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地理】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地理】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1页
    【地理】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2页
    【地理】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同,从地球上不能看见月球的背面。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不负众望,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月球属于①卫星    ②行星    ③银河系    ④太阳系    ⑤河外星系    ⑥总星系A. ①③④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④⑤2.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可达300℃以上,主要是因为月球A. 与太阳的距离较远 B. 没有大气层 C. 不发光不发热 D. 围绕地球转动【答案】1. A    2. B【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1题详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属于地月系,地月系位于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银河系位于总星系,总星系位于宇宙,故①③④⑥正确。月球不属于行星,也不属于河外星系,排除②⑤,故本题选择A。【2题详解】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的时候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的阻挡削弱,月球表面温度升温非常快,温度就显得非常高,而到了晚上的时候由于没有大气层,缺少大气逆辐射,所以月球表面的温度散失的快,温度就很低,导致昼夜温差大,B对。月球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差不大,但是昼夜温差截然不同,昼夜温差大和月球、太阳之间的距离关系不大,排除A;昼夜温差大主要和月球自身的保温有关,和月球为地球的卫星、自身不发光不发热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D。故本题选择B。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物质的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核裂变 D. 核聚变【答案】D【解析】【详解】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在高温和高压状态下,四个氢原子核经过一系列的聚变反应变成一个氢原子核,并释放大量的热量。这样的不断聚变持续地为太阳提供能量,D对。所以太阳辐射的能量并不是太阳内部物质核聚变,C错。不是简单单一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AC错。故本题选择D4.以下地理事物或现象中,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是A. 地热能 B. 水能 C. 风能 D. 煤炭【答案】A【解析】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是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能量 ,A无关。水能风能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煤炭是地质时期转化的太阳辐射能,B、C、D有关。5.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和下列哪一项要素成正相关A. 云层厚度 B. 太阳高度 C. 地理纬度 D. 夜长【答案】B【解析】【详解】太阳高度又称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的路程越小,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越多,B对;大气云层厚度越厚,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的越大,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越少,呈负相关,排除A;地理纬度越高,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越少,呈负相关,排除C;夜越长,获得太阳辐射能越少,呈负相关,排除D。故本题选择B。6. 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A. 人口迁移加快 B. 风力电厂增产C. 生活耗能降低 D. 卫星导航失效【答案】D【解析】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受到影响,从而使得卫星导航失效,而对地球上的风力、生活耗能、人口迁移没有影响。7.下列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 广州 B. 上海 C. 北京 D. 哈尔滨【答案】D【解析】【详解】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四城市中,广州纬度最低,因此线速度最大,故A正确。8.下列日期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 1月1日 B. 4月1日 C. 7月1日 D. 10月1日【答案】A【解析】【详解】1月1日,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A对;4月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和1月初近日点附近和7月初远日点附近都相差3个月左右,地球公转速度相对适中,B错;7月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在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慢,C错;10月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和1月初(第二年)近日点附近和7月初远日点附近都相差3个月左右,地球公转速度相对适中,D错。故本题选择A。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在10月1日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此时,太阳直射点A.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 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10. 此日,下列各城市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是A. 哈尔滨、南京、北京 B. 哈尔滨、北京、南京C. 北京、南京、哈尔滨 D. 南京、北京、哈尔滨11. 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刻与日出同时。下列传统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晚的是A. 春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12. 在气候统计上,这一天属于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答案】9. D    10. D    11. A    12. C【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9题详解】10月1日,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冬至日12月22日之间,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得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逐渐向南移。故本题选择D。【10题详解】10月1日,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冬至日12月22日之间,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得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排序为南京(纬度最低)、北京、哈尔滨(纬度最高)。故本题选择D。【11题详解】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日出时间最迟,升旗最迟。选项中春节与12月22日接近。故本题选择A。【12题详解】在气候统计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所以10月1日国庆节为秋季。故本题选择C。13.下列节日中,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A. 国庆节、劳动节、儿童节、元旦 B. 元旦、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C. 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儿童节 D. 