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雷雨时,可增加土壤中硝酸盐类氮肥的含量
B. NH3易液化,液氨常用做制冷剂
C. 造成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是SO2
D. 正常雨水因溶有CO2,其pH约为5.6,而酸雨的pH小于5.6
【答案】C
【解析】
【分析】引起光化学烟雾的物质主要是氮的氧化物,它也是引起酸雨的重要物质。
【详解】A项、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所以为作物提供了所需要的N元素,属于氮肥,可增加土壤中硝酸盐类氮肥的含量,故A正确;
B下、液氮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能制造低温环境,故B正确;
C项、氮的氧化物为有毒气体,为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
D下、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从而使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故D正确。
故选C。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物质 B. C60和CO2均是碳元素的化合物
C. 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 O3和C60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A错误,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是同素异形体。
B错误,C60是单质。
C正确。
D错误,O3和C60是不同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不同的物质。
3.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 )
A. 易液化 B. 比空气轻 C. 极易溶于水 D. 能跟水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氨气极易溶于水,从而使烧瓶内压强降低,所以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
【详解】喷泉实验是利用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之间的互相作用,形成压强差。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当向装满氨气的烧瓶中滴入少量水,由于大量的氨气溶解,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烧瓶中,从而形成喷泉,故选C。
4. 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能共存的是( )
A. SO2与O2 B. NO与O2 C. H2S与NO2 D. NH3和HCl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SO2与O2在室温下不能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正确;B.NO与O2在常温下发生反应产生NO2气体,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H2S具有还原性,而NO2具有氧化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NH3和HCl会发生反应产生NH4Cl,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5.含有下列离子的水溶液,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但不是被氧化的是( )
A. OH- B. Fe2+
C. SO32- D. S2-
【答案】A
【解析】
【分析】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等,能与二氧化碳或氧气反应的物质能变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氧化变质,说明该物质具有强强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详解】A项、OH-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CO32—,变质过程中没有化合价变化,没有被氧化,故A正确;
B项、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3+,故B错误;
C项、SO3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SO42-,故C错误;
D项、S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S,故D错误。
故选A。
6.关于非金属元素N、O、Cl、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通常情况下其单质均为气体 B. 其单质均由双原子分子构成
C. 其单质都能跟某些金属单质反应 D. 每种元素仅生成一种氢化物
【答案】C
【解析】A.S单质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其余元素单质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故A错误;B.臭氧为三原子分子,硫有S8等单质,所以其单质不一定是双原子分子,故B错误;C.其单质都具有氧化性,能和某些金属单质反应,如:铁等金属能在氯气中燃烧,铁、铜能和S反应,故C正确;D.O、N元素有多种氢化物,有O元素氢化物有水、双氧水,N元素氢化物有氨气、肼,故D错误;故选C。
7. 要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最好采用( )
A. 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B.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将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 D. 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除杂质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以及碳酸氢钠之间都反应,错误;B、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钠不会反应,错误;C、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错误;D、通入二氧化碳可使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之间不发生反应,正确。
8. 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
A. 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 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C. NO与O2反应生成NO2
D. 由NH3制碳铵或硫铵
【答案】A
【解析】
9.下列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A. 2NaCl+H2SO4(浓)Na2SO4+2HCl↑
B.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 S+2H2SO4(浓) 3SO2↑+2H2O
D. Fe2O3+3H2SO4(浓) ===Fe2(SO4)3+3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浓硫酸在反应中表现为氧化性,说明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表现出酸性,说明S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应生成硫酸盐。
【详解】A项、浓硫酸与氯化钠反应为难挥发性的酸制取挥发性的酸,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浓H2SO4表现酸性, 故A错误。
B项、铜片和H2SO4(浓)反应生成CuSO4、二氧化硫和水,有盐生成,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表现了氧化性,有盐CuSO4生成又表现了酸性,故B正确;
C项、浓硫酸与S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没有盐生成,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故C错误;
D项、CuO和H2SO4(浓)反应生成Fe2(SO4)3和水,硫元素化合价不变,只表现为酸性,故D错误。
故选B。
10.有关Na2CO3和NaHCO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B. NaHCO3比Na2CO3热稳定性强
C. 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作用时,产生的气体质量相同
D. Na2CO3和NaHCO3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钙都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C、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碳酸氢钠摩尔质量小,其物质的量大,结合碳元素守恒分析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D、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不反应。
【详解】A项、Na2CO3和Ca(OH)2混合后生成CaCO3,发生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可与澄清石灰水发生Ca(OH)2+NaHCO3═CaCO3↓+NaOH+H2O或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故A正确;
B项、NaHCO3与Na2CO3相比,NaHCO3的热稳定性差,故B错误;
C项、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其物质的量分别为m/106mol和m/84mol,与足量盐酸作用,结合碳元素守恒分析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碳酸氢钠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大,故C错误;
D项、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HCO3-+OH-=CO32-+H2O,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CO32-+2H+===CO2↑+H2O
B. 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NH4++OH-H2O+NH3↑
C.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OH-===H2O
