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NO2、NO含氮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
B. 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开发新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
C. 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答案】C
【解析】
【详解】A.N的氧化物可导致光化学烟雾发生,则NO2、NO含氮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A正确;
B.二氧化硫可导致酸雨发生,为减少酸雨发生,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开发新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B正确;
C.溶解CO2的雨水为正常雨水,而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错误;
D.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可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则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D正确;
答案选C。
2.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硅晶体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 陶瓷、玻璃、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
C. 二氧化硅在电子工业中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D.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均能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硅晶体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故A错误;
B.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水泥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石灰石,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黏土属于硅酸盐,故都是硅酸盐产品,故B正确;
C.晶体硅是半导体材料,而不是二氧化硅,故C错误;
D.二氧化硅机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的四氟化硅不是盐,所以它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A. 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B. 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C.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Cl2)
D. 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答案】ACD
【解析】氯水中存在H+,与NaHCO3反应产生CO2;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水中存在HClO,而不是因为氯水中存在HCl;氯水中存在的Cl2能氧化Fe2+―→Fe3+,故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氯水中存在的Cl-能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4.下列现象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是( )
A.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能使黄绿色的氯水褪色
C.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 能使含酚酞的烧碱溶液褪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还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反应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故A错误;
B.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和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Cl,使氯水褪色,所以该反应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漂白品红溶液,该实验体现二氧化硫漂白性,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溶液碱性变弱,则红色褪去,体现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5.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 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不可能是 ( )
A. N2与NO2的混和气体 B. O2与NO2的混和气体
C. NO与NO2的混和气体 D. NO2一种气体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若试管中是N2与NO2的混和气体,由于N2不能与氧气参加反应,所以试管内不能完全被水充满,其余的则会发生反应:4NO2+O2+ 2H2O == 4HNO3或4NO+ 3O2+ 2H2O == 4HNO3;最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因此选项是A。
6.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2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并将该试管倒置于水槽中至液面不再上升时,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体积的( )
A. 1/4 B. 3/4 C. 1/8 D. 3/8
【答案】D
【详解】根据4NO2+O2+2H2O4HNO3可知O2过量。设NO2和O2的体积各1L,则1LNO2消耗O21/4L,剩余O23/4L,所以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体积的3/4×1/2=3/8。
故选D。
7.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4NH3+5O24NO+6H2O,对于该反应判断正确的是( )
A. 氧气被还原
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氨气是氧化剂
D. 若有17 g氨参加反应,反应中转移10 mol电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4NH3+5O24NO+6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H3为还原剂被氧化,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O2为氧化剂被还原,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分析。
【详解】A.NH3+5O24NO+6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H3为还原剂被氧化,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O2为氧化剂被还原,故A正确;
B.置换反应的特征是反应物生成物均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
C.4NH3+5O24NO+6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H3为还原剂被氧化,故C错误;
D.4NH3+5O24NO+6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高到+2,所以若有17gNH3参加反应,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7/17×5=5mol,故D错误。
故选A。
8.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脱水性)
B.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氧化性、酸性)
C.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 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不挥发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A项错误;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表现的是浓硫酸的氧化性和酸性,B项正确;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以水的形式脱出,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表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C项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某些与浓硫酸不反应的酸性或中性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等,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D项错误;答案选B。
