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化学】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化学】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化学】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化学】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Ⅰ客观卷
    一、单项选择题(1-25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 不同元素的原子( )
    A. 质子数一定不等 B. 中子数一定不等
    C. 质量数一定不等 D. 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答案】A
    【解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叫元素,因此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是一定不相同的,选项A正确。B、C、D则不一定相等。
    2.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
    元素
    N
    S
    O
    Si
    原子半径/10-10 m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是( )
    A. 0.80×10-10 m B. 1.10×10-10 m
    C. 1.20×10-10 m D. 0.70×10-10 m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N、P元素同主族,P原子半径大于N原子,P与S、Si同周期,则P原子半径大于S小于Si,所以1.02×10-10m < r(P) <1.17×10-10m,故B项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②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③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④有的放热反应加热到一定温度引发后,停止加热反应也能继续进行
    A. 只有③④ B. 只有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好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如铝热反应,故①错误;②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例如氢气和氧气常温下不会反应,但点燃会瞬间完成,故②错误;③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故③正确;④放热反应引发后利用放出的热量可以保持反应继续进行,故④正确,故选A。
    4. 今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近海的9.0级地震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发生爆炸,放射性物质131 53I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引发了放射性污染,下列有关131 53I叙述正确的是( )
    A. 131 53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B. 131 53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 131 53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
    D. 131 53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5
    【答案】D
    【解析】考查原子的组成。在表示原子的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此131 53I表示质子数为53,质量数是131的一种核素,含有的中子数是131-53
    5. 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B. 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C.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D. 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A项错;B项原子序数:R 6.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C.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D. 钠与水反应
    【答案】A
    【详解】A.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属于吸热反应,A选;
    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不选;
    C.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C不选;
    D.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属于放热反应,D不选;
    答案选A。
    7.下列变化过程中,原物质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同时有离子键形成的是( )
    A. 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 B. 氯化氢溶于水
    C. 溴化氢气体与氨气相遇反应 D. 锌和稀硫酸反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破坏了共价键和离子键,同时形成了新的共价键和离子键,A错误;B、氯化氢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没有离子键形成,B错误;C、溴化氢和氨反应,破坏了共价键,同时形成了离子键,C正确;D、锌和稀硫酸反应,没有破坏共价键,同时也没有形成离子键,D错误;答案选C。
    8.X、Y、R、M均为短周期元素,X、Y同周期,X、Y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分别为H2XO4和HYO4。R、M同主族,R与冷水即可反应,M与热水反应缓慢。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X>Y B. 氢化物稳定性H2X>HY
    C. 原子核内质子数R<M D. 溶液碱性R(OH)2<M(OH)2
    【答案】A
    【解析】X、Y同周期,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H2O4和HO4,所以X在Y元素的左边,原子半径:X>Y,非金属性:Y>X,氢化物稳定性HY>H2X,B错误;R与冷水即可反应,M与热水反应缓慢,说明R、M的金属性为M<R,R排在M的下面,原子核内质子数M<R,溶液碱性M(OH)2<R(OH)2。
    9.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g),已知下列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键能kJ/mol
    H-H
    436
    N-H
    391
    N N
    94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该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反应热ΔH=92 kJ·mol-1
    D. 生成1 mol NH3放出92 kJ热量
    【答案】B
    【详解】A. 反应热等于反应物中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中键能之和,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946+3×436-2×3×391)kJ/mol=-92kJ/mol,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正确;
    C. 根据A中分析可知反应热ΔH=-92 kJ·mol-1,C错误;
    D. 根据方程式和以上分析可知生成1 mol NH3放出92 kJ÷2=46kJ热量,D错误;
    答案选B。
    10.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之间②化学键只存在于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
    ③化学键是一种静电作用④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
    ⑤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⑥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⑦金属和非金属只能形成离子键 ⑧两个非金属和非金属原子间只能形成共价键
    A. ②③④⑦ B. ②③⑤⑧
    C. ②④⑤⑥ D. ①③⑤⑧
    【答案】B
    【解析】①离子化合物、原子晶体和金属中含有化学键,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①不正确;
