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浙江省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
A. 小苏打—Na2CO3 B. 熟石灰—Ca(OH)2
C. 漂白粉—Ca(ClO)2 D. 氯水—Cl2
【答案】B
【详解】A、小苏打是NaHCO3,Na2CO3是苏打,故A错误;
B、熟石灰是Ca(OH)2,故B正确;
C、漂白粉属于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故C错误;
D、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氯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答案选B。
2.下列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的分散系是( )
A. 稀盐酸 B. 硫酸铜溶液 C. 酒精溶液 D. 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D
【详解】A. 稀盐酸属于溶液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A错误;
B. 硫酸铜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B错误;
C. 酒精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C错误;
D. 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D正确。
答案选D。
3.在原子结构研究的历史中,提出“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的是( )
A. 卢瑟福 B. 道尔顿 C. 玻尔 D. 汤姆生
【答案】D
【详解】A、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不符合;
B、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十九世纪初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故B不符合;
C、913年波尔研究氢原子光谱,引入了量子理论观点,提出的量子力学模型,故C不符合;
D、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故D符合;
答案选D。
4.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是( )
A. BaSO4 B. 盐酸 C. Cl2 D. CO2
【答案】A
【详解】A.BaSO4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A正确;
B.盐酸是混合物,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Cl2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导电,但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答案选A。
5.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 CH4+2O2CO2+2H2O B. 2KClO32KCl+3O2↑
C. S+O2SO2 D. 8NH3+3Cl2=6NH4Cl+N2↑
【答案】D
【详解】A.C和O元素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选项A错误;B.为分解反应,选项B错误;C.为化合反应,选项C错误;D.N和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D。
6.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21H核外电子数为1 B. 硝酸钡的化学式:BaNO3
C. D2与H2互为同位素 D. 钾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A
【详解】A.21H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为1,A正确;
B. 硝酸钡的化学式为Ba(NO3)2,B错误;
C. D2与H2均是氢气分子,不能互为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C错误;
D. 钾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
答案选A。
7.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A. 除去CO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B. 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C. 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D. 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答案】B
【详解】A、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能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正确,A不选;
B、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错误,B选;
C、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需要用玻璃杯引流,正确,C不选;
D、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正确,D不选。
答案选B。
8.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CH3COOH=H+ +CH3COO- B. Ba(OH)2=Ba2++2OH-
C. KHSO4=K++H++SO42- D. MgCl2=Mg2++2Cl-
【答案】A
【详解】A. 醋酸是弱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H+ +CH3COO-,A错误;
B. 氢氧化钡是二元强碱,其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B正确;
C. 硫酸氢钾是强酸的酸式盐,其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2-,C正确;
D. 氯化镁属于盐类,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MgCl2=Mg2++2Cl-,D正确。
答案选A。
9.自来水常用Cl2消毒,用这种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变质的是( )
A. CuSO4 B. FeCl2 C. NaI D. AgNO3
【答案】A
【详解】A、配制CuSO4溶液时,溶液中的离子不会与氯水中的微粒发生反应,则不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A正确;
B、配制FeCl2溶液时,若用氯水,氯水中含有Cl2、HClO、ClO-等微粒,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则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B错误;
C、配制NaI溶液时,若用氯水,氯水中含有Cl2、HClO、ClO-等微粒,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则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C错误;
D、配制AgNO3溶液时,若用氯水,氯水中含有Cl-离子,则Ag+与Cl-应生成AgCl沉淀,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D错误;
答案选A。
10.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等的( )
A. 原子数 B. 质子数 C. 密度 D. 质量
【答案】B
【详解】A、氢气是双原子分子,氦气是单原子分子,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所含原子数不同,故A错误;
B、氢气和氦气均含有2个质子,两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则两种气体所含质子数相等,故B正确;
C、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H2的摩尔质量为2g·mol-1,He的摩尔质量为4g·mol-1,故C错误;
D、依据m=nM,H2的摩尔质量为2g·mol-1,He的摩尔质量为4g·mol-1,因此推出两种气体质量不等,故D错误。
答案选B。
1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化学变化
【答案】D
【详解】A.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分解反应,A正确;
B.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可发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铁与铜离子的置换反应,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为物理变化,D错误;
答案选D。
12.下图为教科书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装置。据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中a管能产生氢气
B. b管导出的是氯气
C. 在石墨棒电极区域有NaOH生成
D. 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
【答案】C
【详解】A.根据图知,Fe作阴极、石墨棒作阳极,Fe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石墨棒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则a得到的气体是氢气、b管导出的气体是氯气,故A正确;
B.根据A知,b管导出的气体是氯气,故B正确;
C.根据A知阴极氢离子放电,破坏水的电离平衡,Fe电极附近有NaOH生成,石墨电极附近没有NaOH生成,故C错误;
D.该电解池电解过程中有氯气、氢气和NaOH生成,所以以食盐水为基础原料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故D正确;
答案选C。
1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常用澄清石灰水与氯气反应制备漂白粉
