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南省辰溪博雅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7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湖南省辰溪博雅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7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湖南省辰溪博雅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7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湖南省辰溪博雅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湖南省辰溪博雅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1-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 过滤 B. 蒸馏 C. 分液 D. 萃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花生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A、过滤法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A项错误;B、蒸馏法实现两种互溶液体的分离,B项错误;C、分液法可以实现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分离,花生油和水不相溶,C项错误;D、萃取法可以实现在两种溶剂中溶解度不一样的物质的分离,D项正确;答案选C。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答案】D【详解】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A正确;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正确。D、固体药品的取用要遵循“一横二送三直立”,用纸槽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错误。答案选D。3.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是( )【答案】A【解析】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无毒、不能燃烧,应该标记为腐蚀性液体,故选A。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 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B. 蒸发皿中发现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C. 开始有固体析出后使用玻璃棒搅拌D. 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答案】B【分析】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将粗盐溶解、过滤、蒸发,在加热时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余热将固体蒸干等知识点来解答。【详解】A.粗盐提纯时浑浊的液体要过滤后再倒入蒸发皿内加热,A错误;B.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固体蒸干,B正确;C.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溶液溅出,C错误;D.蒸发皿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固体蒸干,D错误;答案选B。5.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A. 硝酸钠、氢氧化钠 B. 氧化铜、二氧化锰C. 氯化钾、碳酸钙 D. 硫酸铜、氢氧化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硝酸钠、氢氧化钠都溶于水,不能分离,错误;B、氧化铜、氧化铁都不溶于水,也不能分离,错误;C、氧化铜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所以先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即可分离,正确;D、硫酸铜、氢氧化钠都溶于水,且两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也不能分离,错误;选C.6.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金属离子,现用NaOH、Na2CO3、NaCl三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 )A. Na2CO3 NaCl NaOH B. NaOH NaCl Na2CO3C. NaCl Na2CO3 NaOH D. NaCl NaOH Na2CO3【答案】D【解析】A.由于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能与溶液中Mg2+、Ag+、Ba2+均形成沉淀,先加入碳酸钠溶液会出现三种沉淀,不符合每次得到一种沉淀的要求,A错误;B.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与溶液中的Mg2+、Ag+形成沉淀,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两种沉淀,不符合每次得到一种沉淀的要求,B错误;C.氯化钠溶液沉淀溶液中Ag+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却能同时沉淀溶液中Mg2+、Ba2+的,不符合每次得到一种沉淀的要求,C错误;D.氯化钠只能与溶液中Ag+形成氯化银沉淀,然后加入的氢氧化钠只与溶液中Mg2+形成氢氧化镁沉淀,最后加入的碳酸钠沉淀溶液中的Ba2+形成碳酸钡沉淀,满足每次只得一种沉淀的要求,D正确,答案选D。7.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C. 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D. 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答案】B【详解】A.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A错误;B.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B正确;C.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物理量之一,其单位为摩尔,C错误;D.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质量单位为克,D错误;答案选B。8.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进入煤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 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C. 实验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配制稀硫酸D. 装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品标志图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煤矿井下经常有可燃性气体,用火把照明可能使气体产生爆炸,故A错误;若有漏气,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会引起爆炸,故B错误;配制稀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蒸馏水,再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加入的顺序不能颠倒,故C错误;乙醇属于易燃液体,所以装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品标志图标,故D正确。9.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碎瓷片B. 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中C. 冷水应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D. 收集到的液体取少量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2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碎瓷片防爆沸。故A正确。B.蒸馏是依据物质沸点不同而将混合物分离,所心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到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B不正确。C.冷水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冷凝更充分。故C正确。D.收集到的蒸馏水中无Cl-取少量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故D正确。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B. 摩尔质量等于物质式量(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的相对原子质量)的6.02×1023倍C. HNO3的摩尔质量是63gD. 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答案】D【详解】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A错误;B、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B错误;C、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HNO3的摩尔质量为63g/mol,C错误;D、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均为98g/mol,即两者的摩尔质量相等,D正确;答案选D。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01kPa时,1 mol O2和N2的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约为22.4 LB. 