9. 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实验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
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
③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白色
④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⑤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红色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全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氯气通入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后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则先变红色,后褪色,①错误;②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生成胆矾,变为蓝色,②正确;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则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最终为黑色,③错误;④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则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红色褪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④正确;⑤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则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⑤正确,答案选C。
10.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
A
浓硫酸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硫酸有酸性,使石蕊变红,浓硫酸有脱水性,使试纸炭化变黑
B
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HCl显强酸性,使石蕊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其褪色
C
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使其褪色
D
向湿润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固体迅速变黑,后体积急剧膨胀
在浓硫酸脱水作用下,蔗糖被炭化,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O2、SO2
【答案】C
【详解】A.硫酸有酸性,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浓硫酸有脱水性,使试纸炭化变黑,故A正确;
B.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HCl显强酸性,使石蕊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其褪色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故B正确;
C.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Br、硫酸,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
D.向湿润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脱水性,使蔗糖炭化变黑,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O2、SO2,体积急剧膨胀,故D正确。
故选C。
1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
水
B
CO2
4 mol/L NaHCO3溶液
C
Cl2
饱和NaCl水溶液
D
NH3
1 mol/L盐酸
【答案】D
【详解】A、NO与水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所以不能形成喷泉,不能充满烧瓶,故A错误,B、二氧化碳不能与4 mol/L NaHCO3溶液反应,溶解性也不大,所以不能形成喷泉实验,故B错误;C、Cl2不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也不与其反应,锥形瓶与烧瓶内压强相等,不能形成喷泉,故C错误;D、NH3极易溶于水,也能和盐酸反应,能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并充满烧瓶,故D正确;答案:选D。
12.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 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 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 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答案】C
【详解】A.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故A错误;
B.加入的物质不一定含有硫酸根,也可能含有银离子,形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B错误;
C.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物质变蓝,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故C正确;
D.碳酸钠能与含可溶性钙离子或钡离子的物质结合生成沉淀,故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故NH3是电解质 ②向含有BaCl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101 KPa、150℃时,ag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Na2O2增重ag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22.4L的CO气体和28g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⑥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⑦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⑧氧化还原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A. ②③④ B. ②④⑦⑧
C. ①⑤⑥⑦ D. ③⑤⑥⑧
【答案】A
【解析】①错,NH3是非电解质;②正确,在碱性溶液中可以生成亚硫酸钡沉淀;③正确,根据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可得Na2O2增重的质量即为反应的CO和H2的混合气体的质量;④正确,⑤错,未指明是标准状态;⑥错,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⑦瓷坩埚中的成分中有二氧化硅,可与熔融氢氧化钠反应;⑧错,只能说有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元素被还原,可以是同种元素,也可是不同种元素;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硅与强碱溶液反应:SiO2+2OH―=SiO32―+H2O
B. 氯水与SO2溶液反应:Cl2+SO2+2H2O=4H++ClO―+SO32―
C.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MnO2+4H++2Cl―===Mn2++2H2O+Cl2↑
D. 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稀硫酸混合:Ca2++2OH-+2H++=CaSO4↓+2H2O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故A正确;
B.向氯水中通入SO2气体,离子方程式:Cl2+SO2+2H2O═4H++2Cl-+SO42-,故B错误;
C.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Cl2↑+Mn2++2H2O,故C正确;
D.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的离子反应为Ca2++2OH-+2H++SO42-=CaSO4↓+2H2O,故D正确。
故选B。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58分。
15.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______而污染了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C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__;C________。
② 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1). H2SO4 (2). 酸雨 (3). N2 (4). NO2 (5). 3NO2+H2O=2HNO3 +NO (6). 属于
【解析】
【分析】题中能发生连续氧化,对应的反应有硫和氮元素的转化:
(1)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A为S元素,B为SO2,C为SO3,D为H2SO4,
(2)A在空气中的主要成分,C是红棕色的气体,则A应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题中能发生连续氧化,对应的反应有硫和氮元素的转化:
(1)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A为S元素,B为SO2,C为SO3,D为H2SO4,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化学式是H2SO4,故答案为:H2SO4。
