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
高一12月月考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新年开启的第一周全国大范围降温,北方地区普降暴雪,今冬首个寒潮来袭,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预警。下图为“四种天气系统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 此次入侵我国的寒潮属于哪种天气系统(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下列关于此次寒潮天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B. 暴雪影响交通,交通事故频发
C. 农作物遭受冻害 D. 寒潮过后气温快速回升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此次入侵我国的寒潮属于冷锋天气系统,甲是冷锋,乙是暖锋,丙是气旋,丁是反气旋,A对。
【2题详解】
寒潮过后气温急剧降低,D错,其余选项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只能选D。
某天气系统过境后,家住我国南方的刘老师打开手机中的天气预报软件,获得了当地从昨天到接下来一周的天气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3. 上述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4. 关于图中所示各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昨天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B. 今天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C. 明天大气保温作用较好 D. 周二白天洗车店生意较好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从昨天到接下来一周的天气资料,可以看出气温下降、天气转晴、带来降水,可能是冷锋过境,所以A正确。
【4题详解】
从昨天到接下来一周的天气资料,可以看出昨日天气晴朗,大气污染较轻,今天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明天天气晴朗,大气保温作用较差,所以B正确。
2017年10月19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等地出现大雾。下图为该日0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北京出现大雾的原因有( )
①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②等值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
③水汽和凝结核多,易形成雾 ④受冷锋过境影响,污染加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如果甲天气系统向西北移动,台湾岛将可能出现( )
A. 持续大雾 B. 狂风暴雨
C. 晴空万里 D. 大风降温
【答案】5. C 6.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1)形成雾一般需要具备静风或微风天气且水汽较为充足等条件,据此分析即可。(2)甲天气系统属于台风天气系统,其控制下将出现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天气现象。
【5题详解】
据图示,此时低压在海上,并不控制北京,北京附近等值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但北京处于低压中心的西北,水汽和凝结核多,易形成雾;区域的低压槽并不明显,也没有冷锋过境,据此选C。
【6题详解】
甲天气系统属于强低压中心,而且系统中心附近等压线密集,属于台风天气系统,若其向西北移动,台湾岛将经历台风天气如狂风暴雨等,选B。
读2017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列问题。
7. 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植被覆盖率
8. 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贵阳比昆明( )
A. 气压低 B. 气温低 C. 降水少 D. 云量少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甲天气系统是昆明准静止锋,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受云贵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与南方的暖气团在此形成准静止锋。故受地形的影响,排除ABD,故选C。
【8题详解】
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贵阳气压高、气温低、降水多、云量多。ACD错误。故选B。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9. 该环境问题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 全球各纬度降水量增加
B. 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
C. 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D. 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
10. 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大量使用制冷设备 B. 过度排放酸性气体
C.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北极熊生存范围越来越小,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冰融化所致,全球变暖,部分纬度降水增加,部分地区降水减少,A错。由于低纬度降水增多,气温升高,热带雨林面积增加,B错。全球变暖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C对。火山、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与全球变化无关,D错。故选C。
【10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环境问题为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所致,故选D。
【点睛】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 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
A.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 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 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 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12. 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 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 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答案】11. D 12. A
【解析】
试题分析:
【11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①是社会循环,提供给城市的,应是跨流域调水。②是自然循环,进入城市地表水,应是地表径流。③是社会循环,由城市地表水进入用环节,应是管道输水。⑦是人工降水,是社会循环部分,为城市提供水.B项正确。
【12题详解】
人类对城市水循环有影响,结合图分析,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水量⑤,A对。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④蒸发减少,B错。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不会减少②地表径流,C错。城市绿地建设,不会减少⑥水汽输送,可能大气湿度增加,D错。
【考点定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知识拓展】此题考水循环的环节知识和影响.熟记水循环的环节,区别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大.关于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补充如下:
(一)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的分配。如修筑水库,
2、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地表、地下水贮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额干旱化和盐渍化威胁。
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导致地区性气候向干旱化方向发展,直到形成荒漠。
4、环境污染而恶化水质,影响水循环的蒸散过程。洋面的油污染导致蒸发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增加,密度增大,也会影响到蒸发。
五、由于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大气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CO2 CH4 CFC8 等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改变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平衡而引起的气温升高、全球性降水增加、蒸发加大和水循环的加快以及区域水循环变化。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可持续几十年到几百年。
另一方面,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排出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水循环。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入水循环能形成酸雨,从而把大气污染转变为地面水和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颗粒物也可通过降水等过程返回地面。土壤和固体废物受降水的冲洗、淋溶等作用,其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径流、渗透等途径,参加水循环而迁移扩散。人类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受到污染,最终使海洋受到污染。
(二)人类作用过的水循环反过来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洪涝干旱灾害 由于人类滥砍滥伐、围湖造田、过度开采地下水、致使植被破坏,湖泊缩小消失、水土流失,导致森林水资源涵养空间被破坏,湿地面积急剧减小,森林、湿地的调蓄能力降低,致使洪涝灾害发生。
2、水资源不足 地球上淡水储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7%,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河水、淡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左右。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富裕,然而,由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的工业、农业废弃物直接或间接的进入水循环,造成大面积水域污染,盐化(海水入侵),是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3、水环境恶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物种灭绝,影响生态多样性。由于人类对水循环的过分作用,导致水环境恶化,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水环境的饿恶化,也使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部分生物物种灭绝,影响生物多样性。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小题。
