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0.3 mol硝酸 B. 1.5 mol氧气
C. 1 mol氮 D. 0.5 mol氦原子
2.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2SO4→SO2 B. H2S→SO2
C. S→SO2 D.SO42-→SO2
3.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B. 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 根据能否与碱反应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
D. 根据其溶液是否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剂与还原剂是不同物质的是( )
A.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B. SO2+Cl2+2H2O===H2SO4+2HCl
C. CaCO3+2HCl===CaCl2+CO2↑+H2O
D. 2KClO32KCl+3O2↑
5.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 )
A. 2Na2O2+2CO2===2Na2CO3+O2
B. 2Na2O2+2SO3===2Na2SO4+O2
C. Na2O2+H2SO4===Na2SO4+H2O2
D. 3Na2O2+Cr2O3===2Na2CrO4+Na2O
6.三种正盐的混合溶液中含有0.2 mol Na+,0.25 mol Mg2+,0.4 mol Cl﹣,则SO42﹣的物质的量为( )
A. 0.1 mol B. 0.3 mol C. 0.5 mol D. 0.15 mol
7.实验室里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生成1 mol N2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
B. 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 NaNO2是氧化剂
8.下列物质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 11.2 g CO B. 32 g SO2
C. 0.8 mol SO2 D. 1.806×1023H2O
9.要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下列哪组物质进行实验( )
A. Cu、FeCl2溶液、MgCl2溶液
B. Fe、Cu、MgCl2溶液
C. Mg、CuO、FeSO4溶液
D. Fe、CuSO4溶液、MgCl2溶液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 g 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
B. 1 mol 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
C. 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含NA个原子
D. 3 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11.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 K+ MnO4- Cl- B. Na+ NO3- Cl-
C. Na+ HCO3- Ba2+ D. Na+ NO3- H+
12.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①0.5 mol·L-1氯化钡溶液和等体积2 mol·L-1硫酸相混合并振荡;②把1 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 mL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③把1 mL水玻璃加入10 mL 1 mol·L-1盐酸中,用力振荡。可行的是( )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
13.甲、乙、丙、丁分别是Na2CO3、AgNO3、BaCl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甲+乙→沉淀;甲+丙→沉淀;乙+丙→沉淀;丙+丁→沉淀;乙+丁→无色无味气体。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 )
A. BaCl2、Na2CO3、AgNO3、盐酸 B. BaCl2、Na2CO3、盐酸、AgNO3
C. Na2CO3、盐酸、AgNO3、BaCl2 D. AgNO3、盐酸、BaCl2、Na2CO3
14.现有三组实验: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②将海水制成淡水;③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上述分离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15.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无色溶液中:、Fe2+、、
B. 在含大量Ba2+的溶液中:Cu2+、Na+、Cl﹣、OH﹣
C. 在强酸性溶液中:K+、Fe2+、Cl﹣、CH3COO﹣
D. 在强碱溶液中:Na+、K+、Cl﹣、
16.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 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均属于碱
C.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7.用0.1 mol·L-1的Na2SO3溶液30 mL,恰好将2×10-3mol的X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3 D. +4
18.下列物质的分离提纯主要是利用化学方法的是( )
A. 除去粗盐含有的可溶性杂质
B. 利用磁铁分离铁屑和沙的混合物
C. 利用自来水制备蒸馏水
D. 沙里淘金
19.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必须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 该装置可以用于制备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C. 为了防止固体颗粒堵塞导气管,常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D. 若用该装置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撤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20.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会有CO
B. 某溶液中滴加了Na2C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会有Ba2+
C. 某无色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液
D.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HCl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
21.下列物质:①汽油、②四氯化碳、③酒精,其中可用作从碘水中提取碘的萃取剂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22.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AgNO3、KSCN和H2SO4、NaOH四种无色溶液区分,这种试剂是( )
A. Fe(NO3)3溶液 B. MgC12溶液
C. BaC12溶液 D. FeC13溶液
23.将BaCl2溶液加入某无色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则沉淀不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存在Ag+ B. 一定存在CO
C. 一定存在SO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4.PbO2、KMnO4、Cl2、FeCl3、Cu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Cu+2Fe3+===Cu2++2Fe2+
B. 10Cl-+2MnO+16H+===2Mn2++5Cl2↑+8H2O
C. 2Fe2++Cl2===2Fe3++2Cl-
D. 5Pb2++2MnO+2H2O===5PbO2+2Mn2++4H+
25.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测定四份不同澄清溶液的成分,记录如下:
其中记录合理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6.常温下,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①2A2++B2===2A3++2B﹣;②16H++10Z﹣+2X2++5Z2+8H2O;③2B﹣+Z2===B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Z2+2A2+===2A3++2Z﹣反应可以进行
B. Z元素在②③反应中均被还原
C.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2、B2、A3+
D. 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是A2+、B﹣、Z﹣、X2+
27.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上应印有如图所示警示标记中的( )
A.B.