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答案】C【解析】【详解】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距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元旦距12月22日最近,正午太阳高度最小,A、D错;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京距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儿童节距6月22日最近,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错,C正确。国庆节10月1日对比教师节9月10日离夏至日6月22日较远,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综合故本题选择C。14.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伦敦(中时区)的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北京(东八区)汇报工作,应选在当地时间的A. 8:00~9:00 B. 11:00~12:00 C. 14:00~15:00 D. 17:00~18:00【答案】A【解析】【详解】在伦敦(中时区)的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在零时区,应该是采用中时区时间,北京采用东八区时间,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中时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晚八个小时。选项中4个时段加8小时换算为北京时间,仍在工作时段的是8:00—9:00,A对。其他选项加8个小时已经不是北京的工作时间。故本题选择A。15.当北京时间是10:00时,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方占到全球的A. 一半 B. 一半以下 C. 一半以上 D. 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全球今明两天的分界线是以0:00和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来划分的;判断与北京同一天的范围,先要找到0:00所在时区,到180°经线即是新一天的范围;全球24个时区,看其占全球的时区量。北京时间10:00时,30°W是零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即是新一天的范围,和北京是同一天的范围。全球与北京在同一日期的范围约14个时区,所以在一半以上。故本题选择C。16.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 晨昏线将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B.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C. 晨昏线的地方时为6:00或者18:00D. 晨昏线的圆心是地心【答案】C【解析】【详解】晨昏线是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A正确。晨昏线即为晨线与昏线,为太阳光线位于地平面上时,故太阳高度为0,B正确。晨昏线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C错。晨昏线都是大圆,其圆心是地心,D正确。故本题选择C。17.下列各地在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 赤道 B. 北极圈 C. 南回归线 D. 北纬5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赤道纬度最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为0,两极地区纬度最高,昼长最长为24小时,昼长最短为0小时,变化幅度达到24小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18.五带中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A. 南北温带 B. 南北寒带 C. 北温带和北寒带 D. 热带和南温带【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详解】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范围为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为南北寒带,故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南北温带。所以选A19.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B. 次日北半球各地白昼将变短C.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D. 赤道上昼夜平分【答案】D【解析】【详解】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北极圈内出现极夜,A错;冬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全年达到最短,次日白昼将会变长,B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冬至日,南半球的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并没有达到最大,C错;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没有关系,D对。故本题选择D。20.如果黄赤交角等于零,那么A. 兰州的四季变化更加明显 B. 同一经线上各地的日出日落时刻相同C. 兰州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变 D. 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弱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黄赤交角为零,则直射点一直停留在赤道上,不存在四季的更替,A错误;由于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故同一经线上各的日出时刻日落相同,故B正确;兰州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C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一直在赤道,故低纬度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弱不同,故D错误。故本题选择B。21.如果黄赤交角变成26°23′,则地球上五带的纬度范围变化情况是A. 温带变大,热带变小 B. 寒带变大,热带变大C. 寒带变小,温带变小 D. 寒带变大,温带变大【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意义。【详解】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回归线的度数相同,与极圈的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变大,变成26°23′。那么回归线的度数变大,热带范围变大,极圈的度数变小,寒带范围变大,则温带的范围变小,A、C和D错,B对。故本题选择B。2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 深源地震发生时地球表面的震动幅度 B. 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岩芯样本C. 由地震波波速变化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通过卫星探测技术获得的图像【答案】C【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由地震波波速变化形成的不连续界面,波速突然增大的界面是莫霍界面。纵波波速减小,横波消失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C对。其它不是不是划分依据,A、B、D错。下图是一幅火山喷发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组成该山体的物质直接来自于A. 地壳 B. 地幔 C. 外核 D. 内核24.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答案】23. B    24. D【解析】本题考查火山的形成,影响地表温度的因素,火山喷发导致地表温度下降的原因。【23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山体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岩浆岩的矿物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故本题选择B。【24题详解】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D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保温效应增强,不是温度下降的原因,A错。对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没有影响,B错。地球表面温度越高,长波辐射越强,C错。