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14 O: 16 Na: 23 Mg:24 Al: 27 S:32 Cl: 35.5 K: 39 Ca:40 Fe:56 Ag: 108 Ba: 137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4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盐酸
澄清石灰水
硫酸
干冰
B
冰水混合物
酒精溶液
硫酸钡
二氧化碳
C
氨水
盐酸
铜
硫酸钡
D
胆矾
食盐水
氯化铜
氯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A、盐酸是混合物,故A错误;
B、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硫酸钡属于电解质,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各项符合条件,故B正确;
C、硫酸钡属于盐,是电解质,故C错误;
D、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C. 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作还原剂
D. 失电子的反应物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反应中被还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单质间的转化过程中因为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金刚石与石墨的转化;B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C项失电子的物质在反应中作还原剂,被氧化。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盐酸与石灰石反应CO32-+H+ = CO2↑+H2O
B. 硫酸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 SO42-= BaSO4↓
C. 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H++OH-=H2O
D. 氯化镁溶液和Na反应:Mg2++2Na+2H2O=2Na++Mg(OH)2↓+H2↑
【答案】D
【详解】A.碳酸钙小于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H+ =Ca2++ CO2↑+H2O,故A错误;
B.硫酸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SO42-+Mg2++2OH-= BaSO4↓+Mg(OH)2↓,故B错误;
C.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氢氧化铝难溶,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H++Al(OH)3=Al3++3H2O ,故C错误;
D. 氯化镁溶液和Na反应: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气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2H2O+2Na+Mg2+═Mg(OH)2↓+H2↑+2 Na+,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选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把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B. 金属钠着火后,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
C. 实验后剩余的钠,需要放回原试剂瓶
D. 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NaOH溶液
【答案】D
【详解】A.钠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且和煤油不反应,所以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而隔绝空气和水,故A正确;
B.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钠失火时可以用干燥的沙土灭火,故B正确;
C.钠极易与水和氧气反应,所以实验后剩余的钠,需要放回原试剂瓶,故C正确;
D.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干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故D错误;
答案选D。
5.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 )
A. 升华 B. 分液
C. 过滤 D. 蒸馏
【答案】A
【详解】A、升华是从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图中操作名称是加热,选项A不对应;B、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是分液,选项B对应;C、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过滤,选项C对应;D、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蒸馏,选项D对应。答案选A。
6.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②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③在K、Fe2+、S2-、Na+中只有1种粒子不具有还原性
④由X变为X2+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⑤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还原剂
⑥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⑦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A. ③④⑤ B. ④⑤⑦ C. ①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A
【详解】①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同种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如氯气与水的反应中,Cl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①错误;
②阳离子或阴离子可能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如亚铁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②错误;
③处于较低价态的微粒具有还原性,则只有Na+不具有还原性,③正确;
④X变为X2+的反应中X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④正确;
⑤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⑤正确;
⑥非金属单质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如氯气与NaOH的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⑥错误;
⑦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例如氯化钠等,⑦错误。
答案选A。
7.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得到Al(OH)3的是( )
A. Al与NaOH溶液共热 B. AlCl3与过量的NaOH溶液
C. Al2O3与水共热 D. Al2(SO4)3与过量氨水
【答案】D
【详解】A.Al跟NaOH溶液共热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得不到氢氧化铝,A错误;
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Al(NO3)3跟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得不到氢氧化铝,B错误;
C.氧化铝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C错误;
D.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A12(SO4)3和过量的NH3•H2O反应得到氢氧化铝,D正确;
答案选D。
8.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H2O2
A. 2Fe3++SO2+2H2O2Fe2++SO42-+4H+ B. H2O2+H2SO4SO2↑+O2↑+2H2O
C. I2+SO2+2H2OH2SO4+2HI D. 2Fe3++2I-2Fe2++I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2Fe3++SO2+2H2O=2Fe2++SO42-+4H+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Fe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A不选;B.I2+SO2+2H2O=H2SO4+2HI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I-,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B不选;C.若该反应发生,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H2O2>SO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矛盾,故C选;D.2Fe3++2I-=2Fe2++I2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I-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I->Fe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D不选;故选C。
