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共60分)
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哈雷彗星
2. 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
A. 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
B. 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
C. 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
D. 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
【答案】1. A 2.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的恒星,也是太阳系目前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天体,即是日地距离适中、质量和体积适中及液态的水。
【1题详解】
“橙矮星”是行星,与地球是一类天体;太阳是恒星,月球是卫星,哈雷彗星是彗星。选A正确。
【2题详解】
行星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是恒星与行星的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适当的体积和质量,有厚厚的大气,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的水。与形态特征、与地球的距离、及组成物质关系不大。选D正确。
据报道,中国有望发射自主火星控测器,中国现在的运载能力、测控能力也可以支持火星探测器发射。结合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 m3)
公转
周期
自转周期
四季
更替
地球
1.00
1.00
5.52
1年
23时56分
有
火星
0.11
0.15
3.96
1.9年
24时37分
有
3.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地外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十分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使昼夜的温度变化不会太大,故正确。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较适中,使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和液态水无关,不符合题意。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和液态水的存在无关,不符合题意。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使地球的温度适中,故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①火星的体积和质量远小于地球,其吸引力有限,大气有可能逃逸到宇宙中,所以火星不可能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不符合题意。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由于火星的公转周期和地球不同,所以四季的长度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③根据表格可知,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故正确。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故正确。 故选C。
【点睛】地球上液态水的存在主要是温度适中,气温在0℃以上100℃以下是液态水存在的条件; 根据图表内容可以确定火星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和四季、距离太阳的长度等。
2017年7月22日至8月1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NASA有关人员解释:“预计到通讯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备交流。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完成下列问题。
5. 太阳活动常对地球上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其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吹袭地球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南北两极出现极光现象
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6. 这次通信变差与火星、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相关,该时段火星最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
A. 甲段 B. 乙段 C. 丙段 D. 丁段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吹袭地球后,a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③强调的是长波,故错误;b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故①、②正确。“白夜”现象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故所致,与太阳活动无关,④错误。故A正确。
【6题详解】
读图分析,在丙位置时,火星、太阳与地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从地球的方位来看,火星将会位于太阳的正后方。在这一位置,太阳将会对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因此,为了防止通信受损,NASA已经决定,暂停NASA和多个火星轨道飞行器以及地面火星车之间的通讯。故C正确。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纬度(°N)
64
50
40
30
20
0
可能总辐射(W/m2)
139.3
169.6
196.4
216.3
228.2
248.1
有效总辐射(W/m2)
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
7.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8. 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面降低,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变化规律之间没有相关性。 故选A。
【8题详解】
表格中最大有效辐射量低纬度高,中高纬度低,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对。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对。纬度高,虽然白天时间长,但是太阳高度角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③错。云层厚,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④错。 故选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和日照长短;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9.读下图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昼夜交替主要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
A. 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 C点在昼半球
C. 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 AB弧线是昏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D点位于晨线与赤道交点,下一刻将进入白昼;A、D、E三点都位于晨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同,都为0;此时D点为6点,则E点为10点;此时AB是晨线。 故选A。
【点睛】晨昏线即晨昏圈,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规律,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
10.下图中的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A图中,甲地在乙地的西北、丙地在丁地的东北;B图中甲地在乙地的西北、丙地在丁地的东南;C图中甲地在乙地的东北、丙地在丁地的东南;D图中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定为北极地区图,甲地在乙地的东北、丙地在丁地的西北。依据题意。 故选B。
【点睛】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11.读下图,若干年后河口处小岛最终与哪一岸相连( )