②B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硫酸,硫酸溶液呈酸性,雨水中含有硫酸而形成酸雨,故答案为:酸雨。
(2)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则A应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A、C的化学式分别是N2、NO2,故答案为:N2;NO2。
②C为NO2,可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 +NO,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5价,降低为+2价,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3NO2+H2O=2HNO3 +NO,属于。
16.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a.碱石灰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烧碱溶液
(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然后应先________(填Ⅰ或Ⅱ)。
Ⅰ.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
Ⅱ.加热装置C
(3)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性。
(4)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上图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5)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标准状况下,将2.24 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答案】(1)ac,吸收水蒸气干燥氨气 ;(2)Ⅰ;(3)3CuO+2NH33Cu+N2+3H2O,还原;(4)Ⅱ、Ⅲ;(5)0.2。
【解析】试题分析:(1)A装置制备氨气,利用浓氨水受热易挥发的特点,烧瓶中盛放碱石灰和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因此ac正确;B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氨气;(2)先通一段时间的氨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点燃酒精灯,故I正确;(3)CuO变红说明转化成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产生H2O,因此反应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氨气中N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4)氨气极易溶于水,防止倒吸,因此选用的是II、III;(5)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2.24/22.4/0.5mol·L-1=0.2mol·L-1。
17.2004年4月15日,重庆某化工厂氯气泄露并发生爆炸,爆炸现场弥漫着黄色烟雾,这起事故共造成7人丧生,并致使近15万群众紧急疏散。问题:
(1)爆炸现场弥漫的黄色烟雾,除氯气外,形成雾的主要原因是Cl2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烟的成分包含Cl2与Fe反应的产物___________,Cl2是一种有毒气体,为消除毒气,消防部门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写出Cl2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l2及其无机产品常用做消毒剂,如“84消毒液”(NaClO)、“漂白粉”等,它们的消毒原理都是在潮湿的空气中与CO2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了次氯酸,请写出“84消毒液”(NaClO)在空气中发生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已经有百年的历史,这种消毒的方法中氯气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氯代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的氯代物,于是世界环保联盟建议推广广谱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制取二氧化氯的其中一种方法是:Na2SO3+2NaClO3+H2SO4=2Na2SO4+2ClO2↑+H2O,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若生成1mol ClO2则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__(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答案】(1). H2O+Cl2=HClO+HCl (2). FeCl3 (3). Cl2+2OH—=ClO—+Cl—+H2O (4). 2NaClO+H2O+CO2=Na2CO3+2HClO (5). NaClO3 (6). Na2SO3 (7). 2:1 (8). NA
【详解】(1)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l2HClO+HCl;Cl2具有强氧化性,所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Cl2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盐酸盐、次氯酸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故答案为:H2O+Cl2HClO+HCl;FeCl3;Cl2+2OH—=ClO—+Cl—+H2O。
(2)NaClO在空气中发生作用是因为NaClO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H2O+CO2=Na2CO3+2HClO,故答案为:2NaClO+H2O+CO2=Na2CO3+2HClO。
(3)该反应Na2SO3+2NaClO3+H2SO4=2Na2SO4+2ClO2↑+H2O中,Na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则Na2SO3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Na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则NaClO3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1个ClO2转移1个电子,故生成1mol ClO2则转移电子数为NA,故答案为:NaClO3;Na2SO3;2:1;NA。
18.下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第二个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存在CO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果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②、①、③,则可以检验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2H2SO4+C=CO2↑+2SO2↑+2H2O (2). 吸收多余的SO2 (3). 检验SO2是否除净 (4). 第二个品红溶液不褪色,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 (5). SO2、CO2 (6). H2O (7). H2O (8). CO2、SO2
【解析】
【分析】(1)碳可以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水;
(2)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的生成,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多余的SO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但是二氧化碳检验之前需要先把二氧化硫除净;
(3)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均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将混合气体通过某种水溶液之后,再检验水的存在与否是错误的,因为这些水溶液中含有水。
【详解】(1)碳可以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水,即C+2H2SO4(浓)=CO2↑+2SO2↑+2H2O,故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第二个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SO2是否除净;若存在CO2,则第二个品红溶液不褪色,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SO2;检验SO2是否除净;第二个品红溶液不褪色,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
(3)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②可以检验并除去二氧化硫,①可以检验水的存在,但是不一定是混合气体中的水,③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答案为:CO2、SO2;H2O。
(4)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①可以确定水的存在,但是③既可以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又可以是二氧化硫的性质,故答案为:H2O;CO2、SO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NO2、NO含氮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