故本题选择D。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A. ① B. ②C. ③ D. ④26. 秋季晴朗的夜晚有利于霜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①比较大 B. ②比较小C. ③比较大 D. ④比较小【答案】25. B    26. 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吸收、消弱作用以及大气受热过程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5题详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关系。三者的关系可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如图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也就是图中的②。故本题选择B。【26题详解】秋季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天气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也就是图中的④比较小,大部分热量没有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增大、降温较快,有利于霜冻的形成。故本题选择D。下图是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 图中①②③④处,气压最高的是A.  B. C.  D. 28. 图中①②③④处,气温最高A.  B. C.  D. 【答案】27. B    28. A【解析】【27题详解】图中①②③④位于不同海拔高度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①②比③④气压高,排除CD;①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气压差异(垂直运动改变了水平面上的大气密度,垂直运动箭头指出的地方大气密度变小、气压变低,指向的地方密度变大、气压升高)。②的气压最高。故本题选择B。【28题详解】图中①②③④位于不同海拔高度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①②比③④气温高,排除CD;空气垂直运动上(热的地方膨胀上升、冷的地方收缩下沉)。故①的气温最高。故本题选择A。29.读下列四幅图,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少,气温不高,而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强,地表散失的热量少,气温不低,故昼夜温差最小的是多云的夜晚和多云的白天,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可知,海洋的保温作用强于陆地,故D正确。30.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和风向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详解】读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和风向示意图可知,风是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的,排除b和c;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a对d错。故本题选择A。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为____;节气是____;日期为____;此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范围是____;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____。(3)图中的AB是晨昏线中的____。(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____;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5)有一发炮弹从F点射向A点方向,炮弹将落在F所在经线的____ (东或西)侧。(6)图中各点中,D点的地方时为____;C点的地方时为____。【答案】(1)23°26′N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向南    (2)北回归线及其以北(23°26′N~90°N)    南半球(0°N~90°S)    北极圈及其以北(66°34′N~90°N)    (3)晨线    (4)D>E>AD=E=A    相等    (5)    (6)6:00(6时)    2:00(2时)【解析】【详解】(1)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可知北极圈为极昼,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纬度为23°26′N;为夏至节气,夏至节气是每年的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点,后面的移动方向是向南移动。(2)夏至节气,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范围是南半球的范围;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66°34′N~90°N)。(3)按照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图中的AB是夜半球到昼半球,所以是晨昏线中的晨线。(4)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D>E>A;自转角速度全球除了南北极点,都是一样的大小,所以关系为D=E=A。(5)有一发炮弹从F点射向A点方向,按照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所以炮弹将落在F所在经线的东侧。(6)晨昏线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图中各点中,D点是在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图中经线被等分成6份,每份为30°,C点所在的经线和D点所在经线相差60°,地方时相差4个小时,D点地方时为2时。32.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问题。(1)B地震波的名称是____;C界面的名称是____界面;D界面的名称是____界面;C、D界面之间的圈层的名称是____。(2)当地震波向下到达C界面时,发生的变化是____。(3)地震波向下传播至D界面时,发生的变化是____;据此说明E圈层最有可能是____态。【答案】 (1) 纵波(P波)    莫霍    古登堡    地幔    (2)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    (3)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液态【解析】【详解】(1)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分为图中C为莫霍界面,D为古登堡界面。C、D界面之间的圈层的名称是地幔。(2)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可知在地下平均33千米C处(莫霍界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3)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在地下约2900千米D处的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故可以判断E圈层最有可能是液态。33.下图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虚线表示等压线,箭头①②③④表示的是风受到的力和风向。读图完成问题。(1)①表示____;②表示____;③表示____;④表示____。(2)该图表示的____半球的风向示意图。(3)图中甲、乙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为____;判断的理由为____。【答案】(1)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2)    (3)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解析】【详解】(1)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可知,虚线表示等压线,箭头①②③④表示的是风受到的力和风向。风是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的,所以②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下,风向斜穿等压线,摩擦力和风向相反,所以③是风向,①是摩擦力。所以最后得出④表示地转偏向力。(2)由上题可知,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北半球。(3)风力的大小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甲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风力较大。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