D. 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Cu+2H++2NO3-===Cu2++2NO↑+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A、碳酸氢钠溶液跟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D、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
【详解】A项、碳酸氢钠溶液跟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CO3-+H+=H2O+CO2↑,故A错误;
B项、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的离子反应为NH4++OH-H2O+NH3↑,故B正确;
C项、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Mg(OH)2═2H2O+Mg2+,故C错误;
D项、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D错误。
故选B。
12.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
A. Cu + HNO3(浓)→ Cu(NO3)2 B. Cu + HNO3(稀)→ Cu(NO3)2
C. Cu CuO Cu(NO3)2 D. Cu + AgNO3 →Cu(NO3)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Cu + HNO3(浓)→ Cu(NO3)2会产生大气污染物NO2.错误。B.Cu + HNO3(稀)→ Cu(NO3)2会产生大气污染物NO.错误。C.Cu→CuO→Cu(NO3)2物质利用率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正确。D.Cu + AgNO3→Cu(NO3)2由于AgNO3价值昂贵,不经济。错误。
13.下列反应中,SO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
A. 2SO2+O22SO3 B. 2H2S+SO2=3S↓+2H2O
C. SO2+Cl2+2H2O=H2SO4+2HCl D. Ca(OH)2+SO2=CaSO3↓+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SO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说明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
【详解】A项、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SO2为还原剂,故A错误;
B项、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SO2为氧化剂,故B错误;
C项、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SO2为还原剂,故C错误;
D项、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SO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D正确。
故选D。
14.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可制备氯化氢气体
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与水作用放出大量的热
Ⅰ对,Ⅱ对;
有
B
Cu能与浓HNO3反应
由于Cu具有还原性,浓HNO3具有氧化性,在任何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一定是NO2
Ⅰ对,Ⅱ错;
无
C
硫单质在纯氧中燃烧有少量SO3生成
部分二氧化硫被氧化为SO3
Ⅰ对,Ⅱ对;
无
D
硝酸铵和碱石灰共热用于实验室制备NH3
铵盐与碱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Ⅰ对,Ⅱ对;
有
【答案】A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又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所以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可制备氯化氢气体,A正确;
B、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B错误;
C、硫单质在纯氧中燃烧只能生成SO2,C错误;
D、硝酸铵受热易发生爆炸,实验室一般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共热制备氨气,D错误。
答案选A。
15.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SO42-
B. 将氢气在某气体中点燃,若产生苍白色火焰,则该气体为氯气
C. 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D.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中入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O32-
【答案】A
【解析】
【分析】A、能使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
C、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向待测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D、碳酸根离子可以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碳酸钡是可以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
【详解】A项、亚硫酸根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钡白色沉淀,加入硝酸后,硝酸能把亚硫酸钡氧化成硫酸钡,所以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不一定有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项、氢气在氯气中点燃,产生苍白色火焰,故B正确;
C项、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向待测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C正确;
D项、碳酸根离子可以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
故选A。
16.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g)、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连续处理(每步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和气体中( )
A. 一定含有CO2、H2O,至少含有H2、CO中的一种
B. 一定含有H2O、CO,至少含有CO2、H2中的一种
C. 一定含有CO、CO2,至少含有H2O、H2中的一种
D. 一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H2O、CO2中的一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碱石灰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体积减小证明至少有其中一种,而且通过碱石灰后全部吸收;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可能有CO还原氧化铜,也可能是氢气还原氧化铜,也可能是两者都有;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证明有水生成,而这部分水来源于氢气还原氧化铜时生成,所以必须有氢气;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来源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所以必须有一氧化碳.综上分析:混合气体中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H2O、CO2中的一种,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17.某同学记录了有关硝酸的事实,你知道这些事实分别表现了硝酸的哪些性质?用“氧化性”、 “酸性” 、“不稳定性”、 “挥发性”填空,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1)久置的硝酸显黄:性质___________有关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制、铁制容器常温下可盛浓硝酸 : 性质______________
(3)铜片放入在稀硝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无色气体: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单质放入热的浓硝酸中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性质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浓硝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性质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稳定性 (2). 4HNO3 =NO2↑+O2↑+2H2O (3). 氧化性 (4). 氧化性 、酸性 (5).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6). 氧化性 (7). C + 4HNO3(浓) CO2↑ + 4NO2↑ + 2H2O (8). 挥发性
【解析】
【分析】(1)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呈黄色;
(2)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Al、Fe发生钝化;
(3)铜片放入在硝酸中,溶液变蓝,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生成硝酸铜与NO,同时生成水,硝酸表现强氧化性与酸性;
(4)碳单质放入热的浓硝酸中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氮,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还生成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水,硝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5)浓硝酸易挥发,质量减轻。
【详解】(1)硝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呈黄色,反应方程式为4HNO3═4NO2↑+O2↑+2H2O,故答案为:不稳定性;4HNO3═4NO2↑+O2↑+2H2O;
(2)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Al、Fe发生钝化,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反应,故铝制、铁制容器常温下可盛浓硝酸,故答案为:强氧化性;