A. ①—甲,②—丙 B. ①—乙,②—丙
C. ①—乙,②—丁 D. ①—甲,②—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地球自转,在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考点:本题考查。
12.读下图以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若该图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 则北京时间为( )
A. 6日8时 B. 7日8时 C. 6日20时 D. 7日20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中心点为南极的示意图,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左下两日分界线为180°经线,右上两日分界线为0时,0时经线为0°,则北京时间为7日8时。 故选B。
【点睛】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0时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180°经线.由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为旧的一天。
读下图,6月22日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此时北京时间是 ( )
A. 17点 B. 5点 C. 1点 D. 13点
14. 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指的是( )
①北京的地方时
②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
③东八区的地方时
④东八区的区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C为太阳直射点的经线,故为12:00,根据地球的自传方向和180度经线可知,C点的经度为东经45度,位于东三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比C点早5个小时,故此时北京时间是17:00。故选A。
【14题详解】
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而不是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也不是116°E经线的地方时。故选D。
某区校长要到美国洛杉矶(119°W)友谊学校参观访问,机票上飞机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12月3日9:40。途中飞行时间为16小时50分钟,到达洛杉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 区校长从北京到洛杉矶时,当地区时是( )
A. 12月2日16:10 B. 12月2日17: 00
C. 12月4日2:30 D. 12月3日10:30
16. 到达洛杉矶后,为了与当地时间一致,区校长调整手表时间的方法是( )
A. 顺时针拨快8小时 B. 逆时针拨慢8小时
C. 顺时针拨快4小时 D. 逆时针拨慢6小时
【答案】15. D 16. A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根据计算(用119°W除以15°,余数大于7.5°,商加1)可知美国洛杉矶位于西八区,位于北京(东八区)西边,用飞机起飞时间(12月3日9:40)减去时区差(16),可得出飞机起飞时的洛杉矶时间是12月2日17:40,再加上途中飞行时间16小时50分钟可得出到达洛杉矶时当地的区时是12月3日10:30,答案是D。
【16题详解】
飞机起飞时的北京时间是12月3日9:40,再加上途中飞行时间16小时50分钟可得出到达洛杉矶时的北京时间是12月4日2:30,据上题可知到达洛杉矶时当地的区时是12月3日10:30,要与当地时间一致,应该顺时针拨快8小时,答案是A。
考点:该题考查时间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面左图、右图为由北极星方向俯视地球公转运动的两种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当地球运行到左图中的远日点附近时,其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
A. A位置 B. B位置 C. C位置 D. D位置
18. 当地球位于右图中的哪个位置时,北京的昼长时间长于广州( )
A. A位置 B. B位置 C. C位置 D. D位置
【答案】17. A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分析右图可知,A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C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则B点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D点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远日点附近时,时间为7月初,此时地球公转位置接近A点,故选A。
【18题详解】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北京纬度比广州纬度高,所以A位置(夏至日)时,北京的昼长时间长于广州,故选A。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元旦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
A. 清明 B. 小暑 C. 寒露 D. 小寒
20. 从立春到立夏,最可能出现在黄河流域的现象是( )
A.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B.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C. 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
D. 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答案】19. D 20. B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每年的1月初地球距太阳最近。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15°为另一个节气。计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
【19题详解】
地球公转过程当中,1月初距太阳最近,24节气当中小寒与近日点时间最接近,选择D。
【20题详解】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是立春后的景象,故答案选B。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是夏至时的景象,故A错;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是白露时的景象,故C错;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是冬季大雪时的景象,故D错。
21.2017年国庆节期间,全国人民在祝福祖国的同时也在享受国庆假期带来的快乐。在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处于图中的( )
A. a→b B. b→c C. c→d D. d→e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a为春分日、b为夏至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e为春分日。在我国国庆长假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处于下图中的c→d之间。 故选C。
22.贵州省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庆典于2018年8月8日下午5点在遵义新蒲奥体中心体育场正式上演 ,这时,太阳直射点( )
A. 位于北半球,并正向北移动 B. 位于南半球,并正向北移动
C. 位于北半球,并正向南移动 D. 位于南半球,并正向南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8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赤道方向移动,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正向南移动,选C。
23.下列四图中,日期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昼夜平分,时间为3月21日或9月23日;②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时间为6月22日。故不符合题意; B、③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时间为6月22日;④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时间为12月22日。故不符合题意; C、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时间为6月22日;③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时间为6月22日。故正确; D、①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昼夜平分,时间为3月21日或9月23日;④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时间为12月22日。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它一直有着微小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4. 若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则6月22日前后地球上( )
