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地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地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1页
    【地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2页
    【地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40题,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 总体比较寒冷 B. 总体比较湿润
    C. 冷暖干湿交替 D. 温暖干旱明显
    2. 在图示甲时期( )
    A. 被子植物繁盛 B. 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 海平面高于现代 D. 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全球降水较少,即全球温暖干旱明显。选D正确。
    【2题详解】
    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被子植物并没有繁生;图示该时段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温度你,海平面较低;这时期还没有传统农业。选B正确。
    【点晴】
    距今2.5亿年-6500万年前的时代,地质学上分为3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称为中生代,是地球上爬虫类统治地球最鼎盛的时代,其中代表动物恐龙,出现于三叠纪晚期,鼎盛于侏罗纪、白垩纪中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由于当时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种就是恐龙(统治地球时间长达约1.6亿年之久),故中生代也被称为恐龙时代。
    被子植物是在大约1.3亿~1.3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起源的。直到离今8000~90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被子植物才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占了统治的地位。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作用强烈,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影响富铝土的形成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成土母质 B. 气候 C. 生物 D. 地形
    4. 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 赤红壤 B. 砖红壤 C. 红壤 D. 黄壤
    5. 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B. 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C. 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物逐渐加厚
    【答案】3. B 4. B 5. C
    【解析】
    【分析】
    考查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3题详解】
    富铝土是在强烈的淋溶作用形成的,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起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说明富铝土形成是强烈的淋溶作用的结果,淋溶作用强的地区,气候湿热,故B正确。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质的重要来源,但对“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影响不大,因此不是富铝土形成的主要成因,故A错误。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故C错误。富铝土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因素会影响其形成,但不是主因,故D错误。
    【4题详解】
    富铝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具有明显脱硅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系列,包括热带的砖红壤、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和黄壤等4个类型。其中热带的砖红壤所在地区水热条件最好,淋溶作用最强,因此铁、铝的相对含量最高,故B正确。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中铁、铝含量较少,故A、C两项错。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故D项错。
    【5题详解】
    气候和地形是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不同地区气候和地形不同,发育土壤类型都不同,A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不是成土母质,它是形成土壤的基础,B错误。陡峭的山坡极易水土流失,难以留住养分,因此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C正确,选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物逐渐加厚再变薄,再中纬度地区风化能力最强,到高纬度又减弱,因此D错误。
    【点睛】富铝土是土墩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中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
    6.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荷兰人酷爱木鞋和风车,因为它们对于荷兰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在历史上,木鞋和风车为荷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图示意荷兰木鞋和风车。据此完成问题。

    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气候全年湿润 B. 红壤广布,土质黏重
    C. 高原地形,地势高峻 D. 河阔水深,水流湍急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的相关知识。
    【详解】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一方面,荷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气候潮湿,土壤含水量高,适合穿木鞋。另一方面,荷兰以平原为主,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木鞋不变形不渗水,防潮,好清洗,利于在泥泞中行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不是红壤分布区,红壤分布在热带雨林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错。荷兰是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河流水量大,水流平缓,C、D错。
    【点睛】木鞋不怕潮湿的环境,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气候全年湿润。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 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 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 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8. 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 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 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 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答案】7. A 8. C
    【解析】
    甲图,大漠胡杨,反映了干旱的环境;乙图是林海雪原,位于东北长白山区;丙图海南椰树,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丁图黄山迎客松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7题详解】
    丁图黄山迎客松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外力以流水侵蚀为主,也没有千沟万壑的景观,A错;乙图是林海雪原,冻土广布,但这里是山地,不是雪域高原,B错;丙图海南椰树,水热充足,土壤并不贫瘠,C错;甲图,大漠胡杨,反映了干旱的环境,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光照充足,所以D对。
    【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甲地的植被根系发达,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常年干旱,地表水少,A错误;乙地叶成针状是由于所处纬度高,气候寒冷,B错误;丙地的植被四季长青,是由于位于热带,终年高温,C正确;丁地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D错误。【点睛】
    本组题主要通过考查考生对景观图的判读,重点考查考生对我国典型的自然带及植被分布,及相应的气候类型及特征,试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单一,难度也不是太大,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9.下图为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读图,回答问题。

    该山地北坡属于( )
    A. 阳坡、迎风坡 B. 阴坡、背风坡
    C. 阳坡、背风坡 D. 阴坡、迎风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
    【详解】由于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而甲地的海拔高度明显高丁甲地,故判断甲地(北坡)位于阴坡;根据图示山顶积雪的分布状况,北坡雪线较高,南坡雪线低,而南坡又是向阳坡,故判断南坡应为迎风坡,降水量丰富,故雪线较低,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因此北坡为阴坡和背风坡,选B项。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坡向和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降水量对雪线高度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向阳坡和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热条件的差异分析。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图中A—B—C三地陆地自然带依次是(  )