(3)铜片放入在硝酸中,溶液变蓝,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生成硝酸铜与NO,同时生成水,硝酸表现强氧化性与酸性,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故答案为:强氧化性、酸性;3Cu+8HNO3═3Cu(NO3)2+2NO↑+4H2O;
(4)碳单质放入热的浓硝酸中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氮,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还生成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水,硝酸只表现强氧化性,反应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故答案为:强氧化性;C+4HNO3(浓)CO2↑+4NO2↑+2H2O;
(5)由于浓硝酸易挥发,浓硝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故答案为:易挥发性。
18.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圆底烧瓶中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用编号填写);
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4)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5)当D中产生______(用字母填写)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是CO2,而不是SO2;
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紫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紫色不变
B.脱脂棉上紫色均变浅 C.脱脂棉上紫色褪去
则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C+2H2SO4(浓)CO2↑+2SO2↑+2H2O (3). ③①② (4). 品红溶液褪色 (5). A (6). 除去SO2并检验SO2已被除净
【解析】
【分析】由装置图可知,A为制取气体装置,B为收集气体装置, C为检验二氧化硫装置,D为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是否除尽二氧化硫的装置,最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为检验二氧化碳的装置。
(1)制取二氧化硫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木炭粉与浓硫酸发生共热反应生成SO2和CO2气体;
(3)根据具体操作可知,要控制气体流速,应先收集气体,然后慢慢挤压气球来控制流速;
(4)品红溶液用来检验二氧化硫;
(5)检验二氧化碳,应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D是用来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的双重作用。
【详解】(1)制取二氧化硫实验前,需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圆底烧瓶中木炭粉与浓硫酸共热发生反应生成SO2和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故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3)气囊B的作用是收集气体,要想控制流速,从虚线框设计来看,应先收集气体,然后再慢慢释放气体,故答案为:③①②;
(4)A装置中产生了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可使装置C中品红溶液褪色,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5)由于气体流速较快,只有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口处脱脂棉蓝色不变,才能说明出气口出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SO2,所以选择A;装置D的作用为除去SO2并检验SO2已被除净,故答案为:A,除去SO2并检验SO2已被除净。
19.氮及其化合物是我们熟悉的典型非金属元素,研究它们的性质对于生产、生活、科研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以下问题:
I.(1)图为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得到干燥的 NH3,可用_______做干燥剂。若有5.35g氯化铵参加反应,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
II.铵盐受热易分解,如图所示
(1)被加热的铂丝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C中发生反应可得到酸X,如图:足量X的浓溶液与Cu反应,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1). D (2).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3). 碱石灰 (4). 2.24 (5). 4NH3+5O24NO+6H2O (6). 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7). Cu+4H++2NO3-=Cu2++2NO2↑+2H2O (8). NO
【解析】
【分析】I.(1) 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浓氨水、浓氨水与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固固加热时试管口向下倾斜;
(2)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氨气用碱石灰干燥;
II.(1)在铂丝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2)一氧化氮和氧气是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3)稀HNO3可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
【详解】I.(1) ①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气体进入干燥管的机会不多,故①错误;
②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浓氨水中的氨气逸出,故②正确;
③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使产生的水能够流出,以免损坏试管,所以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取氨气需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③错误;
④浓氨水易挥发,用浓氨水加热制取NH3的方法是正确的,氨气是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氨气为碱性气体,应该用碱性或中性物质干燥,但不能用氯化钙干燥,可用碱石灰;设生成氨气的体积是VL,由方程式可得:107g:44.8L=5.35g:V,解得V=2.24L,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H2O+
2NH3↑;碱石灰;2.24L;
II.(1)在铂丝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
(2)一氧化氮和氧气是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故答案为: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3)HNO3具有强氧化性,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实验完毕后,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为NO,故答案为:Cu+4H++2NO3-=Cu2++2NO2↑+2H2O;NO。
20.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反应开始时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反应停止,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是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25.6 g铜跟一定质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产生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
混合气体中NO和 N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溶液变为蓝绿色(或绿色或蓝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2). 3Cu+8H++NO3-= 3Cu2++2NO↑+4H2O (3). 1.3 mol (4). 0.15 mol和0.35 mol
【解析】
【分析】(1)浓HNO3可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
(2)当硝酸完全反应后,铜有剩余,加入稀硫酸后,氢离子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构成强氧化性酸,又能与过量的铜反应;
(3)依据N原子个数守恒和得失电子数目守恒计算。
【详解】(1)浓HNO3可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铜盐溶液呈蓝绿色(,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为蓝绿色(或绿色或蓝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故答案为:溶液变为蓝绿色(或绿色或蓝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2)当硝酸完全反应后,铜有剩余,加入稀硫酸后,氢离子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构成强氧化性酸,又能与过量的铜反应,发生的反应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故答案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
(3)标准状况下,11.2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故消耗n(HNO3)=2n(Cu)+n(NOx)=2×25.6g/64mol+0.5mol =1.3mol,设产生NO2的物质的量为x,则NO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x),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下列方程x+3(0.5 mol-x)=2×25.6g/64mol,解得x=0.15 mol,故答案为:1.3mol;0.15 mol和0.35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