B. 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 Na-K合金可作为快中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D. 在医疗上,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A
【详解】A、氯气与石灰乳制备漂白粉,而石灰水中含溶质较少,不能制备漂白粉,A错误;
B、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所以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正确;
C、钠钾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作中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正确;
D、碳酸氢钠能与胃酸盐酸反应,碳酸氢钠碱性较弱,因此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正确。
答案选A。
14.下列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少量的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B. 氯水盛放在无色细口瓶中
C. 漂白粉要避光密封保存 D. 少量液溴采用水封法保存
【答案】B
【详解】A、钠与水、氧气极易反应,密度比煤油大,可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
B、氯水中含有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从而导致氯水失效,应避光保存,即应该放在棕色试剂瓶中,B错误;
C、漂白粉中含有次氯酸钙,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生成次氯酸而失效,所以漂白粉要避光密封保存,C正确;
D、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可用水封,D正确。
答案选B。
15.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混合溶液 ②I2的CCl4溶液 ③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C
【详解】①汽油不溶于水,所以汽油和氯化钠溶液是分层的,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②单质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但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来分离;
③溴单质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向单质溴的水溶液中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后,溴单质会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而分层,然后分液即可实现二者的分离。
故答案选C。
16.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B为酸和碱,则C、D中不一定有水
B. 若A、B为两种化合物,则C、D也一定为化合物
C. 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两种沉淀,则A、B可能为盐和碱
D. 若生成物C、D中有一种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C
【详解】A、若A、B为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中一定有水,故A错误;
B、若A、B为两种化合物,C、D不一定为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都属于化合物,但它们反应后却有金属单质生成,故B错误;
C、如果反应物是硫酸铜(盐)和氢氧化钡(碱),则会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故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两种沉淀,A、B有可能为盐和碱,故C正确;
D、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置换反应,所以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不能确定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1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 H2物质的量为1 mol
B. 标准状况下,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 L
C. 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 0.5 mol/L MgCl2溶液中,含有Cl-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答案】A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22.4L/mol,22.4LH2物质的量为22.4L÷22.4L/mol=1mol,A正确;
B、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不是22.4L,B错误;
C、NA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不是在标准状况下,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计算其体积,C错误;
D、溶液体积未给出,无法计算离子物质的量,D错误。
答案选A。
18.如图所示,A处通入潮湿的Cl2,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不可能是( )
A. 浓H2SO4 B. NaOH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D. 饱和NaCl溶液
【答案】D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氯气通过浓硫酸得到干燥的氯气,故A与题意不符;
B.氯气通过NaOH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故B与题意不符;
C.氯气通过澄清石灰水,与氢氧化钙反应,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故C与题意不符;
D.氯气与食盐水不反应,进入C的为潮湿的氯气,关闭B阀时,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9.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Cu2+、K+、NO3-、SO42- B. H+、Na+、Cl-、OH-
C. Mg2+、SO42-、Ba2+、NO3- D. Na+、H+、NO3-、CO32-
【答案】A
【详解】A. Cu2+、K+、NO3-、SO42-四种离子不反应,能共存,故正确;
B. H+和OH-反应不共存,故错误;
C. SO42-和Ba2+ 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错误;
D. H+和CO32-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共存,故错误。
故选A。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焰色反应体现了元素的物理性质
B. 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待测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
C. 有色玻璃是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到玻璃中制成
D. 用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答案】B
【详解】A. 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焰色反应体现了元素的物理性质,A正确;
B. 检验硫酸根离子可以先加入盐酸,无明显实验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但同时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则不能检验待测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因为氯化银也是一种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错误;
C. 有色玻璃是在普通玻璃中加入某种金属氧化物制成的,例如加热氧化钴呈蓝色,C正确;
D.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试样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由光源发出的该原子的特征性窄频辐射产生共振吸收,其吸光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以此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可用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D正确;
答案选B。
21.氰[(CN)2]的化学性质与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介于Br2和I2之间,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CN)2和NaOH溶液反应:(CN)2+2OH-=CN-+CNO-+H2O
B. MnO2和HCN反应:MnO2+4HCN(浓)Mn(CN)2+(CN)2↑+2H2O
C. 向KCN溶液中加入碘水:I2+2KCN=2KI+(CN)2
D. 在NaBr和KCN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CN-=2Cl-+(CN)2
【答案】C
【详解】A.(CN)2和NaOH溶液反应可以类推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2+2OH-=CN-+CNO-+H2O,A正确;
B.MnO2和HCN反应可以类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N(浓)Mn(CN)2+(CN)2↑+2H2O,B正确;
C.向KCN溶液中加入碘水,可以类推置换反应,(CN)2的氧化性比I2强,不能发生反应I2+2KCN=2KI+(CN)2,C错误;
D.在NaBr和KCN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N)2的氧化性比Br2弱,所以溴离子还原性小于CN-离子,先发生反应Cl2+2CN-=2Cl-+(CN)2,D正确;
答案选C。
22.已知反应:
①Cl2+2KBr=2KCl+Br2;
