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云南省玉溪市澄江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 )
【答案】D
【详解】A.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为酸,硫酸氢钠电离产生氢离子,不属于酸,故A错误;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故B错误;
C.分散系依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故C错误;
D.依据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D.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分散系都是电中性的,胶体不带电,故A错误;胶体粒子可能不带电,不做定向移动,故B错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C正确;溶液中的溶质粒子的运动也是布朗运动,故D错误。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Fe3+ = Cu2+ + Fe2+
B. Na2O2固体与H2O反应产生O2 :2Na2O2 + 2H2O = 4Na+ + 4OH- + O2↑
C. 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2+ + OHˉ + H+ + SO42-= BaSO4↓+ H2O
D.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 + 4NH3·H2O = AlO2- + 4NH4+ + 2H2O
【答案】B
【解析】A、Cu + Fe3+ = Cu2+ + Fe2+,电荷不守恒,正确的为Cu +2 Fe3+ = Cu2+ + 2Fe2+,A错误。B、2Na2O2 + 2H2O = 4Na+ + 4OH- + O2↑,正确,B正确。C、 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2+ + OHˉ + H+ + SO42-= BaSO4↓+ H2O,反应物之间化学计量数不正确,应为 Ba2+ + 2OHˉ + 2H+ + SO42-= BaSO4↓+ 2H2O,C错误。D、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不溶于弱酸弱碱,正确的为Al3+ + 3NH3·H2O = Al(OH)3↓ +3NH4+ ,D错误。正确答案为B
4.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答案】A
【详解】A.盐酸是HCl的水溶液,故A正确;
B.金刚石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B错误;
C.澄清石灰水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C错误;
D.CuSO4·5H2O是纯净物,氧化钙是氧化物,不是盐,故D错误。
故选A。
5.若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 冷水 B. 沸水
C. 氢氧化钠浓溶液 D. 氯化钠浓溶液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为: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入5—6滴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为止,停止加热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6.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
B. 在0 ℃,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 25 ℃,1.01×105Pa,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 将0.1 mol FeCl3加到沸水中制得的胶体中,含胶粒0.1NA
【答案】C
【详解】A、1mol Cl2作为氧化剂,若只做氧化剂电子转移2mol,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1mol,得到的电子数不一定为NA,选项A错误;B、在0℃,101 kPa时,22.4 L氢气物质的量为1mol,分子中含有2NA个氢原子,选项B错误;C、64 g SO2中物质的量==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选项C正确;D、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小于0.1NA个,选项D错误;答案选C。
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 在常温常压下,1 mol O2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答案】B
【详解】A项、C项是已知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能直接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错误;B项,物质的量与状态无关,正确;D项,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当气体单质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不同时,相同体积的上述气体所含原子数就不相同,错误。
故选B。
8. 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
由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
B. Z元素在反应③中被还原,在反应①中被氧化
C.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D. Z2可以置换出X2+溶液中的X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反应2A2++B2=2A3-+2B-,可得氧化性是B2>A3+,2B-+Z2=B2+2Z-,可得氧化性是Z2>B2>A3+,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故A正确;B、Z元素在①中化合价升高,在反应中被氧化,在③中化合价降低,在反应中被还原,故B正确;C、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中,氧化性XO4->Z2;反应②2A2++B2=2A3-+2B-中,氧化性B2>A3+;反应③2B-+Z2=B2+2Z-中,氧化性Z2>B2,所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故C正确;D、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中,还原性Z->X2+,则氧化性X>Z2,Z2不能置换出X2+溶液中的X,故D错误;故选D。
9. 将以下4份溶液分别置于下图的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灯泡最亮的是( )
A. 100mL 1mol/L的盐酸
B. 100mL 2mol/L的蔗糖溶液
C. 100mL 1mol/L的醋酸溶液
D. 30mL 1mol/L的CaCl2溶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灯泡越亮,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大,所带电荷数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据此可以判断。A、盐酸是强酸,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是1mol/L;B、蔗糖是非电解质,其溶液几乎是不导电的;C、醋酸是弱酸,溶液中CH3COO-浓度小于1mol/L;D、氯化钙是电解质完全电离出钙离子和氯离子,其中氯离子浓度是2mol/L,因此溶液导电性最强是的氯化钙溶液,答案选D。
10.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瓶中盛满水,从A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B. 瓶中盛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来干燥氨气
C. 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D. 瓶中装满水,A口连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H2的体积
【答案】D
【详解】A.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B口进气,从A口排水,A错误;
B.氨气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错误;
C.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从长导管(A)进气,从短导管(B)排出相对较轻的空气,C错误;
D.氢气从短导管进,先集聚在上方,并将水从长导管口压入量筒中,排出水的体积近似等于氢气的体积,D正确。
故选D。
11.向澄清饱和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测得溶液导电性(I表示导电能力)的变化,以下与加入物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B
【详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能自由移动的离子越来越少,导电性减弱;但由于溶液中还存在浓度很小的氢离子、氢氧根等,故电流强度不可能为变为0;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则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又逐渐增大,导电性增强。因此B图能反映出电流强度I与加入物质量的关系。答案选B.