9.下列关于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溶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
②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
③过氧化钠投入到水中会有大量氢气产生
④过氧化钠投入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烧杯中的水变红
A. 仅①② B. 仅②③ C. 仅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①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使石蕊变蓝,故不正确;②钠与水的反应本质是钠与H+的反应,所以钠先与盐酸反应,故不正确;③过氧化钠投入到水中会有大量的氧气产生,故不正确;④过氧化钠投入到酚酞溶液中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使酚酞溶液变红,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又使其褪色,故不正确。答案选D。
10.下列有关NaHCO3的应用错误的是( )
A. 用作抗酸药 B. 用作净水剂 C. 用作发酵粉 D. 用作灭火剂
【答案】B
【详解】A. 碳酸氢钠具有弱碱性,能和酸反应,所以可以用作抗酸药,故正确;
B. 碳酸氢钠没有净水作用,不能用作净水剂,故错误;
C.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能用作发酵粉,故正确;
D. 碳酸氢钠和硫酸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故正确。
故选B。
11.将足量的 CO2不断通入 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 CO2的量的关系可能表示为(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向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依次发生反应①CO2+2OH-+Ba2—=== BaCO3↓+H2O,②CO2+2OH-===CO32-+H2O,③2AlO2-+3H2O+CO2===2Al(OH)3↓+CO32-,④CO32-+CO2+H2O===2HCO3-,⑤BaCO3+CO2+H2O="=" Ba2—+2HCO3-,故选C正确。
12.单质铝不同于铁的性质是( )
A. 遇冷的浓硫酸钝化 B.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C. 能与盐酸反应 D. 能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B
【详解】A. 铁和铝常温下,遇冷的浓硫酸都发生钝化,故A不选;
B. 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B选;
C. 铁和铝都是较活泼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C不选;
D. 铁和铝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氧化物,故D不选。
故答案选B。
13.向100 mL 0.250 mol/L的AlCl3溶液中加入金属钠完全反应,恰好生成只含NaCl和NaAlO2的澄清溶液,则加入金属钠的质量是( )
A. 2.30 g B. 3.45g C. 1.15 g D. 0.575 g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00 mL 0.25mol/L的AlCl3溶液中n(Al)
=0.001×100L×0.25mol/L=2.5×10-2mol,n(Cl)=0.001×100L×3×0.25mol/L=7.5a×10-2mol,
则加入的Na的物质的量为:2.5×10-2mol+7.5×10-2mol= 10-1mol=0.1mol,即2.3g。
故选B。
14.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改变时,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 NaOH与 CO2 B. Na2O2 与CO2 C. NaOH与AlCl3 D. Na与O2
【答案】B
【详解】A. NaOH和少量 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不符合题意;
B. Na2O2 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符合题意;
C. 少量NaOH与Al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氯化钠和水,故不符合题意;
D. Na与O2在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配制100 mL 1.0 mol/L 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 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 转移Na2CO3溶液时,不用玻璃棒,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 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答案】D
【详解】A、容量瓶不能作为溶解仪器,称量固体后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应先在烧杯中溶解,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的配制时,溶解过程就加入100 mL的水,则下面的实验:移液、洗涤、定容再加上水,溶液体积就会超过100 mL,故B错误;
C、移液操作时,防止液体外溅,需要玻璃棒来引流,故C错误;
D、定容后,塞好瓶塞,要进行摇匀操作,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选D。
16.将0.2mol钠、镁、铝、 铁分别放入100m 1mol·L-1的盐酸中,产的气体体积比是(同温同压下) ( )
A. 1:2:3:2 B. 6:3:2:3 C. 1:1:1:1 D. 2:1:1:1
【答案】D
【解析】金属的物质的量均为0.2mol,n(HCl)=0.1mol,根据相关反应方程式判断反应后金属均过量。过量的钠与水反应也生成氢气,0.2molNa生成0.1molH2,其他金属根据HCl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的氢气,均为0.05mol,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2:1:1:1,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52分)
1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第一组
Na2CO3
H2SO4
NaHCO3
CaO
CO2
第二组
NaOH
HCl
NaCl
Na2O
CO
第三组
NaOH
CH3COOH
CaF2
Al2O3
SO2
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错误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________现象。
(3)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50
1
3
12
反应后质量/g
x
26
3
30
①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②物质Q在反应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 Na2CO3、CO、Al2O3(2)丁达尔现象 (3)①分解反应 ②催化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组中的碳酸钠是盐,而不是碱;第二组中的CO与碱不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第三组中的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2)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3)①N和P的质量增加,这说明二者是生成物,所以M是反应物,则该反应是M的分解反应;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前后Q的质量不变,因此Q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18.储氢纳米碳管的研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但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的杂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式为:3C+2K2Cr2O7 +8H2SO4===3CO2↑+2K2SO4
+2Cr2(SO4)3 +8H2O。
(1)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填化学式),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H2SO4 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氧化性 B.氧化性和酸性 C.酸性 D.还原性和酸性
(4)若反应中电子转移了0.8 mol,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L。
【答案】(1).
