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A) 试卷
展开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6-2017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卷上。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顺利与“天宫二号”对接。据此回答1—3题。
1.在空中运行的“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属于( )
①地月系 ②太阳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前三个月,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海南岛居民看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
B.我国锋面雨带自长江流域逐渐南移
C.喜马拉雅山北坡的雪线海拔比10月份低
D.北印度洋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3.远在埃及开罗(东二区)的留学生观看飞船发射直播,应在当地时间( )
A. 2016年10月16日1时30分前 B. 2016年10月18日13时30分前
C. 2016年10月17日1时30分前 D. 2016年10月17日13时30分前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4—5题。
4.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5.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甲)及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乙),完成6—8题。
6.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② B.增强了③
C.增强了① D.增强了④
7.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8.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①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 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下图)。据此完成9—10题。
9.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水循环 B.温室效应
C.热力环流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0.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图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11—12题。
11.此时,台北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西南风
12.若A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经过福州,乙图中四条曲线最能反映福州气压变化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14.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10%最终“归宿”是大海。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箭头表示洋流。完成15—17题。
15.围绕“垃圾场”的洋流分布规律是( )
A.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B.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为寒流
C.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D.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暖流
16.该“垃圾漩涡”的形成原因是( )
A.受气旋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B.受反气旋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C.受洋流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D.受径流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17.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A.海洋污染物会随①洋流向西扩散
B.沿②洋流航行会导致行驶速度降低
C.③洋流与沿岸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密不可分
D.④附近洋流利于世界性大渔场的形成
18.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19.图中的河流( )
A.甲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乙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
B.甲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乙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
C.甲为凹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乙为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
D.甲为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乙为凹岸、流水的堆积作用
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东方女神”为世界“绝景”。读图20—21题。
20.形成东方女神风景的岩石属于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的( )
A.A B.B C.C D.D
21.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22—23题。
22.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右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 )
A.该山地可能位于云贵高原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甲坡的水热状况优于乙坡
D.水分差异导致植被类型不同
25.乙坡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下图为某日某时刻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写出该日的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时刻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
(3)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_____________值(填“最大”或“最小”),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方向。
(4)该日C地的昼长是_____________,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_____________填“长”或“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__________(填“大”或“小”)。
(5)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右上图)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_____。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_______。
27.图甲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其中①②③④为气压带,⑤⑥⑦为风带,图乙表示两个大陆的纬度分布组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图甲表示_______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⑦表示_____________带。
(2)图乙中H地与A、B、C、D四地中_______的气候类型相同,成因是受图甲中_______
和_______(填序号)交替控制,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图乙中20°C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______________弯曲,其原因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4)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乙图中的E、F两地所示的气流运动状况,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1分)
(1)从地形看:甲是 ,乙是 。从地质构造看:甲是 ,丙是 。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2分)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2分)
(4) 甲、乙、丙三处,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适合建设隧道的是 ,
最有可能出现泉水喷涌的是 地。
29.下图中左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和右图为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8分)
(1)右图中景观对应的自然带是左图中 (填数字)。推断方法是从该地所处纬度位置,得知该地受 气压带控制,处于东南信风 风带背风坡,气候特点是 。
(2)①所代表自然带的分布比其它大洲更为狭长,一方面沿岸 (洋流)流经,起到 作用;另一方面,受 (地形)影响,分布被约束在沿海地区。
(3)自然带①→②→③的分布以 的变化为基础,体现出 规律。
30.读“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1分)
(1)图1中①、③的洋流名称分别: , 。
(2)图2中④洋流名称是 ,它对欧洲西部的影响是 。
欧洲西部全年盛行 ,其气候特征是 。
(3)图2中⑤是 洋流,它是全球最强大的一支暖流。
(4)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 渔场,其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 。
(5)如果太平洋①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漏油事故带来什么影响?(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D | C | B | C | B | C | B | D | C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B | A | D | C | B | C | D | C | B | A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
答案 | C | C | D | C | D |
|
|
|
|
|
26.(1)12月22日
(2)23°26′S 15:40
(3)最小 正北
(4)14小时 短 大
(5)36°34′ 46°52′
27.(1)北 极地东风
(3)C地 ② ⑥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分)
(4)北(或者低纬) (本格拉)寒流
(5)F
28.(1)谷地 山地 背斜 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为谷地。(2分)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2分,每点1分)
(4)乙 甲 丙
29.(1)① 副热带高 全年高温干旱
(2)(秘鲁)寒流 降温减湿 山脉
(3)热量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或纬度地带性)
30.(1)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2)北大西洋暖流 增温增湿 偏西风 全年温和多雨
(3)墨西哥湾暖流
(4)北海道 处在寒暖流交汇处
(5)加快漏油海域的净化速度,扩大漏油污染的海域范围。(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