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化学】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小期末考试(期末模拟)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化学】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小期末考试(期末模拟)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化学】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小期末考试(期末模拟)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化学】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小期末考试(期末模拟)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小期末考试(期末模拟)试题(解析版)

    展开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小期末考试(期末模拟)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Mg:24 Al:27 Fe:56 K:39 Cu:64 Ag:108 C:12 O:16 S:32 Cl:35.5 Br:8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钠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与其在空气中点燃的产物都一样
    B. 钠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
    C. 将金属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后,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 Na2O2与H2O反应是一个置换反应,有单质O2产生
    【答案】C
    【详解】A. 钠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生成氧化钠,钠在空气中点燃生成过氧化钠,产物不一样,A错误;
    B.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能置换生成Cu,B错误;
    C.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适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所以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C正确;
    D. Na2O2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2.分类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
    A. 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B.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 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D. 根据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A.根据反应物中元素化合价升降,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能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把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故A错误;B.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不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故B错误; C.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C错误;D.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D。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 标准状况下,2.24LSO3分子数为0.1NA
    C. 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D. 0.1molNa2O2与足量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答案】D
    【详解】A.Cl2溶于水发生反应H2O+Cl2HCl+HClO,反应属于可逆反应,0.1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是固态,2.24LSO3分子数不是0.1NA,B错误;
    C.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L,因此不能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错误;
    D.0.1mol Na2O2与足量的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中氧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D正确。
    答案选D。
    4.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 SO2气体和 SO3气体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
    A. 密度比为 B. 物质的量之比为 C. 体积比为 D. 原子数之比为
    【答案】A
    【解析】设气体的质量为m,由n==可知,ρ==,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所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64:80=4:5,A项正确; n(SO2)=mol,n(SO3)=mol,所以物质的量之比为::=80:64=5:4,B项错误;根据V=n·Vm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所以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5:4,C项错误;根据分子组成可知,两种气体的原子数之比为:5×3:4×4=15:16,D项错误。
    5.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K+、Fe3+、SCN-、Cl- B. Fe3+、K+、OH-、SO42-
    C. Fe2+、 K+、Cl-、MnO4- D. Na+、H+、 SO42-、CO32-
    【答案】C
    【详解】A. Fe3+、SCN-在溶液中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 Fe3+、OH-在溶液中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 Fe2+、MnO4-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正确;
    D. H+、CO32-在溶液中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6.已知离子的还原性顺序为I->Fe2+>Br->Cl-,则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错误的是( )
    A. 3Cl2+6FeBr2=2FeCl3+4FeBr3 B. 3Cl2+2FeBr2=2FeCl3+2Br2
    C. 3Cl2+6FeI2=2FeCl3+4FeI3 D. 3Cl2+2FeI2=2FeCl3+2I2
    【答案】C
    【解析】A、3Cl2+6FeBr2=2FeCl3+4FeBr3,还原性Fe2+>Br->Cl- ,通入氯气时先与Fe2+反应,故A正确;B、 3Cl2+2FeBr2=2FeCl3+2Br2,还原性Fe2+>Br->Cl- ,通入氯气时先与Fe2+反应,反应完后,还会将Br-氧化,故B正确;C、3Cl2+6FeI2=2FeCl3+4FeI3 ,还原性顺序为I->Fe2+,氯气先与I-反应,反应完后再与Fe2+反应,故C错误;D、 3Cl2+2FeI2=2FeCl3+2I2,还原性顺序为I->Fe2+,当氯气过量时,将两者均氧化,故D正确;故选C。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和水反应:Na+2H2O=Na++2OH-+H2 ↑
    B. 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O2+OH-= HSO3-
    D. 碳酸氢钠溶液和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HCO3-+Ca2++OH-=CaCO3↓+ H2O
    【答案】D
    【解析】A.金属钠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B.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2NH4++2OH-+Ba2++SO42-═BaSO4↓+2NH3•H2O,故B错误;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离子方程式:SO2+2OH-═SO32-+H2O,故C错误;D.碳酸氢钠溶液和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离子方程式:HCO3-+Ca2++OH-═CaCO3↓+H2O,故D正确;故选D。
    8.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亚铁离子可将其氧化为一种常见的高效水处理剂,化学方程式为2FeSO4+6Na2O2=
    2Na2FeO4+2Na2O+2Na2SO4+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Na2O2>Na2FeO4>FeSO4
    B. FeSO4只作还原剂,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 由反应可知每3mol FeSO4完全反应时,反应中共转移12mol电子
    D. Na2FeO4处理水时,不仅能杀菌消毒,还能起到净水的作用
    【答案】C
    【解析】A.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可知 ,氧化性:Na2O2>Na2FeO4>FeSO4 ,A正确;B.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Fe 元素的化合价由 +2 价升高为 +6 价 ,O 元素的化合价部分由 −1 价降低为 −2 价, 部分由 −1 价升高为 0 价 ,所以FeSO4 只作还原剂,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B正确;C.2FeSO4~10e-,所以每3molFeSO4完全反应时,反应中共转移15mol电子,C错误。D.Na2FeO4处理水时,Na2FeO4可以氧化杀死微生物,生成的还原产物氢氧化铁又具有吸附作用,可以起到净水的作用,D正确;答案选C.