②KClO3+6HCl=3Cl2+KCl+3H2O;
③2KBrO3+Cl2=Br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 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C. 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KClO3>KBrO3>Cl2>Br2
D. ③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
【答案】D
【详解】A.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在上述三个反应中KClO3+6HCl=3Cl2+KCl+3H2O不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
B.反应KClO3+6HCl=3Cl2+KCl+3H2O中KClO3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6mol氯化氢参加反应,其中5mol氯化氢被氧化,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B错误;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在Cl2 +2KBr=2KCl+Br2中氧化性:Cl2>Br2;在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性:KClO3>Cl2;在2KBrO3+Cl2=Br2+2KClO3中,氧化性:KBrO3>KClO3,所以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KBrO3>KClO3>Cl2>Br2,C错误;
D.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总数等于反应中电子转移总数可知:在反应③中若有lmol还原剂Cl2反应,则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D正确。
答案选D。
23.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B和氢组成的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为金属元素,且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K层电子数;往E单质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先变红后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4A与12A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一种核素
B. 某物质焰色反应呈黄色,该物质一定是含C的盐
C. C单质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D. E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答案】C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C元素,B为N元素,C为Na元素,D为Mg元素,E为Cl元素。则
A、14C与12C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一种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A错误;
B、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受热时发生电子跃迁而产生的现象,可用来检验这种元素的存在,只要含有这种元素的任何物质都会产生同样的现象,所以焰色反应呈黄色的物质不一定是含Na的盐,也可能是含Na的碱、单质等,B错误;
C、Na与水发生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变红色,C正确。
D、氯气在化学反应中既能作氧化剂,也能作还原剂,例如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24.某蓝色溶液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Cu2+、Na+、Ba2+、Cl-、NO3-、SO42-,且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取适量该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硝酸后仍存有沉淀。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可能有Na+ B. 溶液中可能有Ba2+
C. 溶液中可能有NO3- D. 溶液中可能有SO42-
【答案】B
【详解】溶液呈蓝色,则溶液中一定存在Cu2+。取适量该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硝酸后仍存有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因此一定存在Cl-,可能存在SO42-。由于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因此如果没有硫酸根离子,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一定还存在NO3-,Na+、Ba2+一定不存在;如果存在SO42-,则钡离子一定不存在,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a+一定存在,则
A.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有Na+,A正确;
B.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没有Ba2+,B错误;
C.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溶液中可能有NO3-,C正确;
D.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溶液中可能有SO42-,D正确。
答案选B。
25.通过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固体试样中存在SO42-
B. 将该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固体试样中一定存在CO32-
C. 将某固体加水完全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固体试样中仍可能存在NH4+
D. 将某固体进行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得火焰呈紫色,则该固体中不存在Na+
【答案】C
【详解】A.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无明显现象,排除了干扰离子,如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但该固体试样中不一定存在SO42-,例如硫酸氢钠固体中不存在SO42-,A错误;
B.将该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该固体试样中不一定存在CO32-,B错误;
C.将某固体加水完全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也可能是由于生成的一水合氨浓度很小没有放出氨气,则该固体试样中仍可能存在NH4+,C正确;
D.将某固体进行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得火焰呈紫色,由于滤去了黄光,则该固体中也可能存在Na+,D错误;
答案选C。
26.现有下列七种物质:①铝 ②蔗糖 ③CO2 ④H2SO4 ⑤Ba(OH) 2 ⑥氢氧化铁胶体 ⑦HCl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 ④⑤⑦ (2). ②③
【详解】①铝是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蔗糖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是非电解质;
③CO2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是非电解质;
④H2SO4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是电解质;
⑤Ba(OH)2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是电解质;
⑥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HCl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是电解质;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④⑤⑦;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②③。
27.Ⅰ.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为蒸馏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 b.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需要通冷水,图中的进水方向是_______进(填图中字母);
(3)若利用装置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
II.现用NaOH固体配制0.1 mol/L NaOH溶液480mL,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配制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
(5)实验时需要称量氢氧化钠_______g;
(6)配制0.1 mol/L NaOH溶液的实验中,如果出现以下操作,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填写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砝码放反了 B.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D.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F.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1). 蒸馏烧瓶 (2). 冷凝管 (3). g (4). 温度计 (5). 500mL 容量瓶 (6). 2.0 g (7). CE
【详解】Ⅰ.(1)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蒸馏烧瓶、冷凝管;
(2)实验过程中,需要通冷水,图中的进水方向是g进,f出;