13. 上面为两幅海洋表层等水温线图,虚线表示洋流,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
A. 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 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C. ①②均向北流动
D. 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14. 如果②洋流在大西洋中,有可能是( )
A. 巴西暖流 B. 本格拉寒流 C. 东澳大利亚暖流 D. 加那利寒流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则①②均向北流动, C正确;据图可知,①洋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可判断是暖流,且水温南高北低,为北半球,A正确;②洋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可判断是寒流,水温南低北高,为南半球,B错误;据气温值可判断应位于中低纬度环流中,①为暖流,应位于大陆东岸,②为寒流,应位于大陆西岸,D正确。故选B。
【14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②为寒流,AC排除;且位于南半球,则如果②洋流在大西洋中,有可能是本格拉寒流,B正确;加那利寒流位于北半球,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甲处渔场的成因主要为( )
A. 寒暖流交汇 B. 上升补偿流 C. 径流入海 D. 人工养殖
16. 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有(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5. A 16. A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海陆分布位置,甲渔场是纽芬兰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A对,C错。上升补偿流形成的是寒流,B错。世界大渔场不是人工养殖场,D错。
【16题详解】
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是暖流。读图,在中低纬度环流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暖流,西岸是寒流,可以判断④是寒流。①是墨西哥湾暖流,②是北大西洋暖流,③是北赤道暖流,A对。
考点:世界性大渔场的成因,洋流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读“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7. ①地的洋流名称是( )
A. 本格拉寒流 B. 厄加勒斯暖流 C. 日本暖流 D. 墨西哥湾暖流
18. 若我国一商船6月份从④海域回国,此时商船( )
A. 顺风顺水 B. 逆风逆水 C. 顺风逆水 D. 逆风顺水
【答案】17. C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该海域位于我国东部,为日本暖流。
【18题详解】
6月份②海域盛行西南季风,受其影响,海水向东流动。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关专业人员探索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取得良好效果。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下图示意一般城市和海绵城市雨水排放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 下列城市建设,属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一部分的是( )
A. 拓宽下水道、增加主干道坡度 B. 路面铺设透水材料、绿色屋顶蓄水
C. 裁弯取直河道,改变河流流向 D. 道路旁修建水渠、校园操场塑胶化
20. 与一般城市相比,海绵城市的水体排放量占比较低主要是由于( )
A. 雨季回灌,地下水储量增加 B. 枯枝落叶积存,地表径流缓慢
C. 热岛效应缓解,降水强度降低 D. 土地硬面化面积减少
【答案】19. B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增加下渗,并加强蓄水利用,减少地表径流,路面铺设透水材料能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绿色屋顶蓄水增加蓄水利用,故B正确。A虽然增加了下渗量,但没有加强储存,A错;裁弯取直河道,并没有加强下渗和存储水资源,只是加强了地表径流的通过速度,C错;其道路旁修建水渠,并没有增加下渗、校园操场塑胶化虽然增加下渗,但总体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不足,D错。故选B。
【20题详解】
海绵城市降水后水体能更多地进入到地下或储存在地表低洼处,则排放到域外的水体较少,即D正确。解题关键明确材料中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本质就是减少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水循环的干扰,核心就是尽可能保持地面的透水性。故选D。
【点睛】低影响开发从水文循环角度,要维持径流总量不变, 就要采取渗透、储存等方式,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要维持峰值流 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调节等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40分)
21.读我国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地处于________(天气系统)控制下,其中心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________流动,A地此时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
(2)B、C两地在未来几天都将有锋面过境,分析两地即将过境的锋面类型,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和天气状况。
地点 | 即将过境的锋面类型 | 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天气 | 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和天气 |
B |
|
|
|
C |
|
|
|
(3)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
【答案】(1)反气旋 顺时针方向辐散 晴朗
(2)
(3)寒潮 沙尘暴
【解析】
【详解】(1)根据等压线数值,此时,A地地高压系统控制,从气流角度看,处于反气旋控制下,其中心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方向辐散,A地此时的天气状况是晴朗。
(2)B、C两地在未来几天都将有锋面过境,结合锋面符号判断,C地位于冷锋的锋前,即将过境的锋面类型是冷锋,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降温、雨雪、大风天气,过境后的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B位于暖锋的锋前,过境时天气状况可能是云层加厚、且有持续性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地区受冷高压影响,可能出现寒潮天气。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天气,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2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洋流①②的名称。
(2)结合图中洋流,说明洋流对甲、乙两地气候的影响。
(3)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到达丁的过程中,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____,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请说明原因。
(4)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答案】(1)①为秘鲁寒流,②为巴西暖流。
(2)洋流①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洋流②促使了乙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形成。
(3)快 减慢 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
(4)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解析】
【详解】(1)根据图示陆地轮廓,该区域为南美洲南部海、陆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①为秘鲁寒流,②为巴西暖流。
(2)结合上题,①为秘鲁寒流,②为巴西暖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洋流①秘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促使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洋流②巴西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促使乙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形成。
(3)根据洋流流向判断轮船前期航程顺巴西暖流,速度比较快,后期在丁海峡处变慢,因为逆西风漂流。
(4)丙处为秘鲁渔场,受秘鲁寒流影响形成渔场。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全球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②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形成荒漠环境;
③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例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④海洋污染: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目前最严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
23.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答案】(1)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任答3点) (2)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统一管理与调配”必答;其余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等方面分析。与流域的地形、气候有关。渭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夏季降水多,因此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处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河流含沙量大,渭河冬季气温低于0℃,所以有结冰期。
(2)据材料可知,渭河经过关中平原,农业富庶,则说明农业用水量大;且是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说明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且存在污染、浪费等现象,导致近年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措施应从原因角度分析,因此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应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