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499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4996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4996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32 Zn-65 Cu-64 Ag-108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改变外界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针对H2(g)+I2(g)2HI(g),其中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的是( )
①增加反应物浓度 ②增大气体的压强 ③升高体系的温度 ④使用催化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没有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故①错误;②增大压强,相当于增大了浓度,活化分子数目增大,没有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故②错误;③升高温度,升高了分子能量,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故③正确;④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能量,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故④正确;故选D。
2.某探究小组在某温度下测定溶液的pH时发现:0.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1mol·L-1。在相同温度下,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pH应为( )
A. 13 B. 12 C. 11 D. 10
【答案】B
【解析】
【分析】任何温度下,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相同,则此温度下溶液中的c(OH-)=10-11mol·L-1,Kw= c(H+)×c(OH-)=0.01×10-11=10-13。
【详解】根据题意,可得此温度时,Kw= c(H+)×c(OH-)=0.01×10-11=10-13。在相同温度下,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c(H+)=Kw/ c(OH-)=10-12mol/L,pH=-log c(H+)=12,故答案为B。
3.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冰镇的啤酒打开后泛起泡沫
B. 对N2+3H22NH3的反应,使用铁触媒可加快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C. 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开启啤酒瓶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B.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引起平衡移动,所以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符合题意;C.该反应是可逆反应,让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减小生成物的浓度能使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4.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有关限定条件下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K+、Na+、ClO-、I-
B. c(H+)=mol/L的溶液中:K+、Fe3+、Cl-、CO32—
C. 常温下,=1×10-12的溶液:K+、AlO2—、CO32—、Na+
D. pH=13的溶液中:AlO2—、Cl-、HCO3—、SO42—
【答案】C
【解析】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的溶液,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A组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c(H+)=mol/L的溶液呈中性,B项中Fe3+、CO32—发生互促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pH=13的溶液呈碱性,HCO3—不能大量共存
5.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
A. KAl(SO4)2溶液加热
B. NH4N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NO3固体
C. 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 Na2CO3溶液加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明矾为强酸弱碱盐,溶液中电离后产生的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加热导致水解程度增大,但酚酞遇酸性溶液颜色不变化,故A错误;
B. NH4NO3为强酸弱碱盐,溶液中NH4+水解,溶液显酸性,加入少量NaNO3固体不影响铵根离子的水解,溶液仍然显无色,故B错误;
C. 一水合氨为弱碱,部分电离:NH3⋅H2O⇌NH4++OH−,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而NH4Cl=NH4++Cl−,其中的NH4+会抑制氨水的电离,使溶液碱性减弱,颜色变浅,故C错误;
D. Na2CO3为强碱弱酸盐,CO32-水解呈碱性,滴加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加热导致水解程度增大,使碱性增强,因此红色变深,故D正确;
答案选D。
6.体积10 mL浓度为1 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的是( )
A. CH3COONa B. KOH溶液
C. 几滴CuSO4溶液 D. NaNO3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加入CH3COONa溶液,溶液被稀释,且醋酸根与溶液中氢离子结合为醋酸分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且提供的氢离子总量不变,故能减慢反应速率且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故A正确;
B. 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消耗氢离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但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小,故B错误;
C. Zn可以置换出Cu,构成Cu- Zn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C错误;
D.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不生成氢气,故D错误;
答案选D。
7.1000K时,反应C(s)+2H2(g)CH4(g)的 K=8.28×107,当各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H2 0.7 mol·L-1、CH40.2 mol·L-1时,上述平衡( )
A.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达到平衡 D. 无法判断移动方向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对于反应C(s)+2H2(g)CH4(g),当H20.7mol•L-1、CH40.2mol•L-1时,此时的浓度商Qc==0.41<8.28×107,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故选A。
8.室温时,将xmL pH=a的稀NaOH溶液与y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x=y,且a+b=14,则pH>7 B. 若10x=y,且a+b=13,则pH=7
C. 若ax=by,且a+b=13,则pH=7 D. 若x=10y,且a+b=14,则pH>7
【答案】D
【解析】