(3)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互溶,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分离二者的混合物,采取蒸馏法,需要温度计测定温度,图中缺少的仪器为温度计;
II.(4)配制0.1mol•L-1NaOH溶液480mL,选择500mL容量瓶,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则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故还缺少500mL容量瓶;
(5)实验时需要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5L×0.1mol/L×40g/mol=2.0g;
(6)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砝码放反了,如果不使用游码,则固体质量不变,浓度不变,如果使用游码,则质量减少,浓度偏小;
B.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n偏小,浓度偏小;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冷却后V偏小,则浓度偏大;
D.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实验无影响;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V偏小,则浓度偏大;
F.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V偏大,则浓度偏小;
故答案为CE。
28.下图为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Cl2,并进行检验Cl2性质实验的装置。其中E瓶中放有干燥红色布条;F中为铜网,F右端出气管口附近放有脱脂棉。
(1)写出制备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过程___________。
(2)C中试剂是_______;D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
(3)E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F中现象是________;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KMnO4与浓盐酸反应也能产生氯气,请配平以下方程式:
____KMnO4 + ____HCl=____KCl + ____MnCl2 + ____Cl2↑ + ____H2O。
若反应产生0.1 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
【答案】(1). (2). 饱和食盐水 (3). 除去氯气中的H2O (4). 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红色布条不褪色 (5). 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 (6). Cl2+2NaOH═NaCl+NaClO+H2O (7). _2_KMnO4 + _16_HCl==_2_KCl + _2_MnCl2 + _5_Cl2↑ + _8_H2O (8). 0.2NA
【详解】(1)实验室是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A中是浓盐酸,B中是二氧化锰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2价得到2个电子,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则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过程为;
(2)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即C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装置D中为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
(3)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则E中干燥的氯气遇到干燥有色布条不褪色,即E中的实验现象是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红色布条不褪色;F装置是铜加热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的反应,生成的氯化铜形成棕黄色烟,即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H中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4)KMnO4与浓盐酸反应也能产生氯气,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得到5个电子,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配平后的方程式为2KMnO4+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反应产生0.1 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其数目为0.2NA。
29.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一种。(离子在物质中不重复出现)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根据①②实验事实可推断: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少量盐酸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BaCl2 (2). AgNO3 (3). H+ +CO32-=HCO3- (4). Ba2++2OH-+SO42-+Cu2+=BaSO4↓+Cu(OH)2↓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氯化钡,B为硝酸银,C为CuSO4,D为碳酸钠。则
(1)A的化学式为BaCl2,B的化学式为AgNO3。
(2)D为Na2CO3,少量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氯化钠和Na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CO32-=HCO3-。
(3)C为CuSO4,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OH)2=Cu(OH)2↓+Ba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Ba2++2OH-=Cu(OH)2↓+BaSO4↓。
30.A、B、C、D、F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B、C、D与盐酸反应均生成E,此外B还生成一种可燃气体。而C、D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H,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和A可反应生成C,F和H也可反应生成C和另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E的化学式:C__________; E_________。
(2)写出F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B+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a2CO3 (2). NaCl (3). 2Na2O2+ 2CO2═2Na2CO3+ O2 (4). 2Na+2H2O═2Na++2OH-+ H2↑ (5). HCO3-+OH-═CO32- +H2O
【详解】根据上面分析可知A、B、C、D、E、F、H分别为:NaOH、Na、Na2CO3、NaHCO3、NaCl、Na2O2、CO2。则
(1)C、E的化学式分别是;Na2CO3、NaCl
(2)F为Na2O2,H为CO2,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3)①B为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②A为NaOH,D为NaHCO3,NaHCO3和NaOH反应生成水和Na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32-+H2O。
31.向100 mL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的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通入CO2体积是____________;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和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成分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1). 0.2 mol/L (2). 0.336 L (3). n(Na2CO3):n(NaHCO3)=1:2
【详解】(1)根据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结合图像可知0~25mL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而25mL~100mL是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当100mL时是单一溶质NaCl,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n(HCl)=n(NaCl)=n(NaOH)=0.02mol,所以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mol÷0.1L=0.2mol/L;
(2)25mL~100mL是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075L×0.2mol/L=0.015mol,则根据方程式方程式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是0.015mol,在标况下的体积为0.015mol×22.4L/mol=0.336L;
(3)根据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结合图像可知0~25mL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而25mL~100mL是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即通入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根据图像中消耗盐酸的体积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100-25-25)=1:2,所以n(Na2CO3):n(NaHCO3)=1:2。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
