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展开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2017年3月15日凌晨,太阳系的“大个子”木星与月亮近距离接触,人1欣贸到“木星合月”的美景同年10月中秋之夜,地球发生一次小行星撞击我国云南香格里拉的事件,爆炸量相当于540地TNT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太阳系中同属于“大个子”的除了木星还有( )
A.地球 B.金星 C.土星 D.海王星
2.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的轨道位置应该在( )
A.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B.地球与火星轨道之间
C.土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D.火星与土星轨道之间
3.以上材料中描述的天体系统层次最多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017年9月6日晚上19点53分,太阳爆发X9.3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据悉,这是自2005年以来,太阳最强的一次爆发活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包括( )
A.威胁宇航器的安全 B.产生磁暴
C.引起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D.诱发火山、地震
5.此次爆发的大耀斑,主要出现在( )
A.光球层 B.日冕层 C.色球层 D.平流层
6.青藏高原适合建立天文观测站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海拔高,大气稀薄
B.海拔高,离观测目标距离近
C.人烟稀少,人为的光污染小
D.大气洁净
G20又称20国集团,G20第十一次峰会于北京时间2016年9月4日在杭州举行,而国际马拉松赛于北京时间11月2日8时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鸣枪开跑。依据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7.G20峰会期间,三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
A.一年中最大 B.增大 C.一年中最小 D.变小
8.杭州G20峰会到杭州国际马拉松赛活动期间,地球沿公转轨道运行区间大约对应图中(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9.在此期间,下列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10.同一经线上各地( )
A.自转线速度一样 B.地方时相同 C.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D.气候类型相同
11.下列四幅图表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情况,表示同一天的一组是( )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12.北京(40°N)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把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玻璃箱里,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完成下题。
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 )
A.12月22日 B.9月23日 C.6月22日 D.3月21日
李老师2017年1月1日乘坐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下图为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该航班信息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 )
A.5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9小时
14.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
A.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起飞降落两地分属东西半球 D.起飞降落两地的经度差异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5.该地位于( )
A.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0°—23°26′N之间 D.0°—23°26′S之间
16.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C.太阳直射赤道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17.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的横剖面图”,据图完成下题。
根据河床形态判断该河流的流向为( )
A.自北向南流 B.自南向北流 C.自东向西流 D.自西向东流
18.为了探测莫霍面情况,在下面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接收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19.某国石油机构在靠近里约热内卢海岸地区发现一深海油田,该油田是地质学家利用地震波的方法寻找到的。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 B.
C. D.
中国首枚X射线天文望远镜“慧眼”在550公里高的近地圆轨道上,成功监测到引力波源所在天区,参与监测首个引力波电磁对应体。图3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慧眼”望远镜运行在大气的中间层 B.极光是太阳活动的一种标志
C.太阳活动可能干扰短波通信 D.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大气的平流层
21.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2.①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3.三圈环流中,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出现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4.读下图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关于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甲地可能形成台风
25.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26.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风向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下列问题。
27.图中A气压中心名称( )
A.夏威夷高压 B.印度低压 C.亚洲高压 D.冰岛低压
28.此时被A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9.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C点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30.此季节,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少雨 B.温和湿润 C.炎热干燥 D.寒冷干燥
如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1.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的气候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我国有大面积分布的气候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然放火作煜(煜,无焰的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3.“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增强