12.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OH===Na++O2-+H+ B. FeCl3===Fe3++
C. Ca(NO3)2===Ca2++2(NO3)2- D. H2SO4===2H++
【答案】D
【详解】A.应为NaOH===Na++OH-,故A错误;
B.应为FeCl3===Fe3++3Cl-,故B错误;
C.应为Ca(NO3)2===Ca2++2NO3-,故C错误;
故选D。
1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分液、蒸馏、萃取
C. 萃取、蒸馏、分液 D. 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B
【解析】① 汽油和水二者互不相溶,所以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② 由于酒精和水互溶,但二者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75%的酒精溶液;③ 由于碘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可用苯或CCl4进行萃取分离碘的水溶液,所以正确的方法依次为分液、蒸馏、萃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氨 B. 硫酸铵 C. 氯气 D. 醋酸
【答案】A
【详解】A.氨气是非电解质;故A正确;
B.硫酸铵属于盐,是电解质;故B错误;
C.氯气为单质,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醋酸属于酸,醋酸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15.实验室配制1mol·L-1盐酸250mL,下列不需用的仪器是( )
A. 250 mL容量瓶 B. 托盘天平 C. 胶头滴管 D. 烧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配制250毫升的盐酸溶液,需要使用250毫升的容量瓶,量筒,烧杯 ,玻璃棒,胶头滴管等,所以选B。
16.R2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离子氧化为,若反应后R2离子变为R离子,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值是( )
A. 4 B. 3 C. 2 D. 1
【答案】C
【详解】该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2价→+7价,失电子化合价升高,锰离子作还原剂;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R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R2作氧化剂,即R2与M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根据各元素的原子守恒写出并配平该方程式为8H2O+5R2+2Mn2+=2MnO4-+10R+16H+,
根据电荷守恒得-5n+2×2=-2+(-2×10)+1×16,n=2。
故选C。
17.歌手那英在歌曲中唱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 溶液 B. 悬浊液 C. 乳浊液 D. 胶体
【答案】D
【详解】胶体可分为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①常见的液溶胶:氢氧化铁胶体、碘化银胶体、硅酸胶体、蛋白质溶液、豆浆、血液、淀粉溶液等;②常见的气溶胶:雾、云、烟等;③常见的固溶胶:有色玻璃。
故选D。
18.给出下列条件,无法确定该物质摩尔质量的是( )
A. 已知气体在标准状况时的密度
B. 已知物质的体积和质量
C. 已知一种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D. 已知物质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公式ρ=M/Vm中,密度和气体摩尔体积已知,所以能计算出其摩尔质量,故A不选。
B.公式M="m/V" Vm中,已知物质的体积和质量,如果不知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其摩尔质量,故B无法确定。
C.由公式M=m/n可知,质量和物质的量为已知,能计算其摩尔质量,故C不选。
D、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已知物质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在数值上1mol该分子的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故D不选。
故选B
19.为了使硫酸溶液导电性几乎降低为零,应加入适量的( )
A. NaOH B. Na2CO3 C. BaCl2 D. Ba(OH)2
【答案】D
【详解】A.A项中反应为2NaOH+H2SO4=Na2SO4+2H2O,Na2SO4=2Na++SO42-,溶液导电性几乎无变化,故A错误;
B.B项中发生反应为Na2CO3+H2SO4=Na2SO4+CO2↑+H2O, Na2SO4=2Na++SO42-,溶液导电性几乎无变化,故B错误;
C.C项中发生反应为BaCl2+H2SO4=BaSO4↓+2HCl,HCl=H++Cl-,溶液导电性几乎无变化,故C错误;
D.D项中发生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反应后溶液离子浓度非常小,导电性几乎降低为零,故D正确。
故选D。
20.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Ba2++===BaSO4↓表示的是( )
A. Ba(NO3)2+H2SO4===BaSO4↓+2HNO3
B. BaCl2+Na2SO4===BaSO4↓+2NaCl
C. BaCO3+H2SO4===BaSO4↓+H2O+CO2↑
D. BaCl2+H2SO4===BaSO4↓+2HCl
【答案】C
【解析】A、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SO42-=BaSO4↓,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离子反应是Ba2++SO42-=BaSO4↓,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BaCO3是难溶物,不能拆写成离子,离子反应是BaCO3+2H++SO42-=BaSO4↓+CO2↑+H2O,符合题意,故C正确;D、离子反应是Ba2++SO42-=BaSO4↓,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21.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不管反应物的量是多少,都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NaOH与CO2
B. Ba(OH)2与H2SO4
C. HCl与Na2CO3
D. NaHCO3与Ca(OH)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NaOH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A不选;B.二者无论如何混合,都生成硫酸钡和水,所以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无关,B选;C.少量HCl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过量HCl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C不选;D.碳酸氢钠和少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和过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NaOH和水,所以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D不选;答案选B。
2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K+、HCO3-、CO32-、Br﹣ B. CO32-、HCO3-、OH﹣、K+
C. K+、Ca2+、NO3-、CO32- D. H+、Cl﹣、Na+、SO32-
【答案】A
【详解】A.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A正确;
B.HCO3-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Ca2+与CO32-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H+与SO32-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A。
2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
A. 石灰石溶于盐酸:CaCO3+2H+===Ca2++H2O+CO2↑
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OHˉ===H2O
C. 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混合:Fe2++Cl2===Fe3++2Cl-
D. 铜溶解在稀硝酸中:3Cu+8H++2NO3-===3Cu2++2NO↑+4H2O
【答案】C
【详解】A.石灰石溶于盐酸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故A正确;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离子反应为H++OHˉ===H2O,故B正确;
C.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混合的离子反应为2Fe2++Cl2===Fe3++2Cl-,故C错误;
D.铜溶解在稀硝酸中的离子反应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D正确。
故选C。
24.1 L 1 mol·L-1Na2SO4溶液中,下列各量正确的是( )
A. c(Na+)=1 mol·L-1 B. n(Na+)=3 mol