    9.向Ba(OH)2和NaOH混合溶液中缓缓通入CO2气体至过量,生成沉淀物质的量与通入CO2气体的体积V(标准状况)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原混合物中n[Ba(OH)2]:n[NaOH] =1:2
    B. 横坐标轴上p点的值为90
    C. b点时溶质为NaHCO3
    D. 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CO2+2OH- = H2O+CO32-,CO2+H2O+ CO32-=2HCO3-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Oa段:Ba2++2OH-+CO2═BaCO3↓+H2O,消耗30mL的二氧化碳、ab段:2OH-+CO2═CO32-+H2O、ab段消耗(60-30)mL的二氧化碳;bp段:最后是BaCO3+CO2+H2O═Ba2++2HCO3-,由Oa段和ac段的反应原理可知,消耗二氧化碳的量Ba(OH)2和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原混合溶液中Ba(OH)2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0:(60-30)=1:1,故A错误;B.Oa段:Ba2++2OH-+CO2═BaCO3↓+H2O,消耗30mL的二氧化碳,bp段:最后是BaCO3+CO2+H2O═Ba2++2HCO3-,需消耗30mL的二氧化碳,所以P点为90mL,故B正确;C.ab段:2OH-+CO2═CO32-+H2O、CO32-+H2O+CO2=2HCO3-,所以b点溶液中溶质为NaHCO3,故C正确;D.a、b段,当氢氧化钡消耗完时,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CO2+2OH-=CO32-+H2O,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钾、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钾,CO32-+H2O+CO2=2HCO3-,故D正确;故选A。
    10.下列实验过程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泼性
    分別向两只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烧杯中加入打磨过的同样大小的镁片和铝片,比较反应现象
    C
    比较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溶液变蓝色
    D
    检验NaHCO3 与Na2CO3 溶液
    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详解】A.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黄色褪去,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铁离子被还原,则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A正确;
    B.分別向两只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烧杯中加入打磨过的同样大小的镁片和铝片,通过比较反应现象可以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泼性,B正确;
    C.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即碘化钾被氯化铁氧化为单质碘,所以氧化性是铁离子强于单质碘,即可以比较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C正确;
    D.NaHCO3与Na2CO3溶液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不能检验二者,D错误;
    答案选D。
    11.氯气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其水溶液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反应中NaClO表现还原性
    B. Cl2与烧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Cl2+OH-=Cl-+ClO-+H2O
    C. 氯气有毒,在通风橱中制备氯气可以消除氯气的污染
    D. 将Cl2通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其水溶液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反应中NaClO表现氧化性,A错误;B.Cl2与烧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Cl2+ 2OH-=Cl-+ClO-+ H2O,B错误;C.氯气有毒,在通风橱中制备氯气可以防止中毒,但不能消除氯气的污染,C错误;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因此将Cl2通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色,D正确,答案选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固态AgCl均不导电,所以HCl、AgCl是非电解质
    B. 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D.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C
    【详解】A项,HCl在水溶液里能导电,熔融的AgCl能导电,HCl属于酸、AgCl属于盐,酸碱盐都是电解质,故A错误;
    B项,NH3、CO2均为非电解质,NH3、CO2分别与水反应生成NH3•H2O、H2CO3的水溶液能导电,应描述为:NH3•H2O、H2CO3均是电解质,故B错误;
    C项,许多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O3、N2O5等,但是有些非金属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2等,有少量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等,故C正确;
    D项,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金属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
    13.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 2B- + Z2 = B2+2Z-② 2A2+ + B2 = 2A3+ + 2B-③2XO4- + 10Z - + 16H+ = 2X2+ + 5Z2 + 8H2O,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要除去含有A2+、Z -、B-混合溶液中的A2+,而不氧化Z –和B-,应加入B2
    B.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4->Z2>A3+>B2
