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化学】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化学】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化学】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1.欲配制100 mL 1.0 mol·L-1硫酸钠溶液,不正确的方法是( )
    A. 将14.2 g 硫酸钠溶于100 mL水中
    B. 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加水稀释至100 mL
    C. 将20 mL 5.0 mol·L-1硫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D. 将14.2 g 硫酸钠溶于水中得到100 mL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c=n/V计算。
    【详解】A、14.2gNa2SO4的物质的量为14.2g÷142g/mol=0.1mol,溶于100 m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出物质的量浓度,A错误;
    B、32.2gNa2SO4•10H2O物质的量为32.2g÷322g/mol=0.1mol,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钠晶体的物质的量,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c=0.1mol÷0.1L=1.0mol•L-1,B正确;
    C、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0mL×5mol/L=100mL×c(硫酸钠),则c(硫酸钠)=1mol/L,C正确;
    D、14.2gNa2SO4的物质的量为14.2g÷142g/mol=0.1mol,溶于水中得到100 mL溶液,则硫酸钠溶液的浓度c=0.1mol÷0.1L=1.0mol•L-1,D正确。
    答案选A。
    2.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1的稀硫酸加热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质量分数为2a%,此时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mol·L-1。已知硫酸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则c1与c2的数值关系是( )
    A. c1=2c2 B. c2=2cl C. c2>2c1 D. c2<2cl
    【答案】C
    【详解】根据c=1000ρw%/M可知c1=1000×ρ1×a%/98,c2=1000×ρ2×2a%/98,由此可知:c1∶c2=ρ1∶2ρ2。由于硫酸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即ρ2>ρ1,所以有c2>2c1。答案选C。
    3.有一份气体样品的质量是14.2 g,体积是4.48 L(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28.4 g B. 28.4 g·mol-1 C. 71 g·mol-1 D. 14.2 g·mol-1
    【答案】C
    【分析】根据n=V÷Vm、M=m÷n解答。
    【详解】气体的物质的量n=V÷Vm=4.48L÷22.4L/mol=0.2mol,气体的质量是14.2g,因此气体的摩尔质量M=m÷n=14.2g÷0.2mol=71g/mol,选项C正确。答案选C。
    4. 下列有关分离和提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CaCl2:加入适量K2CO3
    B. 用蒸馏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淡水
    C. 用酒精可以从碘水中萃取碘
    D. 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CaCl2加入适量K2CO3后生成碳酸钙沉淀,但会引入钾离子,应该用碳酸钠,A错误;B.用蒸馏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淡水,B正确;C.酒精和会互溶,不能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C错误;D.浓硫酸与氨气反应,不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应该用碱石灰,D错误,答案选B。
    5.如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 L B. L C. L D. L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克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克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c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则cg该气体的体积为mol×22.4L/mol=L,故选D。
    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况下,11.2 L CO2与SO2的混合物含有氧原子数为2NA
    B. 常温下,0.9 g H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5N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所含的原子数为0.5NA
    D. 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Na+的个数为2NA
    【答案】B
    【详解】A、标况下,11.2L CO2与SO2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根据分子式可知分子中均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含有氧原子数为NA,故A错误;
    B、常温下,0.9g H2O的物质的量为0.05mol,1分子水含有10个电子,则含有的电子数为0.5NA,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不能利用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2.24L CCl4含有的原子数,故C错误;
    D、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钠离子的个数,故D错误;
    答案选B。
    7.除去粗盐中混有泥沙的实验中,用到玻璃棒的次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详解】除去粗盐中混有泥沙的实验中,首先溶于水,需要玻璃棒搅拌,过滤时需要玻璃棒引流,从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需要蒸发,又需要利用玻璃棒搅拌,所以用到玻璃棒的次数是3次。答案选C。
    8.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的Cl﹣,消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1∶1∶1,则上述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1∶1∶1 B. 6∶3∶2 C. 3∶2∶1 D. 9∶3∶1
    【答案】B
    【解析】设物质的量浓度均是cmol/L,需要溶液的体积分别是xL、yL、zL,根据Ag++Cl-=AgCl↓结合化学式可知xc=2yc=3zc,解得x:y:z=6:3:2,答案选A。
    9.常温常压下,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 构成气体的分子的大小
    B. 构成气体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C. 构成气体的分子数目的多少
    D. 构成气体的分子所含原子的多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pV=nRT可知,常温常压下,温度、压强一定,则V取决于n,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pV=nRT可知,常温常压下,温度、压强一定,则V取决于n,即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构成气体的分子数目的多少,而与分子大小、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的原子数无关,答案选C。
    10.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6 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数为NA
    B. 44 g CO2与28 g CO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NA