【分析】pH=a的稀NaOH溶液中c(OH-)=10a-14mol/L,pH=b的稀盐酸中c(H+)=10-bmol/L,有=,若二者恰好中和,应存在10a-14x=10-by,pH=7,若10a-14x>10-by,碱过量,溶液pH>7,否则小于7,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pH=a的稀NaOH溶液中c(OH-)=10a-14mol/L,pH=b的稀盐酸中c(H+)=10-bmol/L,则:A.若x=y,且a+b=14,则有:==10a+b-14=1,即n(H+)=n(OH-),酸碱恰好中和,溶液呈中性,pH=7,故A错误;B.若10x=y,且a+b=13,则有==10a+b-15=0.01,即n(H+)>n(OH-),酸过量,pH<7,故B错误;C.若ax=by,且a+b=13,则有==,因a>b,则酸过量,pH<7,故C错误;D.若x=10y,且a+b=14,则有==10a+b-13=10,则碱过量,pH>7,故D正确;故答案为D。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温下,其c(H+)·c(OH-)=1×10-14
B. c(H+)等于1×10-7mol/L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 0.2 mol/L 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 mol/L 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
D. 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性的强弱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在室温下,Kw= c(H+)·c(OH-)=1×10-14,A正确;B.在室温下,c(H+)等于1×10-7mol/L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若不是室温条件,则不是中性溶液,B错误;C.对于弱酸醋酸来说,浓度越大,电离程度就越小,所以0.2mol/LCH3COOH溶液中的c(H+)比0.1mol/L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小,C错误;D.对于稀溶液,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性的强弱,若是浓溶液,则直接用溶液的浓度表示溶液的酸碱性,D错误。答案选A。
10.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水稀释至平衡,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 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
B. 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 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
D. 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醋酸是弱酸,不完全电离使溶液显酸性,溶液浓度越低,电离程度越大;盐酸是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加等量的水稀释,盐酸溶液的pH变化大于醋酸溶液的pH变化,因此Ⅰ为盐酸的pH变化曲线,Ⅱ为醋酸的pH变化曲线,据此答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Ⅰ为盐酸的pH变化曲线,Ⅱ为醋酸的pH变化曲线,故A错误;
B.b、c两点在盐酸的pH变化曲线上,c点pH较大,稀释倍数较高,溶液中离子浓度低于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故B正确;
C.Kw只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w不变,故C错误;
D.相同体积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醋酸溶液浓度大,稀释相同倍数之后,由于醋酸是弱酸,则浓度依旧大于盐酸溶液的浓度,因此a点酸的总浓度大于b点酸的总浓度,故D错误。
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若在一定条件下,容积恒定的反应室中充入amolCO与2a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下列措施一定使c(CH3OH)/c(CO)增大的是( )
A. 升高温度
B. 恒温恒容再充入a mol CO和2a mol H2
C. 恒温恒容再充入H2
D. 充入Ar(g)使体系的总压增大
【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没有告诉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则无法判断升高温度后平衡移动方向,从而无法判断c(CH3OH)/c(CO)的比值大小,A错误;B.恒温恒容再充入a mol CO和2a mol H2,相当于增大了压强,该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平衡向着正向移动,导致甲醇浓度增大、CO的浓度减小,所以c(CH3OH)/c(CO)的比值增大,B正确;C.恒温恒容再充入H2,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向着正向移动,导致甲醇的浓度增大、CO的浓度减小,则c(CH3OH)/c(CO)的比值增大,C正确;D.充入Ar(g),由于各组分的浓度不会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所以c(CH3OH)/c(CO)的比值不变,D错误;答案选BC。
12. 下列是有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图像,其中图像和实验结论表达
均正确的是( )
A. ①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则正反应ΔH>0
B. ②是在平衡体系的溶液中溶入少量KCl晶体后,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C. ③是在有无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建立平衡过程的图像,a是使用催化剂时的曲线
D. ④是一定条件下,向含有一定量A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逐渐加入B,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的图像
【答案】AC
【解析】试题分析:A.①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升高温度,由于V正大于V逆,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所以正反应ΔH>0,A正确;B.②反应的实质是:Fe3++3SCN-=Fe(SCN)3,可见加入少量KCl晶体后,对化学平衡移动不产生任何影响,B错误;C.③催化剂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但由于对正反应、逆反应的速率影响相同,因此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C正确;D.④是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一定量的B,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不会再减小,D错误。答案选AC。
13.pH=12的X、Y两种碱溶液各10mL,分别稀释至1000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10<a<12,则X、Y都是弱碱
B. X、Y两种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 完全中和pH相同的X、Y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V(X)>V(Y)
D. 稀释后,X溶液的碱性比Y溶液的碱性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若X为强碱,则10mL pH=12的X溶液稀释至1000mL,pH应该为10,故若10<a<12,则X、Y均为弱碱,故A正确;
B.两种碱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不同,说明两种碱的强弱不同,则pH相同时,二者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不同,故B错误;
C.当pH相同时,c(X)<c(Y),所以完全中和这两种碱时,消耗相同浓度的盐酸的体积:V(X)<V(Y),故C错误;
D.由图像数据可知,稀释后Y溶液的pH比X溶液的pH大,故Y溶液的碱性强,故D错误。
答案选A。
14.20℃时,在c(H2C2O4)+c(HC2O4-)+c(C2O42-)=0.100mol·L-1的H2C2O4、NaOH混合溶液中,含碳元素微粒的分布分数δ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00 mol·L-1NaHC2O4溶液中:c(OH-)=c(H+)-2c(C2O42-)+c(H2C2O4)
B. Q点:c(H2C2O4)+c(C2O42-)>c(HC2O4-)
C. P点:c(Na+)+c(H2C2O4)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