    ②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故②正确,③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之间的一种静电作用,相互吸引相互排斥,故③正确;④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故④不正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所以⑤⑧正确,⑥⑦不正确,故选:B。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 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的10列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
    D. 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
    【答案】C
    【详解】A、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即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A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B正确;
    C、氦仅有2个电子,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C错误;
    D、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D正确。
    答案选C。
    12.化学反应发生必然伴随有能量的转化,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B. 化学反应中旧的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的化学键的生成需要放出能量
    C. 化学反应通常需要加热等条件才能发生
    D. 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的发生是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的过程,其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和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不同,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A、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生成不是能量变化的原因,A错误;B、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旧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的生成需要放出能量,吸收的能量和释放的能量不同,导致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B正确;C、加热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条件,不是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有能量的转化的原因,C错误;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但不是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有能量的转化的原因,D错误,答案选B。
    13.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
    B. 氮气的电子式:∶N∶∶∶N∶
    C. CO2分子的电子式:O=C=O
    D.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答案】A
    【解析】A.Cl只能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故A正确;B.氮气中存在氮氮三键,氮气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二氧化碳属于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碳氧双键,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故D错误;故选A。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周期相邻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是1
    B. 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36
    C. 同一主族相邻周期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18
    D. 同一主族相邻周期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都相同
    【答案】C
    【解析】A.同周期的ⅡA族元素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短周期的差1,四、五周期的差11,六、七周期的差25,选项A错误;B、如零族等第三周期与第五周期元素相差36,选项B错误;C、对于处于同一主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相差可能为2、8、18、32或36,选项C正确;D、在元素周期表左侧和右侧,相邻周期的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不同,符合左差上,右差下规律,选项D错误;答案选C。
    15.工业上由CO2和H2合成气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l) ΔH=-50 kJ·mol-1。下面表示合成甲醇的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由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50kJ•mol-1可知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物质越稳定,其能量越小,液态物质的能量小于气态物质,则符合条件的图象是A,故答案选A。
    16.Y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是 4,Y 元素与 M 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并在水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该化合物是( )
    A. KCl B. Na2S C. Na2O D. K2S
    【答案】D
    【解析】由信息“Y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是4”,可确定Y元素位于第ⅥA族;K2S电离出的K+与S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7. 下列各组中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A. 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B. 稳定性:HF>H2O>H2S
    C. 碱性:KOH>NaOH>Mg(OH)2 D. 熔沸点:HI>HBr>HCl>HF
    【答案】D
    【解析】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越强相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非金属性越强,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因此选项ABC均正确。应用HF分子中存在氢键,所以其熔沸点在四种氢化物中是最高的,正确的顺序为HF>HI>HBr>HCl。答案选D。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之间的转化
    B. 因为H2O的沸点高于H2S,所以O原子得电子能力大于S原子
    C. 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D. 16O2与18O2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详解】A.同位素之间的转化需通过核变化才能实现,故A错误;
    B.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H2O的沸点高于H2S,与O、S的得电子能力无关,故B错误;
    C.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一定含离子键,故C正确;
    D.16O2与18O2均表示氧气分子,二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答案为C。
    19.关于卤素单质(X2)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都能与氢气化合发生爆炸 B. 都能与水剧烈反应
    C. 都能与钠反应生成NaX D. 都能与铁反应生成FeX3
    【答案】C
    【详解】A. 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和氢气化合,则卤素单质不都能与氢气化合发生爆炸,例如溴和碘,A错误;
    B. 只有氟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B错误;
    C. 卤素单质都能与钠反应生成NaX,C正确;
