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 试卷
展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80分)1.2017年2月,某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了一个由单一恒星TRAPPIST-1及围绕其运行的7颗系外行星组成的行星系。专家认为该行星系中有颗行星是人类可居住的“类地行星”,原因可能是这颗行星( )①拥有适宜的大气 ②存在液态水 ③有多颗卫星环绕 ④与恒星距离适宜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应属于( )A.欧亚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缺失 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C.②是软流层 D.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当地时间2018年8月12日凌晨,美国成功发射了“帕克”号太阳探测器,该探测器直接飞入太阳大气最外层,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亲近”太阳的旅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5.太阳大气最外层及其活动是( )A.光球层、黑子 B.色球层、耀斑 C.色球层、太阳风 D.日冕层、太阳风6.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释放出出的能量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直接所用的能源B.耀斑爆发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C.太阳活动有时会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D.全球各地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活动周期没有相关性地球的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8.A圈层不同于其它圈层的特点是(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它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9.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B.水圈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圈层C.生物圈是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圈层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之间没有关系广东肇庆七星岩由两列石灰岩山地组成,它们散落在一片湖光碧水中,宛如天上的北斗七星。下图为其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七星岩景区地质构造是( )A.火山 B.向斜 C.背斜 D.断层11.七星岩的形成过程反映了( )A.背斜遭受侵蚀后变成向斜 B.向斜接受堆积后变成背斜C.背斜顶部因张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D.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某校学生到野外郊游,发现此地的人利用当地的石灰岩建了一座水泥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石灰岩属于(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侵入岩13.该地岩石具有的特点是( )A.具有片理构造 B.有流纹或气孔 C.具有层理构造,可能找到化石 D.主要矿物成分是是石英、长石、云母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15.下列山地中,成因和上图所示不同的是(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华山 D.泰山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17.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渭河谷地的形成 B.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红海的形成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19.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其影响因素是箭头( )A.① B.② C.③ D.④读某地连续四天天气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易出现霜冻的是( )A.13日、14日 B.13日、15日 C.14日、16日 D.15日、16日21.农民为了减轻霜冻对农业的影响,在田间释放烟幕,这是为了( )A.增强太阳辐射 B.增强地面辐射 C.增强短波辐射 D.增强大气逆辐射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2.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和①所处板块位置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 )A.平原 B.山地 C.裂谷 D.盆地23.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板块漂浮在硅镁层之上 B.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是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张裂形成的C.红海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板块的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都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美国第一个小行星取样探测器发射升空,任务是飞抵位于小行星带中的“贝努”小行星,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那些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4.“贝努”小行星位于( )A.金星和地球之间 B.地球和火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木星和土星之间25.飞抵“贝努”小行星时,探测器已经脱离( )A.银河系 B.地月系 C.太阳系 D.总星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6.若此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值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7.若此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8.若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表示的可能是(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9.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⑤ B.①⑥ C.①④ D.③⑥30.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页岩、石灰岩 B.砾岩、大理岩 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下图为某地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1.关于近地面风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地面摩檫力,b表示地转偏向力 B.图示情况应发生在南半球,因风向偏左C.c地转偏向力,b表示风向 D.图示情况不可能发生在近地面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标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约3公顷)绿地里气温比周边建筑聚集处气温下降0.5℃以上,绿地对小气候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2.“绿岛”对城市小气候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可以消除各种污染 B.可以增大气温日较差C.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D.可以增大地面风速33.图中绿地与周围裸地或建筑用地的大气运动状况是( )A.近地面风由周围吹响绿地 B.近地面风由绿地吹响周围 C.绿地气流上升 D.裸地或建筑用地气流下沉[]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4.图中M层大气能量主要来自于(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C.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D.地面辐射35.下列对于N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N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B.降水现象只发生在N层C.N层厚度在低纬度地区最小 D.臭氧层空洞出现在N层36.下列能正确表示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是( )37.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是(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③地转偏向力 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8.图示低压的名称是( )A.印度低压 B.冰岛低压 C.澳大利亚低压 D.阿留申低压39.图示高压强盛时可能是几月份( )A.1月 B.5月 C.10月 D.7月40.图示时期我国东部地区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二、非选择题(20分) 41.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图中A、B、C三层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 、 和日冕层。(2)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B层出现的主要太阳活动是 ,活动平均周期大约为 年。(3)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 ”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在两极地区高空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出现美丽的 。42.读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图中A、B两处,属于背斜的是 ,A处地形的成因是 。(2)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 。(3)在图示区域修建一条东西向隧道,A、B、C、D四处中应选择 处。(4)渭河谷地和汾河谷地按地质构造与图中字母 相同。4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1)东亚地区冬季风向为 、夏季风向为 。东亚季风成因是 。(2)南亚地区冬季风向是 、夏季风向为 。南亚季风成因是 。 【参考答案】1—5CBBCD6—10CDDDC11—15CCCCB16—20DDBBC21—25DBDCB26—30CDBDA31—35CCBAB36—40BBDAD41.(1)光球层(1分) 色球层(1分)(2)黑子(1分) 耀斑(1分) 11(1分)(3)磁暴(1分) 极光(1分)42.(1)A(1分)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被风化侵蚀而成谷地(2分)(2)A(1分) B(1分)(3)A(1分)(4)C(1分)43.(1)西北风(1分) 东南风(1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2)东北风(1分) 西南风(1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