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01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01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01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S—32, C—12
I、选择题 (共计48分)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放热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反应放热,以此解答。
【详解】A.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X的能量与M的能量关系无法确定,A项错误;
B.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Y的能量与N的能量关系无法确定,B项错误;
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C项正确;
D. 反应的放热、吸热与反应条件(如加热)无关,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C。
2.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 A+3B=2C B. 2A+3B=2C
C. 3A+B=2C D. A+B=C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各物质的系数,据此书写反应的方程式。
【详解】由于2vB=3vA、3vC=2vB,所以vA∶vB∶vC=2∶3∶2,即A、B、C对应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2,故反应方程式为2A+3B=2C,故选B。
3.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但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可导电的是 ( )
A. C2H5OH B. Cu C. H2SO4 D. 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乙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乙醇为非电解质,乙醇溶于水不可导电,A项错误;
B. 铜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项错误;
C. 硫酸是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所以硫酸为电解质,C项错误;
D. CO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溶液中的离子是由碳酸电离产生的,并非CO2自身电离产生的,因此CO2属于非电解质,D项正确;
答案选D。
4.对于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
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多充入O2
【答案】B
【解析】
【分析】气体压强和反应物浓度只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增大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自然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也不变,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故B正确;
C.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多充O2,活化分子百分数、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答案选B。
5.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水分解是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热不变,图像B符合,答案选B。
6.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 kPa):
①C4H10(g)+O2(g)=4CO(g)+5H2O(l) ΔH=-1 746 kJ·mol-1
②C4H10(g)+O2(g)=4CO2(g)+5H2O(g) ΔH=-2 658 kJ·mol-1
③C4H10(g)+O2(g)=4CO2(g)+5H2O(l) ΔH=-2 878 kJ·mol-1
④C4H10(g)+O2(g)=4CO(g)+5H2O(g) ΔH=-1 526 kJ·mol-1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 )
A. ΔH=-1 746kJ·mol-1 B. ΔH=-2 658 kJ·mol-1
C. ΔH=-2 878 kJ·mol-1 D. ΔH=-1 526 kJ·mol-1
【答案】C
【解析】
【分析】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反应物中C→CO2(g),S→SO2(g),H→H2O(l)等。
【详解】正丁烷的燃烧热是1mol正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g)、H2O(l)放出的热量,故热化学方程式C4H10(g)+O2(g)═4CO2(g)+5H2O(l) △H=−2878kJ/mol,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所以正丁烷的燃烧热△H为−2878kJ/mol,C项正确;
答案选C。
7.酸碱滴定实验时,必须要按以下要求操作的是( )
A.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要烘干
B. 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净后用相应溶液润洗
C. 待测液一定要放在锥形瓶中
D. 滴定前读数时,凹液面最低处必须与“0”刻度线齐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锥形瓶中带有水对实验没有影响,无需烘干,A项错误;
B. 滴定实验时,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净后一定要用相应待装溶液润洗,否则会使溶液稀释,造成滴定误差,B项正确;
C. 至于待测液和标准液谁放在滴定管里,谁在锥形瓶中,主要是看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过程,一般是以锥形瓶中的颜色由淡变为深色或由无色变为有色为最佳,C项错误;
D. 滴定前读数时,凹液面最低处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处即可,因为最终要的是读数差,从而确定溶液体积,不用必须与“0”刻度线齐平,D项错误;
答案选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
B. 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 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 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混乱度越大,熵值越大,则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由s→l→g增大,A项错误;
B. 该反应△H>0、△S>0,而最终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主要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B项正确;
C. 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H-T△S<0分析,反应自发进行需要焓变、熵变和温度共同决定,不能单独使用焓变、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C项错误;
D. 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与反应的方向无关,不能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D项错误;
答案选B。
9. 已知红磷通常要比白磷稳定,下列两个反应:
①P4(白磷,s)+5O2(g)=2P2O5(s) △H1
②4P(红磷,s)+5O2(g)=2P2O5(s) △H2
则△H1和△H2的关系是( )
A. △H1=△H2 B. △H1>△H2
C. △H1<△H2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红磷通常要比白磷稳定,说明等质量的白磷含有的能量高,当二者反应产生相同状态的生成物时,放出的能量白磷比红磷多,所以△H1<△H2,选项C正确。
10. 足量的Zn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由于反应速率太快,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物质是 ( )
A. NaOH固体 B. CH3COONa固体
C. NaCl晶体 D. Na2CO3固体
【答案】B
【解析】A 不可以,加NaOH固体,会消耗盐酸,使生成氢气的总量减小
B 可以,加CH3COONa固体,会得到CH3COOH,溶液中C(H+)减小,反应速率,氢气的总量不变
C 不可以,加NaCl晶体,对反应无影响
D 不可以,加Na2CO3固体,会消耗盐酸,生成二氧化碳,使生成氢气的总量减小。
11.燃煤脱硫可减少SO2的排放,燃煤脱硫技术受到各界科研人员的关注。某种燃煤脱硫技术的原理为CaO(s)+3CO(g)+SO2(g) ⇌CaS(s)+3CO2(g) ΔH=-394.0 kJ·mol-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随起始CO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
A. T1>T2
B. T1时,b点对应状态的SO2转化率最高
C. T1时,b点后曲线下降是因为CO质量分数升高
D. 减小压强可提高CO、SO2转化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aO(s)+3CO(g)+SO2(g) ⇌CaS(s)+3CO2(g) ΔH=-394.0 kJ·mol-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所以由图可知T1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