A. 小苏打—Na2CO3 B. 熟石灰—Ca(OH)2
C. 漂白粉—Ca(ClO)2 D. 氯水—Cl2
【答案】B
【详解】A、小苏打是NaHCO3,Na2CO3是苏打,故A错误;
B、熟石灰是Ca(OH)2,故B正确;
C、漂白粉属于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故C错误;
D、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氯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答案选B。
2.下列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的分散系是( )
A. 稀盐酸 B. 硫酸铜溶液 C. 酒精溶液 D. 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D
【详解】A. 稀盐酸属于溶液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A错误;
B. 硫酸铜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B错误;
C. 酒精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C错误;
D. 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D正确。
答案选D。
3.在原子结构研究的历史中,提出“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的是( )
A. 卢瑟福 B. 道尔顿 C. 玻尔 D. 汤姆生
【答案】D
【详解】A、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不符合;
B、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十九世纪初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故B不符合;
C、913年波尔研究氢原子光谱,引入了量子理论观点,提出的量子力学模型,故C不符合;
D、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故D符合;
答案选D。
4.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是( )
A. BaSO4 B. 盐酸 C. Cl2 D. CO2
【答案】A
【详解】A.BaSO4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A正确;
B.盐酸是混合物,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Cl2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导电,但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答案选A。
5.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 CH4+2O2CO2+2H2O B. 2KClO32KCl+3O2↑
C. S+O2SO2 D. 8NH3+3Cl2=6NH4Cl+N2↑
【答案】D
【详解】A.C和O元素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选项A错误;B.为分解反应,选项B错误;C.为化合反应,选项C错误;D.N和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D。
6.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21H核外电子数为1 B. 硝酸钡的化学式:BaNO3
C. D2与H2互为同位素 D. 钾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A
【详解】A.21H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为1,A正确;
B. 硝酸钡的化学式为Ba(NO3)2,B错误;
C. D2与H2均是氢气分子,不能互为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C错误;
D. 钾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
答案选A。
7.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A. 除去CO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B. 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C. 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D. 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答案】B
【详解】A、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能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正确,A不选;
B、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错误,B选;
C、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需要用玻璃杯引流,正确,C不选;
D、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正确,D不选。
答案选B。
8.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CH3COOH=H+ +CH3COO- B. Ba(OH)2=Ba2++2OH-
C. KHSO4=K++H++SO42- D. MgCl2=Mg2++2Cl-
【答案】A
【详解】A. 醋酸是弱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H+ +CH3COO-,A错误;
B. 氢氧化钡是二元强碱,其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B正确;
C. 硫酸氢钾是强酸的酸式盐,其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2-,C正确;
D. 氯化镁属于盐类,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MgCl2=Mg2++2Cl-,D正确。
答案选A。
9.自来水常用Cl2消毒,用这种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变质的是( )
A. CuSO4 B. FeCl2 C. NaI D. AgNO3
【答案】A
【详解】A、配制CuSO4溶液时,溶液中的离子不会与氯水中的微粒发生反应,则不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A正确;
B、配制FeCl2溶液时,若用氯水,氯水中含有Cl2、HClO、ClO-等微粒,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则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B错误;
C、配制NaI溶液时,若用氯水,氯水中含有Cl2、HClO、ClO-等微粒,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则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C错误;
D、配制AgNO3溶液时,若用氯水,氯水中含有Cl-离子,则Ag+与Cl-应生成AgCl沉淀,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D错误;
答案选A。
10.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等的( )
A. 原子数 B. 质子数 C. 密度 D. 质量
【答案】B
【详解】A、氢气是双原子分子,氦气是单原子分子,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所含原子数不同,故A错误;
B、氢气和氦气均含有2个质子,两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则两种气体所含质子数相等,故B正确;
C、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H2的摩尔质量为2g·mol-1,He的摩尔质量为4g·mol-1,故C错误;
D、依据m=nM,H2的摩尔质量为2g·mol-1,He的摩尔质量为4g·mol-1,因此推出两种气体质量不等,故D错误。
答案选B。
1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化学变化
【答案】D
【详解】A.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分解反应,A正确;
B.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可发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铁与铜离子的置换反应,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为物理变化,D错误;
答案选D。
12.下图为教科书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装置。据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中a管能产生氢气
B. b管导出的是氯气
C. 在石墨棒电极区域有NaOH生成
D. 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
【答案】C
【详解】A.根据图知,Fe作阴极、石墨棒作阳极,Fe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石墨棒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则a得到的气体是氢气、b管导出的气体是氯气,故A正确;
B.根据A知,b管导出的气体是氯气,故B正确;
C.根据A知阴极氢离子放电,破坏水的电离平衡,Fe电极附近有NaOH生成,石墨电极附近没有NaOH生成,故C错误;
D.该电解池电解过程中有氯气、氢气和NaOH生成,所以以食盐水为基础原料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故D正确;
答案选C。
1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常用澄清石灰水与氯气反应制备漂白粉
B. 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 Na-K合金可作为快中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D. 在医疗上,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A