    A. 温带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 B. 温带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C. 热带雨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D. 荒漠带、草原带、落叶林带
    11. 有关图中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的正确说法是(  )
    ①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差异
    ②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差异
    ③三个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更替
    ④三个自然带由低纬向高纬更替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0. B 11. A
    【解析】
    【分析】
    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0题详解】
    ABC处于温带地区,A位于沿海地区降水较多自然带为温带森林带,B降水相对较少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C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自然带为荒漠带图中A-B-C三地,距海越来越远,水分条件越来越差,体现了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经度地带性,陆地自然带依次是温带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题详解】
    图中A、B、C三地陆地自然带东西更替,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③对④错;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差异, ①对②错;选择A。
    【点睛】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 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①③② D. ②①③
    13. 下列关于多年平均雪线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纬度越低雪线越高 B. 气温越低雪线越高
    C. 降水越多雪线越高 D. 副热带雪线最高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①②③表示了不同要素的纬度分布规律,根据各要素分布规律可知,气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其分布是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如③线所示。就降水而言,赤道地区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其降水量是全球最多的;到了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显著,形成了一个降水低谷区;而到了南北纬60°附近,由于受极锋的影响,降水又较多;由此可知降水量的分布如图中的①线所示。赤道地区的气温虽然较高,但由于降水丰富,其雪线高度往往低于终年少雨的副热带地区,即雪线高度分布曲线如图的②线所示。故选B。
    【13题详解】
    从图可可以看出,两极地区因气温最低,雪线高度也最低,但雪线高度并非是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的,它的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地区,在降水量大的赤道地区,雪线高度相对较低。故选D。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
    A. 平原 B. 山地 C. 高原 D. 盆地
    15. 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甲丙之间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虚线处是鞍部 B. 虚线处是河谷
    C. 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 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可知是亚洲的日本,日本多山地和丘陵,且主要在日本的中部,故海岛的四周较为平坦,铁路主要在岛屿的四周,故主要受地形影响,B正确。故选B。
    【15题详解】
    交通线路的建设需要考虑坡度的陡缓,坡度陡,使交通运行增加危险性,要避开,C正确,故选C。
    16.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据此可知“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 ( )
    A. 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 B. 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
    C. 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 D. 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
    【详解】全球变暖,气温上升,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C对。北极自古就有极昼,且极昼持续时间相差不大,但是气温近30年升高速度加快,故这变化发生和极昼关系小。且北极晴天时,北极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量小,获得热量少,A、B错误。北极周边人口稀少,且没有具体材料说明周边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是否剧增,北极周边的国家较发达也在控制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故也不会出现剧增的现象, D错误。故选C。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温室效应,也就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导致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下图表示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回答下列各题。

    17. 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最大不同:我国是以( )为主要消费能源,而世界是以( )为主要消费能源。
    A. 煤炭 天然气 B. 石油 天然气
    C. 煤炭 石油 D. 煤炭 核能
    18. 我国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购买石油以保证能源消费,分析降低石油大量进口的根本措施是( )
    A. 增加进口石油的自主产量 B. 提高利用率,开发新能源
    C. 提高国内石油市场价格 D. 加大我国近海石油开采力度
    【答案】17. C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我国的能源是以煤炭为主要消费能源,世界是以石油为主要消费能源,选C。
    【18题详解】
    降低石油大量进口的根本措施一方面要提高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拓宽能源渠道,开发新能源。增加进口量与题意不符,提高国内石油市场价格不能增加石油总量、近海石油开采量有限,更不能盲目加大开采力度,选B。
    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广西梧州市是一座山城,多为丘陵地形,斜坡多,陡坡相对少,每年有百十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的含义是(  )
    A. 滑坡、降雨量、崩塌 B. 崩塌、滑坡、降雨量
    C. 降雨量、滑坡、崩塌 D. 降雨量、崩塌、滑坡
    20. 关于该市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均衡性
    B. 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
    C. 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D. 海拔高处滑坡多,海拔低处崩塌多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西地区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甚至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降水充沛,由图中曲线及降雨量坐标数值可知a曲线应为降雨量。由材料可知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以下的斜坡上,而梧州市多为丘陵地形,海拔较低且地形坡度不会很大,可知滑坡的频次应高于崩塌,则b、c曲线分别应为滑坡和崩塌,据此分析选C。
    【20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时间上(季节性)和空间上(不同海拔不同坡度多发的地质灾害种类不一样)都呈现不均衡性;由图可知,地质灾害集中于降雨量大的季节,可推知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但并非所有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由材料可知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据此分析选B。
    21.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不同的国家),回答问题。

    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
    A. 1、2、3 B. 4、5、8
    C. 7、9、10 D. 6、11、1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人口增长模式。
    【详解】图中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出生率,横坐标表示人口死亡率。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在图中的出生率、死亡率约是1﹪左右,可以判断是1、2、3国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中1、2、3的“三率”都很低。A对。4、5国家死亡率高,B错。9、10 、6、11、12国家出生率高,C、D错。从图中不难看出,11出生率最高,10死亡率最高。故选A。