C. c(SO42-)=2 mol·L-1 D. m(Na2SO4)=142 g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c(Na+)=2 mol·L-1,A错误; B、n(Na+)=2 mol,B错误; C、c(SO42-)=1 mol·L-1,C错误; D、m(Na2SO4)=1mol×142g/mol="142" g,D正确。答案选D。
25.在下列物质的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
A.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B. 含氧酸、酸
C. 碱性氧化物、碱 D. 酸式盐、盐
【答案】A
【详解】A. 氧化物根据性质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故A正确;
B. 酸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故B错误;
C. 碱性氧化物属于氧化物,氧化物和碱是并列关系,故C错误;
D. 盐包含酸式盐,碱式盐,正盐,故D错误;
故选A。
26.下列仪器中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
A. ①③④ B. ①②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①漏斗可用于过滤,过滤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故①正确;②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故②错误;③蒸馏烧瓶是用于蒸馏实验的容器,蒸馏是一种分离物质的方法,故③正确;④天平是称量药品质量的仪器,故④错误;⑤分液漏斗是分离互不相溶的密度不同的液体的仪器,故⑤正确;⑥燃烧匙是做物质燃烧实验用的仪器,故⑥错误;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有①③⑤,故选C。
27.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10 mL量筒量取8.5 mL的水
B. 实验剩余的药品有的可以放回原瓶
C. 把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加热
D.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
【答案】D
【详解】A. 用10 mL量筒量取8.5 mL的水,A正确;
B. 实验剩余药品一般不能再放回原瓶,但有的试剂可以放回,如金属钠,B正确;
C. 烧杯加热需垫石棉网,C正确;
D.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易造成火灾,D错误;
故选D。
28.已知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3+6HCl===NaCl+3Cl2↑+3H2O,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A. 6∶1 B. 5∶1 C. 3∶1 D. 2∶1
【答案】B
【详解】NaClO3+6HCl=NaCl+3Cl2↑+3H2O中,氯酸钠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盐酸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氧化剂为NaClO3,由此得到还原产物为1mol,还原剂为HCl,HCl被氧化,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氧化产物为5mol,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5:1。
答案选B。
29.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NA
B. 7.8 g 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C. 100 g 98%的浓硫酸中,氧原子总数为4NA
D. 0.2NA的Al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为6.72 L
【答案】A
【详解】A.标况下22.4 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1 mol氦气中含有1 mol氦原子,1 mol氦原子含有2 mol电子,含有的电子数为2NA,故A正确;
B.7.8 g Na2O2的物质的量是0.1 mol,生成0.05 mol氧气,转移了0.1 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0.1NA,故B错误;
C.浓硫酸中含有水,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所以100 g 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大于4NA,故C错误;
D.0.2NA的Al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可生成氢气0.3 mol,但题中未指明是否在标准状况下,所以无法计算氢气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A。
30.萃取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混合物的分离中,需要应用萃取这种分离方法的是( )
A. 海水淡化 B. 分离豆浆和豆渣
C. 用海水晒盐 D. 从碘水中提取碘
【答案】D
【详解】A.海水淡化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采用蒸馏法;故A错;
B.豆浆能透过滤纸,豆渣不能透过滤纸,可用过滤法分离豆浆和豆渣;故B错;
C.海水晒盐时,水变为蒸气不断减少,食盐析出,其过程为蒸发结晶;故C错;
D.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选有机溶剂苯或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40分)
31.物质加热实验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
(1)选择合适的加热仪器填空: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燃烧匙等。
②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等。
③给液体加热时,可使用试管、_____________等。
④给固体加热时,可使用__________。
(2)从安全的角度分析实验室使用酒精灯加热时注意的问题: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__________;
②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____________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____________,不可用嘴吹灭;
④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____________。
(3)加热实验操作特别注意事项:
①加热时,容器外壁不能有水,底部不能与酒精灯的____________接触。
②开始加热试管时,要先进行____________。
③加热液体的试管不准对着____________。
④加热后的实验仪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放在____________上。
【答案】(1). 试管、坩埚、蒸发皿 (2). 烧杯、烧瓶、锥形瓶 (3). 烧杯、烧瓶、蒸发皿 (4). 试管或坩埚 (5). 引起火灾 (6). 引燃 (7). 灯帽盖灭 (8). 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9). 灯芯 (10). 预热 (11). 自己或他人 (12). 石棉网
【详解】(1)①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
②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③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④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坩埚。故答案为:①试管、坩埚、蒸发皿;②烧杯、烧瓶、锥形瓶;③烧杯、烧瓶、蒸发皿 ;④试管或坩埚;
(2)①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易使酒精撒出,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②绝对禁止用燃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③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还可能混有空气,用嘴吹灭时,会把火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
④根据灭火的三大原理: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最好的方法是用细沙盖灭或用湿抹布盖灭;
故答案为:引起火灾 ;引燃 ; 灯帽盖灭 ;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
(3)①加热时,受热容器外壁不能含水,以防止受热不均而破裂;
②操作时,先要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以防局部受热而使试管破裂;
③对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要使管口向斜上方倾斜(约45°角),不得将试管口对人,以防液体喷出试管口而伤人;
④加热后的实验仪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烫坏实验台,应放在石棉网上。
故答案为:灯芯 ;预热 ; 自己或他人 ; 石棉网。
32.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绿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______KClO3+______HCl(浓)===______KCl+______ClO2↑+______Cl2↑+______H2O