34.如图各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天气的气压变化的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读“某地某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5.该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36.下列与该天气系统有关的是( )
A.梅雨天气 B.一场春雨一场暖 C.伏旱天气 D.一场秋雨一场冷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7.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都是( )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B.使用化石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沙尘暴肆虐全球
38.“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可能的是( )
①海平面上升 ②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 ④生长期延长,高纬度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 ⑤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天的部分气象信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9.图示气象信息可能是哪一天( )
A.11月18日 B.9月23日 C.8月28日 D.3月28日
40.此季节位于地中海沿岸城市罗马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温和多雨 D.温暖少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3题,共40分)
41.如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以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CD是______(填晨线或昏线)。
(2)A、B、D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
(3)此时D点是______时,昼长是______小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
(5)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时,此日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
4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左图上标出热力环流模式。
(2)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
(4)若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白天或夜晚)
(5)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右图的A、B、C三地中的______地;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应选在右图的A、B、C三地中的______地。
43.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7月亚洲季风情况的是_____图。
(2)东亚1月盛行_____风,P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
(3)东亚受C风影响时,气候特征为_____,受到A风影响时,气候特征为______;该地区形成了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其根本原因是_____。
(4)D处盛行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
44.读某区域天气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A属于_____(天气系统);从气流状况看,B属于_____(天气系统)。
(2)A地的昼夜温差比B地的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
(3)此时C、D、E、F四地中有降水的是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
(4)C地未来一两天的天气状况为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C
6.B
【解析】
4.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包括诱发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形成,D对。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能够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引起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威胁宇航器的安全,会冲击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A、B、C错。
5.此次爆发的大耀斑,主要出现在色球层,以对。光球层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A错。日冕层太阳活动是太阳风,B错。平流层是地球大气垂直分层,D错。
6.青藏高原适合建立天文观测站的原因, 海拔高,大气稀薄,对观测干扰少,A正确。相对于地球与宇宙中天体距离,海拔高度的影响可以忽略,B错误。人烟稀少,人为的光污染小,大气洁净,C、D正确。
7.D
8.C
9.B
【解析】
7.G20峰会期间,日期是9月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动。三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D对,B错。福建三明市位于北温带,一年中最大时在夏至日,A错。一年中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C错。
8.杭州G20峰会到杭州国际马拉松赛活动期间,日期是从9月4日到11月2日,9月23日是秋分。地轴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夏至,结合公转方向,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图下面位置是秋分。地球沿公转轨道运行区间大约对应图中③→④,C对。A、B、D错。
9.在此期间,日期是从9月4日到11月2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天气在6月份,A错。地球公转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对。太阳直射先在北半球,后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错。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D错。
10.B
【解析】
同一经线上各地,纬度不同,自转线速度不同,A错。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B对。纬度不同,昼长不同,日出日落时间不同,C错。纬度不同,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可能不同,D错。
【点睛】
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昼长不同,日出日落时间不同。
11.B
【解析】
根据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情况,图①北极圈是极夜现象,表示冬至日。图②晨昏线过极点,表示二分日。图③北极圈是极昼现象,表示夏至日。图④顺时针自转,表示南极,有极夜现象,是夏至日。表示同一天的一组是③④,B对。A、C、D错。
12.C
【解析】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应与阳光垂直。读图,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应最大。北京在北温带,日期是6月22日,夏至日,C对。其它日期正午太阳高度小,A、B、D错。
13.B
14.D
【解析】
13.图中注明,所有起飞、降落时间均为当地时间。本次航班起飞时北京时间是1月1日0:15,到达时旧金山时间是12月31日19:20,旧金山与北京时间相差16个时区,此时北京时间是1月1日11:20,飞行时长约11小时,B对。A、C、D错。