    【点睛】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高低高模式,主要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等地。发达国家主要是低低低模式,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三低模式是的低,数值大约是1﹪左右。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迅猛,预计2012- 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由1.94亿增长到4.83亿,老龄化水平由14.3%提高到34.1%,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发达国家长时期、分阶段出现的老龄问题将在我国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读201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图。

    注:高龄化是指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群体占全体老人(大于60岁或65岁)的比例趋于上升的过程。
    22.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有( )
    ①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
    ② 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③老年人口高龄化显著
    ④ 老年人口比重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3. 我国的老龄问题被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速度快 B. 大量国外移民迁人
    C.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 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答案】22. A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目前我国80岁及以上的老人群体占全体老人的比例相对较低,高龄化并不是很显著,③错;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间较长,因此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部分发达国家小,④错;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老年人口数量甚至超过某些发达国家的人口总量,故①对;读图,结合题干信息可知,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速度快,说明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故② 对。选A。
    【23题详解】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完成的,而是在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实现的;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长时期以来一直保持较低的出生率,从而加速了老龄化进程,加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发达国家,使得我国的老龄问题被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故A错,C对。我国没有大量外国移民迁入,B错;环境人口容量下降不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故D错。
    根据广州市政府的统计,2017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449.84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24. 广州提出的“1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500万”是指(  )
    A. 环境人口容量 B. 人口合理容量
    C. 环境承载力 D. 土地承载力
    25. 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A. 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B. 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 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 鼓励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提前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故为人口合理容量,B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人口数量的最大值,故不能作为“活得舒服”的条件,A错。“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定义可表述为: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从人口的数量角度表达就是环境人口容量,从题中的“过得舒服”可知不是环境承载力。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从题中的“过得舒服”可知不是土地承载力。故可把D排除。
    【25题详解】
    广州市劳动力人口数量较大,无需在引进移民,D错;而应该发展科技,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广州市的发展方向,C对。广州本省的矿产资源少,东部沿海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实行经济的转型,降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提升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故A错;从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可以看出,0~14岁人口下降,15~64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较快,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的6.75%,而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或=7%,故广州市还没有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故B错。
    【点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如下图为我国春运期间各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单纯基于一省人口的总流出或总流入的强度)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粗细代表流入和流出强度。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图示反映出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空间距离
    ②交通方式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地形阻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7. 图中甲、乙两省(区、市)分别是( )
    A. 山西、青海 B. 广东、安徽
    C. 云南、北京 D. 山东、内蒙古
    28. 该图说明( )
    A. 历史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
    B. 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最为复杂
    C. 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
    D. 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北京、天津、上海
    【答案】26. C 27. B 28. C
    【解析】
    【26题详解】
    图示反映出口首位流指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而且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因此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空间距离、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方式、地形阻隔不能从图中读出,实际中也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据此选C。
    【27题详解】
    图中甲、乙两省分别是人口流入区、人口流出区,因此应分别对应经济发达与经济落后区域,结合选项选B。
    【28题详解】
    该图说明,经济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基本是周边地域或环渤海地区,并不复杂;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广东、上海、北京,据此选C。
    【点睛】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
    A. 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 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 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 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30. 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
    A. 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 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 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 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答案】29. C 30.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农民工回流与对劳动力需求大的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所以A、D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错;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正确。