(1) 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填编号)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3) 产生0.1 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4) 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
【答案】(1). 2 4 2 2 1 2 (2). ② (3). 0.2 (4). KClO3 (5). Cl2
【详解】(1)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ClO2中+4价,化合价降低1价;HCl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Cl2中0价,化合价升高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2,故ClO2系数为2,Cl2系数为1;所以KClO3系数为2,KCl系数为2,HCl系数为4,结合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其反应方程式为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故答案为:2 ;4 ;2 ;2 ;1 ;2;
(2)该反应中浓盐酸中部分Cl元素化合价不变、部分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浓盐酸作酸和还原剂,体现酸性和还原性;故答案为:②;
(3)该反应中氯气和转移电子的关系为1∶2,则产生0.1 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故答案为:0.2;
(4)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氧化剂为KClO3,氧化产物为Cl2,故答案为:KClO3 ; Cl2。
33.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某品牌味精中食盐的含量。下面是该小组所进行的实验步骤:
①称取某品牌袋装味精样品10.0 g放入烧杯中,并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
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4.90 g。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在上面的空格内补齐所缺的实验步骤②、③。
(2)实验③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
(3)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味精商标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0%,NaCl含量≤20.0%”,则此样品是否合格?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
【答案】(1). 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于样品溶液中,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2). 过滤 (3). 漏斗、玻璃棒、烧杯 (4).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无浑浊现象,说明沉淀已洗净 (5). 合格
【详解】(1)测定味精中食盐含量操作顺序:称取样品溶解,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后洗涤、烘干、称量,测得沉淀固体质量,故答案为: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于样品溶液中,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过滤 ;
(2)实验③是过滤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故答案为:漏斗、玻璃棒、烧杯;
(3)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无浑浊现象,说明沉淀已洗净 ;故答案为: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无浑浊现象,说明沉淀已洗净 ;
(4)当得沉淀AgCl的质量为4.90 g时,含Cl-的质量为×4.90 g≈1.21 g,则NaCl的质量为×58.5 g≈1.99 g,则食盐的含量为×100%=19.9%<20.0%,样品合格,故答案为:合格。
34.回答下列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有关问题。
(1)图A中试管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图B中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D是某同学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在称量和量取两个操作步骤中出现的情况:
①如图C所示:在称量氯化钠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则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至天平平衡。
②如图D所示,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 夹持试管 (2). 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3). 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4). 偏小
【详解】(1)试管夹的作用:夹持试管,故答案为:夹持试管;
(2)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故答案为: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3)①如图C所示:在称量氯化钠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说明右盘质量大于左盘,则继续进行的操作是向左盘添加氯化钠,故答案为: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水体积偏大,溶液的质量增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35.某厂排出的废液主要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银,为了从中回收金属银和硝酸锌,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步骤:
(1)X是____________,Y是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下同)。
(2)固体A、滤液B、C的主要成分: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3)Z处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Zn (2). H2SO4 (3). Zn和Ag (4). Zn(NO3)2 (5). ZnSO4 (6). 先过滤,再将滤液蒸发结晶
【详解】(1)我们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锌,让锌与硝酸银反应 Zn+2AgNO3 =2Ag+Zn(NO3)2然后过滤,得到固体A(Zn和 Ag)和液体B Zn(NO3)2 溶液,为了把固体A中的银和锌分开,我们可以加入过量的Y即稀硫酸溶液,故X、Y的化学式:X:Zn,Y:H2SO4;
(2)固体A中加入过量Y即稀硫酸溶液后,其中锌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锌,故滤液C为硫酸锌溶液,故固体A和滤液B、C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A:Ag,Zn;B:Zn(NO3)2;C:ZnSO4;
(3)液体B为Zn(NO3)2 溶液,要想得到硝酸锌固体,我们可以对溶液进行加热蒸发,故Z处进行的操作是先过滤,再将滤液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1)X:Zn;Y:H2SO4
(2)A:Ag,Zn;B:Zn(NO3)2;C:ZnSO4;
(3)先过滤,再将滤液蒸发结晶。
36.粗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根据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蒸发食盐水时,操作过程如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食盐水),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
(2)检验溶液中有无硫酸根离子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含有硫酸根离子,除去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下列三个实验操作步骤中都要使用玻璃棒,分别说明各自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过滤时____________,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④⑤
(2)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加入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有SO42-;加BaCl2,过滤
(3)除去Ca2+及少量的Mg2+
(4)泥砂等不溶性杂质,Ca2+及少量的Mg2+
(5)溶解时:是搅拌,过滤时:引流,蒸发时:搅拌
【解析】(1)仪器的安装一般遵循自下而上,在左向右的原则。在蒸发时当出现电离晶体时,即可停止加热,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
(2)SO42-的检验一般用氯化钡溶液,即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加入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有SO42-;如果含有SO42-,则应该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后过滤即可除去。