B. 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开发新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
C. 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答案】C
【解析】
【详解】A.N的氧化物可导致光化学烟雾发生,则NO2、NO含氮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A正确;
B.二氧化硫可导致酸雨发生,为减少酸雨发生,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开发新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B正确;
C.溶解CO2的雨水为正常雨水,而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错误;
D.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可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则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D正确;
答案选C。
2.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硅晶体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 陶瓷、玻璃、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
C. 二氧化硅在电子工业中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D.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均能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硅晶体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故A错误;
B.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水泥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石灰石,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黏土属于硅酸盐,故都是硅酸盐产品,故B正确;
C.晶体硅是半导体材料,而不是二氧化硅,故C错误;
D.二氧化硅机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的四氟化硅不是盐,所以它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A. 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B. 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C.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Cl2)
D. 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答案】ACD
【解析】氯水中存在H+,与NaHCO3反应产生CO2;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水中存在HClO,而不是因为氯水中存在HCl;氯水中存在的Cl2能氧化Fe2+―→Fe3+,故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氯水中存在的Cl-能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4.下列现象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是( )
A.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能使黄绿色的氯水褪色
C.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 能使含酚酞的烧碱溶液褪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还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反应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故A错误;
B.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和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Cl,使氯水褪色,所以该反应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漂白品红溶液,该实验体现二氧化硫漂白性,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溶液碱性变弱,则红色褪去,体现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5.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 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不可能是 ( )
A. N2与NO2的混和气体 B. O2与NO2的混和气体
C. NO与NO2的混和气体 D. NO2一种气体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若试管中是N2与NO2的混和气体,由于N2不能与氧气参加反应,所以试管内不能完全被水充满,其余的则会发生反应:4NO2+O2+ 2H2O == 4HNO3或4NO+ 3O2+ 2H2O == 4HNO3;最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因此选项是A。
6.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2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并将该试管倒置于水槽中至液面不再上升时,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体积的( )
A. 1/4 B. 3/4 C. 1/8 D. 3/8
【答案】D
【详解】根据4NO2+O2+2H2O4HNO3可知O2过量。设NO2和O2的体积各1L,则1LNO2消耗O21/4L,剩余O23/4L,所以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体积的3/4×1/2=3/8。
故选D。
7.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4NH3+5O24NO+6H2O,对于该反应判断正确的是( )
A. 氧气被还原
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氨气是氧化剂
D. 若有17 g氨参加反应,反应中转移10 mol电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4NH3+5O24NO+6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H3为还原剂被氧化,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O2为氧化剂被还原,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分析。
【详解】A.NH3+5O24NO+6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H3为还原剂被氧化,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O2为氧化剂被还原,故A正确;
B.置换反应的特征是反应物生成物均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
C.4NH3+5O24NO+6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H3为还原剂被氧化,故C错误;
D.4NH3+5O24NO+6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高到+2,所以若有17gNH3参加反应,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7/17×5=5mol,故D错误。
故选A。
8.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脱水性)
B.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氧化性、酸性)
C.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 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不挥发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A项错误;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表现的是浓硫酸的氧化性和酸性,B项正确;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以水的形式脱出,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表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C项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某些与浓硫酸不反应的酸性或中性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等,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D项错误;答案选B。
