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5分,共75分)
1.关于东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
B. 180°经线在东半球
C. 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D. 20°W—0°—160°E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经纬网。东西半球以20°W和160°E分界,故选D项。
2.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180°经线为界,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度数都在减少
B.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
D. 所有经线都是大小相等的圆,而所有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经纬网。
【详解】以180°经线为界,向东为西经,向西为东经,故A错误;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B错误;所有经线都是大小相等的半圆,D错误;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C正确。故选C。
下图是一幅经纬网格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 A点的地理坐标是( )
A. (10ºS,170ºE) B. (10ºN,170ºW)
C. (10ºN,170ºE) D. (10ºS,170ºW)
4. 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点是( )
①A点 ②B点 ③C点 ④D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纬度分布规律北纬往北越来越大,图示为南北纬10°之间区域,A在北面,所在纬度为10°N,排除AD。根据经度变化规律,东经度往东越来越大,西经度往东越来越小,则A在东经度170°,排除B,所以A地理坐标为(10ºN,170ºE) ,选C。
【4题详解】
根据纬度和经度分布规律判断,AB在北半球,CD在南半球,故排除③④;AC同在一条经线上,经度为170°E;BD同在一条经线上,经度为170°W。根据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图示四个点均在西半球,所以既在北半球又在西半球的点是A和B,故选A。
5.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19时整成功升空。下图为飞控大厅大屏幕上显示嫦娥二号打开发动机开始制动。
有关材料中所呈现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
B. 包括三级天体系统
C.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D. “嫦娥二号”奔月途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嫦娥二号绕月球飞行,故始终位于地月系内,故选C项。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6. “蓝月亮”应属于( )
A. 行星
B. 恒星
C. 卫星
D. 彗星
7. “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A. 星云
B. 地球
C. 行星
D. 恒星
【答案】6. C 7. D
【解析】
考查天体、天体系统。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将地月系的知识迁移就可知道,“蓝月亮”围绕行星公转,就是相当于地月系中的月球,所以应属于卫星。故选C。
【7题详解】
只有恒星能自身发光,行星、卫星本身不发光。联想地月系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而月球的光照来自太阳这颗恒星,由此可以推知蓝月亮也属于卫星,光照可能来自恒星。故选D。
8.下图为“我国乌鲁木齐至广州一线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亿焦耳/平方米·年)剖面图”。
下列关于图中a、b、c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地比c地太阳辐射更强
B. b地比a地降水变率更小
C. a地比c地气温年较差更大
D. a、b、c三地中,c地降水量最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我国的太阳辐射分布。
【详解】读图可知,乌鲁木齐至广州一线剖面图途径青藏高原,b地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故b比c地太阳辐射更强,A正确; b 地位于内陆地区,降水量小,气候的大陆性强,a 地位于沿海地区,降水量大,气候的海洋性强,所以b地比a地降水变率更大,B错误;a地比c地气温年较差更小,C错误;a、b、c 三地中,b地降水量最小,因为b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汽和尘埃物质(凝结核)少,不易成云致雨,故b地降水最少,晴日多,D错误。故选A。
9.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辐射的有( )
①煤
②石油
③核能
④地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煤、石油、天然气是历史时区植物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转化而形成的。核能和地热能都来自地球内部。
10.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辐射,其能量大约50%集中在
A. 紫外区 B. 可见光区 C. 红外区 D. X光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辐射的特点,记住太阳辐射随波长的分布是关键。
【详解】根据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波长最短的紫外区约占总能量的7%,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区占50%,波长最长的红外区占43%,B正确。故选B。
11.有关太阳活动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中,黑子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地势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
B. 耀斑出现在太阳色球中,从开始至高潮一般需要几天时间
C.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中发生变化,这些往往随机性很强,无规律可循
D. 黑子数量最多的区域、时期往往是耀斑活动频繁的地区和时期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黑子成黑色主要是由于局部温度较周围低,A错误;耀斑爆发可在极短的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B错误;太阳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变化周期约11年,C错误,故选D项。
12.关于太阳黑子的正确叙述是
A. 太阳表面黑色的斑点 B. 出现在日冕层
C. 因为温度比周围低,所以略显阴暗 D. 活动周期为12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活动。
【详解】黑子主要是由于其局部温度较周围低,所以略显阴暗,C正确,A错误。出现在光球层上,B错误;活动周期约11年,D错误。故选C。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A. A处 B. B C. C处 D. A处和C处
14. 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A. 英国、墨西哥 B. 挪威、芬兰 C. 意大利、西班牙 D. 印度、巴基斯坦
【答案】13. C 14. B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13题详解】
图示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主要是指太阳风,发生于日冕层。
【14题详解】
极光发生于高纬地区,故选B项。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荡秋千,踏青插柳
C. 放鞭炮,守岁迎春 D. 望双星,鹊桥相会
16. 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 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 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C. 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D. 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由地球公转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判断出d为春分日;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在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荡秋千,踏青插柳。
【16题详解】
由地球公转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判断出d为春分日;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由秋分日到冬至日的过程中,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故北半球白昼变短且短于夜;南半球白昼变长且长于夜。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7.下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自转运动方向。
【详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侧视图上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绕地轴画出逆时针箭头,甲错误;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乙错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丙正确;结合图中90°W和0°经线可知,西经度减小的方向是向东的方向,根据经度的变化,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丁错误,故选C项。
18.读“地球俯视图”,关于图中各点的自转速度说法正确的是
A. 角速度:①=②=③=④
B. 角速度:①=④>②=③
C. 线速度:①=②=③=④
D. 线速度: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
【详解】根据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可知,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方的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结合图中四地的纬度位置可知,角速度为①=②=③=④,A正确,B错误;线速度为①=④>②=③,C、D错误。故选A。