    C. X2+是 XO4-的氧化产物, B2是B-的还原产物
    D. 在溶液中不可能发生反应:XO4-+5A2++8H+ =X2++5A3++4H2O
    【答案】A
    【详解】A项,由①可得,氧化性:Z2>B2,由②可得,氧化性:B2>A3+,由③可得,氧化性:XO4->Z2,所以氧化性关系为:XO4->Z2>B2>A3+,所以要除去含有A2+、Z-和B-混合溶液中的A2+,而不氧化Z-和B-,应加入B2,故A正确;
    B项,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氧化性顺序为:XO4->Z2>B2>A3+,故B错误;
    C项,由①可得,B2是B-的氧化产物,由③可知,X2+是XO4-的还原产物,故C错误;
    D项,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氧化性关系为:XO4->Z2>B2>A3+,则在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XO4-+5A2++8H+=X2++5A3++4H2O,故D错误。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
    14.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 ρ=(17V+22400)/(22.4+22.4V) B. w= 17c/1000ρ
    C. w= 17V/(17V+22400) D. c= 1000Vρ/(17V+22400)
    【答案】A
    【解析】分析:A、根据密度=溶液质量/溶液体积计算;
    B、根据c=1000ρω/M进行计算;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氨气质量/溶液质量×100%计算
    D、根据c=1000ρω/M进行计算。
    详解:A、氨气质量是,溶液质量是1000g+,密度=溶液质量/溶液体积,但溶液的体积不是氨气与溶剂水的体积之和,A错误;
    B、c=1000ρω/M可知,该溶液氨气质量分数ω=17c/1000ρ,B正确;
    C、氨气质量是,溶液质量是1000g+,故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ω=,C正确;
    D、根据c=1000ρω/M结合C中质量分数可知,D正确;答案选A。
    15.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的用品,它们都是白色固体。下列区分这两种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分别用炒锅加热两种样品,全部分解挥发,没有残留物的是小苏打
    B. 能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为小苏打
    C. 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前者产生二氧化碳少
    D. 先将两样品配成溶液,再分别加入石灰水,无白色沉淀产生的是小苏打
    【答案】C
    【详解】A、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最终仍有固体残留,A错误;
    B、二者均能溶于水,不能鉴别,B错误;
    C、等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物质的量大,与足量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钠多,C正确;
    D、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与石灰水均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D错误。
    答案选C。
    16.将含有O2和CH4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gNa2O2的密闭容器中,不断用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压强为零(150℃),将残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2∶1 B. 残留物只有Na2CO3
    C. 原混合气体中O2与CH4的体积比为1∶1 D. 残留物只有Na2CO3和NaOH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上述分析得到的反应可知,O2和CH4按照1:2恰好与0,3mol过氧化钠反应,无气体剩余,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2:1时,剩余甲烷,故A错误;B、甲烷燃烧生成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和过氧化钠反应时残留物有Na2CO3和NaOH,故B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得到的反应可知,O2和CH4按照1:2恰好与0.3mol过氧化钠反应,原混合气体中O2与CH4的体积比为1:1,剩余氧气,故C错误;D、由题意结合分析得到的反应关系可知,残留物只有Na2CO3和NaOH,故D正确;故选D。
    17.在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Fe3+、Cu2+、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现加入适量铁粉,使溶液中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1∶2∶4,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2∶1 B. 1∶2 C. 1∶3 D. 1∶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种离子浓度的变化,Cu2+浓度并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没有参加反应,反应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Fe3+浓度减少了2mol·L-1,说明消耗1mol铁,故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Fe3+物质的量之比为1:3,故选项C正确。
    18.某稀溶液中含有4 mol KNO3和2.5 mol H2SO4,向其中加入1.5 mol Fe,充分反应(已知NO3—被还原为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生成NO的体积为28 L B. 所得溶液中c(Fe2+)∶c(Fe3+)=1∶1
    C. 所得溶液中c(NO3—)=2.75 mol·L-1 D.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
    【答案】B
