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南省民办学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0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湖南省民办学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0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湖南省民办学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0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湖南省民办学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湖南省民办学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C.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D.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B
【详解】A项、“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铁与硫酸铜生成铜的反应,铁置换铜为置换反应,故A正确;
B项、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低温萃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方法,故B错误;
C项、铁中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含碳量越少,韧性越强,剂钢是铁与碳的合金,故C正确;
D项、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都具有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选B。
2.明代《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精人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球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 萃取 B. 过滤 C. 蒸馏 D. 升华
【答案】C
【详解】由题给信息可知,从浓酒中分离出乙醇,是利用酒精与水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将其分离提纯,则该法为蒸馏,故选C。
3.下列各物质含少量杂质,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①
KNO3溶液
KOH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②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③
H2
CO2
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并干燥
④
CaCO3粉末
CaCl2
溶解、过滤、蒸发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加入氯化铁,生成KCl,会引入新杂质,应加入硝酸铁除杂,故错误;
②铁可置换出铜,可除去杂质,故正确;
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除去杂质,干燥后得到纯净的氢气,故正确;
④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但不需要蒸发,故错误。
故选A。
4.下列各种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 酒精和水 B. 水和四氯化碳 C. 碘和四氯化碳 D. 汽油和植物油
【答案】B
【详解】A项、水与酒精混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A错误;
B项、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混合后分层,则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B正确;
C项、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C错误;
D项、汽油和植物油互溶,不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漏斗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5.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 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C. 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氢氧化钠溶液
D.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为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A
【详解】A项、因为酒精密度比水小,所以酒精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而不能用水扑灭,A正确;
B项、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通氢气,排除空气,然后加热,防止爆炸,故B错误;
C项、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当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布擦去,并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故C错误;
D项、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否则会引起溶液的飞溅,故D错误。
故选A。
6.下列两种气体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
A. 等温等体积的O2与N2 B.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O与CO2
C. 等压等体积的CO2与N2 D. 体积相等密度相等的CO2与CO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A.没有说明压强,不一定;B.N2O与CO2二者的摩尔质量均位44g/mol,质量相等,二者的物质的量也相等,分子数一定相同,B正确;C.。没有温度的说明;C.错误;D.体积相等密度相等,二者的质量也相等,但是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不相同,D.错误;
7.如图所示,相同状况下,分别用氯化氢和四种混合气体吹出体积相等的五个气球。A、B、C、D四个气球中所含原子数与氯化氢气球中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答案】C
【解析】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数,这是阿伏伽德罗定律。A、Ar是单原子分子,O3是三原子的分子,它们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原子数只有在分子个数比为1:1时才和HCl相同,A错误;B、D中H2、CO是双原子分子,但NH3是四原子分子,CO2是三原子的分子,它们所含的原子数一定比HCl多,B、D均错误;C、HCl是双原子分子,C中的N2、O2也都是双原子分子,他们所含的原子数也相同,C正确,答案选C。
8.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B. 依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C. 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D. 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答案】D
【解析】A、根据分散质的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微粒直径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微粒直径100nm的分散系为浊液,故A错误;B、根据电离出H+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故B错误;C、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故C错误;D、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有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硫酸分子里含有4mol O