9. 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实验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
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
③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白色
④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⑤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红色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全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氯气通入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后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则先变红色,后褪色,①错误;②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生成胆矾,变为蓝色,②正确;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则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最终为黑色,③错误;④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则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红色褪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④正确;⑤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则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⑤正确,答案选C。
10.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
A
浓硫酸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硫酸有酸性,使石蕊变红,浓硫酸有脱水性,使试纸炭化变黑
B
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HCl显强酸性,使石蕊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其褪色
C
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使其褪色
D
向湿润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固体迅速变黑,后体积急剧膨胀
在浓硫酸脱水作用下,蔗糖被炭化,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O2、SO2
【答案】C
【详解】A.硫酸有酸性,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浓硫酸有脱水性,使试纸炭化变黑,故A正确;
B.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HCl显强酸性,使石蕊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其褪色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故B正确;
C.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Br、硫酸,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
D.向湿润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脱水性,使蔗糖炭化变黑,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O2、SO2,体积急剧膨胀,故D正确。
故选C。
1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
水
B
CO2
4 mol/L NaHCO3溶液
C
Cl2
饱和NaCl水溶液
D
NH3
1 mol/L盐酸
【答案】D
【详解】A、NO与水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所以不能形成喷泉,不能充满烧瓶,故A错误,B、二氧化碳不能与4 mol/L NaHCO3溶液反应,溶解性也不大,所以不能形成喷泉实验,故B错误;C、Cl2不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也不与其反应,锥形瓶与烧瓶内压强相等,不能形成喷泉,故C错误;D、NH3极易溶于水,也能和盐酸反应,能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并充满烧瓶,故D正确;答案:选D。
12.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 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 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 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答案】C
【详解】A.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故A错误;
B.加入的物质不一定含有硫酸根,也可能含有银离子,形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B错误;
C.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物质变蓝,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故C正确;
D.碳酸钠能与含可溶性钙离子或钡离子的物质结合生成沉淀,故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故NH3是电解质 ②向含有BaCl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101 KPa、150℃时,ag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Na2O2增重ag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22.4L的CO气体和28g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⑥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⑦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⑧氧化还原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A. ②③④ B. ②④⑦⑧
C. ①⑤⑥⑦ D. ③⑤⑥⑧
【答案】A
【解析】①错,NH3是非电解质;②正确,在碱性溶液中可以生成亚硫酸钡沉淀;③正确,根据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可得Na2O2增重的质量即为反应的CO和H2的混合气体的质量;④正确,⑤错,未指明是标准状态;⑥错,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⑦瓷坩埚中的成分中有二氧化硅,可与熔融氢氧化钠反应;⑧错,只能说有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元素被还原,可以是同种元素,也可是不同种元素;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硅与强碱溶液反应:SiO2+2OH―=SiO32―+H2O
B. 氯水与SO2溶液反应:Cl2+SO2+2H2O=4H++ClO―+SO32―
C.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MnO2+4H++2Cl―===Mn2++2H2O+Cl2↑
D. 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稀硫酸混合:Ca2++2OH-+2H++=CaSO4↓+2H2O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故A正确;
B.向氯水中通入SO2气体,离子方程式:Cl2+SO2+2H2O═4H++2Cl-+SO42-,故B错误;
C.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Cl2↑+Mn2++2H2O,故C正确;
D.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的离子反应为Ca2++2OH-+2H++SO42-=CaSO4↓+2H2O,故D正确。
故选B。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58分。
15.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______而污染了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C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__;C________。
② 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1). H2SO4 (2). 酸雨 (3). N2 (4). NO2 (5). 3NO2+H2O=2HNO3 +NO (6). 属于
【解析】
【分析】题中能发生连续氧化,对应的反应有硫和氮元素的转化:
(1)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A为S元素,B为SO2,C为SO3,D为H2SO4,
(2)A在空气中的主要成分,C是红棕色的气体,则A应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题中能发生连续氧化,对应的反应有硫和氮元素的转化:
(1)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A为S元素,B为SO2,C为SO3,D为H2SO4,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化学式是H2SO4,故答案为:H2SO4。