    【详解】在混合溶液中氢离子总物质的量为n(H+)=5 mol,n(NO3-)=4mol,n(Fe)=1.5 mol,若Fe发生反应的为:3Fe+8H++2NO3-=3Fe2++2NO↑+4H2O,根据已知微粒的物质的量关系可知Fe不足量,H+和NO3-过量,反应应该以Fe为标准计算,反应产生NO的物质的量是n(NO)=2/3n(Fe)=1mol;若1.5 molFe完全发生反应:Fe+4H++NO3-=Fe3++NO↑+2H2O,根据已知微粒的物质的量关系可知H+不足量,所以两个反应均发生。假如发生反应:Fe+4H++NO3-=Fe3++NO↑+2H2O的Fe的物质的量是x,则其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是4x,反应产生的NO的物质的量是x;发生反应:3Fe+8H++2NO3-=3Fe2++2NO↑+4H2O的Fe的物质的量是y,则反应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是8y/3,反应产生的NO的物质的量是2y/3。根据Fe元素守恒可知x+y=1.5 mol;4x+8y/3=5 mol,解得x=y=0.75 mol。
    A.根据分析可知,反应后生成标况下NO的体积是V(NO)=(x+2y/3) mol×22.4L/mol=28L,若反应条件不是标况下,NO气体不一定为28L,A错误;
    B.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知:反应后生成铁离子为0.75mol,亚铁离子为0.75mol,所以所得溶液中c(Fe2+)∶c(Fe3+)=1∶1,B正确;
    C.反应消耗硝酸根离子等于生成NO的量=0.75mol+0.75mol×2/3=1.25mol,由于缺少溶液的体积,因此无法计算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浓度,C错误;
    D.由于两个反应都发生,所以反应后溶质不止硫酸亚铁一种,D错误。
    答案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1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Na2O2与C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8gNa2O2固体与足量的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个
    (2)向硫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到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铁与水反应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1). 2Na2O2+2CO2=2Na2CO3+O2 (2). 0.1NA (3). 2H++SO42-+Ba2++2OH-=BaSO4↓+2H2O (4). 3Fe+4H2O(g)Fe3O4+4H2 (5). Ca2++HCO3-+OH-=CaCO3↓+H2O
    【详解】(1)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中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和从-1变为-2价,7.8g过氧化钠是0.1mol,则0.1molNa2O2固体与足量的CO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0.1mol,即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
    (2)向硫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到中性,生成硫酸钡、硫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
    (3)铁和水蒸气在高温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为3Fe+4H2O(g)Fe3O4+4H2;
    (4)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氢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
    20.Ⅰ.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氯气(Cl2)、烧碱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H2O2NaOH+Cl2↑+H2↑。
    (1)用双线桥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题干中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是____。
    (2)电解食盐水的过程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
    Ⅱ.四氧化三铁(Fe3O4)磁性纳米颗粒稳定、容易生产且用途广泛,是临床诊断、生物技术和环境化学领域多种潜在应用的有力工具。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是:3Fe2++2S2O32-+O2+xOH-=Fe3O4↓+S4O6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______。
    (3)每生成1 mol 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为____mol,被Fe2+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答案】(1). (2). 2Cl-+2H2O2OH-+Cl2↑+H2↑ (3). 氢元素(或H) (4). 氯气(或Cl2) (5). Fe2+和S2O32- (6). 4 (7). 4 (8). 0.5
    【详解】Ⅰ.(1)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电子,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得到电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反应中转移2个电子,则用双线桥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Cl2↑+H2↑。
    (2)电解食盐水的过程中,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得到电子,被还原的元素是氢元素。氯元素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是氯气。
    Ⅱ.(1)根据方程式可知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中铁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还原剂是Fe2+和S2O32-。
    (2)根据氢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4。
    (3)反应中只有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氧气是氧化剂,每生成1 mol Fe3O4,消耗1mol氧气,因此反应转移的电子为4mol。根据方程式可知3mol亚铁离子参加反应只有2mol被氧化,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3价,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被Fe2+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2mol÷4=0.5mol。