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约为22.4 LC. 标准状况下,0.5 mol的H2O的体积约为11.2 LD. 标准状况下,CO2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答案】A【详解】A、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1molO2和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A正确;B、题中没有告诉氧气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标况下氧气的体积,B错误;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0.5mol水的体积,C错误;D、标准状况CO2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D错误。答案选A。12.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圈)B. 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C.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色D. 分液时,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导致四氯化碳和水能分层,分液漏斗能控制溶液的流量,所以萃取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故A错误;碘和四氯化碳都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的溶剂,所以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故B正确;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且碘溶于四氯化碳后溶液呈紫红色,故C正确;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所以四氯化碳和水混合后会分层,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四氯化碳在下层水在上层,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上口放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倒出,故D错误;选项AD符合题意。13.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 CH4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6 NAB. 在0℃,101kPa时,22.4 L H2中含有NA个氢原子C. 16 g氧气和16 g臭氧所含的原子数均为NAD. NA个CO分子和0.5 mol CH4的质量比为7:4【答案】C【解析】A项,1个CH4分子含有10个质子,0.1molCH4分子所含质子数为NA,错误;B项,0℃、101kPa即标准状况下,n(H2)==1mol,含2NA个氢原子,错误;C项,16g氧气中所含氧原子数为2NA=NA,16g臭氧中所含氧原子数为3NA=NA,正确;D项,NA个CO即1molCO,1molCO的质量为28g,但CH4所处温度和压强未知,无法用22.4L/mol计算CH4物质的量,无法计算CH4的质量,错误;答案选C。14.2mol Cl2和2mol 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分子数相等 B. 原子数相等 C. 体积相等 D. 质量相等【答案】A【解析】A.由n=可知,分子数相等,故A正确;B.两种分子含有的原子数不同,分子数相同,则原子数不同,故B错误;C.由于不能确定气体存在的条件是否相同,则不能确定体积大小,故C错误;D.由于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则质量不同,故D错误;故选A。15.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分液、蒸馏、萃取C. 萃取、蒸馏、分液 D. 蒸馏、萃取、分液【答案】B【解析】① 汽油和水二者互不相溶,所以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② 由于酒精和水互溶,但二者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75%的酒精溶液;③ 由于碘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可用苯或CCl4进行萃取分离碘的水溶液,所以正确的方法依次为分液、蒸馏、萃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尔是物质质量的单位,用“mol”表示B.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mol/LC.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真实值为6.02×1023D.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答案】D【详解】A.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用“mol”表示,质量的单位是g,A错误;B.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B错误;C.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2g12C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其数值约为6.02×1023,C错误;D.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D正确。答案选D。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B. 1 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C. 标准状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D. 标准状况下,1 mol水所占有的体积是22.4L【答案】C【详解】A、温度压强不知,气体摩尔体积不能确定,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一定为22.4 L,A错误;B、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 L,固体、液体不是,B错误;C、依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计算,标准状况下,22.4 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约是1 mol,C正确;D、标准状况水不是气体,1 mol水所占有的体积不是22.4 L,D错误;答案选C。18.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具有相同的( )A. 氧原子数 B. 质量 C. 原子数 D. 体积【答案】D【详解】A.CO和CO2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不等,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时,含有氧原子数目也不相等,A错误;B.CO和CO2分子的摩尔质量分别是28g/mol、44g/mol,二者物质的量相等,质量不相等,B错误;C.CO是双原子分子、CO2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物质的量相等时,含有的原子数目不等,C错误;D.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体积相等,D正确。答案选D。19.0.25mol A的质量是16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是( )A. 32g/mol B. 64×10-3kg/mol C. 32 D. 64【答案】D【解析】略20.下列性质不是萃取剂所具有的是( )A. 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B. 密度一定比原溶剂大C. 与原溶剂不反应 D. 溶质在萃取剂里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答案】B【分析】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A不符合题意;B.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原溶剂大,如苯等,B符合题意;C.萃取剂与溶质、溶剂不反应,C不符合题意;D.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21.a mol 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A. mol-1 B. mol-1 C. mol-1 D. mol-1【答案】D【详解】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四个氧原子,所以含有b个氧原子的硫酸的分子数是b/4,根据N=nNA可知,答案选D。22.下列物质中质量最大的是( )A. NA个SO2 B. 3.01×1023个N2分子C. 0.75molH2SO4 D. 4gNaOH【答案】C【详解】A. NA个SO2的物质的量是1mol,质量是64g;B. 3.01×1023个N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质量是0.5mol×28g/mol=14g;C. 0.75molH2SO4的质量是0.75mol×98g/mol=73.5g;D. 4gNaOH;因此质量最大的是硫酸,答案选C。23.1mol不同的固体物质,体积大小不同,主要原因是()A. 粒子大小不同 B. 粒子数量不同C. 粒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 D. 粒子间的引力不同【答案】A【分析】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粒子数目、粒子本身大小以及粒子间的距离。对于固体、液体粒子本身的大小远大于粒子间的距离。【详解】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微粒数目、粒子本身大小以及粒子间的距离等因素。对于固体、液体来说,粒子本身的大小远大于粒子间的距离,粒子间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不同的固体、液体物质粒子大小不同,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各种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本身的大小。