    D. 碘的非金属性较弱,碘单质与铁反应生成FeI2,D错误;
    答案选C。
    20. 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的递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增大
    C. Li、Na、K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D. N、O、F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N、O、F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21.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X、Y 的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Y 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K 层的3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半径:Y>Z
    B. X 只能形成HXO3型的酸
    C.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 D. Y与Z、W都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Y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Y为Na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Z为第3周期元素,为S元素;则W为Cl元素;X、Y的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X为N元素,据此判断。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Y、Z、W分别是N、Na、S、Cl。则
    A. 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Y<Z,故A错误;
    B. N元素可以形成HXO3型的酸,也可以是HXO2型的酸,故B错误;
    C.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热稳定性W>Z,故C错误;
    D. Y与Z、W都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分别是硫化钠、氯化钠,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22.同周期的X、Y、Z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HX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X>Y>Z
    B. 非金属性:X>Y>Z
    C. 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
    【答案】B
    【解析】同周期的X、Y、Z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HXO4,所以非金属性是X>Y>Z。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原子半径:X<Y<Z,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非金属性是X>Y>Z,故B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故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故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X>Y>Z,故D错误;故选B。
    23.有六种微粒,它们分别是4019M、4020N、4018X、4019Q+、4020Y2+、4017Z-,它们所属元素的种类为(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4019M、4019Q+的质子数相同,所以是同一元素,前者是原子,后者是离子;4020N、4020Y2+的质子数相同,所以是同一元素,前者是原子,后者是离子;4018X是质子数为18的元素,4017Z-是质子数为17的元素,所以共有4种元素。答案选B。
    24.下列关于铷(Rb)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ⅠA族
    B. 在钠、钾、铷3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C. 氢氧化铷是弱碱
    D. 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详解】A.铷的原子序数为37,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A族,A错误;
    B.碱金属单质从上到下(即从Li到Cs),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减小,Na、K、Rb三种单质中Rb的熔点最低,B错误;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NaOH为强碱,则氢氧化铷也是强碱,且碱性更强,C错误;
    D.硝酸铷是由铷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D正确;
    答案选D。
    25.短周期元素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所在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所在族序数的2倍,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4倍,则A、B、C依次是( )

    A

    B

    C
    A. Be、Na、Al B. C、Al、P
    C. O、P、Cl D. B、Mg、Si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设A的原子序数为x,根据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则B的原子序数为x+7,C的原子序数为x+9,根据B、C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的4倍,可推断元素的种类,本题也可利用排除法解答.
    解:已知B、C两元素的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倍,则三种元素应为相邻主族元素,设A的原子序数为x,根据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则B的原子序数为x+7,C的原子序数为x+9,则有x+7+x+9=4x,解得x=8,所以A的原子序数为8,即为O元素,则B的原子序数为15,为P元素,C的原子序数为17,为Cl元素.
    故选C.
    Ⅱ主观卷
    26.(1)在NaCl、NaOH、N2、H2O2、HCl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_,只含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
    (2)试分析下列各种情况下微粒间作用力的变化情况(填“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或“分子间作用力”):Na2O熔化时被破坏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HCl溶于水时破坏__________。酒精溶于水时破坏__________。
    【答案】(1). NaCl (2). HCl (3). N2 (4). NaOH (5). H2O2 (6). 离子键 (7). 极性键 (8). 分子间作用力
    【解析】
    【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结合物质的变化特点分析解答。
    【详解】(1)NaCl中钠离子和氯离子间形成离子键;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间形成离子键,另外氢、氧原子间含有极性键;N2是非金属单质,只有非极性键;H2O2中含有氢氧之间的极性键和氧氧之间的非极性键;HCl中含有氢氯之间的极性键;则只含有离子键的是NaCl,只含有极性键的是HCl,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N2,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键的是NaOH,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H2O2。
    (2)Na2O熔化时电离出钠离子和氧离子,被破坏的化学键是离子键。HCl溶于水时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破坏的是极性键。酒精溶于水时不电离,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27.已知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三种粒子:甲a(单核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乙I(四核不带电荷)、丙e(双核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它们都有10个电子。物质A由甲、丙构成,B、C、D、K都是单质,反应①~⑤都是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各有关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I________,J________。