(3)饱和碳酸钠溶液是除去溶液中的Ca2+及少量的Mg2+的。
(4)根据实验过程可知,生成的沉淀有氢氧化镁、碳酸镁以及含有泥沙等。
(5)溶解时搅拌能加速;过滤时起引流作用;蒸发时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 )
【答案】D
【详解】A.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为酸,硫酸氢钠电离产生氢离子,不属于酸,故A错误;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故B错误;
C.分散系依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故C错误;
D.依据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D.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分散系都是电中性的,胶体不带电,故A错误;胶体粒子可能不带电,不做定向移动,故B错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C正确;溶液中的溶质粒子的运动也是布朗运动,故D错误。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Fe3+ = Cu2+ + Fe2+
B. Na2O2固体与H2O反应产生O2 :2Na2O2 + 2H2O = 4Na+ + 4OH- + O2↑
C. 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2+ + OHˉ + H+ + SO42-= BaSO4↓+ H2O
D.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 + 4NH3·H2O = AlO2- + 4NH4+ + 2H2O
【答案】B
【解析】A、Cu + Fe3+ = Cu2+ + Fe2+,电荷不守恒,正确的为Cu +2 Fe3+ = Cu2+ + 2Fe2+,A错误。B、2Na2O2 + 2H2O = 4Na+ + 4OH- + O2↑,正确,B正确。C、 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2+ + OHˉ + H+ + SO42-= BaSO4↓+ H2O,反应物之间化学计量数不正确,应为 Ba2+ + 2OHˉ + 2H+ + SO42-= BaSO4↓+ 2H2O,C错误。D、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不溶于弱酸弱碱,正确的为Al3+ + 3NH3·H2O = Al(OH)3↓ +3NH4+ ,D错误。正确答案为B
4.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答案】A
【详解】A.盐酸是HCl的水溶液,故A正确;
B.金刚石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B错误;
C.澄清石灰水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C错误;
D.CuSO4·5H2O是纯净物,氧化钙是氧化物,不是盐,故D错误。
故选A。
5.若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 冷水 B. 沸水
C. 氢氧化钠浓溶液 D. 氯化钠浓溶液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为: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入5—6滴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为止,停止加热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6.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
B. 在0 ℃,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 25 ℃,1.01×105Pa,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 将0.1 mol FeCl3加到沸水中制得的胶体中,含胶粒0.1NA
【答案】C
【详解】A、1mol Cl2作为氧化剂,若只做氧化剂电子转移2mol,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1mol,得到的电子数不一定为NA,选项A错误;B、在0℃,101 kPa时,22.4 L氢气物质的量为1mol,分子中含有2NA个氢原子,选项B错误;C、64 g SO2中物质的量==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选项C正确;D、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小于0.1NA个,选项D错误;答案选C。
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 在常温常压下,1 mol O2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答案】B
【详解】A项、C项是已知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能直接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错误;B项,物质的量与状态无关,正确;D项,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当气体单质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不同时,相同体积的上述气体所含原子数就不相同,错误。
故选B。
8. 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
由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
B. Z元素在反应③中被还原,在反应①中被氧化
C.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D. Z2可以置换出X2+溶液中的X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反应2A2++B2=2A3-+2B-,可得氧化性是B2>A3+,2B-+Z2=B2+2Z-,可得氧化性是Z2>B2>A3+,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故A正确;B、Z元素在①中化合价升高,在反应中被氧化,在③中化合价降低,在反应中被还原,故B正确;C、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中,氧化性XO4->Z2;反应②2A2++B2=2A3-+2B-中,氧化性B2>A3+;反应③2B-+Z2=B2+2Z-中,氧化性Z2>B2,所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故C正确;D、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中,还原性Z->X2+,则氧化性X>Z2,Z2不能置换出X2+溶液中的X,故D错误;故选D。
9. 将以下4份溶液分别置于下图的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灯泡最亮的是( )
A. 100mL 1mol/L的盐酸
B. 100mL 2mol/L的蔗糖溶液
C. 100mL 1mol/L的醋酸溶液
D. 30mL 1mol/L的CaCl2溶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灯泡越亮,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大,所带电荷数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据此可以判断。A、盐酸是强酸,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是1mol/L;B、蔗糖是非电解质,其溶液几乎是不导电的;C、醋酸是弱酸,溶液中CH3COO-浓度小于1mol/L;D、氯化钙是电解质完全电离出钙离子和氯离子,其中氯离子浓度是2mol/L,因此溶液导电性最强是的氯化钙溶液,答案选D。
10.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瓶中盛满水,从A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B. 瓶中盛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来干燥氨气
C. 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D. 瓶中装满水,A口连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H2的体积
【答案】D
【详解】A.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B口进气,从A口排水,A错误;
B.氨气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错误;
C.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从长导管(A)进气,从短导管(B)排出相对较轻的空气,C错误;
D.氢气从短导管进,先集聚在上方,并将水从长导管口压入量筒中,排出水的体积近似等于氢气的体积,D正确。
故选D。
11.向澄清饱和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测得溶液导电性(I表示导电能力)的变化,以下与加入物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B
【详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能自由移动的离子越来越少,导电性减弱;但由于溶液中还存在浓度很小的氢离子、氢氧根等,故电流强度不可能为变为0;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则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又逐渐增大,导电性增强。因此B图能反映出电流强度I与加入物质量的关系。答案选B.