②B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硫酸,硫酸溶液呈酸性,雨水中含有硫酸而形成酸雨,故答案为:酸雨。
(2)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则A应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A、C的化学式分别是N2、NO2,故答案为:N2;NO2。
②C为NO2,可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 +NO,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5价,降低为+2价,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3NO2+H2O=2HNO3 +NO,属于。
16.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a.碱石灰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烧碱溶液
(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然后应先________(填Ⅰ或Ⅱ)。
Ⅰ.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
Ⅱ.加热装置C
(3)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性。
(4)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上图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5)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标准状况下,将2.24 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答案】(1)ac,吸收水蒸气干燥氨气 ;(2)Ⅰ;(3)3CuO+2NH33Cu+N2+3H2O,还原;(4)Ⅱ、Ⅲ;(5)0.2。
【解析】试题分析:(1)A装置制备氨气,利用浓氨水受热易挥发的特点,烧瓶中盛放碱石灰和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因此ac正确;B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氨气;(2)先通一段时间的氨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点燃酒精灯,故I正确;(3)CuO变红说明转化成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产生H2O,因此反应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氨气中N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4)氨气极易溶于水,防止倒吸,因此选用的是II、III;(5)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2.24/22.4/0.5mol·L-1=0.2mol·L-1。
17.2004年4月15日,重庆某化工厂氯气泄露并发生爆炸,爆炸现场弥漫着黄色烟雾,这起事故共造成7人丧生,并致使近15万群众紧急疏散。问题:
(1)爆炸现场弥漫的黄色烟雾,除氯气外,形成雾的主要原因是Cl2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烟的成分包含Cl2与Fe反应的产物___________,Cl2是一种有毒气体,为消除毒气,消防部门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写出Cl2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l2及其无机产品常用做消毒剂,如“84消毒液”(NaClO)、“漂白粉”等,它们的消毒原理都是在潮湿的空气中与CO2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了次氯酸,请写出“84消毒液”(NaClO)在空气中发生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已经有百年的历史,这种消毒的方法中氯气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氯代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的氯代物,于是世界环保联盟建议推广广谱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制取二氧化氯的其中一种方法是:Na2SO3+2NaClO3+H2SO4=2Na2SO4+2ClO2↑+H2O,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若生成1mol ClO2则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__(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答案】(1). H2O+Cl2=HClO+HCl (2). FeCl3 (3). Cl2+2OH—=ClO—+Cl—+H2O (4). 2NaClO+H2O+CO2=Na2CO3+2HClO (5). NaClO3 (6). Na2SO3 (7). 2:1 (8). NA
【详解】(1)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l2HClO+HCl;Cl2具有强氧化性,所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Cl2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盐酸盐、次氯酸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故答案为:H2O+Cl2HClO+HCl;FeCl3;Cl2+2OH—=ClO—+Cl—+H2O。
(2)NaClO在空气中发生作用是因为NaClO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H2O+CO2=Na2CO3+2HClO,故答案为:2NaClO+H2O+CO2=Na2CO3+2HClO。
(3)该反应Na2SO3+2NaClO3+H2SO4=2Na2SO4+2ClO2↑+H2O中,Na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则Na2SO3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Na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则NaClO3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1个ClO2转移1个电子,故生成1mol ClO2则转移电子数为NA,故答案为:NaClO3;Na2SO3;2:1;NA。
18.下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第二个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存在CO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果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②、①、③,则可以检验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2H2SO4+C=CO2↑+2SO2↑+2H2O (2). 吸收多余的SO2 (3). 检验SO2是否除净 (4). 第二个品红溶液不褪色,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 (5). SO2、CO2 (6). H2O (7). H2O (8). CO2、SO2
【解析】
【分析】(1)碳可以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水;
(2)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的生成,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多余的SO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但是二氧化碳检验之前需要先把二氧化硫除净;
(3)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均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将混合气体通过某种水溶液之后,再检验水的存在与否是错误的,因为这些水溶液中含有水。
【详解】(1)碳可以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水,即C+2H2SO4(浓)=CO2↑+2SO2↑+2H2O,故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第二个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SO2是否除净;若存在CO2,则第二个品红溶液不褪色,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SO2;检验SO2是否除净;第二个品红溶液不褪色,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
(3)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②可以检验并除去二氧化硫,①可以检验水的存在,但是不一定是混合气体中的水,③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答案为:CO2、SO2;H2O。
(4)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①可以确定水的存在,但是③既可以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又可以是二氧化硫的性质,故答案为:H2O;CO2、SO2。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