B.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 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D. 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答案】A
【详解】A项、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硫酸分子即硫酸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4molO,故A正确;
B项、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B错误;
C项、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C错误;
D项、物质可能由原子、分子构成,且可能为多原子分子,1 mol任何物质不一定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10.下列溶液中的Cl- 浓度与50mL 1mol/L AlCl3溶液中的Cl- 浓度相等的是( )
A. 150mL 1mol/L NaCl溶液 B. 75mL 2mol/L CaCl2溶液
C. 150mL 2mol/L MgCl2溶液 D. 75mL 3mol/L KCl溶液
【答案】D
【详解】A项、150mL1mol•L-1的NaCl溶液中Cl-浓度是1mol•L-1,和AlCl3溶液中Cl-浓度3mol/L不相等,故A错误;
B项、75mL2mol•L-1 CaCl2溶液中Cl-浓度是4mol•L-1,和AlCl3溶液中Cl-浓度不相等,故B错误;
C项、150mL 2mol/L MgCl2溶液中Cl-浓度是4mol•L-1,和AlCl3溶液中Cl-浓度不相等,故C错误;
D、75mL3mol/L KCl溶液中Cl-浓度是3mol•L-1,和AlCl3溶液中Cl-浓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D。
11.下列叙述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 )
A.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会看到红褐色沉淀
B. 江河入海口常有三角洲形成
C. 在电影院看电影,会看到从放映室到银幕的光柱
D. “卤水点豆腐”
【答案】A
【详解】A项、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与胶体无关,故A正确;
B项、江河中的泥浆属于胶体,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是胶体聚沉的结果,与胶体知识有关,故B错误;
C项、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属于光的散射现象,而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光的散射现象,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知识有关,故C错误;
D项、卤水点豆腐是蛋白质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沉,和胶体性质有关,故D错误。
故选A。
1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SO3 B. Al2O3固体 C. 氨水 D. NaCl溶液
【答案】B
【详解】A项、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SO3的水溶液导电,但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硫酸不是SO3,所以SO3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项、Al2O3固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正确;
C项、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项、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13.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K+、Fe2+、SO42-、NO3- B. OH-、Cl-、Na+、Cu2+
C. NH4+、NO3-、Al3+、K+ D. S2-、SO42-、Na+、Ag+
【答案】C
【详解】A项、酸性溶液中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项、Cu2+为有色离子,溶液中Cu2+均与OH-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项、该组离子均为无色,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项、溶液中Ag+、S2-、SO42-会反应生成AgS、Ag2SO4沉淀而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1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物质分类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SO3
H2SO4
NaHCO3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KOH
HNO3
CaCO3
CaO
SO3
D
NaOH
CH3COOH
CaF2
CO2
SO2
【答案】C
【详解】A项、Na2SO3是盐,不是碱,SO2是酸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项、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项、KOH是碱、HNO3是酸、CaCO3是盐、CaO是碱性氧化物、SO3是酸性氧化物,分类均正确,故C正确;
D项、CO2是酸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O+2H+=Fe2++H2O
B.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C.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答案】C
【详解】A项、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故错误;
B项、碳酸钙是难溶物,应该写成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CO2↑+H2O,故B错误;
C项、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故C正确;
D项、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
2OH-=BaSO4↓+2H2O,故D错误。
故选C。
16.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Sn2++2Fe3+===2Fe2++Sn4+, Ce4++Fe2+=Fe3++Ce3+。由此可以确定Fe3+、Ce4+、Sn4+三种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Ce4+、Fe3+、Sn4+ B. Sn2+、Fe2+、Ce3+
C. Sn4+、Ce3+、Fe2+ D. Fe2+、Sn2+、Ce3+
【答案】A
【详解】根据反应:Ce4++Fe2+=Fe3++Ce3+,氧化性是Ce4+>Fe3+,根据反应:Sn2++2Fe3+=2Fe2++Sn4+,氧化性是Fe3+>Sn4+,所以还原性顺序是:Ce4+>Fe3+>Sn4+,故选A。
17.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mL的0.100mol/L的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
A. M2+ B. M C. MO2+ D. M3+
【答案】A
【详解】由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中锌做还原剂,MO2+做氧化剂,0.195g锌粉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95g/(65g/mol)×2=0.006mol,n(MO2+)=0.02L×0.100mol•L-1=0.002mol,设反应后M的化合价为+x价,MO2+得到电子数目为(5-x)×0.002mol,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得(5-x)×0.002mol=0.006mol,解得x=2,故选B。