12.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OH===Na++O2-+H+ B. FeCl3===Fe3++
C. Ca(NO3)2===Ca2++2(NO3)2- D. H2SO4===2H++
【答案】D
【详解】A.应为NaOH===Na++OH-,故A错误;
B.应为FeCl3===Fe3++3Cl-,故B错误;
C.应为Ca(NO3)2===Ca2++2NO3-,故C错误;
故选D。
1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分液、蒸馏、萃取
C. 萃取、蒸馏、分液 D. 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B
【解析】① 汽油和水二者互不相溶,所以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② 由于酒精和水互溶,但二者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75%的酒精溶液;③ 由于碘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可用苯或CCl4进行萃取分离碘的水溶液,所以正确的方法依次为分液、蒸馏、萃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氨 B. 硫酸铵 C. 氯气 D. 醋酸
【答案】A
【详解】A.氨气是非电解质;故A正确;
B.硫酸铵属于盐,是电解质;故B错误;
C.氯气为单质,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醋酸属于酸,醋酸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15.实验室配制1mol·L-1盐酸250mL,下列不需用的仪器是( )
A. 250 mL容量瓶 B. 托盘天平 C. 胶头滴管 D. 烧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配制250毫升的盐酸溶液,需要使用250毫升的容量瓶,量筒,烧杯 ,玻璃棒,胶头滴管等,所以选B。
16.R2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离子氧化为,若反应后R2离子变为R离子,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值是( )
A. 4 B. 3 C. 2 D. 1
【答案】C
【详解】该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2价→+7价,失电子化合价升高,锰离子作还原剂;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R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R2作氧化剂,即R2与M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根据各元素的原子守恒写出并配平该方程式为8H2O+5R2+2Mn2+=2MnO4-+10R+16H+,
根据电荷守恒得-5n+2×2=-2+(-2×10)+1×16,n=2。
故选C。
17.歌手那英在歌曲中唱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 溶液 B. 悬浊液 C. 乳浊液 D. 胶体
【答案】D
【详解】胶体可分为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①常见的液溶胶:氢氧化铁胶体、碘化银胶体、硅酸胶体、蛋白质溶液、豆浆、血液、淀粉溶液等;②常见的气溶胶:雾、云、烟等;③常见的固溶胶:有色玻璃。
故选D。
18.给出下列条件,无法确定该物质摩尔质量的是( )
A. 已知气体在标准状况时的密度
B. 已知物质的体积和质量
C. 已知一种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D. 已知物质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公式ρ=M/Vm中,密度和气体摩尔体积已知,所以能计算出其摩尔质量,故A不选。
B.公式M="m/V" Vm中,已知物质的体积和质量,如果不知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其摩尔质量,故B无法确定。
C.由公式M=m/n可知,质量和物质的量为已知,能计算其摩尔质量,故C不选。
D、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已知物质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在数值上1mol该分子的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故D不选。
故选B
19.为了使硫酸溶液导电性几乎降低为零,应加入适量的( )
A. NaOH B. Na2CO3 C. BaCl2 D. Ba(OH)2
【答案】D
【详解】A.A项中反应为2NaOH+H2SO4=Na2SO4+2H2O,Na2SO4=2Na++SO42-,溶液导电性几乎无变化,故A错误;
B.B项中发生反应为Na2CO3+H2SO4=Na2SO4+CO2↑+H2O, Na2SO4=2Na++SO42-,溶液导电性几乎无变化,故B错误;
C.C项中发生反应为BaCl2+H2SO4=BaSO4↓+2HCl,HCl=H++Cl-,溶液导电性几乎无变化,故C错误;
D.D项中发生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反应后溶液离子浓度非常小,导电性几乎降低为零,故D正确。
故选D。
20.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Ba2++===BaSO4↓表示的是( )
A. Ba(NO3)2+H2SO4===BaSO4↓+2HNO3
B. BaCl2+Na2SO4===BaSO4↓+2NaCl
C. BaCO3+H2SO4===BaSO4↓+H2O+CO2↑
D. BaCl2+H2SO4===BaSO4↓+2HCl
【答案】C
【解析】A、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SO42-=BaSO4↓,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离子反应是Ba2++SO42-=BaSO4↓,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BaCO3是难溶物,不能拆写成离子,离子反应是BaCO3+2H++SO42-=BaSO4↓+CO2↑+H2O,符合题意,故C正确;D、离子反应是Ba2++SO42-=BaSO4↓,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21.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不管反应物的量是多少,都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NaOH与CO2
B. Ba(OH)2与H2SO4
C. HCl与Na2CO3
D. NaHCO3与Ca(OH)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NaOH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A不选;B.二者无论如何混合,都生成硫酸钡和水,所以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无关,B选;C.少量HCl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过量HCl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C不选;D.碳酸氢钠和少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和过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NaOH和水,所以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D不选;答案选B。
2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K+、HCO3-、CO32-、Br﹣ B. CO32-、HCO3-、OH﹣、K+
C. K+、Ca2+、NO3-、CO32- D. H+、Cl﹣、Na+、SO32-
【答案】A
【详解】A.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A正确;
B.HCO3-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Ca2+与CO32-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H+与SO32-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A。
2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
A. 石灰石溶于盐酸:CaCO3+2H+===Ca2++H2O+CO2↑
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OHˉ===H2O
C. 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混合:Fe2++Cl2===Fe3++2Cl-
D. 铜溶解在稀硝酸中:3Cu+8H++2NO3-===3Cu2++2NO↑+4H2O
【答案】C
【详解】A.石灰石溶于盐酸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故A正确;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离子反应为H++OHˉ===H2O,故B正确;
C.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混合的离子反应为2Fe2++Cl2===Fe3++2Cl-,故C错误;
D.铜溶解在稀硝酸中的离子反应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D正确。
故选C。
24.1 L 1 mol·L-1Na2SO4溶液中,下列各量正确的是( )
A. c(Na+)=1 mol·L-1 B. n(Na+)=3 mol
C. c(SO42-)=2 mol·L-1 D. m(Na2SO4)=142 g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c(Na+)=2 mol·L-1,A错误; B、n(Na+)=2 mol,B错误; C、c(SO42-)=1 mol·L-1,C错误; D、m(Na2SO4)=1mol×142g/mol="142" g,D正确。答案选D。
