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8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8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8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1. 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 过滤操作中,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C. 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在滤操作中,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上,防止滤纸弄破,A正确; B、在滤操作中,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内壁,B正确;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要紧靠烧杯内壁,C正确;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D错误;答案选D
2.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 把NaOH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滤纸上称量
C. 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取出的溶液,不能再放入原试剂瓶,防止污染药品,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错误;B、因为NaOH固体易潮解,有一部分会残留在滤纸上,应用烧杯盛放称量,故错误;C、蒸发过程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让余温把水蒸干,故错误;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需要冷却至室温状态下,否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大,故正确。
3.某Na2SO4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30g水,未见晶体析出,与原溶液相比,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 B. 溶质的质量分数
C. 溶液的体积 D.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A
【解析】某Na2SO4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30g水,未见晶体析出,说明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溶液的密度增大。A、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中溶质不变,选项A正确;B、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故溶液质量分数增大,选项B错误;C、溶液质量减小、密度增大,故溶液体积减小,选项C错误;D、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溶液体积减小,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选项D错误。答案选A。
4.现有①MgSO4 ②Ba(NO3)2 ③NaOH ④CuCl2四种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即可鉴别出来,鉴别的先后顺序是( )
A. ③④②① B. ③④①②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①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④CuCl2溶液显蓝色鉴定出来,然后以该溶液为试剂,分别加入另外三者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是③NaOH溶液;再以NaOH为试剂,加入另外两种未鉴别出来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①MgSO4溶液,无现象的是②Ba(NO3)2溶液。故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选项D正确。
5.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金属离子,现有NaOH、Na2CO3、NaCl三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过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Na2CO3 NaCl NaOH
B. NaOH NaCl Na2CO3
C. NaCl NaOH Na2CO3
D. NaCl Na2CO3 NaOH
【答案】C
【解析】A.由于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能与溶液中Mg2+、Ag+、Ba2+均形成沉淀,先加入碳酸钠溶液会出现三种沉淀,不符合每次得到一种沉淀的要求,故A错误;B.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与溶液中的Mg2+、Ag+形成沉淀,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象两种沉淀,不符合每次得到一种沉淀的要求,故B错误;C.氯化钠只能与溶液中Ag+形成氯化银沉淀,然后加入的氢氧化钠只与溶液中Mg2+形成氢氧化镁沉淀,最后加入的碳酸钠沉淀溶液中的Ba2+形成碳酸钡沉淀,满足每次只得一种沉淀的要求,故C正确;D.氯化钠溶液沉淀溶液中Ag+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却能同时沉淀溶液中Mg2+、Ba2+的,不符合每次得到一种沉淀的要求,故D错误;故选C。
6.如果不小心在食用油中混入部分水,请你选用下列最简便的方法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 )
【答案】B
【解析】A、此装置属于蒸馏或分馏装置,一般用于互溶两种液体的分离,或者分离挥发性和难挥发性物质,故A错误;B、食用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正确;C、此装置为过滤,用于不溶物与可溶物的分离,故C错误;D、此装置为蒸发结晶,一般是得到固体晶体,故D错误。
7.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NH3,另一个盛有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不可能具有相同的( )
A. 原子数 B. 分子数 C. 质量 D. 电子数
【答案】A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体积相等的不同气体物质的量相等。A.根据N=nNA知,分子数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其分子数相等,因为每个NH3分子和H2、O2中原子个数不等,所以总原子个数不可能相等,故A选;B.根据A知,二者分子总数相等,故B不选;C.根据m=nM知,物质的量相等时,其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H2和O2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在2g/mol-32g/mol之间,平均摩尔质量可能等于17g/mol,因此与氨气的质量可能相等,故C不选;D.1个氨气分子含有10个电子,1个氢气分子含有2个电子,1个氧气分子含有16个电子,物质的量相等时,H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电子可能与氨气相等,故D不选;故选A。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6.02×1022个H2SO4分子中含H原子2NA个