    21.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子工业用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请写出FeCl3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FeCl3腐蚀铜后所得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则待测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
    ②溶液组成的测定:取50.0mL待测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21.525 g白色沉淀,则溶液中c(Cl-)=__ mol·L-1。
    ③验证该溶液中含有Fe2+,正确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A.观察溶液是否呈浅绿色
    B.取适量溶液,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证明含有Fe2+
    C.取适量溶液,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若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答案】(1). 用平行光照射两种分散系(或丁达尔效应) (2). 2Fe3++Cu=2Fe2++Cu2+ (3). Fe3+、Fe2+、Cu2+ (4). 3 (5). B
    【详解】(1)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故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方法是用平行光照射两种分散系,产生丁达尔现象即具有光亮的通路的是氢氧化铁胶体,没有该现象的是氯化铁溶液。
    (2)FeCl3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3)①检验Fe3+的试剂是KSCN,KSCN能使氯化铁溶液由黄色变成红色,此现象是Fe3+的特征反应,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亚铁,则待测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Fe3+、Fe2+、Cu2+。
    ②氯化银的物质的量为21.525g÷143.5g/mol=0.15mol,根据Ag++Cl-=AgCl↓可知溶液中c(Cl-)=0.15mol÷0.05L=3.0 mol·L-1。
    ③A.观察溶液是否为浅绿色,不能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2+,因为铁离子和铜离子的颜色会干扰,故A错误;
    B.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向试管中加入溶液,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证明含有Fe2+,故B正确;
    C.因为该溶液中含Fe3+,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若显红色,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故C错误。
    故答案选B。
    22.某化学小组按如图所示实验流程比较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其中B为一种紫红色金属,C为红棕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与B反应迅速,实验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气体放出的快慢及多少,则装置Ⅰ可以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_。

    (2)实验时在装置Ⅰ中加入B后,在加入A之前需向整套装置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3)装置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可得出: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______(填“强”或“弱”),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5)小组内有同学指出该流程中装置Ⅴ可有可无,你认为装置Ⅴ是否需要___ (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
    【答案】(1). Cu+4HNO3(浓)Cu(NO3)2+ 2NO2↑+2H2O (2). C、D (3). 排出系统内的氧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 (4). 3NO2+ H2O2HNO3+NO (5). 强 (6). 浓硝酸能将NO氧化为NO2,而稀硝酸不能 (7). 是 (8). 装置Ⅴ可吸收尾气NO、NO2,防止环境污染
    【详解】(1)根据B为一种紫红色金属即B为铜,C为红棕色气体即为二氧化氮,A与B的反应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发生装置选择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排除A、B,选分液漏斗可控制加入浓硝酸的量,达到控制气体放出的快慢及多少的目的,故D项正确;长颈漏斗和带孔隔板采用的是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原理,符合要求,故C项正确,故答案选C、D;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D;
    (2)NO易被氧气氧化,所以在反应之前应排尽装置中的氧气,故答案为:排出系统内的氧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
    (3)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方程式为:3NO2+ H2O2HNO3+NO,故答案为:3NO2+ H2O2HNO3+NO;
    (4)根据流程图装置Ⅲ和Ⅳ,说明浓硝酸可以把一氧化氮D氧化成二氧化氮C,而稀硝酸不能把一氧化氮D氧化,所以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故答案为:强;浓硝酸能将NO氧化为NO2,而稀硝酸不能;
    (5)因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都是有毒气体,所以最后要进行尾气处理,所以装置Ⅴ一定要有,故答案为:是;装置Ⅴ可吸收尾气NO、NO2,防止环境污染;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