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展开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 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关原子量:H 1 ;O 16; S 32;Cl 35.5;Na 23;Al 27;N 14
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只有 3 分,共 54 分)
1.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 )
A. 酒精 B. 浓硫酸
C. 汽油 D. 浓硝酸
2.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B. CuSO4·5H2O 属于纯净物
C. 凡能电离出 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 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稀硫酸 B. 氯化钠 C. 乙醇 D. 铝
4.阿斯匹林(分子式为 C9H8O4)是人们熟知的治感冒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它的摩尔质量是( )
A. 148g B. 148g/mol C. 180g/mol D. 146g
5.学习化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味 B.倾倒液体 C.取粉末 D.过滤
6.如图表示酸雨的形成,关于酸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雨的 PH 为 5.6
B.酸雨的形成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酸雨的主要成分为氮、硫元素的氧化物
D.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雷雨天气
7.“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是“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8.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 ②3.01×1023 个 HCl 分子 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
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②>③>①>④
C.质量③>②>①>④ D.氢原子个数②>④>③>①
9.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①有尘埃的空气②稀硫酸③蒸馏水④氢氧化铁胶体,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现象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 Cl2 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 Cl2 分子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 Cl
D.加入 NaOH 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 HClO—存在
11.向盛有 Cl2 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过振荡,现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丙 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
①AgNO3 溶液 ②NaOH 溶液 ③水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12.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完成的是(→代表转化)( )
A. MnO2→MnO4 B.CO2→HCO3
C.HS→S2- D.NO3→NO
1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无色溶液中:NH4 + 、Fe2+、SO42-、CO32-
B.在含大量 Ba2+的溶液中:NH4 +、Na+、Cl -、OH-
C.在强碱溶液中:Na+、K+、Cl-、SO32-
D.在 pH =1 的溶液中:K+、Fe2+、Cl-、CH3COO-
14.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SO4 2-、CO3 2-、Na+ B.Ca2+、NO3 -、Al3+、Cl-
C.Fe3+、Cu2+、K+、OH- D.MnO4 -、K+、SO42-、Na+
15.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 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 CO32—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SO42-
C. 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 SO42-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 Ba2+
16.向 FeCl3、Cu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3+>Cu2+)( )
A.溶液中一定含 Cu2+
B.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C.加入 KSCN 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17.将 C mol/L 的 AlCl3 溶液 V1 mL 加水稀释至 V2mL,稀释后溶液中 Cl-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Cmol/L B.Cmol/L
C.Cmol/L D. Cmol/L
18.1molRO4-能氧化 5mol 的 Fe2+,则在还原产物中 R 元素的化合价( )
A. +2 B.+3
C.+4 D.+5
二、填空题:(共 46 分)
19.(9 分)图中方框内区域表示所有的化学反应,大圈内区域表示氧化还原反应,大圈外区域表示非氧化还原反应,其中 A~D 分别表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分别填出:
(1)若图中 B 圈表示化合反应,则 C 圈表示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下同),A 圈表示 反应,D圈表示 反应。
(2)按以下装置图进行实验,填写有关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①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②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 D 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④E 中收集的气体是 ;
20.(9 分)非金属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回答下列关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问题。
(1)CO2与 SO2 均属于 性氧化物,均能与碱液反应。写出 SO2 与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SO2 具有 性。
利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填空