B. 在0℃、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 14 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 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
【答案】C
【详解】A. 6.02×1022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中含H原子0.2NA个,A错误;
B. 在0℃、101 kPa即标况下时,22.4 L H2的物质的量是1 mol,其中含有2NA个氢原子,B错误;
C. 14 g N2的物质的量是14 g÷28 g/mol=0.5 mol,由于1个氮气分子含有14个电子,则其中含有7NA个电子,C正确;
D. NA个一氧化碳分子是1 mol,质量是28 g,0.5 mol甲烷的质量是0.5 mol×16 g/mol=8 g,二者的质量比为7∶2,D错误。
答案选C。
9.有NO、CO2、N2O4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0.5 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2∶4 B. 1∶1∶1 C. 4∶2∶1 D. 1∶2∶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含有0.5molO,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5mol、0.5/2mol=0.25mol、0.5/4mol=0.125mol,因此三种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0.5:0.25:0.125=4:2:1,故选项C正确。
10.配制250 mL 0.10 mol·L-1的NaOH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容量瓶内有水未经过干燥处理
B.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 用量筒量取浓NaOH溶液时,用水洗涤量筒2~3次,洗涤液倒入烧杯中
D. 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液体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几滴水到刻度线
【答案】C
【解析】A.由于最后需要在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所以容量瓶未经干燥处理不会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故A不选;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造成溶液体积偏高,使浓度偏低,故B不选;C.量筒在量取液体体积时,已经将附着在筒壁上的液体体积考虑在内,所以倒出液体后,不能再用水洗涤否则会造成溶质的质量增加,浓度偏高,故C选;D.定容后摇匀,会使一部分液体残留在瓶塞处,使液面虽低于刻度线,如果再加水,就会使液体体积增大,浓度偏低,故D不选;故选C。
11.中学化学教材中,常借助于图示这一表现手段清晰地突出实验装置的要点、形象地阐述化学过程的原理。下列有关化学图示表现的内容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A、洗气除杂气体通入应该是导管长进短出,选项A错误;B、量筒不能直接用于稀释或配制溶液,选项B错误;C、利用干燥管改装的上图装置可以用于吸收易溶于溶液的气体,起到防倒吸的作用,选项C正确;D、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且易潮解,不能直接放在纸片上称量,选项D错误。答案选C。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mol/LK2SO4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1L溶液中K+浓度是0.4mol/L B. 500mL溶液中含有0.1NA个K+
C. 1L溶液中所含K+、SO42-总数为0.3NA D. 2L溶液中SO42-浓度是0.4mol/L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K2SO4 中有2个K+,所以K+的浓度是0.4mol/L ,A对;n(K+)=CV=0.4 mol/L×0.5L=0.2mol,K+的个数为0.2NA个,B错;1L溶液中所含K+物质的量为n(K+)=CV=0.4 mol/L×1L="0.4" mol,SO42-的物质的量为n(SO42-)=CV=0.2 mol/L×1L="0.2" mol,离子总物质的量为0.4 mol+0.2 mol="0.6" mol,离子总数为0.6 NA,C错;离子浓度与体积无关,SO42-离子浓度是0.2 mol/L,D错,选A。
13.实验室需要80 mL 1 mol·L-1的稀硫酸,要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来配制。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①100 mL量筒 ②10 mL量筒 ③50 mL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 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 ⑧80 mL容量瓶。按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④③⑦⑧⑥ B. ②⑤⑦⑥ C. ①③⑧⑥⑦ D. ②⑥③⑦⑤⑥
【答案】D
【分析】先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浓溶液的体积,选取合适的量筒,再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解答。
【详解】根据可知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配制1mol/L的稀硫酸80mL,需要100mL容量瓶,则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5.4mL,应选择10mL量筒,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量取时用量筒和胶头滴管,稀释时用烧杯和玻璃棒,移液时用玻璃棒和容量瓶,定容时用胶头滴管。所以正确顺序为②⑥③⑦⑤⑥。答案选D。
14.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2 g·mL-1,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0%。300 mL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约为( )
A. 0.37 mol B. 0.63 mol C. 0.74 mol D. 1.5 mol
【答案】D
【详解】氯化镁溶液的质量为:1.2g·mL-1×300mL=360g,镁离子的质量为:360g×5.0%=18g,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8g÷24g•mol-1=0.75mol,忽略水的电离,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氯化镁溶液中n(Cl-)=2n(Mg2+)=2×0.75mol=1.5mol。答案选D。
15.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 g含有b个分子,则n 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是:(n g÷mg)×b个=nb/m,根据物质的量与气体分子数关系可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n=N÷NA= nb/mNAmol,则在标准状况下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V=nVm= nb/mNAmol×VmmL/mol=" nb" Vm/mNAL。故选项A符合题意。正确选项是A。