C.D.
2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B. 25 ℃,1.01×105Pa,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 常温常压下,32 g O2和32 g O3所含氧原子数分别是2NA和3NA
D. Na2O2与CO2反应每生成1 mol O2时所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2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40 g NaOH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其浓度为l mol•L﹣1
B. 将22.4 L HCl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其浓度为l mol•L﹣1
C. 1 L含2 mol K+的K2SO4溶液中K2SO4的浓度为1 mol•L﹣1
D. 将浓度为0.5 mol•L﹣l的NaNO3溶液100 mL恒温蒸发至50 mL,其浓度变为1 mol•L﹣1
30.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0.3 mol·L-1K2SO4溶液中含有K+和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 当1 L水吸收22.4 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 mol·L-1,只有当22.4 L氨气溶于水制得1 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 mol·L-1
C. 在Na2SO4和K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 K+和SO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那么Na+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D. 10 ℃时0.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100 mL,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 ℃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L-1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40分)
31.蒸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蒸馏实验操作可简记为隔网加热冷管倾,上缘下缘两相平;需加碎瓷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其中“热气冷水逆向行”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蒸馏实验中,使用温度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取蒸馏水时可以不使用温度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Fe2O3+2Al===Al2O3+2Fe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__;而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__。该反应中,Fe2O3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Al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__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__是还原产物。
33.(1)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为棕褐色物质FeCl3,而在盐酸中生成浅绿色的FeCl2溶液。在Cl2、Cl-、H+中,具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其中氧化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
(2)盐酸在不同的反应中可以分别表现出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现在有如下三个反应,请写出盐酸在三个反应中分别起何种作用:
①Zn+2HCl===ZnCl2+H2↑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OH+HCl===NaCl+H2O__________________;
③2HClH2↑+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成棕褐色物质FeCl3,而在盐酸中生成浅绿色溶液(FeCl2);向浓盐酸中滴加KMnO4溶液产生淡黄绿色气体(Cl2)。在Cl2、H+、中,__________________氧化性最强。
(4)高锰酸钾与氢溴酸溶液可以发生下列反应:2KMnO4+16HBr===5Br2+2MnBr2+2KBr+8H2O。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15.8 g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g。HBr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4.海洋植物如海带和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洋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上述流程②、③设计成如下图所示操作。
已知过程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提取过程①、③中实验操作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在灼烧过程中,使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酒精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泥三角外)。
(3)F中下层液体的颜色为________色,上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
(4)从F中得到固态碘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部分,方法有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应用广泛,环己醇脱水是合成环己烯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Ⅰ.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
Ⅱ.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 %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
(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填正确答案标号)。
A.蒸馏烧瓶 B.温度计 C.分液漏斗 D.牛角管 E.锥形瓶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要指明微粒的种类。“1 mol氮”没有指明是氮分子还是氮原子。
2.【答案】A
【解析】A项,转化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 H2SO4被还原,需加入还原剂;B、C项,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反应物被氧化,需加入氧化剂;D项,硫元素化合价没变,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答案】B
【解析】根据酸分子中能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把酸分为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数分类,A错误;
根据纯净物中的元素组成,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B正确;
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依据氧化物性质把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与碱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C错误;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D错误。