    【30题详解】
    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AB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排除;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答案选D。
    【点睛】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读“某城镇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31. 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32. 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
    A. 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 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 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答案】31. D 32. D
    【解析】
    【31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占地面积最大,可判断为住宅区;②位于城市中心,可判断为商业区;③位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可判断为工业区。故选D。
    【32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位于河流的上游,且交通便利,濒临高等院校,但能反映其自然环境优美的应从河流和风向角度考虑。故选D。
    读“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阶段I 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
    A. 初级阶段
    B. 郊区城市化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34. 阶段II 中,城区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
    ①交通不便 ②地价上涨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 ①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33. A 34.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及其影响。
    【33题详解】
    阶段I中,城市中市中心人口最密集,正是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是城市化的初期阶段。A正确。
    【34题详解】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所以就有部分人口从市中心移向郊区。B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5. 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 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面积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36.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市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断扩大
    【答案】35. D 36. B
    【解析】
    试题分析:
    【35题详解】
    “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而其目的不是出售,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吸引城市周末度假不是直接目的;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故选D。
    【36题详解】
    “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市房价过高,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而反映居住人口减少;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人居环境恶化;周边农民的住宅不属于城区扩大。故选B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7. 关于该城市化模式图所代表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前 
    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③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后 
    ④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8. 该城市化模式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市地价不断上涨 
    ②城市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③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④经济地域差异日益缩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37. C 38.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逆城市化现象等知识点。
    【37题详解】
    20世纪70 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这一过程称之为逆城市化。图中市区人口外迁,主要发生在二战后,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③④正确,选C。
    【38题详解】
    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方面城市地价不断上涨、城市环境状况不断恶化,另一方面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①②③④正确。选D。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读图析图、运用所学分析问题能力。图中看出是逆城市化现象,应该出现在发达国家目前。
    “村中城”是指很多村落内或邻近村落间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解放前,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民乐地区凭借发达的水运成为华南丝区的集散中心。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纺织业蓬勃发展,民乐迅速走上乡村城市化的道路。2000年以后,民乐纺织业转移到西樵科技工业园,其“村中城”的空间景观一直持续至今。读民乐地区图。

    39. 与周边村落相比,民乐乡村最先开始城市化的主要区位因素( )
    A. 水运交通便利 B. 科技力量雄厚
    C. 改革开放政策 D. 国内市场广阔
    40. 2000年以后,民乐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变化可能引起( )
    A. 产业布局靠近河流 B. 纺织产业技术提升
    C. 当地就业结构改变 D. 户籍人口大量增加
    【答案】39. A 40. C
    【解析】
    【分析】
    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39题详解】
    有材料可知,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民乐地区凭借发达的水运成为华南丝区的集散中心。从图中可以看出,民乐乡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取水以及水运交通便利,有利于纺织业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选A。当时科技力量并不雄厚,B错误,所有的乡村都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不是民乐乡村发展的原因,因此C错误,国内市场广阔是共同原因,因此D错误。
    【40题详解】
    2000年以后,有材料可知,民乐纺织业转移到西樵科技工业园,其“村中城”的空间景观一直持续至今。说明现在民乐村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城市,而原先的纺织业等劳动力产业逐渐进行转移,转到科技工业园,因此民乐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变化可能引起当地就业结构改变,更需要的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而非单纯看重劳动力数量。因此正确答案选C。无法看出产业布局靠近河流,A错误。纺织产业已经转移,在民乐村可能发展别的产业,技术提升错误,B不选,户籍人口大量增加和人口出生率以及自然增长率有关,D错误。
    【点睛】产业发展的最初阶段都是靠劳动力的数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数量不再是优势,进行了产业转移,越来越看重劳动力的素质以及技术等因素。
    二、综合题(共40分)
    41.“千里秦岭,千里汉江”,山青水秀的陕南地区是生物资源的富裕地,也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区。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陕南地区植被类型多样,自中部汉江谷地向北至秦岭,依次可见的阔叶林、针叶林和草甸景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其成因。
    (2)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该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
    【答案】(1)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热量和水分发生了变化,植被也随之变化。
    (2)陕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汉江支流众多,且源于南北侧山地,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汇流速度快;汉江谷地地势平缓,泥沙淤积,排水不畅,易造成洪水泛滥,所以该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答对3点)
    【解析】
    【分析】