【详解】A、氯气与石灰乳制备漂白粉,而石灰水中含溶质较少,不能制备漂白粉,A错误;
B、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所以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正确;
C、钠钾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作中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正确;
D、碳酸氢钠能与胃酸盐酸反应,碳酸氢钠碱性较弱,因此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正确。
答案选A。
14.下列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少量的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B. 氯水盛放在无色细口瓶中
C. 漂白粉要避光密封保存 D. 少量液溴采用水封法保存
【答案】B
【详解】A、钠与水、氧气极易反应,密度比煤油大,可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
B、氯水中含有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从而导致氯水失效,应避光保存,即应该放在棕色试剂瓶中,B错误;
C、漂白粉中含有次氯酸钙,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生成次氯酸而失效,所以漂白粉要避光密封保存,C正确;
D、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可用水封,D正确。
答案选B。
15.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混合溶液 ②I2的CCl4溶液 ③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C
【详解】①汽油不溶于水,所以汽油和氯化钠溶液是分层的,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②单质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但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来分离;
③溴单质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向单质溴的水溶液中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后,溴单质会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而分层,然后分液即可实现二者的分离。
故答案选C。
16.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B为酸和碱,则C、D中不一定有水
B. 若A、B为两种化合物,则C、D也一定为化合物
C. 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两种沉淀,则A、B可能为盐和碱
D. 若生成物C、D中有一种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C
【详解】A、若A、B为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中一定有水,故A错误;
B、若A、B为两种化合物,C、D不一定为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都属于化合物,但它们反应后却有金属单质生成,故B错误;
C、如果反应物是硫酸铜(盐)和氢氧化钡(碱),则会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故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两种沉淀,A、B有可能为盐和碱,故C正确;
D、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置换反应,所以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不能确定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1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 H2物质的量为1 mol
B. 标准状况下,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 L
C. 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 0.5 mol/L MgCl2溶液中,含有Cl-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答案】A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22.4L/mol,22.4LH2物质的量为22.4L÷22.4L/mol=1mol,A正确;
B、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不是22.4L,B错误;
C、NA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不是在标准状况下,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计算其体积,C错误;
D、溶液体积未给出,无法计算离子物质的量,D错误。
答案选A。
18.如图所示,A处通入潮湿的Cl2,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不可能是( )
A. 浓H2SO4 B. NaOH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D. 饱和NaCl溶液
【答案】D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氯气通过浓硫酸得到干燥的氯气,故A与题意不符;
B.氯气通过NaOH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故B与题意不符;
C.氯气通过澄清石灰水,与氢氧化钙反应,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故C与题意不符;
D.氯气与食盐水不反应,进入C的为潮湿的氯气,关闭B阀时,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9.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Cu2+、K+、NO3-、SO42- B. H+、Na+、Cl-、OH-
C. Mg2+、SO42-、Ba2+、NO3- D. Na+、H+、NO3-、CO32-
【答案】A
【详解】A. Cu2+、K+、NO3-、SO42-四种离子不反应,能共存,故正确;
B. H+和OH-反应不共存,故错误;
C. SO42-和Ba2+ 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错误;
D. H+和CO32-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共存,故错误。
故选A。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焰色反应体现了元素的物理性质
B. 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待测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
C. 有色玻璃是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到玻璃中制成
D. 用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答案】B
【详解】A. 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焰色反应体现了元素的物理性质,A正确;
B. 检验硫酸根离子可以先加入盐酸,无明显实验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但同时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则不能检验待测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因为氯化银也是一种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错误;
C. 有色玻璃是在普通玻璃中加入某种金属氧化物制成的,例如加热氧化钴呈蓝色,C正确;
D.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试样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由光源发出的该原子的特征性窄频辐射产生共振吸收,其吸光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以此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可用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D正确;
答案选B。
21.氰[(CN)2]的化学性质与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介于Br2和I2之间,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CN)2和NaOH溶液反应:(CN)2+2OH-=CN-+CNO-+H2O
B. MnO2和HCN反应:MnO2+4HCN(浓)Mn(CN)2+(CN)2↑+2H2O
C. 向KCN溶液中加入碘水:I2+2KCN=2KI+(CN)2
D. 在NaBr和KCN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CN-=2Cl-+(CN)2
【答案】C
【详解】A.(CN)2和NaOH溶液反应可以类推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2+2OH-=CN-+CNO-+H2O,A正确;
B.MnO2和HCN反应可以类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N(浓)Mn(CN)2+(CN)2↑+2H2O,B正确;
C.向KCN溶液中加入碘水,可以类推置换反应,(CN)2的氧化性比I2强,不能发生反应I2+2KCN=2KI+(CN)2,C错误;
D.在NaBr和KCN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N)2的氧化性比Br2弱,所以溴离子还原性小于CN-离子,先发生反应Cl2+2CN-=2Cl-+(CN)2,D正确;
答案选C。
22.已知反应:
①Cl2+2KBr=2KCl+Br2;
②KClO3+6HCl=3Cl2+KCl+3H2O;