(2). K2Cr2O7 (3). C (4). C (5). 4.48
【详解】(1)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4价,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由化合价前后的变化分析可得双线桥法如下:
;
(2)反应中铬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氧化剂为K2Cr2O7,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碳元素被氧化,故答案为:K2Cr2O7、C;
(3)H2SO4 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酸性,故答案为:C;
(4)由上述双线桥法可得关系式为:12e-——3CO2,若反应中电子转移了0.8mol,则生成气体的为:0.8mol÷12×3=0.2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4.48L。
19.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以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 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1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2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15.6gX 和足量的气体 A反应,转移__________mol 电子。
【答案】(1)过氧化钠 Na2CO3(2)2Na2O2+2CO2=2Na2CO3+O2(3)Na2CO3+Ca(OH)2= CaCO3↓+2NaOH(4)0.2
【解析】试题分析:(1)Na2CO3能与水及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所以与它反应的气体A是二氧化碳。(2)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氧气。固体Y是碳酸钠,气体B是氧气。钠在氧气中燃烧得到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反应的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OH)2= CaCO3↓+2NaOH。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4)Na2O2化学式的式量是78,15.6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2mol.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可知若有2mol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2mol.现在有0.2mol发生反应,所以转移电子0.2mol.
20.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HCl、MgCl2、AlCl3、NH4Cl、Na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名称),判断该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
(3)分别写出AB段、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AB段为________;②BC段为________。
【答案】(1)HCl、AlCl3、NH4Cl
(2)MgCl2、Na2CO3
(3)氯化钾 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反应是否为紫色
(4)①Al3++3OH-===Al(OH)3↓ ②NH4++OH-=NH3·H2O
【解析】试题分析:OA段是NaOH溶液中和HCl;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无MgCl2,所以沉淀只有Al(OH)3;BC段是NaOH溶液与NH4Cl反应,故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l、AlCl3、NH4Cl,一定无MgCl2;又因为AlCl3、HCl与Na2CO3不能大量共存,所以一定无Na2CO3;可能含有KCl, 可用焰色反应进行确定;(1)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HCl、AlCl3、NH4Cl。
(2)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MgCl2、Na2CO3。
(3)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钾,判断该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法是焰色反应,现象是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反应是否为紫色。
(4)AB段、BC段发生的离子方程式:①AB段为Al3++3OH-===Al(OH)3↓;
②BC段为NH4++OH-=NH3·H2O。
21.一块表面已部分被氧化为氧化钠的金属钠样品5.4g,将其投入94.7g 水中,放出1120mL H2(标准状况下)。
(1)请写出该样品放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滴加酚酞后溶液颜色_______,由此可知溶液呈_______ (“酸性”“碱性” 、 或“中性”)。
(2)样品中含金属钠_______g。
(3)所得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答案】(1). 2Na+2H2O=2NaOH+H2↑ Na2O+H2O= 2NaOH (2). 变红 (3). 碱性 (4). 2.3g (5). 8%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钠、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有关混合物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金属钠已部分被氧化为氧化钠,所以样品放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Na2O+H2O=2NaOH。反应后生成的溶液为NaOH溶液,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色。
(2)n(H2)=1.12L/22.4L/mol=0.05mol,根据方程式2Na+2H2O=2NaOH+H2↑,n(Na)=0.1mol,样品中m(Na)=0.1mol×23g/mol=2.3g。
(3)由钠生成的NaOH物质的量为0.1mol;样品中氧化钠的质量m(Na2O)=5.4g-2.3g=3.1g,n(Na2O)=3.1g/62g/mol=0.05mol,根据方程式Na2O+H2O=2NaOH,由氧化钠生成的NaOH物质的量为0.1mol;反应后共生成NaOH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0.2mol,共生成NaOH的质量为0.2mol×40g/mol=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m(样品)+m(H2O)-m(H2)=5.4g+94.7g-0.05mol/2g/mol=100g,则所得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8g/100g×100%=8%。
22.把5.1 g铝镁合金的粉末放入100 mL某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氢气5.6 L。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
(2)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_______。
【答案】(1)5.0mol/L (2)52.9%
【解析】5.6 L H2(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是,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14 O: 16 Na: 23 Mg:24 Al: 27 S:32 Cl: 35.5 K: 39 Ca:40 Fe:56 Ag: 108 Ba: 137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4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盐酸
澄清石灰水
硫酸
干冰
B
冰水混合物
酒精溶液
硫酸钡
二氧化碳
C
氨水
盐酸
铜
硫酸钡
D
胆矾
食盐水
氯化铜
氯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A、盐酸是混合物,故A错误;
B、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硫酸钡属于电解质,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各项符合条件,故B正确;
C、硫酸钡属于盐,是电解质,故C错误;
D、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C. 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作还原剂