    考查汉江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考查了地形、气候、植被等特点,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查,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考查垂直地带分异规律。自中部汉江谷地向北至秦岭,依次可见的阔叶林、针叶林和草甸景观,海拔升高,温度降低,降水相对减少,水热条件随之变化,体现了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2)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夏秋季节,可以从地形、气候(降水、集水、排水)几方面因素影响。据图可知,汉江支流众多,从气候来说,汉水位于秦岭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尤其多暴雨,从地形来说,汉江上游河流落差大,河流汇水速度快,而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短时间强降雨容易造成内涝。
    【点睛】气候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就是随着海拔升高,山地的自然带谱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由高到低体现了热量和降水的差异,表现在自然带上就是植被类型的差异。通常洪涝灾害的产生是地形气候二者的共同因素,地势较低,排水不畅,尤其是河流下游区域,流域内多暴雨,短时间强降雨,汇聚大量水流,易产生洪涝灾害。
    4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伴随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材料二 我国 2009-2015 年 65 岁以上人口比重和财政养老补贴示意图。

    材料三 贵州省某山村原有居民 208 人,人们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过着清贫的生活。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村民陆续外出打工、经商,逐渐迁出了大山。如今, 山村里只剩下 2 位 80 多岁的老人和一条狗。
    (1)从年龄结构的角度出发,说明人口老龄化加剧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请你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提出几条建议。
    【答案】(1)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需求减弱,影响经济发展;从口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消 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社会生产;老龄化加剧,使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影响生 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提高少年儿童的比率,降低老年人口的比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有助于缓解我国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3)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兴办农村福利养老机构,建立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 的制度;建立农村老人活动中心;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加强尊老、爱老、养 老、敬老的宣传教育。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需求减弱,影响经济发展;从口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社会生产;老龄化加剧,使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能够增加人口出生率,从而提高少年儿童的比率,降低老年人口的比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3)本题主要考查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措施。可以从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兴办农村福利养老机构,建立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农村老人活动中心;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加强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
    【点睛】(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
    (2)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
    (3)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4)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
    43.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8 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 80 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下图 2 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因为城市发展过快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1)说明江苏省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拉力有哪些?
    (2)分析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
    (3)对江苏省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答案】(1)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
    (2)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严重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社会治安压力大等
    (3)①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②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③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④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⑤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⑥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化及其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迁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1)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化的的拉力因素即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积极因素。江苏省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拉力有:随着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二、三产业比重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城市经济水平较高,社会福利水平更高;城市的教育发展快,各类学校、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更齐全;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推动,交通设施日益完善。
    (2)由于城市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产、生活排放的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增加,城市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严重等;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周边的农业用地被城市建设用地取代,导致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城市人口的增加、私家车的普及和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更加严重;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地价高,再加上人口多、生活成本高,造成城市住房困难、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数量多,城市流动人口规模大,给社会治安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3)解决措施主要是针对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思考,造成城市出现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主要原因是城市规模过大、人口过多,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来分散大城市的人口和职能;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如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区,合理布局工业区、绿化带等,能有效缓解城市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优先发展公交等方式来改善城市交通条件;通过政府部门引导,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方式来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保护植被,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治理工业污染,严格执法加强对污染源监测,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如鼓励市民骑自行车、乘坐新能源汽车等),减少能源消耗,进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树立生态城市观,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