③2KBrO3+Cl2=Br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 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C. 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KClO3>KBrO3>Cl2>Br2
D. ③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
【答案】D
【详解】A.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在上述三个反应中KClO3+6HCl=3Cl2+KCl+3H2O不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
B.反应KClO3+6HCl=3Cl2+KCl+3H2O中KClO3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6mol氯化氢参加反应,其中5mol氯化氢被氧化,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B错误;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在Cl2 +2KBr=2KCl+Br2中氧化性:Cl2>Br2;在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性:KClO3>Cl2;在2KBrO3+Cl2=Br2+2KClO3中,氧化性:KBrO3>KClO3,所以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KBrO3>KClO3>Cl2>Br2,C错误;
D.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总数等于反应中电子转移总数可知:在反应③中若有lmol还原剂Cl2反应,则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D正确。
答案选D。
23.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B和氢组成的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为金属元素,且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K层电子数;往E单质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先变红后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4A与12A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一种核素
B. 某物质焰色反应呈黄色,该物质一定是含C的盐
C. C单质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D. E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答案】C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C元素,B为N元素,C为Na元素,D为Mg元素,E为Cl元素。则
A、14C与12C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一种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A错误;
B、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受热时发生电子跃迁而产生的现象,可用来检验这种元素的存在,只要含有这种元素的任何物质都会产生同样的现象,所以焰色反应呈黄色的物质不一定是含Na的盐,也可能是含Na的碱、单质等,B错误;
C、Na与水发生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变红色,C正确。
D、氯气在化学反应中既能作氧化剂,也能作还原剂,例如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24.某蓝色溶液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Cu2+、Na+、Ba2+、Cl-、NO3-、SO42-,且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取适量该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硝酸后仍存有沉淀。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可能有Na+ B. 溶液中可能有Ba2+
C. 溶液中可能有NO3- D. 溶液中可能有SO42-
【答案】B
【详解】溶液呈蓝色,则溶液中一定存在Cu2+。取适量该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硝酸后仍存有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因此一定存在Cl-,可能存在SO42-。由于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因此如果没有硫酸根离子,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一定还存在NO3-,Na+、Ba2+一定不存在;如果存在SO42-,则钡离子一定不存在,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a+一定存在,则
A.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有Na+,A正确;
B.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没有Ba2+,B错误;
C.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溶液中可能有NO3-,C正确;
D.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溶液中可能有SO42-,D正确。
答案选B。
25.通过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固体试样中存在SO42-
B. 将该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固体试样中一定存在CO32-
C. 将某固体加水完全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固体试样中仍可能存在NH4+
D. 将某固体进行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得火焰呈紫色,则该固体中不存在Na+
【答案】C
【详解】A.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无明显现象,排除了干扰离子,如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但该固体试样中不一定存在SO42-,例如硫酸氢钠固体中不存在SO42-,A错误;
B.将该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该固体试样中不一定存在CO32-,B错误;
C.将某固体加水完全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也可能是由于生成的一水合氨浓度很小没有放出氨气,则该固体试样中仍可能存在NH4+,C正确;
D.将某固体进行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得火焰呈紫色,由于滤去了黄光,则该固体中也可能存在Na+,D错误;
答案选C。
26.现有下列七种物质:①铝 ②蔗糖 ③CO2 ④H2SO4 ⑤Ba(OH) 2 ⑥氢氧化铁胶体 ⑦HCl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 ④⑤⑦ (2). ②③
【详解】①铝是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蔗糖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是非电解质;
③CO2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是非电解质;
④H2SO4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是电解质;
⑤Ba(OH)2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是电解质;
⑥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HCl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是电解质;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④⑤⑦;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②③。
27.Ⅰ.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为蒸馏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 b.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需要通冷水,图中的进水方向是_______进(填图中字母);
(3)若利用装置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
II.现用NaOH固体配制0.1 mol/L NaOH溶液480mL,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配制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
(5)实验时需要称量氢氧化钠_______g;
(6)配制0.1 mol/L NaOH溶液的实验中,如果出现以下操作,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填写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砝码放反了 B.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D.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F.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1). 蒸馏烧瓶 (2). 冷凝管 (3). g (4). 温度计 (5). 500mL 容量瓶 (6). 2.0 g (7). CE
【详解】Ⅰ.(1)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蒸馏烧瓶、冷凝管;
(2)实验过程中,需要通冷水,图中的进水方向是g进,f出;
(3)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互溶,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分离二者的混合物,采取蒸馏法,需要温度计测定温度,图中缺少的仪器为温度计;