D. 失电子的反应物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反应中被还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单质间的转化过程中因为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金刚石与石墨的转化;B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C项失电子的物质在反应中作还原剂,被氧化。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盐酸与石灰石反应CO32-+H+ = CO2↑+H2O
B. 硫酸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 SO42-= BaSO4↓
C. 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H++OH-=H2O
D. 氯化镁溶液和Na反应:Mg2++2Na+2H2O=2Na++Mg(OH)2↓+H2↑
【答案】D
【详解】A.碳酸钙小于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H+ =Ca2++ CO2↑+H2O,故A错误;
B.硫酸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SO42-+Mg2++2OH-= BaSO4↓+Mg(OH)2↓,故B错误;
C.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氢氧化铝难溶,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H++Al(OH)3=Al3++3H2O ,故C错误;
D. 氯化镁溶液和Na反应: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气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2H2O+2Na+Mg2+═Mg(OH)2↓+H2↑+2 Na+,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选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把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B. 金属钠着火后,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
C. 实验后剩余的钠,需要放回原试剂瓶
D. 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NaOH溶液
【答案】D
【详解】A.钠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且和煤油不反应,所以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而隔绝空气和水,故A正确;
B.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钠失火时可以用干燥的沙土灭火,故B正确;
C.钠极易与水和氧气反应,所以实验后剩余的钠,需要放回原试剂瓶,故C正确;
D.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干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故D错误;
答案选D。
5.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 )
A. 升华 B. 分液
C. 过滤 D. 蒸馏
【答案】A
【详解】A、升华是从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图中操作名称是加热,选项A不对应;B、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是分液,选项B对应;C、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过滤,选项C对应;D、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蒸馏,选项D对应。答案选A。
6.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②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③在K、Fe2+、S2-、Na+中只有1种粒子不具有还原性
④由X变为X2+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⑤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还原剂
⑥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⑦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A. ③④⑤ B. ④⑤⑦ C. ①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A
【详解】①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同种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如氯气与水的反应中,Cl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①错误;
②阳离子或阴离子可能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如亚铁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②错误;
③处于较低价态的微粒具有还原性,则只有Na+不具有还原性,③正确;
④X变为X2+的反应中X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④正确;
⑤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⑤正确;
⑥非金属单质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如氯气与NaOH的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⑥错误;
⑦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例如氯化钠等,⑦错误。
答案选A。
7.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得到Al(OH)3的是( )
A. Al与NaOH溶液共热 B. AlCl3与过量的NaOH溶液
C. Al2O3与水共热 D. Al2(SO4)3与过量氨水
【答案】D
【详解】A.Al跟NaOH溶液共热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得不到氢氧化铝,A错误;
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Al(NO3)3跟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得不到氢氧化铝,B错误;
C.氧化铝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C错误;
D.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A12(SO4)3和过量的NH3•H2O反应得到氢氧化铝,D正确;
答案选D。
8.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H2O2
C. I2+SO2+2H2OH2SO4+2HI D. 2Fe3++2I-2Fe2++I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2Fe3++SO2+2H2O=2Fe2++SO42-+4H+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Fe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A不选;B.I2+SO2+2H2O=H2SO4+2HI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I-,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B不选;C.若该反应发生,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H2O2>SO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矛盾,故C选;D.2Fe3++2I-=2Fe2++I2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I-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I->Fe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D不选;故选C。
9.下列关于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溶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
