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11个,共44分, 每个4分)
1.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相互关联示意图。下列有关图中①②③④对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B. 洪涝灾害加剧、调蓄洪水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C. 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D. 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
【答案】C
【解析】
【详解】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注意两者间的因果联系。读图分析可知,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则湖泊的调蓄洪水能力减弱,则会加剧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湖泊面积缩小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即根据因果联系即可判断图中①~④方框相应是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故选C。
下图为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 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
B. 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
C. 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
D. 衰退期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
3. 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将资源开采业集中到赢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B. 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
C. 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步伐
D. 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资源开采
【答案】2. C 3. D
【解析】
试题分析:
【2题详解】
注意多轴坐标的准确读图,图示70%所在的纵坐标是资源总开采量,反映当资源总开采量超过70%,则进入衰退期;而在其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主要差异又体现在资源年开采量上,成长期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不断上升;成熟期阶段,则资源年开采量保持稳定,在衰退期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故C项正确。
【3题详解】
直接根据选项内容,节约资源、实施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是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一般做法,而停止资源的开采显然不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的坐标含义准确的读图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原理,注意比较分析。
4.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复杂多样
B. 冬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早晚不同
C. 南北温差大
D. 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早晚不同
【答案】D
【解析】
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灾害性天气.如,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故选D。
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0.02-0.03人/km2,农业时期为40人/km2, 工业时期为160人/km2。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 该材料反映出影响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 资源 B. 科技发展水平
C.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6. 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人口容量进行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③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对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的基础之上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该材料通过不同时期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差异,反映出影响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口容量会增大,B对。材料不能体现不同时期资源、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的变化,A、C错。同一时期,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D错。
【6题详解】
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人们对人口容量进行估计,有利于人口政策的调整,意义重大,①错。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人口容量的估计值,②对。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人们假设的条件相同,对人口容量的估计值也相同,③错。对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的基础之上的,④对。D对,A、B、C错。
下图为2007—2033年我国总人口及年龄结构组成变化图(含预测),预计2021年我国总人口达到峰值,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图示时间段,我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是( )
A. 2007年 B. 2017年 C. 2021年 D. 2032年
8. 与其他年份相比,2021年我国人口特点表现为( )
A. 劳动人口多,就业压力大
B. 总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C. 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较接近
D. 老年人口数量与少儿人口数量最接近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据图可知,15—64岁人口总数变化不大,但是总人口数2007年最少,因此该年我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故选A。
【8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与其他年份相比,2021年总人口数最大,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较接近,约相等,而15—64岁人口总数变化不大,因此劳动人口多不多,不存在就业压力大问题,AB错误,C正确;据图可知该年份老年人口数量多于少儿人口数量,D错误。故选C。
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2016年6月1日,俄罗斯《远东1公顷土地法》正式生效,将吸引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表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2002—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
A. 出生率提高 B. 就业率提高
C. 迁出率下降 D. 就业人口减少
10. 2016年6月1日后,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
A. 经济矿产开发 B. 环境生态保护
C. 政策国土开发 D. 军事加强国防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据图可知,俄罗斯远东东地区总人口数在减少,而就业人口数在增多,说明就业率提高。故选B。
【10题详解】
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在政策的引导下向远东迁移开发国土资源,其影响因素是政策,主要目的是国土开发。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自然灾害,资源状况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国家政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战争,婚姻家庭等。
11.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 )
A. 顺应民意 B. 增加劳动力
C. 鼓励垦荒 D. 奴化民众
【答案】B
【解析】
【详解】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劳动力,农业社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故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6分 )
二、综合题(共56分 )
12.下面图甲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乙是120°E附近某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②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 此自然带在澳大利亚分布较广,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原因是__ 。
(2)图甲中④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⑤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①地—④地—⑤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为基础的,③地—②地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__因素影响。
(3)图乙中A、C代表的自然带可能分别是_____ 。
【答案】 (1) 热带荒漠带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吹离岸风,空气干燥;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水分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解析】
【详解】(1)据图甲分析可知,②地位于澳大利亚西海岸,可判断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气候类型和自然带一一对应,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从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地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吹离岸风,空气干燥;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分布有大面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分布范围广。
(2)据图甲可知,④地地处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据图可知,①地—④地—⑤地的自然带变化是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③地—②地自然带的更替主要是受水分因素影响。
(3)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一致。据图乙分析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热带,则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为温带落叶落叶林带,依次类推可知C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13.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假设各国政府的政策从2009年年中起开始不变,世界对一次能源的需求如下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是煤炭、石油和生物质能中的某一个,则甲为 ,乙为 ,丙为 。按使用状况分类,丁属于 。
(2)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的能源结构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50年后,太阳能成为一次能源中的主力,试分析其优缺点。
(4)如果在我国开发太阳能资源,则优先选择在( )
A.西北地区 B.四川盆地 C.海南岛 D.华北平原
(5)简述上题中该地发展太阳能的优势。
【答案】(1)石油 煤炭 生物质能 新能源
(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造成全球温度上升和气候变化
(3)优点:分布普遍,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利用的时间长。
缺点:受天气和昼夜变化影响大,不连续、不稳定,强度低。
(4)A
(5)西北地区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光照强,太阳能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地势较平坦开阔,人口稀少,有利于对太阳能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解析】
【分析】
甲、乙开发利用较早,目前占比重较大,以后所占比重减小,应是非可再生资源。早期乙占比重大,甲占比重小,则甲为石油,乙为煤炭。太阳辐射能的优点是分布普遍,清洁无污染,是可再生能源。西北地区属于非季风区,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详解】(1)甲、乙、丙是煤炭、石油和生物质能中的某一个,根据图示利用年代及所占比重,甲、乙开发利用较早,目前占比重较大,以后所占比重减小,应是非可再生资源。早期乙占比重大,甲占比重小,则甲为石油,乙为煤炭。丙以后占比重继续增大,是可再生能源,为生物质能。丁目前正处于开发利用时期,开发利用的晚,按使用状况分类,丁属于新能源。
(2)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的能源结构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造成全球温度上升和气候变化。
(3) 2050年后,太阳能成为一次能源中的主力,优点是分布普遍,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利用的时间长。缺点是太阳辐射能受天气和昼夜变化影响大,不连续、不稳定,强度低。
(4)如果在我国开发太阳能资源,则优先选择在西北地区开发,西北地区属于非季风区,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A对。四川盆地、海南岛、华北平原属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能较少,B、C、D错。
(5) 该地发展太阳能的优势包括。从资源角度分析,西北地区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光照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电站占地面积广,西北地区地势较平坦开阔,人口稀少,有利于对太阳能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14.下列图表回答,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摄氏度)。
(1)图1、图2和表中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
(3)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____。
(4)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____ (多项选择)
A.经济状况 B.交通条件 C.历史文化 D.政策法规
【答案】(1)地形、气候、水源 (2)温带
(3)地形平坦,利于农耕;交通便利:房屋建筑成本低
(4)AB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和增长的因素等相关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图甲反映河流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图乙反应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格资料反映气温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表格资料反映:舒适温带为21℃±3℃;为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3)海拔在0—200M之间为平原,由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且平原地区便于交通;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等方面分析。
(4)影响人口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状况、交通条件、历史文化、人口政策等方面,因此答案ABC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