25.在下列物质的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
A.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B. 含氧酸、酸
C. 碱性氧化物、碱 D. 酸式盐、盐
【答案】A
【详解】A. 氧化物根据性质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故A正确;
B. 酸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故B错误;
C. 碱性氧化物属于氧化物,氧化物和碱是并列关系,故C错误;
D. 盐包含酸式盐,碱式盐,正盐,故D错误;
故选A。
26.下列仪器中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
A. ①③④ B. ①②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①漏斗可用于过滤,过滤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故①正确;②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故②错误;③蒸馏烧瓶是用于蒸馏实验的容器,蒸馏是一种分离物质的方法,故③正确;④天平是称量药品质量的仪器,故④错误;⑤分液漏斗是分离互不相溶的密度不同的液体的仪器,故⑤正确;⑥燃烧匙是做物质燃烧实验用的仪器,故⑥错误;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有①③⑤,故选C。
27.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10 mL量筒量取8.5 mL的水
B. 实验剩余的药品有的可以放回原瓶
C. 把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加热
D.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
【答案】D
【详解】A. 用10 mL量筒量取8.5 mL的水,A正确;
B. 实验剩余药品一般不能再放回原瓶,但有的试剂可以放回,如金属钠,B正确;
C. 烧杯加热需垫石棉网,C正确;
D.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易造成火灾,D错误;
故选D。
28.已知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3+6HCl===NaCl+3Cl2↑+3H2O,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A. 6∶1 B. 5∶1 C. 3∶1 D. 2∶1
【答案】B
【详解】NaClO3+6HCl=NaCl+3Cl2↑+3H2O中,氯酸钠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盐酸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氧化剂为NaClO3,由此得到还原产物为1mol,还原剂为HCl,HCl被氧化,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氧化产物为5mol,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5:1。
答案选B。
29.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NA
B. 7.8 g 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C. 100 g 98%的浓硫酸中,氧原子总数为4NA
D. 0.2NA的Al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为6.72 L
【答案】A
【详解】A.标况下22.4 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1 mol氦气中含有1 mol氦原子,1 mol氦原子含有2 mol电子,含有的电子数为2NA,故A正确;
B.7.8 g Na2O2的物质的量是0.1 mol,生成0.05 mol氧气,转移了0.1 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0.1NA,故B错误;
C.浓硫酸中含有水,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所以100 g 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大于4NA,故C错误;
D.0.2NA的Al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可生成氢气0.3 mol,但题中未指明是否在标准状况下,所以无法计算氢气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A。
30.萃取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混合物的分离中,需要应用萃取这种分离方法的是( )
A. 海水淡化 B. 分离豆浆和豆渣
C. 用海水晒盐 D. 从碘水中提取碘
【答案】D
【详解】A.海水淡化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采用蒸馏法;故A错;
B.豆浆能透过滤纸,豆渣不能透过滤纸,可用过滤法分离豆浆和豆渣;故B错;
C.海水晒盐时,水变为蒸气不断减少,食盐析出,其过程为蒸发结晶;故C错;
D.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选有机溶剂苯或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40分)
31.物质加热实验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
(1)选择合适的加热仪器填空: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燃烧匙等。
②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等。
③给液体加热时,可使用试管、_____________等。
④给固体加热时,可使用__________。
(2)从安全的角度分析实验室使用酒精灯加热时注意的问题: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__________;
②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____________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____________,不可用嘴吹灭;
④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____________。
(3)加热实验操作特别注意事项:
①加热时,容器外壁不能有水,底部不能与酒精灯的____________接触。
②开始加热试管时,要先进行____________。
③加热液体的试管不准对着____________。
④加热后的实验仪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放在____________上。
【答案】(1). 试管、坩埚、蒸发皿 (2). 烧杯、烧瓶、锥形瓶 (3). 烧杯、烧瓶、蒸发皿 (4). 试管或坩埚 (5). 引起火灾 (6). 引燃 (7). 灯帽盖灭 (8). 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9). 灯芯 (10). 预热 (11). 自己或他人 (12). 石棉网
【详解】(1)①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
②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③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④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坩埚。故答案为:①试管、坩埚、蒸发皿;②烧杯、烧瓶、锥形瓶;③烧杯、烧瓶、蒸发皿 ;④试管或坩埚;
(2)①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易使酒精撒出,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②绝对禁止用燃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③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还可能混有空气,用嘴吹灭时,会把火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
④根据灭火的三大原理: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最好的方法是用细沙盖灭或用湿抹布盖灭;
故答案为:引起火灾 ;引燃 ; 灯帽盖灭 ;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
(3)①加热时,受热容器外壁不能含水,以防止受热不均而破裂;
②操作时,先要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以防局部受热而使试管破裂;
③对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要使管口向斜上方倾斜(约45°角),不得将试管口对人,以防液体喷出试管口而伤人;
④加热后的实验仪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烫坏实验台,应放在石棉网上。
故答案为:灯芯 ;预热 ; 自己或他人 ; 石棉网。
32.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绿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______KClO3+______HCl(浓)===______KCl+______ClO2↑+______Cl2↑+______H2O
(1) 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填编号)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3) 产生0.1 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4) 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