    (2) 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E(溶液)→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I溶于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l2 (2). NH3 (3). NO (4). NaOH (5). H++ClO-=HClO (6). NH3+H2ONH3·H2O (7). 2NaOH+Cl2=NaCl+NaClO+H2O
    【解析】
    【分析】a、I、e是三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粒子,它们都有10个电子,a单核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应为Na+;I为四核分子,则I为NH3,e为双核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I为OH-;物质A由a、e构成,则A为NaOH,根据④电解生成A(NaOH),可考虑到氯碱工业,再结合反应①,可知B:Cl2;C:H2;H:HCl;又因H可以与E反应生成M,M光照分解生成氯化氢和K,则推知E:NaClO;F:NaCl;G:H2O;M:HClO;K:O2;再结合⑤即氨的催化氧化,可知D:N2;I:NH3;J:NO。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NaOH,B为Cl2,C为H2,D为N2,E为NaClO,F为NaCl,G为H2O,H为HCl,I为NH3,J为NO,K为O2,M为HClO,则
    (1)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 B为Cl2,I为NH3,J为NO;
    (2)因为物质A由a、e构成,a是Na+、e是OH-,则A为NaOH,故A的化学式是NaOH;
    (3)①由上述分析知,H是HCl、E是NaClO、M是HClO,所以H+E(溶液)→M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HClO;
    ②由上述分析知,I是NH3、G是H2O,故I溶于G的离子方程式为:NH3+H2ONH3·H2O;
    (4)由分析知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
    2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1)请画出元素⑨阴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⑤⑧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⑤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③⑤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5)用电子式表示⑥和⑨形成的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O<S<Na (3). NaOH (4). Al(OH)3 (5). (6).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首先判断出元素,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⑩分别是H、N、O、F、Na、Mg、Al、S、Cl、Ar。则
    (1)元素⑨是Cl,其阴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③⑤⑧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O<S<Na。
    (3)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小,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⑤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NaOH>Al(OH)3。
    (4)③⑤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化合物是过氧化钠,电子式为。
    (5)⑥和⑨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氯化镁,则用电子式表示⑥和⑨形成的化合物的过程为。
    29.(1)下图是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粉末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反应时的情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较多的试管中加入的固体试剂是________,当反应结束时,A、B中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能感受到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时是放热反应,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时表现为吸热。在A、B试管的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的能量变化的总趋势分别对应于A为________,B为________(填“a”或“b”)。

    【答案】碳酸氢钠(NaHCO3);53 :84;(b)(a)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碳酸钠的摩尔质量大于碳酸氢钠的,所以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气态多,所以A试管中加入的是碳酸氢钠,B中加入的是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A、B两试管中消耗盐酸的质量之比是︰=53 :84;反应放热,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吸热,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A试管对应b,B试管对应a。
    30.已知A、B、C、D、E、F、G都是短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C的氢化物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和D可以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E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B的2倍少1,D与F同主族,G的原子半径是本周期元素中最小的。则:
    (1)C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 D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__
    (2)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G单质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运送飞船的火箭燃料有一种液态化合物是由A、C元素组成的,已知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若该化合物与A2D2恰好完全反应,能产生两种无毒又不污染环境的物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氮 (2). O (3). (4). Cl2+2OH-=H2O+Cl-+ClO- (5). N2H4+2H2O2=N2↑+4H2O
    【解析】
    【分析】已知A、B、C、D、E、F、G都是短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A是H;而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B是第二周期元素,B是C;C的氢化物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是N;B和D可以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D是O;E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B的2倍少1,则E的质子数是12-1=11,E是Na;D与F同主族,F是S;G的原子半径是本周期元素中最小的,G是Cl。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C、D、E、F、G分别是H、C、N、O、Na、S、Cl。则
    (1)C元素是N,其的名称是氮,D元素的符号是O;
    (2)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是二氧化碳,电子式是;
    (3)G单质氯气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H2O+Cl-+ClO-;
    (4)运送飞船的火箭燃料有一种液态化合物是由A、C元素组成的,已知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则含有氢原子的个数32×12.5%/1=4,则氮原子个数是(32-4)/14=2,因此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N2H4;若该化合物与H2O2恰好完全反应,能产生两种无毒又不污染环境的物质,则反应的生成物是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