16.实验是化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现有如图所示A~G七种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1)写出仪器名称:F________,G________。
(2)下列实验操作中用到仪器G的是________(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
a.分离水和CCl4的混合物
b.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物
c.分离水和泥沙的混合物
(3)实验室配制100 mL 0.5 mol/L的盐酸。
①下列关于仪器E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
a.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液 b.使用前必须烘干
c.不能用作物质反应或溶解的容器 d.热溶液可直接转移到其中
②配制该溶液需用10 mol/L的浓盐酸________mL。
③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
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C.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答案】(1). 冷凝管 (2). 分液漏斗 (3). a (4). ac (5). 5 (6). D
【详解】(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F是冷凝管,G是分液漏斗。
(2)G是分液漏斗,则
a.分离水和CCl4的混合物需要分液,实验中需要用到分液漏斗,a正确;
b.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物需要蒸馏,不需要分液漏斗,b错误;
c.分离水和泥沙的混合物需要过滤,不需要分液漏斗,c错误;
答案选a。
(3)①E是容量瓶,则
a.容量瓶有玻璃活塞,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液,a正确;
b.容量瓶使用时不能烘干,b错误;
c.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不能用作物质反应或溶解的容器,c正确;
d.热溶液必须冷却到室温下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不可直接转移到其中,d错误;
答案选ac。
②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配制100 mL 0.5 mol/L的盐酸需10 mol/L的浓盐酸的体积是。
③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
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
C.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
答案选D。
17.常温下,在27.5 g水中溶解12.5 g CuSO4·5H2O,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密度为1.2 g·cm-3,求:
(1)该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该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3)取20.0 mL该溶液,配成浓度为1.00 mol·L-1的稀溶液,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____mL。
【答案】(1). 0.1 mol (2). 1.5 mol·L-1 (3). 30.0
【详解】(1)12.5 g CuSO4·5H2O的物质的量是12.5g÷250g/mol=0.05mol,硫酸铜溶于水电离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则溶液中n(Cu2+)=n(SO42-)=0.05mol,所以该溶液中阴阳离子总物质的量为0.1mol。
(2)溶液的质量是27.5g+12.5g=40g,因此溶液的体积为40g÷1.2g/mL≈33.33mL=0.03333L,则c(CuSO4)=0.05mol÷0.03333L≈1.5mol/L。
(3)设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V,则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1.5mol/L×20.0mL=1.00mol/L×V,解得V=30.0mL。
18.现有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__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
(4)该气体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
【答案】(1). (2). (3). (4). (5).
【详解】(1)根据n=m/M可知m 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2)该气体所含分子总数为N=nNA=,因为一个分子中含两个原子,所以含有的原子数为分子数的2倍,即为;
(3)根据V=nV m可知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mol=;
(4)水的质量为1000mL×1g/mL=1000g,所以mg该气体溶于水,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根据c=n/V可知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9.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图1中A的名称是__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_。A中一般要加入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图4中盛溶液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②步骤③的实验选择上述装置图____(填图的序号)。步骤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选择上述装置图____(填图的序号)。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同时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选择上述装置图___(填图的序号)。
【答案】(1). 蒸馏烧瓶 (2). 冷凝管 (3). 防止暴沸 (4). 蒸发皿 (5). BDE (6). 3 (7). 萃取 (8). 2 (9). 蒸馏 (10). 1
【详解】(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装置图1中A的名称是蒸馏烧瓶,B的名称是冷凝管。蒸馏时需要加热,为防止液体暴沸,A中一般要加入碎瓷片。装置图4中盛溶液的仪器名称是蒸发皿。
(2)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海带灼烧成灰,浸泡溶解得到海带灰悬浊液,通过过滤,得到不溶的残渣,滤液为含碘离子的溶液,加入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出碘单质,再通过蒸馏提取出碘单质。则
①灼烧固体物质一般使用(瓷)坩埚,而坩埚加热需要用泥三脚支撑然后放在三脚架上,三脚架下面放酒精灯,答案为BDE;
②步骤③是分离固体和液体,则实验操作为过滤,选择图3装置;步骤⑤是利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则其实验操作名称是萃取,选择图2装置。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是利用两者的沸点不同来分离,则实验操作为蒸馏,选择图1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