4.【答案】B
【解析】A中,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错误;B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氯气作氧化剂;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二氧化硫作还原剂,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剂与还原剂是不同物质,正确;C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氯酸钾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错误。
5.【答案】D
【解析】反应Na2O2+SO2===Na2SO4中,Na2O2仅是氧化剂,A、B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中Na2O2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中Na2O2仅是氧化剂。
6.【答案】D
【解析】溶液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有n(Na+)+2n(Mg2+)=n(Cl﹣)+2n(SO42﹣),故0.2 mol×1+0.25 mol×2=1×0.4 mol+2n(SO42﹣)
解得:n(SO42﹣)=0.15 mol,
故选D。
7.【答案】D
【解析】A项,反应NaNO2+NH4Cl===NaCl+N2↑+2H2O中,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3,即每生成1 mol 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错误;B项,反应NaNO2+NH4Cl===NaCl+N2↑+2H2O中,NaNO2中N的化合价从+3价降为0价,NH4Cl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为0价,氮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错误;C项,NH4Cl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为0价,所以NH4Cl中的氮元素被氧化,错误;D项,反应NaNO2+NH4Cl===NaCl+N2↑+2H2O中,NaNO2中N的化合价从+3价降为0价,NaNO2是氧化剂,正确。
8.【答案】C
【解析】CO的物质的量=11.2 g÷28 g·mol-1=0.4 mol;SO2的物质的量=32 g÷64 g·mol-1=0.5 mol;H2O的物质的量=1.806×1023÷(6.02×1023mol-1)=0.3 mol。
9.【答案】D
【解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Fe>Cu,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从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中将其置换出。A、B中的物质间均不能反应,无法确定活动性,A、B错误;C中CuO不溶于水,无法在溶液中进行反应,无法确定Mg和Cu的活动性,C错误;D中Fe可置换出铜得出Fe比Cu金属性强,而Fe与MgCl2溶液不反应得出Fe比Mg金属性弱,D正确。
10.【答案】D
【解析】A项,23 g Na物质的量为1 mol,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0.5NA个H2分子,故A错误;
B项,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铜、水,故B错误;
C项,标准状况下,22.4 L Cl2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2NA个原子,故C错误;
D项,Fe3O4中铁为+价,故1 mol铁反应失去mol电子,3 mol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失去8 mol电子,即8NA个,故D正确。
11.【答案】B
【解析】A项,为紫红色;B项,四种离子与OH-能大量共存;C项,与OH-反应生成和H2O,生成的和Ba2+发生反应+ Ba2+===BaCO3↓;D项,H+与OH-反应生成H2O;只有B项符合。
12.【答案】C
【解析】胶体制备时对溶液浓度、反应时的操作、滴加试剂的顺序都有严格要求。①中硫酸溶液浓度太大,生成硫酸钡沉淀,得不到硫酸钡胶体;②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正确方法;③中水玻璃与盐酸反应生成硅酸胶体。
13.【答案】A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为乙,乙为Na2CO3,根据物质之间转化的现象可知,丁为盐酸,丙为AgNO3。
14.【答案】C
【解析】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将海水制成淡水可用蒸馏的方法,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利用了萃取方法。
15.【答案】D
【解析】Fe2+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A错误;
Cu2+、OH﹣之间反应生成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强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CH3COO-与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Na+、K+、Cl﹣、之间不发生反应,都不与强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16.【答案】D
【解析】碱性氧化物为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O、MgO均属于碱性氧化物,Al2O3能和强酸强碱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A错误;
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属于盐,生石灰是CaO,属于氧化物,熟石灰是Ca(OH)2,属于碱,B错误;
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C错误;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D正确。
17.【答案】D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该反应中,被氧化为,
0.1×30×10-3×2=2×10-3×(7-x),x=4。
18.【答案】A
【解析】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需要加入化学试剂,转化为沉淀而除去,属于化学方法;用磁铁分离铁屑和沙的混合物、用自来水制备蒸馏水、沙里淘金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方法。
19.【答案】B
【解析】此装置只能用于加热固体制备气体,如制备氧气、氨气,不可以用于制备氢气。
20.【答案】C
【解析】无色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固体中含CO或HCO3﹣,或SO等,A错误;
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或碳酸钙等,则溶液中可能会有Ba2+或Ca2+等,B错误;
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溶液显碱性,则为碱或盐溶液,如NaOH、碳酸钠等,C正确;
验证是否含Cl﹣若加盐酸则会引入氯离子干扰检验,应先加稀硝酸、再加硝酸银检验,D错误。
21.【答案】C
【解析】萃取剂的选择要求: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②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从碘水中萃取碘常用的萃取剂有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苯(密度比水小)和汽油(密度比水小)等;酒精与水互溶,酒精不能从碘水中萃取碘。
22.【答案】D
【解析】Fe(NO3)3溶液不能检验AgNO3、H2SO4,A不选;MgCl2溶液不能鉴别KSCN和H2SO4,且均与AgNO3、Na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不选;BaCl2溶液不能鉴别KSCN、NaOH,且均与H2SO4、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不选;AgNO3、KSCN和H2SO4、NaOH四种无色溶液分别与FeCl3溶液混合的现象:白色沉淀、红色溶液、无现象、红褐色沉淀,可鉴别,D选。
23.【答案】D