A. 极昼和极夜的范围会缩小 B. 温带范围会扩大
C. 热带范围保持不变 D. 热带范围会扩大
25. 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 )
A. 北极点永远是极夜 B. 没有昼夜交替
C. 没有四季变化 D. 不存在地方时差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若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则黄赤交角是23°28′,黄赤交角变大。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变大,极圈的度数减小,则6月22日前后地球上极昼和极夜的范围会扩大,A错。热带、寒带范围会扩大,C错,D对。温带范围会缩小,B错。
【25题详解】
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回归线度数为0,没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没有四季变化,C对。全球各地昼夜平分,A错。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不受影响,B错。地球有自转,应存在地方时差,D错。
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于2015年3月30日21时5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4月21日10时13分准确进入工作轨道, 14时18分,地面成功接收到卫星下发的导航信号。完成下列问题。
2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季节,西昌的白昼比莫斯科长
B. 该季节,北京天安门升旗时间逐渐提前
C. 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之时,西昌太阳正从西北方向日落
D. 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之时,全球新的一天范围占全球一半以上
27. 地面成功接收到卫星下发的导航信号之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可能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北斗导航卫星准确进入工作轨道当日,地面上经测定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如下图所示,纬度数值由高到低排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丁甲乙丙 D. 甲乙丁丙
【答案】26. B 27. B 28. D
【解析】
【2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2015年3月30日21时5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季节,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莫斯科纬度高于西昌,所以昼长比西昌长,A错。该季节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的昼长逐渐增长,日出提前,B对。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之时,为北京时间21时52分,西昌太阳早已日落,C错。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之时,为北京时间21时52分,180°经线为1时52分,此时新一天范围约占1/12,D错。故选B。
【27题详解】
地面成功接收到卫星下发的导航信号之时,为4月21日14时。读公转位置图判断,A为冬至日,B为春分日,C为夏至日,D为秋分日,(左倾左冬,右倾右冬),4月21日地球公转到BC之间,故选B。
【28题详解】
北斗导航卫星准确进入工作轨道当日为4月21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丙昼长为12小时,位于赤道上。丁昼夜长短差距最大,纬度最高,故选C。
【考点定位】昼夜长短的变化 日出日落方位 地球公转轨道位置
【名师点睛】日出和日落的方位和时间与当地当时的昼夜长短有关:
1. 昼长夜短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北(北半球)、东偏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北(北半球)、西偏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前,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后。
2. 昼短夜长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南(北半球)、东偏北(南半球) ;日落方位为西偏南(北半球)、西偏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后,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前。
3.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方位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设计: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正午太阳高度角与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保持互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9.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结合两分两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则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 )
A. 23°26ˊ B. 30° C. 46°52ˊ D. 60°
30. 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矮的日期是(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答案】29. C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30°N的地方,冬至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大,为53°26′;夏至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为6°34′;故一年中调整幅度为46°52ˊ。 故选C。
【30题详解】
如图所示,要活动支架最短,就是要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而扬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故选B。
某市(约21.5°N)的周邹家准备在某楼盘买房,楼是东西延伸,每家南北均有阳台;三栋楼的楼高均是48 m,楼层高3 m,楼间距如图甲所示,有一停车场(车位布置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31. 周邹的爷爷不想买太高楼层,婆婆希望更安静,周邹自己要求正午室内不要出现晒不到太阳的情况,周邹家最好买二栋的( )
A. 2楼 B. 7楼 C. 10楼 D. 都可以
32. 周邹的父亲想在停车场买一停车位(停车场长度与楼长一致),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最好选择( )
A. 甲车位 B. 乙车位 C. 丙车位 D. 丁车位
【答案】31. B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楼分16层,周邹的爷爷不想买太高楼层,所以最好不要超过楼层数的一半,C、D错。婆婆希望更安静,楼层也不要太低。周邹自己要求正午室内不要出现晒不到太阳的情况,根据当地纬度。冬至日是,正午太阳高度约45°,楼影长是48米,一栋、二栋的间隔是30米,所以二栋有15米高冬至正午时见不到太阳光,约是1—5层,A错,所以最好是7楼,B对。
【32题详解】
读图,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中,甲、丙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A、C错,乙、丁不易被晒到,考虑到周家主栽二楼,最好选择乙车位,方便停车、取车,B对,D错。
下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角,a、b、c、d分别是地球表面上的四个地点,回答下列问题。