18.化学实验中若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则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在如图所示有编号的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答案】D
【详解】由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①中Na2Cr2O7反应生成Cr2(SO4)3,反应中Cr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中Cr2(SO4)3反应生成Cr(OH)3,反应中Cr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中Cr(OH)3反应生成NaCrO2,反应中Cr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④中Cr2(SO4)3反应生成Na2CrO4,反应中Cr元素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⑤中NaCrO2反应生成Na2CrO4,反应中Cr元素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⑥中Na2CrO4反应生成Na2Cr2O7,反应中Cr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反应①④⑤Cr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D。
19.中科大发现了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Na+CO2 →C(金刚石)+C(石墨)+Na2CO3 (未配平,一定条件下),这种合成具有深远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钠作还原剂,二氧化碳作氧化剂
B. 还原性Na大于C
C. 该反应中Na2CO3是氧化产物
D. 每生成1mol Na2CO3时,共转移4mol电子
【答案】D
【详解】A项、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1价,Na为该反应中的还原剂,二氧化碳中C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价,二氧化碳为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故A正确;
B项、反应中,还原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是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还原剂Na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C,B正确;
C项、反应中Na转化为Na2CO3,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a2CO3是氧化产物,故C正确;
D项、由2Na→Na2CO3可知,反应中2molNa参与反应,失去2mol电子,故D错误。
故选D。
20.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0.5 mol镁粒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11.2 L H2
B. 1L0.5mol/LFeCl3溶液完全转化可制得0.5NA个Fe(OH)3胶粒
C. 0.5 mol/L的Fe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D. 25℃、101Pa时,16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答案】D
【详解】A项、测定气体条件未知,气体摩尔体积不确定,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故A错误;
B项、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1L0.5mol/LFeCl3溶液完全转化形成的氢氧化铁胶粒的个数小于0.5NA个,故B错误;
C项、不确定该溶液的体积,无法确定出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项、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最简式相同,16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NA个氧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21.取50mL0.3mol/L的硫酸注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则该溶液中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06mol/L B. 0.12 mol/L C. 0.24mol/L D. 0.03mol/L
【答案】B
【详解】令混合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则由稀释定律得:0.05L×0.3mol•L-1=0.25L×a,解得:a=0.06mol/L,则混合稀释后溶液中c(H+)=2C(H2SO4)=2×0.06mol/L=0.12mol/L,故选B。
22.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A. Cl2+2KBr=Br2+2KCl
B. 2NaHCO3Na2CO3+H2O+CO2↑
C. 4Fe(OH)2+O2+2H2O=4Fe(OH)3
D. 2Na2O2+2CO2=2Na2CO3+O2(提示:Na2O2中的氧为-1价)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阴影部分表示的是不属于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4个选项中的反应,只有D符合。本题选D。
23.将25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2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
A. (b-2a) mol/L B. 8(2a-b) mol/L
C. 8(b-2a) mol/L D. 4(b-2a) mol/L
【答案】C
【详解】根据题意,250 mL溶液分成2等份,每份中n(Ba2+)=a mol,n(Cl-)=b mol,根据电荷守恒关系,n(K+)=(b-2a)mol,则混合溶液中c(K+)=2(b-2a)/0.25=8(b-2a)mol·L-1,故选C。
24.一个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可忽略)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1molN2,右边充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8g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左、右两侧温度相同)。右侧CO2与CO分子数之比为( )
A. 1:3 B. 3:1 C. 1:2 D. 2:1
【答案】A
【详解】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1mol氮气占容器总体积的4/5,氮气和混合气体的体积之比为4:1,则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1,所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设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y,则有关系式:x+y=0.25,28x+44y=8,解联立方程得,x= 0.1875、y=0.0625,CO2与CO的物质的量比为0.0625:0.1875=1:3,则CO2与CO分子数之比为1:3,故选A。
25.(1)现有下列物质:①干冰 ②NaHCO3晶体 ③氨水 ④纯醋酸 ⑤FeCl3溶液 ⑥铜 ⑦ 蔗糖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
(2)写出Al2(SO4)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NaHSO3(aq) 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制取Fe(OH)3胶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K2SO4饱和溶液,由于SO42-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叫做胶体的_______。
③区分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
