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0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06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06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试题
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B. 萃取在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及核燃料的处理等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 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止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D. 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煮盐”原理的是蒸发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低于试管底部,否则水蒸气液化生成的水倒流而炸裂试管,故A错误;
B. 利用溶解性的差异提取有机物质,则萃取在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及核燃料的处理等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故B正确;
C.立即加入沸石会引起爆沸,应冷却后再加入,故C正确;
D.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D. 硫酸、Cu(OH) 2、CuSO4·5H2O分别属于酸、碱、盐,都属于纯净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A正确;
B. 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HMnO4对应的酸性氧化物是Mn2O7,故B错误;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三大类,故C正确;
D. 硫酸属于酸、Cu(OH) 2属于碱,CuSO4·5H2O属于盐,均为化合物,均为纯净物,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3.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B. 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用光束通过时是否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C. 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D. 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所以它不属于胶体,故A正确;
B、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有光束通过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故B错误;
C、纳米材料中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和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一样,但纳米材料不属于分散系,不属于胶体,故C错误;
D、胶体有固溶胶和气溶胶之分,如雾属于胶体,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4.复习完“从实验学化学”这一章以后,对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用两只250 mL的容量瓶配制0.1 mol/L 500 mL的NaOH溶液
B.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
C. 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D. 提取溴水中的溴,可用加入乙醇萃取的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配制0.1mol/L 500 mL的NaOH溶液,应该选用规格为500 mL 的容量瓶,不能用两只250 mL的容量瓶配制,故A错误;
B.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的外焰接触,故B错误;
C.易燃试剂通常遇到强氧化性试剂会剧烈反应,二者应当分开放置,且易燃试剂遇火易燃,应远离火源,故C正确;
D.乙醇和水是互溶的,不能用乙醇作为提纯溴水中溴单质的萃取剂,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5.关于粗盐提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解粗盐时,应尽量让溶液稀些,防止食盐不完全溶解
B. 滤去不溶性杂质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C. 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 将制得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答案】C
【解析】A、溶解时不是越稀越好,如果溶液太稀,蒸发时就要消耗很长时间和大量热量才能蒸干,故A错误;B、滤液应该移至蒸发皿加热浓缩,故B错误;C、蒸发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滤液,以免晶体受热后飞溅出来,不仅造成损失,而且可能因此发生意外事故,故C正确;D、晶体应该用少量水洗涤,否则制得的晶体会有很多溶于水而损失,故D错误;故选C。
6.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定容时,改用胶头滴管,使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不能用烧杯向容量瓶内加水,A错误;
B.过滤操作时,漏斗细颈部分要紧贴烧杯内壁(烧杯嘴相对的一侧),以防液体四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与空气不反应,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可以利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C正确;
D.乙醇和苯互溶,但是二者沸点不同,可采用蒸馏方法进行分离,不能分液,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7.将5mol/L的Mg(NO3)2溶液amL稀释bmL,稀释后N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5a/b mol/L B. 10a/b mol/L C. b/5a mol/L D. a/b mol/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硝酸镁的化学式可知硝酸根的浓度为硝酸镁浓度的2倍,所以硝酸根浓度为10mol/L.令稀释后硝酸根的浓度为c,根据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前后硝酸根的物质的量不变,则:10mol/L×amL=c×bmL,解得,c=10a/bmol/L.B项正确;答案选B。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22.4LCO2与CO的混合气体中含碳原子数为NA
B. 常温下, 1L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 NA
C. 2.7g金属铝变为铝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3NA
D. 室温下,21.0 gC2H4和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4.5 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没有给定标况下条件,所以不能确定22.4LCO2与CO的混合气体为1mol,也就无法确定混合气体中含碳原子数为NA,故A错误;
B. 无论NH4+水解与否,根据元素守恒规律,溶液中的N元素都是0.2mol,数目为0.2 NA,故 B正确;
C. 1mol金属铝在反应中只能失去3mol电子,因此2.7g金属铝(物质的量为0.1mol)变为铝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3NA,故C正确;
D. 由于乙烯和丁烯最简式都是:CH2,所以21g中混合物中含碳质量=21×12/(12+2)=18g,即含碳原子的量为18/12=1.5mol,含氢的质量为21×2/(12+2)=3g,即含氢原子的量为3/1=3mol,所以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4.5NA;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9.如图是某硫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部分文字。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试剂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可以获得较稀的硫酸溶液
B. 该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如图所示的警示标记
C. 该硫酸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mol/L
D. 在50mL量筒中配制0.1000mol/L硫酸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浓硫酸的稀释操作中,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把蒸馏水加入浓硫酸中,易发生危险,A错误;
B. 浓硫酸属于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如图所示的警示标记,B正确;
C.硫酸与水的密度不同,设硫酸和水的体积都为1L,混合后的密度为ρ,则有混合后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为ω=(18.4×1×1000×98%)/( 18.4×1×1000+1000)]=0.93,根据c=1000×ρ×ω/M可知,混合后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ρ×0.93)/98=9.5ρmol/L,由于混合后1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