33. a,b,c,d四点纬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
A. d—c—a—b B. b—a—c—d
C. a—b—d—c D. c—d—b—a
3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d两地可能都在北半球
B. a、b两地可能都在北半球
C. 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D. 正午太阳高度角与自转线速度成正比
【答案】33. C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所以c点纬度最低,a点纬度最高,排序正确的是a—b—d—c。所以C正确。
【34题详解】
a点位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b点纬度比极点低,但是正午太阳高度为0°,两者不位于同一半球;若a点位于北半球,则d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可能都位于北半球;此日太阳不一定直射北回归线;d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但c点线速度最大。所以A正确。
读某地一年中不同日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5. 该地可能位于( )
A. 20°N B. 20°S C. 30°N D. 30°S
36. 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 昼夜平分
C. 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D. 正值寒冷干燥季节
37. 当该地昼长最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齐齐哈尔昼长夜短 B. 北极圈出现极昼
C. 去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D. 该日过后南半球昼长渐长
【答案】35. B 36. D 37. C
【解析】
【35题详解】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据图可知,该地正午日影大部分时间朝向正南,少部分时间朝向正北。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多于朝向正南的时间;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少于朝向正南的时间,故选B,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ACD排除。
【36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纬20°,当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南纬20°,郑州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昼短夜长,为冬季,正值寒冷干燥季节,故选D。郑州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在夏至;郑州 昼夜平分是在春秋二分;郑州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是在夏季,故ABC可排除。
【37题详解】
当该地昼长最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是当地的夏季也是北半球的冬季,齐齐哈尔昼短夜长,故A错; 北极圈出现极夜,故B错;此时是南极的暖季,同时南极是极昼,故去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C正确;冬至日是南半球昼最长的一天,该日过后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故D错。
【点睛】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8. 上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图中序号依次是( )。
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 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9. 上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38. C 39. B
【解析】
【38题详解】
读图中各序号所起作用;①是供水、蒸发和渗透水分,应为水圈;②为生物圈供给养分,应为岩石圈;③供给氧气,应为生物圈;④产生降水,应为大气圈。故选C。
【39题详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有情,死而不已,化做春泥也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②③,故选B。
40.地震发生时,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会感到( )
A. 左右摇晃 B. 先摇晃后颠簸
C. 没有感觉 D. 上下颠簸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波速比横波快,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所以在空中飞翔的小鸟只能受到纵波导致的上下颠簸。故选D。
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 它从家中(120°E,40°N)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1. 它将到达地球的另一侧的位置是( )
A. (60°E,40°N) B. (120°E,40°S)
C. (60°W,40°N) D. (60°W,40°S)
42. 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 地壳一地幔一地核一莫霍界面一古登堡界面
B. 地壳一古登堡界面一地幔一莫霍界面一地核
C. 地幔一莫霍界面一地核一古登堡界面一地壳
D. 地壳一莫霍界面一地幔一古登堡界面一地核
43. 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图例:……横波 --------纵波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41. D 42. D 43. A
【解析】
【41题详解】
对趾点:地球表面上关于地心对称的位于地球直径两段的点;即关于底薪放入对称点:纬度数相同,北纬对南纬;经度之和等于180度,东经对西经,假如喜洋洋从北京穿越(120°E,40°N),她将到达地球的另一侧的位置是(60°W,40°S),故D正确,ABC错误。
【42题详解】
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在胖胖宇航员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故选D。
【43题详解】
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遇到液态物质速度迅速减小为0,消失。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遇到液态物质,速度先下降,然后在升高。故选A。
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它上面的身躯庞大。下面的底座狭窄,科学家们称它为“平衡石”。下图为“平衡石”景观图和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44. 图示“平衡石”岩石类型属于右面关系图中的( )
A. a B. b C. c D. d
45. “平衡石”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 岩浆活动--冷却凝结--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C.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 沉积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答案】44. A 45. C
【解析】
【44题详解】
读图,a为沉积岩、b为岩浆岩、c为变质岩、d为岩浆。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它上面的身躯庞大。下面的底座狭窄,科学家们称它为“平衡石”。图示“平衡石”岩石类型属于右面关系图中的a,故选A。
【45题详解】
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它上面的身躯庞大。下面的底座狭窄,科学家们称它为“平衡石”。“平衡石”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故选C。
金香玉是一种会散发出迷人香味的美玉,是火山爆发后,炙热的岩浆融合吸纳邻近芳香植物而冷却下来的产物,里面未见有机成分,属蛇纹石化方解石大理岩。汉白玉是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受岩浆影响,质地坚硬,是一种上好的建筑材料。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46. 有关金香玉的形成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
②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