【答案】(1). ②④ (2). Al2(SO4)3===2Al3++3SO42- (3). HSO3-+H+===SO2↑+H2O (4).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5). 聚沉 (6). 丁达尔效应
【详解】(1)②④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导电,所以属于电解质,故答案为:②④;
(2)Al2(SO4)3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故答案为:Al2(SO4)3=2Al3++3SO42-;
(3)NaHSO3(aq)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硫,离子反应为HSO3-+H+=SO2↑+H2O,故答案为:HSO3-+H+=SO2↑+H2O;
(4)①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故答案为: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
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硫酸根离子中和了氢氧化铁胶粒的电荷,导致胶体发生了聚沉,故答案为:SO42-;
③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据此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
26.实验室需配制480mL0.1mol/L的碳酸钠溶液,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480mL 0.1 mol/L的Na2CO3溶液。
实际应称Na2CO3质量/g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___________
__________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__
A.将容量瓶盖紧,上下颠倒,摇匀
B.将准确称量的Na2CO3固体倒入烧杯中,再加适量水溶解
C.将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用30 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E.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F.改为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结果会______;
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结果会________。
(4)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5.3 (2). 500 (3). BCDEFA (4). 无影响 (5). 偏高 (6). 重配
【详解】(1)配制480mL0.1mol•L-1的Na2CO3溶液,实验室没有480mL规格容量瓶,应选择500mL容量瓶,需要溶质的质量m=0.1mol•L-1×0.5L×106g/mol=5.3g,故答案为:5.3g;500mL;
(2)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等,所以 正确的顺序为:BCAFED,故答案为:BCAFED;
(3)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对溶液浓度无影响;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答案为:无影响;偏高;
(4)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实验失败且无法补救,必须重新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
27.已知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FeSO4,较多的Cu2+,极少量的Na+以及部分污泥,通过下列流程可从该废水中回收FeSO4·7H2O晶体及金属Cu。
(1)步骤1的主要操作名称是_____,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
A.烧杯 B.漏斗 C.酒精灯 D.玻璃棒
(2)固体X是_____(填化学式),溶液Y是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 。
(4)将回收的铜和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混合后在加热的情况下通入氧气,发生反应:2Cu+2H2SO4+O22CuSO4+2H2O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用单线桥法标出上述反应的电子得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4中涉及的操作是:蒸发浓缩、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1). 过滤 (2). ABD (3). Fe (4). H2SO4 (5). Fe+Cu2+===Fe2++Cu (6). O2 (7). Cu (8). 2Cu+2H2SO4+O22CuSO4+2H2O (9). 冷却结晶
【详解】(1)步骤1、步骤2、步骤3都为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普通漏斗,故答案为:ABD;
(2)步骤2中加入过量的Fe,发生反应Fe+Cu2+═Cu+2Fe2+,步骤3中过量的Fe用稀硫酸除去,发生反应为Fe+H2SO4═FeSO4+H2↑,固体X是Fe,溶液Y是稀硫酸,故答案为:Fe;稀硫酸;
(3)步骤2中加入过量的Fe,发生反应Fe+Cu2+═Cu+2Fe2+,故答案为:Fe+Cu2+═Cu+2Fe2+;
(4)2Cu+2H2SO4+O22CuSO4+2H2O反应中,O2中O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Cu单质中Cu元素化合价升高,做氧化剂,故答案为:O2;铜;单线桥略;
(5)最后所得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得到FeSO4•7H2O晶体,故答案为:冷却结晶。
28.如图所示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有关内容。取该盐酸10mL,加蒸馏水稀释至250mL,向其中加入mg锌粉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锌粉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求原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____________。
(3)计算出m=___________。
(4)反应中生成的H2可以和标准状况下______mL的O2恰好完全反应。
(5)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0.6mol/L的AgN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共消耗VmL AgNO3溶液,则V的值是__________。
【答案】(1). Zn+2H+=Zn2++H2↑ (2). 12mol/L (3). 3.9 (4). 672 (5). 200
【详解】(1)锌为活泼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故答案为:Zn+2H+=Zn2++H2↑。
(2)根据公式c=1000ρw/M,可得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1.2×36.5%)/36.5=12mol/L,故答案为:12mol/L;
(3)由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50mL稀释溶液中n(H+)=0.01L×12mol/L=0.12 mol,则n(Zn)=1/2×0.12mol=0.06 mol,m(Zn)= 0.06 mol×65g/mol=3.9g,故答案为:3.9;
(4)250mL稀释溶液中n(H+)=0.01L×12mol/L=0.12 mol,与锌反应生成H2的物质的量为1/2×0.12mol=0.06 mol,由2molH2可以和1molO2完全反应可知,与0.06 mol H2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为1/2×0.06mol=0.03mol,则标准状况下V(O2)0.03mol×22.4L/mol×ml/L=672ml,故答案为:672;
(5)反应后的溶液中n(Cl—)= n(H+),由生成氯化银的反应中消耗Cl—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Ag+物质的量可得:0.6mol/L×V×10—3L=0.12mol,可解得V=200ml,故故答案为:200。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