【答案】(1). 2 4 2 2 1 2 (2). ② (3). 0.2 (4). KClO3 (5). Cl2
【详解】(1)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ClO2中+4价,化合价降低1价;HCl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Cl2中0价,化合价升高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2,故ClO2系数为2,Cl2系数为1;所以KClO3系数为2,KCl系数为2,HCl系数为4,结合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其反应方程式为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故答案为:2 ;4 ;2 ;2 ;1 ;2;
(2)该反应中浓盐酸中部分Cl元素化合价不变、部分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浓盐酸作酸和还原剂,体现酸性和还原性;故答案为:②;
(3)该反应中氯气和转移电子的关系为1∶2,则产生0.1 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故答案为:0.2;
(4)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氧化剂为KClO3,氧化产物为Cl2,故答案为:KClO3 ; Cl2。
33.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某品牌味精中食盐的含量。下面是该小组所进行的实验步骤:
①称取某品牌袋装味精样品10.0 g放入烧杯中,并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
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4.90 g。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在上面的空格内补齐所缺的实验步骤②、③。
(2)实验③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
(3)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味精商标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0%,NaCl含量≤20.0%”,则此样品是否合格?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
【答案】(1). 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于样品溶液中,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2). 过滤 (3). 漏斗、玻璃棒、烧杯 (4).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无浑浊现象,说明沉淀已洗净 (5). 合格
【详解】(1)测定味精中食盐含量操作顺序:称取样品溶解,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后洗涤、烘干、称量,测得沉淀固体质量,故答案为: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于样品溶液中,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过滤 ;
(2)实验③是过滤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故答案为:漏斗、玻璃棒、烧杯;
(3)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无浑浊现象,说明沉淀已洗净 ;故答案为: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无浑浊现象,说明沉淀已洗净 ;
(4)当得沉淀AgCl的质量为4.90 g时,含Cl-的质量为×4.90 g≈1.21 g,则NaCl的质量为×58.5 g≈1.99 g,则食盐的含量为×100%=19.9%<20.0%,样品合格,故答案为:合格。
34.回答下列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有关问题。
(1)图A中试管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图B中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D是某同学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在称量和量取两个操作步骤中出现的情况:
①如图C所示:在称量氯化钠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则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至天平平衡。
②如图D所示,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 夹持试管 (2). 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3). 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4). 偏小
【详解】(1)试管夹的作用:夹持试管,故答案为:夹持试管;
(2)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故答案为: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3)①如图C所示:在称量氯化钠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说明右盘质量大于左盘,则继续进行的操作是向左盘添加氯化钠,故答案为: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水体积偏大,溶液的质量增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35.某厂排出的废液主要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银,为了从中回收金属银和硝酸锌,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步骤:
(1)X是____________,Y是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下同)。
(2)固体A、滤液B、C的主要成分: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3)Z处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Zn (2). H2SO4 (3). Zn和Ag (4). Zn(NO3)2 (5). ZnSO4 (6). 先过滤,再将滤液蒸发结晶
【详解】(1)我们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锌,让锌与硝酸银反应 Zn+2AgNO3 =2Ag+Zn(NO3)2然后过滤,得到固体A(Zn和 Ag)和液体B Zn(NO3)2 溶液,为了把固体A中的银和锌分开,我们可以加入过量的Y即稀硫酸溶液,故X、Y的化学式:X:Zn,Y:H2SO4;
(2)固体A中加入过量Y即稀硫酸溶液后,其中锌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锌,故滤液C为硫酸锌溶液,故固体A和滤液B、C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A:Ag,Zn;B:Zn(NO3)2;C:ZnSO4;
(3)液体B为Zn(NO3)2 溶液,要想得到硝酸锌固体,我们可以对溶液进行加热蒸发,故Z处进行的操作是先过滤,再将滤液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1)X:Zn;Y:H2SO4
(2)A:Ag,Zn;B:Zn(NO3)2;C:ZnSO4;
(3)先过滤,再将滤液蒸发结晶。
36.粗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根据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蒸发食盐水时,操作过程如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食盐水),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
(2)检验溶液中有无硫酸根离子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含有硫酸根离子,除去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下列三个实验操作步骤中都要使用玻璃棒,分别说明各自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过滤时____________,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④⑤
(2)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加入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有SO42-;加BaCl2,过滤
(3)除去Ca2+及少量的Mg2+
(4)泥砂等不溶性杂质,Ca2+及少量的Mg2+
(5)溶解时:是搅拌,过滤时:引流,蒸发时:搅拌
【解析】(1)仪器的安装一般遵循自下而上,在左向右的原则。在蒸发时当出现电离晶体时,即可停止加热,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
(2)SO42-的检验一般用氯化钡溶液,即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加入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有SO42-;如果含有SO42-,则应该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后过滤即可除去。
(3)饱和碳酸钠溶液是除去溶液中的Ca2+及少量的Mg2+的。
(4)根据实验过程可知,生成的沉淀有氢氧化镁、碳酸镁以及含有泥沙等。
(5)溶解时搅拌能加速;过滤时起引流作用;蒸发时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