    C. 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 NA个氮分子与NA个氧分子的质量比为7∶8
    【答案】C
    【详解】A. 氧气和臭氧均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16 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氧原子数为NA,A正确;
    B. 44 g CO2与28 g CO的物质的量均是1mol,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NA,B正确;
    C. 由于不能计算出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因此不能计算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C错误;
    D. NA个氮分子与NA个氧分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均是1mol,则其质量比为28:32=7:8,D正确。
    答案选C。
    11. 要配制浓度约为1mol/L NaOH溶液100mL,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在托盘天平上放两片大小、质量一样的纸,然后将氢氧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
    B. 把称得的氢氧化钠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溶解、冷却,再把溶液移入容量瓶
    C.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
    D. 沿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到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不能放在纸上称量,要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错误。
    12.在t ℃时,向x g 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 g KNO3或蒸发掉b g水,恢复到t ℃,溶液均达到饱和,据此,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 在t ℃时,KNO3的溶解度为g
    B. 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则x=2b
    C. 在t ℃时,所配的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D. 若将原溶液蒸发掉2b g水,恢复到原温度析出2a g KNO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t ℃时,向x g 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 g KNO3或蒸发掉b g水,恢复到t ℃,溶液均达到饱和,这说明bg水恰好溶解ag的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g;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在加入了ag溶质之后形成饱和溶液,可以列出式子:,S表示溶解度。将S=g带入及得到x=2b,B正确;在t℃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配成的溶液质量分数应该小于等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C是正确的;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bg水的时候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继续蒸发掉bg水,析出溶质的质量就是溶解于bg水中的溶质的质量,为ag,所以D错,答案选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B.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只有氧化性,不具有还原性
    C. Zn和稀硫酸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没有单质参加也没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详解】A.如为高锰酸根离子,Mn元素化合价为最高价态,则为强氧化性,故A错误;
    B.如同时含最低价,则也有还原性,如水,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锌和稀硫酸反应,为锌和氢离子的反应,Zn和H元素化合价变化,既属于离子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硝酸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和NO,为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没有单质参加和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14.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移向阴极的原因是( )
    A. 铁离子带正电荷
    B. 氢氧化铁带负电吸引阳离子
    C. 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
    D. 氢氧化铁胶体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
    【答案】C
    【详解】由于氢氧化铁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因此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移向阴极,而氢氧化铁胶体是不带电的。答案选C。
    15.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HNO3+N2↑+H2O(未配平),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个数之比为( )
    A. 5∶3 B. 5∶4 C. 1∶1 D. 3∶5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NH4NO3 中前者N的化合价为-3,后者N为+5,最终氧化和还原产物都是N2为0价,故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5:3,选项A正确。
    16.在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溶液的导电性由大变小又逐渐增大的是( )
    A. 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 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石灰乳中滴加稀盐酸 D. 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详解】A.盐酸中滴加食盐溶液,使溶液中的带点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A错误;
    B.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氢离子浓度减小,钠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几乎不变,B错误;
    C.石灰乳中滴加盐酸,石灰乳微溶于水,溶于盐酸,使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C错误;
    D.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导电能力减弱,当完全反应时,再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带电离子逐渐增大,导电能力增强,D正确;答案为D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B.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溶液<胶体<浊液
    C. 氯化铁溶液加入到冷水中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D. 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答案】B
    【详解】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能区别胶体和溶液,但是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丁达尔效应,而在于分散系微粒直径的大小,故A错误;
    B、溶液的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微粒直径在1nm与100nm之间,而浊液的微粒直径大于100nm ,因此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