19.下列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时候均有一个交角 B. 每天都重合一次
C. 除二至日外,均能重合 D. 只有二分日才能重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晨昏线的位置及其变化,以及在变化过程中与经线圈的夹角关系。
【详解】晨昏线(圈)只有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的春分、秋分这两天才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相重合,D正确。其它时间二者相交,最大夹角为23°26ˊ,对应的日期是夏至日和冬至日,ABC 错误。故选D。
20.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①23小时56分4秒
②24小时
③一个太阳日
④一个恒星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
【详解】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自转360°的周期,为一个恒星日,时长为23时56分4秒,①④正确。以太阳为参照的周期自转了360°59',为一个太阳日,时长为24个小时,也是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故选B。
21.下列说法中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外部原因的是
A. 在太阳系中位置适中,具有适宜的大气
B. 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C. 处于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D. 具有丰富的液态水,为生命的形成和进化创造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详解】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都属于地球上存在生命条件中的自身条件,ABD都属于自身条件;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有: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C符合题意。故选C。
22.地球的公转,除了会导致一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外,还会导致四季的变化。据此回答
从天文含义看,夏季就是( )
A. 一年中平均气温最高的季节
B. 一年中出现极昼的季节
C. 一年中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近的季节
D.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四季划分。从天文含义上看,四季的划分是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来判断,故夏季是指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23.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A. 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 B.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C. 石灰岩、火山岩、片麻岩 D. 侵入岩、喷出岩、砂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岩石按其成因不同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由岩浆活动冷凝而形成;沉积岩受外力作用而形成;变质岩受变质作用而生成。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分类。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结合不同的形成过程掌握岩石的分类。
24.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按成因分别属于
A. 岩浆岩和沉积岩 B. 岩浆岩和变质岩
C. 沉积岩和变质岩 D. 变质岩和沉积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岩石的类型。
【详解】花岗岩是岩浆向上侵入过程中,冷却凝固形成,属于岩浆岩;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属于变质岩。故选B。
【点睛】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5. 图中岩石,最晚形成的可能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26. 图中岩石,可能含有生物化石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 上图表示地壳物质的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花岗岩属②岩类 B. 大理岩属④岩类
C. ②是变质作用形成的 D. ③是变质作用
【答案】25. B 26. C 27. B
【解析】
考查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岩石类型与特征。
【25题详解】
本题通过地层剖面图考查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从图中可知该区域发生过岩浆活动,岩浆上升时穿透破坏了①③岩层,由此可知此处最先形成了①③岩层,其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形成②岩层,岩浆喷出过程中温度极高,④处与岩浆接触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因而最晚形成的应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②④岩层。故选B。
【26题详解】
可能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图中①③为经过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岩,但③位于下部,形成年代较早,地质年代较久远,可能含有生物化石。根据图示的地质循环过程判断,②表示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喷出型岩浆岩;④为岩浆喷出过程中温度极高,与岩浆接触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选C。
【27题详解】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原理可知,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②表示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喷出型岩浆岩,A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图中④岩石属于变质岩,B正确;②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作用形成的,C错误;③是经过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岩,D错误。故选B。
读下面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28. 上图中字母,代表断层构造的部位是
A. A B. B C. C D. D
29. 上图中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主要是
A. 水平挤压力 B. 张力
C. 垂直挤压力 D. 摩擦力
30. 图中断层构造形成在
A. 褶皱之后 B. 褶皱之前 C. 同时发生 D. 无法判断
【答案】28. D 29. A 30. A
【解析】
考查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及其动力。
【28题详解】
断层是岩层发生断裂,并沿着断裂面岩层有相对位移。读图可知,图中D处属于断层构造,D正确。故选D。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岩层南北方向延伸,形成褶皱和断层,其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主要是南北方向的水平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变形,当水平挤压力超过岩石承受能力时,岩层发生断裂。故选A。
【30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断层部位处的岩层也发生了弯曲变形,说明图中断层处的岩层先经历过褶皱变形,发生褶皱之后岩层才发生断裂及沿断裂面产生位移的,故断层构造形成在褶皱之后。故选A。
二、综合题(共25分)
31.下图中北极地区位于昼半球(DAB曲线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图中虚线分别为回归线和极圈,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DAB为____(晨线或昏线)。
(2)若此时D点位于北极圈上,则此时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达到____(最大或最小)。
(3)图中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最小的是__。
(4)图中所示日期为____,节气为____,北半球昼夜长短为____,A点的昼长为____, 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5)次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近、远)日点附近,公转的速度____(较快,较慢),这天之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
【答案】(1)晨线 (2)最大 (3) C (4) D (5) 6月22日 (6)夏至 (7) 昼长夜短 (8) 16小时 (9) 90 (10) 北回归线 (11) 正午太阳高度为90, (12)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13)远较慢,南
【解析】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根据北极地区位于昼半球,判断图示DAB以西为昼半球,故顺着自转方向,经过DAB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判断为晨线。(2)图示D点位于北极圈上,则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23.5°,为最大。(3)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4)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根据图示的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故判断A点的日出时间为4点,图示C点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故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为: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而直射点为北回归线。(5)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故公转位置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