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 试卷
展开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科院旧金山天文台观测到小行星2009ES。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界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郑州日报发表《小行星又来“骚扰”地球?科学家称重视勿慌张》的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1~2题。
1.该小行星最可能来自
A.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月系 C.河外星系 D.土星和木星之间
2.2009ES四周没有气体聚焦,其原因是2009ES
A.温度高 B.自转速度快 C.距太阳较远 D.质量和体积过小
2016年5月9日傍晚时分,天空上演罕见的“凌日”奇景。某颗行星恰好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凌日。读图1回答3~4题。
3.图中可能会形成凌日的行星是
A.A B.D C.E D.G
4.与地球相比,由下表1可知行星D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距太阳 (地球=1) | 质量 (地球=1) | 体积 (地球=1) | 表面平 均温度 | 自转周期 |
地球 | 1.00 | 1.00 | 1.00 | 22 ℃ | 23 h56 min |
行星D | 1.52 | 0.11 | 0.15 | -23 ℃ | 24 h37 min |
A. 行星D距离太阳远,得到太阳辐射少
B.行星D自转周期长,昼夜更替时间长
C.行星D体积质量小,行星上大气稀薄
D.行星D轨道的近、远日点距离差异大
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如下图2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回答第5题。
5.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6~7题。
6.如果2022—2023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2003—2004年 B.2006—2007年
C.2011—2012年 D.2007—2008年
7.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A.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B.地球上各地地震频繁
C.无线电长波辐射受中断或衰减 D.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据腾讯新闻2017年1月26日消息,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回答8~9题。
8.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 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距日距离较远 D.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9.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3完成10~11题。
10.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A.新疆塔里木盆地 B.长江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11.“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A.降低大气温度 B.提高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回答12~13题。
12.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13.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D.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面积1060平方千米,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被称为五大连池,完成14题。
14.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充分说明了陆地环境岩石圈
A.只受内力作用的影响 B.组成物质发生着循环变化
C.和其他陆地圈层没有关系 D.变化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读“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4”,回答下面15~16题。
15.图片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6.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C.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
D.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5所示),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读图5完成17~19题.
17.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A.三角洲地貌 B.长江大峡谷地貌
C.雅丹地貌 D.冲积扇地貌
18.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搬运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19.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A.内陆河流出山口 B.三角洲平原边缘
C.狭长山谷底 D.大江大河入海口
20.下图6为我国某湖泊表层水温7月9、10日的日变化状况。完成下题。
若两日水温变化状况不同由天气引起,则
A.9日阴天,l0日晴天
B.9日晴天,l0日晴天
C.9日阴天,l0日雨天
D.9日晴天,l0日雨天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7,完成21~22题。
2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2017年11月15日,滁新高速安徽颍上段发生多点多车追尾,部分车辆起火,70多辆车不同程度受损。事故原因为早上突发团雾天气,能见度低于百米(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团雾指的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影响,形成的小范围浓雾,尤其在高速公路上,非常容易影响驾驶人视线,图8为昆明至贵阳公路某路段团雾发生时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23~24题。
23.推测该路段团雾多发的季节是
A. 春夏 B. 夏秋 C. 秋冬 D. 冬春
24.下列关于该路段团雾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小
②水汽充足
③晴天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小
④汽车尾气中排放的微粒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5.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9,正确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中图a示意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b示意图a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10,回答26~27题。
26.下列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B. ②地气压高于①地
C. 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27.图a为某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不考虑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处可能为城区
B. 乙处气温比甲处低
C. 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至20千米处
D. 城市绿化带应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外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空气流动困难,因此加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和建设意义重大。图中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其中作用空间指需要改善风环境或降低污染的地区,补偿空间指产生新鲜空气或局地风系统的来源地区,通风廊道则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的连接通道。读下图11,完成28~30题。
28.关于城市通风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高补偿空间高空气压高 B.补偿空间气温较
C.作用空间降水概率大 D.作用空间气压较高
29.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风沙天气频率 B.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C.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D.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0.城市通风廊道应
A. 远离主要道路 B. 靠近下风地带 C. 限制汽车通行 D. 降低建筑密度
二.判断题(正确选T错误选F每题1分,共10分)
31.天体系统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总星系、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2.强烈的太阳活动使得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
33.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水能、风能、潮汐能都是转化的太阳辐射能
34.地球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35.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若在大气层长期滯留,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6.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
37.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是大气的反射作用
38.雪后天晴气温更低,最主要是因为雪的融化需要吸热
39.在沿海地区,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不同,在白天和晚上,海洋和陆地的近地面及高空风向不同,形成“海陆风”
40.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差异,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第Ⅱ卷(综合题 共3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如图12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 km的太阳能路灯街道。
材料二 如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13。
(1)若在下列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不适宜的是(2分)
A.银川 B.拉萨 C.成都 D.呼和浩特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2分)
(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3分)
42.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其判断依据是 。
(2)界面名称:D ;F
(3)C层主要由 组成。G层叫 ,可能与地球的 形成相关。
43.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15,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①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1分)
(3)运用上述原理,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2分)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2分)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
(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在下面图16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1分)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2分)
(2)若下图17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2分)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2分)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请说出一个生活实例。(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ADADC
6-10CDCBB
11-15ABCBD
16-20CDBAA
21-25BCCBB
26-30ACABD
31-40BBBAA ABAAB
41. (1)C
(2)从总体上看,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42.(1)横 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
(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各类岩石 外核 磁场
43. (1)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2)③
(3)沙漠白天天气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4)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潮造成的损失。
44.(1)如图 大气上升或下降 气压差异
(2)画图如下所示 向下 向上
(3)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