14.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起飞降落两地的经度差异,导致两地日期时间差异,D对。飞行方向、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起飞降落两地分属东西半球不是两地日期差异的根本原因,A、B、C错。
15.D
16.A
【解析】
15.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夏至日即6月22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该地位于南半球,B、C错。最大值出现在冬至日附近,冬至日不是最大值,该地位于0°—23°26′S之间,D对,A错。
16.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对,C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B错。在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约是7月初,D错。
【点睛】
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夏至日即6月22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该地位于南半球。最大值出现在冬至日附近,冬至日不是最大值,该地位于0°—23°26′S之间。在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约是7月初。
17.A
【解析】
根据河流中东岸、西岸,河流呈南北向延伸。河流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左岸堆积。根据河床形态,西岸是右岸,河岸较陡。东岸是左岸,有堆积。该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流 ,A对。B、C、D错。
18.B
【解析】
地质运动的巨大能量将地幔的部分变成变质岩,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所以一般在高海拔地区,地壳都非常厚。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世界屋脊故青藏高原处地壳最厚;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都低于青藏高原,故在青藏高原到莫霍界面厚度最厚,地震波传播路程长所花时间最长。故选B。
19.A
【解析】
横波只能通过固态传播,石油是液态,海底储有石油的横波消失,A正确。
【考点定位】地震波
【方法总结】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0.C
21.B
【解析】
20.中国首枚X射线天文望远镜“慧眼”在550公里高的近地圆轨道上,结合图示中的各大气层海拔高度,“慧眼”望远镜运行在大气的热层,A错误。极光是太阳活动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磁场碰撞产生的现象,不是太阳活动的标志,B错误。太阳活动可能干扰短波通信,C正确。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地球大气的对流层,D错误。
21.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距热源越远,吸收热量越少,气温越低,B对。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不是大气主要热源,A、D错。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不是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C错。
22.B
23.C
【解析】
22.读图,根据纬度,①处位于低纬度,是东北信风带,盛行风向是东北风,B对。A、C、D错。
23.三圈环流中,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出现在C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位置,C对。A处是赤道低气压带,B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是极地高气压带,A、B、D错。
24.B
【解析】
根据图示等压面形态,近地面,甲地气压高,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气压低,气流上升,可能出现阴雨天气,B正确。但不能判断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A错误。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①处气压比②处低,C错误。甲地是高压,不可能形成台风,D错误。
【点睛】
根据图示等压面形态,近地面,甲地气压高,气流下沉。乙地气压低,气流上升,可能出现阴雨天气。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①处气压比②处低。
25.D
【解析】
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比海洋增温快,降温也快,昼夜温差陆地比海洋大,A、B错。同是海洋,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昼夜温差大,C错。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D对。
点睛: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比海洋增温快,降温也快,昼夜温差陆地比海洋大。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
26.C
【解析】考查风向判读。
读图可知,风都是由高压指向低压,AB错误;南半球风往左偏,结合题中图可知C正确。
27.C
28.A
29.C
30.D
【解析】
27.根据图示海陆轮廓,图中A气压中心是高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名称是亚洲高压,也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C对。夏威夷高压分布在太平洋,A错。印度低压、冰岛低压是低压中心,B、D错。
28.此时被A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A对。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被亚洲低压切断,B错。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C错。极地高气压带位于极地地区,D错。
29.C点位于东亚地区,A是北半球的高压中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东亚地区正值冬季,C点盛行风向是西北风,C对。A、B、D错。
30.此季节,亚欧大陆受高压中心控制,正值冬季。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D对。A、B、C错。
31.D
32.A
【解析】
31.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①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受季风环流控制,A错。图②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高控制,B错。图③是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C错。图④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D对。
32.结合上题分析,我国有大面积分布的气候是①,亚热带季风气候,A对。我国没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B、C、D错。
33.B
34.C
【解析】
33.“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受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降温快,B对。受暖锋影响时,雨后的夜晚,气温升高,A错。晴朗夜晚,地面辐射不变,大气逆辐射减弱,导致热量散失快,C、D错。
34.“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天气是冷锋过境,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图示纵轴表示气压变化,锋面过境后气压升高的是曲线②,C对。曲线④气压先降低,后升高,是气旋过境,A错。③过境后气压下降,是暖锋过境,B错。曲线①过境气压先升后降,是反气旋过境,D错。
35.B
36.D
【解析】