②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
③过氧化钠投入到水中会有大量氢气产生
④过氧化钠投入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烧杯中的水变红
A. 仅①② B. 仅②③ C. 仅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①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使石蕊变蓝,故不正确;②钠与水的反应本质是钠与H+的反应,所以钠先与盐酸反应,故不正确;③过氧化钠投入到水中会有大量的氧气产生,故不正确;④过氧化钠投入到酚酞溶液中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使酚酞溶液变红,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又使其褪色,故不正确。答案选D。
10.下列有关NaHCO3的应用错误的是( )
A. 用作抗酸药 B. 用作净水剂 C. 用作发酵粉 D. 用作灭火剂
【答案】B
【详解】A. 碳酸氢钠具有弱碱性,能和酸反应,所以可以用作抗酸药,故正确;
B. 碳酸氢钠没有净水作用,不能用作净水剂,故错误;
C.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能用作发酵粉,故正确;
D. 碳酸氢钠和硫酸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故正确。
故选B。
11.将足量的 CO2不断通入 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 CO2的量的关系可能表示为(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向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依次发生反应①CO2+2OH-+Ba2—=== BaCO3↓+H2O,②CO2+2OH-===CO32-+H2O,③2AlO2-+3H2O+CO2===2Al(OH)3↓+CO32-,④CO32-+CO2+H2O===2HCO3-,⑤BaCO3+CO2+H2O="=" Ba2—+2HCO3-,故选C正确。
12.单质铝不同于铁的性质是( )
A. 遇冷的浓硫酸钝化 B.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C. 能与盐酸反应 D. 能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B
【详解】A. 铁和铝常温下,遇冷的浓硫酸都发生钝化,故A不选;
B. 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B选;
C. 铁和铝都是较活泼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C不选;
D. 铁和铝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氧化物,故D不选。
故答案选B。
13.向100 mL 0.250 mol/L的AlCl3溶液中加入金属钠完全反应,恰好生成只含NaCl和NaAlO2的澄清溶液,则加入金属钠的质量是( )
A. 2.30 g B. 3.45g C. 1.15 g D. 0.575 g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00 mL 0.25mol/L的AlCl3溶液中n(Al)
=0.001×100L×0.25mol/L=2.5×10-2mol,n(Cl)=0.001×100L×3×0.25mol/L=7.5a×10-2mol,
则加入的Na的物质的量为:2.5×10-2mol+7.5×10-2mol= 10-1mol=0.1mol,即2.3g。
故选B。
14.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改变时,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 NaOH与 CO2 B. Na2O2 与CO2 C. NaOH与AlCl3 D. Na与O2
【答案】B
【详解】A. NaOH和少量 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不符合题意;
B. Na2O2 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符合题意;
C. 少量NaOH与Al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氯化钠和水,故不符合题意;
D. Na与O2在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配制100 mL 1.0 mol/L 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 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 转移Na2CO3溶液时,不用玻璃棒,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 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答案】D
【详解】A、容量瓶不能作为溶解仪器,称量固体后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应先在烧杯中溶解,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的配制时,溶解过程就加入100 mL的水,则下面的实验:移液、洗涤、定容再加上水,溶液体积就会超过100 mL,故B错误;
C、移液操作时,防止液体外溅,需要玻璃棒来引流,故C错误;
D、定容后,塞好瓶塞,要进行摇匀操作,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选D。
16.将0.2mol钠、镁、铝、 铁分别放入100m 1mol·L-1的盐酸中,产的气体体积比是(同温同压下) ( )
A. 1:2:3:2 B. 6:3:2:3 C. 1:1:1:1 D. 2:1:1:1
【答案】D
【解析】金属的物质的量均为0.2mol,n(HCl)=0.1mol,根据相关反应方程式判断反应后金属均过量。过量的钠与水反应也生成氢气,0.2molNa生成0.1molH2,其他金属根据HCl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的氢气,均为0.05mol,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2:1:1:1,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52分)
1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第一组
Na2CO3
H2SO4
NaHCO3
CaO
CO2
第二组
NaOH
HCl
NaCl
Na2O
CO
第三组
NaOH
CH3COOH
CaF2
Al2O3
SO2
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错误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________现象。
(3)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50
1
3
12
反应后质量/g
x
26
3
30
①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②物质Q在反应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 Na2CO3、CO、Al2O3(2)丁达尔现象 (3)①分解反应 ②催化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组中的碳酸钠是盐,而不是碱;第二组中的CO与碱不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第三组中的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2)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3)①N和P的质量增加,这说明二者是生成物,所以M是反应物,则该反应是M的分解反应;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前后Q的质量不变,因此Q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18.储氢纳米碳管的研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但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的杂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式为:3C+2K2Cr2O7 +8H2SO4===3CO2↑+2K2SO4
+2Cr2(SO4)3 +8H2O。
(1)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填化学式),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H2SO4 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氧化性 B.氧化性和酸性 C.酸性 D.还原性和酸性
(4)若反应中电子转移了0.8 mol,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L。
【答案】(1).
