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化学】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化学】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化学】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化学】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

    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1.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 少量白磷保存在水中B. 氢氧化钠固体敞口放在空气中C. 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D. 浓盐酸盛放在敞口玻璃瓶中【答案】A【解析】A、白磷易自燃,应隔绝空气,所以储存在水中,以防自燃,A正确;B、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故应密封保存,B错误;C、生石灰能吸收水,应密封保存,C错误;D、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应密封保存在细口瓶中,D错误,答案选A2.在进行蒸馏或分馏实验时,下列温度计的水银球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答案】C【解析】蒸馏时温度计测量气体的温度,因此温度计的水银球通常放置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答案选C3.将甲、乙两种有机混合物在常压下分离,已知它们的物理性质如下:物质密度/(g·cm-3)沸点/水溶性溶解性0.789 378.5溶于乙1.220100.7溶于甲则应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A. 分液    B. 蒸馏    C. 干馏    D. 萃取【答案】B【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甲、乙互溶且均易溶于水,但甲、乙的沸点不同,故应采取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答案选B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测定四份不同澄清溶液的成分,记录结果如下:甲:K2SO4BaCl2NaCl         乙:NaClBa(OH)2K2CO3      丙:HClK2CO3NaCl           丁:K2SO4Na2CO3KCl其中记录结果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D【分析】甲: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乙: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丙:HClK2CO3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丁:K2SO4Na2CO3KCl在溶液中不反应。【详解】A项,甲中:K2SO4BaCl2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共存,故A错误;B项,乙中:Ba(OH)2K2CO3在溶液中反应生成BaCO3沉淀而不能共存,故B错误;C项,丙中:HClK2CO3在溶液中反应生成H2OCO2而不能共存,故C错误;D项,丁中:K2SO4Na2CO3KCl在溶液中相互不发生反应,能够稳定存在,故D正确。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D5.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③②①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③①④⑤    D. ③⑤②①④【答案】A【解析】要除去食盐水含有的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实质就是除去Ca2+Mg2+SO42-,可加入过量碳酸钠使Ca2+转化为CaCO3沉淀除去,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将Mg2+转化为Mg(OH)2沉淀除去,加入过量氯化钡将SO42-转化为BaSO4沉淀除去;除去Mg2+SO42-,不用考虑先后顺序,但是加入碳酸钠除Ca2+要放在加入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过滤出沉淀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③①⑤④③②①⑤④③①②⑤④,故选A6.在某无色透明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NO3-Al3+Cl-    B. Na+Fe2+K+NO3-C. MnO4-K+SO42-Na+    D. K+SO42-HCO3-Na+【答案】A【解析】ANH4+NO3-A13Cl-在酸性条件下,不生成沉淀、气体和水,故A正确;B、在酸性条件下,Fe2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 ,故B错误;CMnO4- 为紫红色,故C错误;DHCO3-H反应生成CO2,故D错误;故选A7.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C. 酒精着火时可用水扑灭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   硫酸【答案】A【解析】A、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A正确;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B错误;C、酒精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应该用沙子扑灭,C错误;D、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溶液或溶解固体,稀释浓硫酸应该在烧杯中进行,D错误,答案选A8.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  )A. 熔融状态的KOH    B. 石墨棒C. 固态KCl    D. H2SO4【答案】C【解析】石墨棒能导电;熔融电解质、电解质溶液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固体KCl含有钾离子和氯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9.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放置酒精灯固定铁圈的位置放上蒸发皿加热搅拌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①④⑤    D. ②①③④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正确的操作过程为:放置酒精灯固定铁圈的位置放上蒸发皿加热搅拌停止加热、余热蒸干,选B10.下列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中B. 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C. 实验中需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出现暴沸现象D. 加热蒸馏烧瓶必须垫石棉网【答案】A【解析】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支管口附近,A项错误。11.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 H2O2的反应B. 铁与CuSO4溶液的反应C. 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D. Zn和稀H2SO4反应【答案】A【解析】氢气和氧气反应过程中没有离子参加或生成,故不属于离子反应,A项符合题意。12.如果花生油中混有水份,最好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 过滤    B. 蒸馏    C. 分液    D. 萃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花生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A、过滤法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A项错误;B、蒸馏法实现两种互溶液体的分离,B项错误;C、分液法可以实现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分离,花生油和水不相溶,C项错误;D、萃取法可以实现在两种溶剂中溶解度不一样的物质的分离,D项正确;答案选C13.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OHHCl===H2OClB. Ca(OH)2Cu2===Ca2Cu(OH)2C. FeCu2===CuFe2D. Fe2H===Fe3H2【答案】C【解析】A中盐酸是强酸,在溶液中应拆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B中澄清石灰水中Ca(OH)2应拆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u2===Cu(OH)2C中铁能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原子守恒,电荷也守恒,正确;D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正确答案为C14.某同学欲配制含有大量下列各离子的溶液,其中能实现的是(  )A. K+H+SO42-OH-    B. Na+Ca2+CO32-NO3-C. Na+H+Cl-CO32-    D. Na+Cu2+Cl-SO42-【答案】D【解析】A.因H+OH能结合水成水,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B.因Ca2+CO32﹣能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C.因H+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D.因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能够共存,故D正确;故选D15.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 MgCl2晶体    B. NaCl溶液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的KOH【答案】D【解析】MgCl2晶体是电解质但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NaCl溶液是混合物,非电解质溶液;HCl液态时不导电。16.三组混合液:植物油和水,丙酮和水(二者互溶),碘化钠和单质碘的混合水溶液。分离它们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 萃取 蒸馏    B. 萃取 蒸馏 分液C. 分液 蒸馏 萃取    D. 