【解析】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氯化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O,一定不存在CO,故选D。
24.【答案】D
【解析】 氧化性:PbO2>KMnO4>Cl2>FeCl3>Cu,所以D项反应不可能发生,因为该反应不符合反应规律:
25.【答案】D
【解析】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难溶物生成、有难电离物质弱酸、水、弱碱生成、有气体生成。甲中有硫酸钡沉淀生成;乙中有碳酸钙沉淀生成;丙中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生成;丁中离子之间不符合离子反应条件。
26.【答案】B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根据反应①、③可得氧化性:Z2>B2>A3+,则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A正确;根据反应②得氧化性>Z2,反应①得氧化性B2>A3+;反应③得氧化性Z2>B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2>B2>A3+,C正确;Z元素在反应②中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在反应③中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跟反应②得还原性Z﹣>X2+;反应①得还原性A2+>B﹣;反应③得还原性B﹣>Z﹣,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B﹣>Z﹣>X2+,D正确。
27.【答案】A
【解析】A项,警示标记为腐蚀性液体的标志,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则使用该标志,故A正确;
B项,警示标记为剧毒标志,而浓硫酸无毒,不能使用该标志,故B错误;
C项,警示标记为放射性物品,而浓硫酸无放射性,不能使用该标志,故C错误;
D项,警示标记为氧化剂,浓硫酸不能使用该标志,故D错误;故选A。
28.【答案】B
【解析】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11.2 L,A错误;
64 g S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1 mol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 mol原子,含有的原予数为3NA,B正确;
32 g O2和32 g O3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都是:=2 mol,含有氧原子数都是2NA,C错误;
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Na2O2与CO2反应生成1 mol O2时转移2 mol电子,所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错误。
29.【答案】B
【解析】40 g NaOH的物质的量为1 mol,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其浓度为1 mol•L﹣1,A正确;
22.4 L HCl的物质的量未知,溶于水溶液浓度无法计算,B错误;
1 L含2 mol K+的K2SO4溶液中K2SO4的物质的量为1 mol,溶液的体积为1 L,K2SO4的浓度为1 mol•L﹣1,C正确;
NaNO3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变为1 mol•L-1,D正确。
30.【答案】D
【解析】已知K2SO4的浓度,未知体积,无法求出K2SO4的物质的量,无法求出K+和的总物质的量,A项错误;未提是否是标准状况,22.4 L NH3也不一定是1 mol,无法计算,B项错误;c(K+)=c(Cl-),c(Na+)=2c(SO42-),由c(K+)=c(SO42-),可得c(Cl-)=1/2c(Na+),C项错误;蒸发溶剂后恢复到10 ℃,该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同一温度下,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应是相同的,D项正确。
31.【答案】(1)冷凝管内的水蒸气由上至下,外管中的冷却水由下至上,冷凝效果最佳
(2)由蒸馏实验获取几种沸点不同的液体时,用温度计控制收集沸点不同的馏分
(3)温度计水银球的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4)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加热至沸腾即可,可以不通过温度计控制
【解析】蒸馏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①蒸馏实验装置组装顺序:从下至上、从左至右;
②加入液体的体积约为蒸馏烧瓶容积的;
③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④蒸馏烧瓶底面积较大,为使其受热均匀,应垫石棉网加热;
⑤为防止液体暴沸,蒸馏烧瓶内应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⑥为充分冷凝,冷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32.【答案】置换反应 铝 失 氧化 铁 得 还原 还原 氧化 Fe2O3 Al Al2O3 Fe
【解析】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题目时,要注意“升(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氧(发生氧化反应);降(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还(发生还原反应)”。从反应类型上看该反应是置换反应,分析物质化合价的变化知:Fe的化合价由+3价降到0价,被还原,得到的铁是还原产物,Fe2O3作氧化剂;Al的化合价由0价升到+3价,单质铝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Al2O3。
33.【答案】(1)Cl2、H+ Cl2
(2)①氧化性、酸性 ②酸性 ③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
(4)HBr 40.5 还原性、酸性
【解析】(4)被氧化的HBr占总的参加反应的HBr的5/8,反应中有MnBr2、KBr(盐)生成,HBr表现出了酸性。
34.【答案】(1)过滤 萃取 (2)坩埚 坩埚钳
(3)紫红(或紫) KCl (4)分液、蒸馏
【解析】(1)从实验流程来看①操作为过滤,③操作为萃取。
(2)给固体物质加热灼烧时用到坩埚、坩埚钳和酒精灯。
(3)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后,上层液体为KCl溶液,注意不含Cl2和I2。
(4)对F中的两种液体进行分液,然后用蒸馏的方法得到I2。
35.【答案】(1)冷凝管 (2)防止暴沸 B
(3)检漏 上口倒出 (4)干燥
(5)C
【解析】在a中加入环己醇和碎瓷片,碎瓷片能防暴沸;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浓硫酸的加入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不能将环己醇倒入浓硫酸中;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环己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根据二者沸点知,要想得到较纯净的环己烯,应该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 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进行干燥,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
(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
(2)碎瓷片的存在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液体暴沸现象;补加碎瓷片时需要待已加热的试液冷却后再加入,故选B。
(3)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开关,故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分液过程中,由于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利用无水氯化钙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
(5)观察题目提供的实验装置图知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分液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