答案选A。24.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 1.204×1023个CO2分子 B. 0.6 mol COC. 32 g SO2 D. 1.6 g H2【答案】D【分析】根据N=nNA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多,含有的分子数越多,据此解答。【详解】A. 1.204×1023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B. 0.6 mol CO;C. 32 g SO2的物质的量是32g÷64g/mol=0.5mol;D. 1.6 g H2的物质的量是1.6g÷2g/mol=0.8mol。所以含分子数最多的是氢气,答案选D。25.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H3和CH4两种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所含分子数相同 B. 所含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3∶4C. 质量之比是16∶17 D. 密度之比为17∶16【答案】C【详解】A、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则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和物质的量,故A说法正确;B、根据A选项分析,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即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3)∶(1×4)=3∶4,故B说法正确;C、相同条件下,质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即为17:16,故C说法错误;D、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即17∶16,故D说法正确。二、填空题(每空2分,本题22分)26.现有73g氯化氢(HCl)气体,则:(1)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2)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所含分子总数为_________个。(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L。(4)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①过滤 ②结晶 ③升华④分液(填序号)。a.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颗粒_________;b.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碘单质(碘易由固态变为气态)__________;c.分离水与苯的混合物____________。(5)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6)N2、CO2、SO2三种气体的质量比为7:11:16时,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___________。【答案】(1). 36.5g/mol (2). 2 (3). 2NA (4). 44.8 (5). ① (6). ③ (7). ④ (8). 64 (9). 1:1:1 (10). 1:1:1 (11). 1:1:1【详解】(1)HCl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5,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36.5g/mol。(2)根据n=m/M可知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73g÷36.5g/mol=2mol,所含分子总数为2NA个。(3)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22.4L/mol,所以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mol×22.4L/mol=44.8L。(4)a.碳酸钙不溶于水,则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颗粒需要过滤,答案选①;b.碘易由固态变为气态,则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碘单质可以用升华法,答案选③;c.苯不溶于水,分离水与苯的混合物需要分液法,答案选④。(5)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物质的量是0.672L÷22.4L/mol=0.03mol,所以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0.03=64;(6)N2、CO2、SO2三种气体的质量比为7:11:16时,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则物质的量之比为1:1:1,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1:1:1。三、推断题(每空2分,共10分)27.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为了减少污染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铜。根据流程图,完成回收硫酸亚铁和铜的简单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原料①为____________;操作②为___________;(2)固体A为____________;(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Fe (2). 过滤 (3). Cu和Fe (4). Fe+CuSO4=FeSO4+Cu Fe+H2SO4=FeSO4+H2↑【分析】工业废水中含大量硫酸亚铁、Cu2+和少量的Na+,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可用单质铁置换出铜,则结合流程可知原料①为Fe,操作①为过滤,所得固体为铁和铜,原料②为稀硫酸溶解金属铁,然后过滤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将二次的滤液合并得到硫酸亚铁溶液,然后通过操作③蒸发、浓缩、结晶、过滤,可得到FeSO4·7H2O,以此来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料①为Fe,操作①为过滤,原料②为稀硫酸,操作③蒸发、浓缩、结晶、过滤,则(1)原料①的试剂为Fe,操作②为过滤;(2)固体A是Cu和Fe;(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28.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____。(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___。(3)装置A中①的水的进出方向是_________,A中玻璃仪器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答案】 (1). D (2). A (3). B (4). 萃取 (5). 下进上出 (6). 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分析】根据装置图可知A是蒸馏装置,B是分液装置,C是过滤装置,D是蒸发装置,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详解】(1)蒸发能将易溶于水的固体和水的分离,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可用蒸发,答案选D;因蒸馏可以实现水中难挥发性杂质和水的分离,则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可用蒸馏,答案选A;(2)碘微溶于水,碘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且苯、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用萃取法分离,答案选B;(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直形冷凝管,使用时下口进水上口出水。根据装置构造可知A中玻璃仪器的名称分别是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四、计算题(本题6分)29.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XY2(液)+3O2(气)=XO2(气)+2YO2(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672 mL、密度为2.56 g/L。则:(1)反应前O2的物质的量是____mol。(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3)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质量之为3:16,则XY2的化学式是_____。【答案】 (1). 0.03 (2). 76g/mol (3). CS2【详解】(1)由方程式XY2(液)+3O2(气)=XO2(气)+2YO2(气)可知,该反应是一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同,故反应前O2的体积为672 mL,物质的量是0.672L÷22.4L/mol=0.03mol。(2)参加反应的氧气是0.03mol,质量是0.03mol×32g/mol=0.96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XY2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又因反应后的气体为672 mL,密度为2.56 g·L-1,则反应后气体总质量为m=ρV=2.56 g·L-1×0.672L=1.72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XY2)=1.72 g-m(O2)=1.72 g-0.96g=0.76 g,所以M(XY2)=0.76g÷0.01mol=76 g·mol-1;(3)设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M(X)、M(Y),则M(X)+2M(Y)=76,M(X)/2M(Y)=3/16,解得M(X)=12、M(Y)=32,即X为碳,Y为硫,则XY2的化学式是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