③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
④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7. 下列关于两种玉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香玉和汉白玉都是变质岩
B. 汉白玉的形成过程是③
C. 汉白玉的岩石种类应该是c
D. 产汉白玉处应该常见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
【答案】46. D 47. A
【解析】
【46题详解】
金香玉是一种会散发出迷人香味的美玉,是火山爆发后,炙热的岩浆融合吸纳邻近芳香植物而冷却下来的产物,里面未见有机成分,属蛇纹石化方解石大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出露于地表,故选D。
【47题详解】
A、金香玉和汉白玉都是变质岩,故正确; B、汉白玉的形成过程是②,故不符合题意; C、汉白玉的岩石种类应该是d,故不符合题意; D、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汉白玉是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但不一定能形成喀斯特地貌,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48. 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 ①② B. ④⑤⑧ C. ②④ D. ③⑥⑦⑨
49. 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A. ② B. ③ C. ⑦ D. ⑨
50. 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 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
【答案】48. A 49. B 50. A
【解析】
【48题详解】
由题,煤炭资源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是地质时期的古代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埋藏沉积在地下形成,所以应先是形成沉积物,再形成沉积岩;读图,根据地质循环的环节分析,①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物,②是固结成岩过程,形成的沉积岩,A对,故选A。
【49题详解】
大理岩是石灰岩受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变质作用,对应的数字是③,故选B。
【50题详解】
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并不是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它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故选A。
【点睛】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
二、综合题(共50分)
51.下图为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P点的纬度是______,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左图中如果A点的时间为19时20分,B点的地方是是_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为北半球_____ (节气)日的太阳光照图,此时C地正处于_____(日出、日落),C点的太阳高度角是_____ ;C点所处的热量带是_____ 。此时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_____。
(4)如果日照图由左图变成右图,在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__(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
【答案】(1)(20°N,45°W) 70°N 70°S及其以南地区
(2)4时40分 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3)冬至 日落 0° 南温带 BAC
(4) 第一种情况: 南 北半球白昼将变短;
第二种情况: 先向北后向南 北半球白昼先变长后变短。
【解析】
【分析】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详解】(1)图示越往北昼越长,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晨昏线与经线成20°夹角,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135°E为黑夜的中央,太阳直射经线为45°W.P点所在纬度位于晨昏线的最高纬度,应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故判断为70°N,图示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故70°N以北出现极昼,而70°S以南出现极夜。
(2)图示135°E经线位于夜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应为0时,若A点的地方时为19点20分,则计算A点距离135°E时差为4小时40分,故B点与135°E的经度差为70°,故可知B点的地方时是4时40分,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从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3)读图可知,南半球南极圈内是极昼,所以北半球此时是冬至日,此时C地正处于日落,C点的太阳高度角是0°,C点所处的位置是南极圈以北是南温带,C点在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因此C点的昼长是24小时。 该日是北半球冬至,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大90°,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因此B点在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其次是赤道上的A离南回归线近,最后是南极圈上的C,B>A>C。
(4)在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短;或太阳直射点先向北后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先变长后变短。
5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布消息,已经在行星际空间中飞行四年的“朱诺”号探测器预计在2016年7月4日抵达木星,它是从美国南部的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的。
材料二 木星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并不是正球形的,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1)“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但木星上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为了保证“朱诺号”上的能源供应,应采取何种措施?
(2)与地球相比,木星有哪些条件有利于生物生存?有哪些条件不利于生物生存?
(3)美国为什么选择在佛罗里达州建航天发射基地(从纬度、交通与安全的角度分析)?
【答案】(1)加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采取措施使太阳能电池帆板始终对着太阳。
(2)有利条件: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不利条件:距太阳远,温度较低;缺少水分;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
(3)佛罗里达州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较大,有利于航天器的发射;临海,海运便利,有利于大型火箭的运输;周围海洋面积广阔,地广人稀,比较安全。
【解析】
【详解】(1)太阳能资源比较分散,难以集中,所以要加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并且想办法使太阳能电池帆板始终对着太阳,提高利用率。
(2)火星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外部条件与地球一样,如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不利条件是木星距太阳远,温度较低,这样会缺少液态水,也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不利于生物生存。
(3)佛罗里达州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较大,可提高火箭运载能力和节省能源;海运便利廉价,有利于运输大型火箭;三面临海,地广人稀,安全性高,有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