳辐射的差异D. 大洋环流的差异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题。
5.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下题。
6.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为990百帕且生成于热带太平洋海域,M点风向为东南风。读图,完成下题。
7.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A. 北半球、气旋B. 北半球、反气旋
C. 南半球、气旋D. 南半球、反气旋
甲图中大圈表示昼半球范围,N表示北极点,FN的距离约为2 220千米,北京时间为10:00。乙图为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据此回答下题。
8.此日,对银川(38°N,106°E)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此日之后,昼渐长、夜渐短
B. 此日之后,昼渐短、夜渐长
C. 地方时为08:56
D. 正午太阳高度为72°
9.下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4时B. 12时C. 8时D. 16时
分析下表,回答下题。
10.甲、乙两地气候( )
A. 都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B. 都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C. 甲具有明显的海洋性,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D. 甲具有明显的大陆性,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题。
11.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 海平面B. 岩石圈底部C. 莫霍界面D. 软流层中部
下面图甲为“1940-2000年地磁活动年均值图”,图乙为“太阳黑子数年均值图”。读图回答下题。
12.观测太阳黑子的方法有很多,下列方法最不适合的是( )
A. 使用熏黑的玻璃片观测 B. 直接通过肉眼观测
C. 通过电焊护目镜观测 D. 用望远镜把太阳投影到投影板观测
13.读“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题。
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最大处是( )
A. 莫霍界面 B. 地下1 000千米处
C. 古登堡界面D. 地下5 000千米处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高空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4.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日该地昼长为16小时
B. 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 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0小时
D. 北京时间12点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题。
16.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 北半球,向北移动B. 北半球,向南移动
C. 南半球,向北移动D. 南半球,向南移动
17.有关下图河流地貌的形成,正确的是( )
A. 甲为凹岸侵蚀,乙为凸岸堆积
B. 甲为凸岸堆积,乙为凹岸侵蚀
C. 甲为凹岸堆积,乙为凸岸侵蚀
D. 甲为凸岸侵蚀,乙为凹岸堆积
18.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河流上游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
下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回答下题。
19.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冬季降雪量过大 B. 春夏季气温过低
C. 夏季降水异常偏多D. 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
20.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21.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地质大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完成下题。
22.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来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
A. 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B. 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C. 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D. 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题。
23.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 区域性B. 开放性C. 整体性D. 差异性
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下题。
24.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 苔原带 B. 温带草原带
C. 亚寒带针叶林带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结合材料和大峡谷某段景观图片,完成下题。
25.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主要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
A. 花岗岩B. 玄武岩C. 石灰岩D. 大理岩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回答下题。
26.下列关于恐龙生存的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最准确的说法是( )
A. 气候变化 B. 植物变化
C. 水的变化 D. 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读“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题。
27.图中洋流的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A. 暖流,降温增湿B. 暖流,增温增湿
C. 寒流,降温减湿D. 寒流,增温减湿
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回答下题。
28.庐山是( )
A. 背斜山B. 向斜山C. 断块山D. 死火山
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
29.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因为( )
A. 气旋活动频繁 B. 梅雨连绵
C. 冰雪融化 D. 春雨霏霏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代表三大类岩石,①~⑦为主要的内、外力作用。据此回答下题。
30.图中的内、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变质作用 B. ②—变质作用
C. ④—重熔再生作用 D. ⑥—堆积作用
31.在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 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C. ①②均向北流动
D. 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读下图,回答下题。
32.图示地质构造为( )
A. 背斜构造 B. 断层构造
C. 岩浆侵入构造 D. 褶皱构造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读“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回答下题。
33.含有中华龙鸟化石的页岩属于( )
A. 沉积岩B. 变质岩C. 侵入岩D. 喷出岩
读下面“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题。
34.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 ℃,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
A. 1 000米B. 2 000米C. 3 000米D. 4 000米
读图,回答下题。
35.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示不同的是( )
A. 庐山B. 华山C. 喜马拉雅山D. 泰山
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中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下题。
36.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 冰川沉积B. 流水堆积
C. 风力沉积D. 风化残积
读“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回答下题。
37.图中①②之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
A. 针阔混交林B. 高山灌木
C. 高山荒漠D. 高山针叶林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题。
38.下列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
②山区修筑公路因就地取材,建设费用较少
③要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④沼泽地区对公路建设影响不大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下图显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海拔、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下题。
39.①曲线数值赤道地区小于南北纬20°附近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赤道地区( )
A. 太阳辐射强B. 年降水量丰富
C. 海拔低D. 受海洋的影响大
读下面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题。
40.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 )
A. 内力作用的结果 B. 外力作用的结果
C.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D. 与内、外力共同作用无关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40分)
4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C气流与D气流之间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该气压带是________原因形成的。
42.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__________。
(2)这一天,①②③④四点中,昼夜等长的是______点,处于极夜的是______点。
(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__;最小值的范围是________。
(4)图中①②③④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②③的角速度关系是______。
(5)此日后,我国昼将变________(长或短),正午太阳高度将变______(大或小)。
43.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地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山区的聚落形成明显的________状,或蜿蜒分布于________,或沿________发展。
4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分别是:
地形: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4)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45.下图为现阶段重点投资建设开发的某区域。完成下列问题。
(1)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发展钢铁工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甲丙”)间的交通问题,这需要以________________条件为保证。
(3)在选择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读“世界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__。
(2) A→B→C→D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 F→G→H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________向__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参考答案】
1.A2.B3.A4.B5.A6.D7.A8.D9.A10.D11.C12.B13.C14.C15.A16.C17.A18.D19.A20.D22.C23.C24.B25.C26.D27.B28.C29.B30.C31.B32.D33.A34.B35.C36.B37.C38.A39.B40.C
41.(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
(2)丰富 A处(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
42.(1)冬至 12月22日前后 23°26′S(南回归线)
(2)③ ①
(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各地
(4)③ 相等
(5)长 大
43.(1)A (2)条带 山前 河流两岸
44.(1)谷地 山地 谷地 背斜 向斜 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受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修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45.(1)小 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
(2)甲丙 科学技术
(3)乙丙间的直达线路需经过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成本高且安全性差
46.(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2)赤道 两极 热量
(3)沿海 内陆 水分 中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