(2)含有 6.02×1023 个氧原子的 H2SO4 的物质的量是 mol_
(3)与标准状况下 11.2LCO2 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的水的质量是 _g 。
(4)将 4 g NaOH 溶解在 10 mL 水中,再稀释成 1 L,从中取出 10 mL,这 10 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5)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1 体积 X2(g)跟 3 体积 Y2(g)化合生成 2 体积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分子是
(6)三种正盐的混合溶液中含有 0.2 mol Na+、0.25 mol Mg2+、0.4 mol Cl—、SO42—,则 n(SO4 2—) 为 mol
21.(10 分)如图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 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配制 210ml 该浓度的盐酸需要用到的的玻璃仪器 。
(3)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 500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 0.400 mol/L 的稀盐酸。该学生需要量取 mL
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4)①假设该同学成功配制 了 0.400 mol/L 的盐酸,他又用该盐酸中和含 0.4 g NaOH 的 NaOH 溶液,则该同学需取 mL 盐酸。
②假设该同学用新配制的盐酸中和含 0.4 g NaOH 的 NaOH 溶液,发现比①中所求体积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 。
A.浓盐酸挥发,浓度不足 B.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
C.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22.(9 分)回答下列关于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1)向一支装有 FeCl3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NaOH 溶液,现象为 ,
其中含铁元素的产物的化学式是 ;
(2)为了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含有 Fe2+离子,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加以证明。方案一:向一支装 有该未知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氯气,再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呈现红色,证明该未知溶液含有 Fe2+离子; 方案二:向另一支装有该未知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加 KSCN 溶液,无现象,再通入氯气,溶液变为红色,证明该未 知溶液含有 Fe2+离子;
则请回答:①你认为哪个方案较为合理 ;
②写出 Fe2+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实验室在保存含有 Fe2+离子的溶液时,为了防止 Fe2+离子变质,经常向其中加入铁粉,
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鲜榨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 Fe2+,鲜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的 Fe2+变为棕黄色的 Fe3+,则这个变色的过程中 Fe2+被 ;若在榨汁的时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 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说明维生素 C 具有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23.(9 分)氯元素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某同学探究 Cl2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用氯水进行如下表实验:
实验
操作
现象
Ⅰ
把氯水点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Ⅱ
向氯水中滴加足量 AgNO3 溶
液,不断振荡
ⅰ.有白色沉淀生成
ⅱ.稍后,溶液变为无色
① 实验Ⅰ的现象说明,氯水具有的性质是 。
② 实验Ⅱ:a.ⅰ现象的白色沉淀是 。
b.综合ⅰ、ⅱ现象,该同学推测实验Ⅱ发生的反应为:
Cl2 + AgNO3 + =HNO3 +AgCl↓+ (将反应补充完整)
③ 为探究实验Ⅰ中试纸褪色的原因及Ⅱ中另一种反应产物,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c.将少量稀硝酸点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未褪色;
d.……
上述实验 d 的方案是 。
(2)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最初,人们直接用氯气作漂白剂,但使用起来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进,才有了今天常用的漂白粉。
①你认为“使用起来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的原因是 。
②科研人员以氯气、石灰石、水为原料制取漂白粉,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54分)
1
2
3
4
5
6
7
8
9
B
B
B
C
B
B
C
A
D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B
D
C
B
C
A
D
A
二、填空题(46分)
19.(9分,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分解,置换,复分解。
(2)①干燥CO2; ②2CO2+ 2Na2O2 == 2Na2CO3 + O2;
③CO2 + Ca2+ + 2OH- ==CaCO3 + H2O; ④O2;
20. (9分,每空1分,离子方程式2分。)
(1)酸性,SO2 + 2OH- = SO32- +H2O,氧化性和还原性。
(2)0.25mol
(3)18g
(4)0.1mol/L
(5)XY3
(6)0.15mol
21.(10分,每空2分)
(1)11.9mol/L。
(2)250ml容量瓶、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3)16.8mL。
(4)①25mL。 ②C。
22.(9分,每空1分,离子方程式2分。)
(1)红褐色沉淀Fe(OH)3;
(2)①方案二 ②2Fe2++ Cl2= 2Fe3+ + 2Cl-③2Fe3+ + Fe = 3Fe2+
(4)被氧化 B
23.(9分,每空1分,最后一问3分)
(1)① 酸性强氧化性② a.AgCl b.H2O HClO
③取实验Ⅱ中ⅱ的无色溶液,点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褪色。
(2)① 氯气的溶解度不大,且生成的HClO不稳定,难保存
②CaCO3 == CaO + CO2↑ CaO + H2O = Ca(OH)2
2Ca(OH)2 + 2Cl2 = CaCl2 + Ca(ClO)2 +2H2O(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