35.根据图示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上升,气温下降,是冷锋过境。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前进的锋面,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与图B相符,B对。图A 是暖气团推动锋面前进,是暖锋,A错。图C是气旋,图D是反气旋,C、D错。
36.该天气系统是冷锋,与该天气系统有关的是一场秋雨一场冷,是冷锋过境产生的天气状况,D对。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影响形成,A错。一场春雨一场暖是暖锋影响形成,B错。伏旱天气是反气旋控制形成,C错。
【点睛】
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上升,气温下降,是冷锋过境。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前进的锋面,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一场秋雨一场冷,是冷锋过境产生的天气状况。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影响形成。
37.B
38.C
【解析】
37.“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都是使用化石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B对。太阳辐射能力没有减弱,A错。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不是人为原因,C错。沙尘暴影响局部地区,不是全球,D错。
38.“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 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①对。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②对。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等污染气体造成,③错。气温升高,作物适宜生长期延长,高纬度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④对。短期内,冰川融水量增大,全球河流径流量增大,⑤错。C对,A、B、D错。
39.A
40.C
【解析】
39.图示是我国某地的气象信息,根据日出、日落时间 ,该日昼长约10小时20分,昼短夜长,应是冬季。可能是11月18日,A对。9月23日是秋分,昼夜等长,B错。 8月28日、3月28日北半球是夏半年,昼长夜短,C、D错。
40.此季节北半球是冬季,位于地中海沿岸城市罗马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C对。A、B、D错。
41.(1)北;晨线
(2)A>B>D
(3)0;24;B
(4)(23°26′N,45°W);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23时;46°52′
【解析】
(1)图示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这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CD是晨线。
(2)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D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顺序是A>B>D。
(3)此时D点是晨昏线与北极圈的切点,是0时,北极圈有极昼现象,D点昼长是24小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B。
(4)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点是0点,相对的经线是正午12点,结合图中经度和等份,直射的经线是45°W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45°W)。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结合前面分析,此时,45°W 是正午12点,北京时间是23时。D点位于北极圈上,此日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46°52′。
42.(1)图略
(2)乙>甲>丁>丙
(3)甲
(4)夜晚
(5)A;C
【解析】
(1)根据高空等压面形态,丁地气压高,丙地气压低,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与高空相反,近地面的甲地气压低,气温高,气流上升。乙地气压高,气温低,气流下沉。在左图上用顺时针方向箭头,表示热力环流模式。
(2)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结合上题分析,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乙>甲>丁>丙。
(3)结合前面分析,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甲地。
(4)若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此时海洋比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夜晚。
(5)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该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右图的A、B、C三地中的A地,在城市热岛环流内,有利于净化吹向城市的空气,减轻热岛效应。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应选在右图的A、B、C三地中的C地。污染企业在热岛环流外,可减轻对城市的污染。
【点睛】
根据高空等压面形态,丁地气压高,丙地气压低。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与高空相反,近地面甲地气压低,气温高,气流上升。乙地气压高,气温低,气流下沉。污染企业在热岛环流外,可减轻对城市的污染。
43.(1)乙
(2)偏北风(西北风);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3)高温多雨;寒冷干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而成(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解析】
(1)7月份北半球是夏季,亚洲受低压中心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表示7月亚洲季风情况的是乙图。
(2)东亚1月是冬季,亚洲受高压控制,东亚盛行西北风或偏北风,P气压中心的名称是亚洲低压,也叫印度低压。
(3)东亚受C风影响时,北半球是夏季,东亚受夏季风影响,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受到A风影响时,为冬季,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该地区形成了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其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
(4)D处盛行西南季风,其形成原因是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而成,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点睛】
7月份北半球是夏季,亚洲受低压中心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P气压中心的名称是亚洲低压。东亚1月是冬季,亚洲受高压控制,东亚盛行西北风或偏北风。西南季风的原因是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而成。
44.(1)高压;气旋
(2)大A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3)E、F;暖锋降水在锋前,冷锋降水在锋后,降水在冷气团一侧
(4)降温、降水、刮大风;冷锋即将过境
【解析】
(1)从气压状况看,A处是高压中心,属于高压天气系统。从气流状况看,B属于气旋天气系统。
(2)A地受高压中心控制,天气晴朗。B地受气旋控制,多阴雨天气,A地昼夜温差比B地的大。
(3)此时C、D、E、F四地中有降水的是E、F,判断依据是暖锋降水在锋前,冷锋降水在锋后,降水在冷气团一侧。E在冷锋锋后,F在暖锋锋前。
(4) C地位于冷锋锋前,未来一两天将有冷锋过境,天气状况为降温、降水、刮大风。
【点睛】
A地受高压中心控制,天气晴朗。B地受气旋控制,多阴雨天气。暖锋降水在锋前,冷锋降水在锋后。图中E在冷锋锋后,F在暖锋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