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模拟 试卷
展开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模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某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图1),完成第1~2题。
1.关于图中四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B.乙国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C.丙国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国家
D.丁国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
2.有关乙、丙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B.丙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C.乙国劳动力不够充足D.丙国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图2为中国和尼日利亚2010年和2050年(预测)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15~65岁)对应的非劳动年龄人口(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2010年尼日利亚每100个劳动人口对应的非劳动人口数量远高于中国,主要是由于
A.出生率高 B.死亡率低
C.迁入率高 D.迁出率高
4.中国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加明显,与下列现象有关的是
A.人口出生率下降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人口迁移量增大 D.城市化速度加快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公布,该政策主要针对我国少子化现状(按照人口统计学,0~14岁人口占15%~18%为严重少子化,我国2010年该比例达到16.6%)。据此回答5~6题。
5. 我国少子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A. 劳动力人口减少 B. 就业压力增大 C. 经济结构转型 D. 养老压力减小
6.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后,大部分家庭并没有积极跟从,主要原因是
A. 国家人口政策的束缚 B. 养育成本高,生育意愿低
C. 就业压力大,收入降低 D. 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为137 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图3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
②十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
④十年期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②每年净增人口多 ③人口老龄化明显 ④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9~10题。
9.“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10.“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下表反映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类型的关系。读表回答11~12题。
生活类型 | 富裕型 | 小康型 | 宽裕型 | 温饱型 |
可承载人口(万人) | 85 358 | 93 894 | 104 330 | 117 370 |
11.由上表可以看出
A.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
B.土地人口承载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C.生活消费水平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D.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
12. 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是
① 控制人口数量 ② 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 提高人们消费水平 ④ 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图4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河南省安阳市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既有较早修建的京广铁路线、107国道线从中穿过,也有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这些交通线路对安阳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图5为河南省安阳市主要交通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推测安阳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主体方向最不可能是
A.向西发展 B.向北发展 C.向南发展 D.向东发展
16.当前,京广高铁线对安阳市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①促进了市中心人口大规模外迁 ②推进城市化进程
③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④扩大了城市的行政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图6),该城市地域功能区有:中心商务区、批发区与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回答17~18题。
17.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分区,正确的是
A.A—高级住宅区 B.B—批发与轻工业区
C.C—中心商务区 D.D—低级住宅区
18.城市功能区向外发展的方向是
A.沿山坡 B.沿交通干线
C.沿盛行风向 D.沿南北方向
从国家层面看,城市化率等于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比。读2010年城市化率与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率的关系(增加值比例为占GDP增加值比例)表,完成19~20题。
地 区 | 人均国民收 入(美元) | 城市化 率(%) | 农业增加 值比例(%) | 工业增加 值比例(%) | 服务业增加 值比例(%) |
高收入国家 | 38 811 | 80 | 1.3 | 23.6 | 75.1 |
中等收入国家 | 3 728 | 49 | 9.4 | 35.8 | 54.8 |
低收入国家 | 533 | 28 | 25.7 | 25.1 | 49.2 |
世界平均值 | 9 076 | 52 | 2.8 | 26.4 | 70.8 |
19.结合表格,有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率与经济结构无明显关系 B.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增加值比例呈正相关
C.城市化率与人均国民收入无关 D.城市化率与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之间呈正相关
20.2017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58.2%并稳定发展。下列描述不符合我国城市化趋势的是
A.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B.圈地运动,农民脱离土地进城
C.践行“健康城市”理念,医治城市病 D.信息化成为城市管理重要手段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成立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图7为雄安新区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雄安新区的建立
A.将促进北京市行政功能外迁 B.将促使大量人口迁入北京
C.会削弱浦东新区的竞争力 D.可优化京津冀城市空间布局
22.雄安新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①交通便捷通畅 ②生态环境优良
③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 ④现有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及预测示意图(图8),完成23~24题。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英国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速度快于美国
C.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D.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4.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个国家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图9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该国
A.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B.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
C.近半个世纪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D.目前该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高
26.该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粮食、花卉等种植比例
B.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C.信息不发达,但文化观念得到提升
D.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增加
图10为2000~2010年我国某大城市常住人口及密度的空间分布图,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外来人口比当地户籍人口还多的现象),政府欲甩掉“倒挂”的帽子,决定严控外来人口。据此回答27~28题。
27.该城市新增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与2000年相比,正确的是
A.数量变化:从二环内向外先减后增;5—6环总量增长最多
B.密度变化:从二环内向外先增后减;3—4环密度增加最大
C.二环内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主要是人口的死亡率较低
D.六环外近郊区人口数量较少主要是出现了再城市化现象
28.与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相关的是
A.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
B.政府为了有效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大量人口外迁
C.生活费用低,交通方便,靠近工业区方便上下班
D.五环、六环近郊“人口倒挂”区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图11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据此完成29~30题。
29.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
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
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
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
30.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满足城区居民的就业需求 B.保留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
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 D.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当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该地区人口总数将减少。
32.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改变始于出生率的下降。
33.中国台湾居民到祖国大陆务工或投资,这种人口流动属于国内迁移。
34.目前,经济因素引发的人口迁移规模最大。
35.中国人口数量目前尚未达到合理容量,需要放开“二孩”政策。
36.在相同条件下,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37.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反映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38.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数量增多。
39.商业网点布局在市区边缘环路旁体现了市场最优原则。
40.新型城镇化建设应突出强调城市发展与自然、历史、人文环境相协调。
第Ⅱ卷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41.读A、B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其人口增长模式为 ▲ 模式,其死亡率比A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3分)
(2)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2分)
A.自然环境 B.经济因素 C.家庭婚姻 D.求学
(3)A、B两地中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的可能是 ▲ 地。(2分)
(4)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 ▲ (3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网2009年6月15日报道,至2008年底,中国城镇人口突破6亿,城镇化率达到45.7%,2007年,我国东、中、西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4.6%、40.4%、35.7%。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上海为88.7%,其次为北京和天津,分别为84.3%、75.7%,城市化水平最低的为贵州和西藏,分别为27.5%和28.2%。
材料二:200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突破1600万,在此基础上,采用生态及水资源承载力法、就业岗位需求预测法、综合增长率法等三种方法测算出2020年北京市人口规模应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
(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 ▲ 关系,描述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主要的标志是 ▲ 。(2分)
(2)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发展阶段中 ▲ 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有什么特点? ▲ (3分)
(3)下列四幅图按照北京市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是( ▲ ) (2分)
A.甲丁乙丙 B.甲丙丁乙 C.丁丙乙甲 D.丙丁乙甲
(4)导致北京市人口分布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 (3分)
43.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图12),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 (3分)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中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 ▲ ,并简析理由。 ▲ (4分)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 (3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B | B | A | B | A | B | D | C | D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A | C | A | C | A | B | B | B | D | B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D | A | B | C | A | D | B | C | A | D |
二、判断题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B | B | A | A | B | A | A | B | B | A |
三、综合题
41.(10分)
(1)-0.2 “三低”(低—低—低) 老年人口比重大(3分)
(2)B (2分)
(3)A(2分)
(4)有利:①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②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③推动城市化发展。(2分)
不利: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加剧人地矛盾)。(1分)
42.(10分)
(1)正相关(或相互促进);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2分)
(2)加速发展(中期);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任选两点得2分)。(3分)
(3)B (2分)
(4)市区地价上涨,环境质量状况较差,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等(3分)
43. (10分)
(1)A>B>C。 (1分) A地位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消费人口多;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2分)
(2)D地。 (1分) 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临近森林,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⑤交通比较便利。(任选三点得3分)
(3)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任选三点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