蒸馏 萃取 分液【答案】C【解析】植物油和水不互溶,已分层可直接分液;丙酮和水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碘化钠易溶于水,单质碘更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用萃取的方法,故选项C正确。1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熔融状态下和溶解于水时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B. 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对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在此范畴C. 在水中的电解质一定都导电性很强D.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答案】C【解析】在水中的电解质也有强弱之分,部分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也不导电。18.古代中国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炼丹、熬烧酒、制花露水等。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 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该装置利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A. 蒸馏    B. 过滤    C. 萃取    D. 升华【答案】A【解析】题干中描述的制取花露水的方法实际上和现代蒸馏的方法是一样的,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说的就是冷凝液体的过程,故本题选A19.在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时,必须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答案】C【解析】在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时,必须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和烧杯,答案选C20.下表中所列出的物质,属于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选项ABCD物质的化学式HNO3()CCl4P4KClO3危险警告标识【答案】B【解析】四氯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选B21.下列物质:Fe CO2NaCl溶液 CuOH2熔融的MgCl2NH4Cl溶液盐酸C2H5OH(酒精)( 用序号作答).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能导电的有________【答案】(1). ④⑤    (2). ②⑧    (3). ①③⑤⑥⑦【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是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气,单质和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的物质能够导电。【详解】Fe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够导电;CO2是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导电;NaCl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Cu(OH)2是碱,属于电解质,不溶于水,不能导电;熔融的MgCl2是盐,属于电解质,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NH4Cl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盐酸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C2H5OH(酒精)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导电;所以属于电解质的有:④⑤;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②⑧;能导电的有:①③⑤⑥⑦,故答案为:④⑤②⑧①③⑤⑥⑦22.写出下列各组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A.盐酸分别与NaOH溶液、Cu(OH)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硫酸分别与NaOH溶液、Ba(OH)2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硝酸分别与Na2CO3溶液、K2CO3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锌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HOHH2OCu(OH)22HCu22H2O    (2). HOHH2O2H2OHBa2SO42BaSO42H2O    (3). CO322HCO2H2O    (4). Zn2HZn2H2【详解】A.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盐酸与Cu(OH)2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因Cu(OH)2难溶于水,所以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保留化学式,故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B.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离子方程式为:2H2OHBa2SO42BaSO42H2OC.硝酸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硝酸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钾、二氧化碳和水,故二者离子方程式均为:CO322HCO2H2OD.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二者离子方程式均为:Zn2HZn2H22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杂质不要求回收),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a.加适量盐酸、过滤 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c.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高温或灼烧)   e.加适量盐酸、蒸发 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过滤1)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    ____2)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钾    ____3)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    ____4)二氧化锰中混有少量的炭粉    ____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  ____【答案】(1). c    (2). e    (3). d    (4). d    (5). f【分析】(1)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2)碳酸钾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3)碳酸钙高温会分解生成氧化钙;4)炭粉在加热时燃烧生成CO2气体,与二氧化锰分离;5)根据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入手分析。【详解】(1)利用CaCO3难溶于水,Na2CO3易溶于水,加适量水充分搅拌溶解、过滤即可除杂,故选c2KClK2CO3均易溶于水,故不能用过滤法分离,因为K2CO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KCl、水和CO2气体,所以可加适量盐酸、蒸发即得到氯化钾晶体,故选e3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CO2气体,所以可用加热(高温或灼烧)的方法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故选d4)二者均不溶于水,故不能用过滤法分离,因为炭粉易燃,所以可加热(高温或灼烧)使炭粉燃烧而除去,故选d5)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可利用二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采用结晶法分离除杂,故选f24.今有ABCDEF六种装置,如图所示。(胶塞、导管可自由选用)1)写出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相连接,制取并收集氢气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相连接。3)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并检验生成气体的实验,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相连接,检验气体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4)制取氢气并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装置,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铁架台    (2). 试管    (3). 烧杯    (4). 酒精灯    (5). A    (6). E    (7). B    (8). F    (9). A    (10). C    (11). 有白色沉淀生成    (12). B    (13). D    (14). 防止生成的铜再和氧气反应【解析】1)根据仪器的结构可判断的仪器名称分别是铁架台、试管、烧杯、酒精灯;(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重,可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用的仪器为AE;实验室中制取氢气采用Zn和稀H2SO4反应,H2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选BF。(3)木炭还原氧化铜需要加热,生成物为CO2,检验生成物的方法是将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现象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装置选用AC;(4H2还原CuO需要将导管通入试管底部,故选BD,为了防止生成的Cu被空气中的O2氧化,需要在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等试管冷却后在停止通氢气。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