II.(4)配制0.1mol•L-1NaOH溶液480mL,选择500mL容量瓶,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则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故还缺少500mL容量瓶;
(5)实验时需要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5L×0.1mol/L×40g/mol=2.0g;
(6)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砝码放反了,如果不使用游码,则固体质量不变,浓度不变,如果使用游码,则质量减少,浓度偏小;
B.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n偏小,浓度偏小;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冷却后V偏小,则浓度偏大;
D.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实验无影响;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V偏小,则浓度偏大;
F.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V偏大,则浓度偏小;
故答案为CE。
28.下图为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Cl2,并进行检验Cl2性质实验的装置。其中E瓶中放有干燥红色布条;F中为铜网,F右端出气管口附近放有脱脂棉。
(1)写出制备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过程___________。
(2)C中试剂是_______;D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
(3)E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F中现象是________;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KMnO4与浓盐酸反应也能产生氯气,请配平以下方程式:
____KMnO4 + ____HCl=____KCl + ____MnCl2 + ____Cl2↑ + ____H2O。
若反应产生0.1 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
【答案】(1). (2). 饱和食盐水 (3). 除去氯气中的H2O (4). 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红色布条不褪色 (5). 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 (6). Cl2+2NaOH═NaCl+NaClO+H2O (7). _2_KMnO4 + _16_HCl==_2_KCl + _2_MnCl2 + _5_Cl2↑ + _8_H2O (8). 0.2NA
【详解】(1)实验室是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A中是浓盐酸,B中是二氧化锰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2价得到2个电子,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则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过程为;
(2)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即C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装置D中为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
(3)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则E中干燥的氯气遇到干燥有色布条不褪色,即E中的实验现象是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红色布条不褪色;F装置是铜加热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的反应,生成的氯化铜形成棕黄色烟,即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H中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4)KMnO4与浓盐酸反应也能产生氯气,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得到5个电子,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配平后的方程式为2KMnO4+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反应产生0.1 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其数目为0.2NA。
29.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一种。(离子在物质中不重复出现)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根据①②实验事实可推断: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少量盐酸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BaCl2 (2). AgNO3 (3). H+ +CO32-=HCO3- (4). Ba2++2OH-+SO42-+Cu2+=BaSO4↓+Cu(OH)2↓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氯化钡,B为硝酸银,C为CuSO4,D为碳酸钠。则
(1)A的化学式为BaCl2,B的化学式为AgNO3。
(2)D为Na2CO3,少量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氯化钠和Na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CO32-=HCO3-。
(3)C为CuSO4,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OH)2=Cu(OH)2↓+Ba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Ba2++2OH-=Cu(OH)2↓+BaSO4↓。
30.A、B、C、D、F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B、C、D与盐酸反应均生成E,此外B还生成一种可燃气体。而C、D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H,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和A可反应生成C,F和H也可反应生成C和另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E的化学式:C__________; E_________。
(2)写出F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B+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a2CO3 (2). NaCl (3). 2Na2O2+ 2CO2═2Na2CO3+ O2 (4). 2Na+2H2O═2Na++2OH-+ H2↑ (5). HCO3-+OH-═CO32- +H2O
【详解】根据上面分析可知A、B、C、D、E、F、H分别为:NaOH、Na、Na2CO3、NaHCO3、NaCl、Na2O2、CO2。则
(1)C、E的化学式分别是;Na2CO3、NaCl
(2)F为Na2O2,H为CO2,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3)①B为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②A为NaOH,D为NaHCO3,NaHCO3和NaOH反应生成水和Na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32-+H2O。
31.向100 mL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的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通入CO2体积是____________;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和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成分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1). 0.2 mol/L (2). 0.336 L (3). n(Na2CO3):n(NaHCO3)=1:2
【详解】(1)根据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结合图像可知0~25mL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而25mL~100mL是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当100mL时是单一溶质NaCl,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n(HCl)=n(NaCl)=n(NaOH)=0.02mol,所以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mol÷0.1L=0.2mol/L;
(2)25mL~100mL是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075L×0.2mol/L=0.015mol,则根据方程式方程式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是0.015mol,在标况下的体积为0.015mol×22.4L/mol=0.336L;
(3)根据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结合图像可知0~25mL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而25mL~100mL是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即通入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根据图像中消耗盐酸的体积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100-25-25)=1:2,所以n(Na2CO3):n(NaHCO3)=1:2。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