(2). K2Cr2O7 (3). C (4). C (5). 4.48
【详解】(1)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4价,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由化合价前后的变化分析可得双线桥法如下:
;
(2)反应中铬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氧化剂为K2Cr2O7,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碳元素被氧化,故答案为:K2Cr2O7、C;
(3)H2SO4 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酸性,故答案为:C;
(4)由上述双线桥法可得关系式为:12e-——3CO2,若反应中电子转移了0.8mol,则生成气体的为:0.8mol÷12×3=0.2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4.48L。
19.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以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 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1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2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15.6gX 和足量的气体 A反应,转移__________mol 电子。
【答案】(1)过氧化钠 Na2CO3(2)2Na2O2+2CO2=2Na2CO3+O2(3)Na2CO3+Ca(OH)2= CaCO3↓+2NaOH(4)0.2
【解析】试题分析:(1)Na2CO3能与水及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所以与它反应的气体A是二氧化碳。(2)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氧气。固体Y是碳酸钠,气体B是氧气。钠在氧气中燃烧得到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反应的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OH)2= CaCO3↓+2NaOH。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4)Na2O2化学式的式量是78,15.6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2mol.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可知若有2mol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2mol.现在有0.2mol发生反应,所以转移电子0.2mol.
20.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HCl、MgCl2、AlCl3、NH4Cl、Na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名称),判断该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
(3)分别写出AB段、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AB段为________;②BC段为________。
【答案】(1)HCl、AlCl3、NH4Cl
(2)MgCl2、Na2CO3
(3)氯化钾 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反应是否为紫色
(4)①Al3++3OH-===Al(OH)3↓ ②NH4++OH-=NH3·H2O
【解析】试题分析:OA段是NaOH溶液中和HCl;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无MgCl2,所以沉淀只有Al(OH)3;BC段是NaOH溶液与NH4Cl反应,故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l、AlCl3、NH4Cl,一定无MgCl2;又因为AlCl3、HCl与Na2CO3不能大量共存,所以一定无Na2CO3;可能含有KCl, 可用焰色反应进行确定;(1)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HCl、AlCl3、NH4Cl。
(2)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MgCl2、Na2CO3。
(3)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钾,判断该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法是焰色反应,现象是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反应是否为紫色。
(4)AB段、BC段发生的离子方程式:①AB段为Al3++3OH-===Al(OH)3↓;
②BC段为NH4++OH-=NH3·H2O。
21.一块表面已部分被氧化为氧化钠的金属钠样品5.4g,将其投入94.7g 水中,放出1120mL H2(标准状况下)。
(1)请写出该样品放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滴加酚酞后溶液颜色_______,由此可知溶液呈_______ (“酸性”“碱性” 、 或“中性”)。
(2)样品中含金属钠_______g。
(3)所得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答案】(1). 2Na+2H2O=2NaOH+H2↑ Na2O+H2O= 2NaOH (2). 变红 (3). 碱性 (4). 2.3g (5). 8%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钠、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有关混合物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金属钠已部分被氧化为氧化钠,所以样品放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Na2O+H2O=2NaOH。反应后生成的溶液为NaOH溶液,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色。
(2)n(H2)=1.12L/22.4L/mol=0.05mol,根据方程式2Na+2H2O=2NaOH+H2↑,n(Na)=0.1mol,样品中m(Na)=0.1mol×23g/mol=2.3g。
(3)由钠生成的NaOH物质的量为0.1mol;样品中氧化钠的质量m(Na2O)=5.4g-2.3g=3.1g,n(Na2O)=3.1g/62g/mol=0.05mol,根据方程式Na2O+H2O=2NaOH,由氧化钠生成的NaOH物质的量为0.1mol;反应后共生成NaOH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0.2mol,共生成NaOH的质量为0.2mol×40g/mol=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m(样品)+m(H2O)-m(H2)=5.4g+94.7g-0.05mol/2g/mol=100g,则所得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8g/100g×100%=8%。
22.把5.1 g铝镁合金的粉末放入100 mL某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氢气5.6 L。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
(2)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_______。
【答案】(1)5.0mol/L (2)52.9%
【解析】5.6 L H2(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是,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