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化学】甘肃省武威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化学】甘肃省武威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第1页
    【化学】甘肃省武威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第2页
    【化学】甘肃省武威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甘肃省武威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武威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5小题,每小题3,45) 1.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 HClMgCl2 B. Na2O CO2 C. CaCl2NaOH D. NH3H2O【答案】D【解析】A. HClHCl之间存在极性键,MgCl2中含有离子键,A错误;B. Na2O中含有离子键,CO2CO之间存在极性键,B错误;C. CaCl2中含有离子键,NaOH中含有离子键,另外HO之间还有极性键,C错误;D. NH3H2O中均存在极性键,D正确,答案选D2.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 HClHBrHI稳定性依次减弱B. NaMgAl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 NaOHKOHCsOH碱性依次增强D. LiNaKRbCs单质的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答案】B【详解】A、卤素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卤素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故A正确;BNaMgAl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B错误;CNaKCs位于同一主族,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故C正确;DLiNaKRbCs位于同一主族,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单质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故D正确;答案选B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编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B. 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排序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C. 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排序依据是相对原子质量D.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规律【答案】B【解析】1869,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已知的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叫周期表。结合上述内容知A. 编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故A对;B. 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排序依据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B错;C. 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排序依据是相对原子质量,正确;D.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规律正确;答案:B4.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必为氯气B. 氟气与熔融状态下氯化钠反应可产生氯气C. 见光易分解的AgNO3晶体,应存放于棕色细口试剂瓶中D. 溴水应存放在胶头滴瓶(棕色)【答案】B【解析】A.具有氧化性的气体可氧化KI,则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可能为氯气、臭氧等,A错误;B.氧化性氟气大于氯气,则氟气与熔融状态下氯化钠反应可产生氯气,B正确;C.晶体应在广口瓶中,则易见光分解的AgNO3晶体,应存放于棕色广口试剂瓶中,C错误;D.胶头滴瓶中不能长时间存放试剂,则溴水应放在棕色细口瓶中,D错误;答案选B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化学键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之间B. 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C.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D. 化学键通常是指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答案】D【详解】A.化学键仅存在于分子内,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存在化学键,故A错误;B.两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如He为单原子分子,原子之间为分子间作用力,故B错误;C.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为离子键,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故C错误;D.由定义可知,化学键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故D正确;答案选D6.13153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13153I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13153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13153I的化学性质与12753I相同B. 13153I的原子序数为53C. 13153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 13153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答案】C【解析】13153I表示的是质子数为53,质量数为131的碘原子,其原子序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为53,中子数=1315378,所以中子数多于质子数。13153I12753I互为同位素,其化学性质相同。7.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制得不同产物的是(  )A. 钠和氧气 B. 钠和氯气C. 镁和氧气 D. 钠和水【答案】A【详解】A、钠和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不同条件下制得产物不同,故A正确;B、金属钠在氯气中反应只能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与反应条件无关,故B错误;C、金属镁可以和氧气反应只能生成氧化镁,与反应条件无关,故C错误;D、金属钠和水反应只能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错误;答案选A8.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A. Na2O2 B. NaOHC. CaBr2 D. HF【答案】A【详解】ANa2O2中含氧氧非极性共价键和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之间的离子键,故A正确;B.氢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所以氢氧化钠中不含非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CCaBr2中只含离子键,不含共价键,故C错误;DHF中只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故D错误;答案选A9.下列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 ×Mg×2·C→Mg2[C]B. C. ·Ca2·→[]Ca2[]D. 2H···→HH【答案】D【详解】A.氯化镁属于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故A错误;BK2S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但K2S不属于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C.氟化钙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故C错误;DH2O为共价化合物,各原子达到稳定结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故D正确;答案选D10.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MB. Y的最离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 的弱C. X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D. Z位于元索周期表中第2 周期、第A【答案】B【解析】因为为短周期,故为第二、三两周期,又M为金属,可以确定MXYZ分别为AlSiNO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Y>X,故酸性HNO3>H2SiO4,错误;C、热稳定性H2O>SiH4,正确;DZO,正确。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O2分子间存在着非极性共价键 B. SO2H2O反应的产物是离子化合物C. CO2分子内存在着极性共价键 D. 盐酸中含有H+ Cl,故HCl是离子化合物【答案】C【解析】A. O2分子内存在着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A不正确;B. SO2H2O反应的产物亚硫酸是共价化合物,B不正确;C. CO2分子内有碳氧双键,故其存在着极性共价键,C正确;D. HCl晶体中只有分子没有离子,故其为共价化合物,D不正确。本题选C1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18重复出现B.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C. 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D.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答案】B【详解】A.第一周期原子最外层电子从12,不符合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是从18重复出现的规律,故A错误;B.元素周期律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故B正确;C.第一周期只有2种元素,不符合元素最高正价从+1+7的规律;元素的负价一般是从-4到-1价,要注意OF一般没有正价,故C错误;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故D错误;答案选B13.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可推知原子的(  )质子数 中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④【答案】B【详解】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所以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知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即①③④正确,故选B14.[(CN)2]的化学性质与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介于Br2I2之间,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CN)2NaOH溶液反应:(CN)22OH=== CNCNOH2OB. MnO2HCN反应:MnO24HCN()Mn(CN)2(CN)22H2OC. KCN溶液中加入碘水:I22KCN === 2KI(CN)2D. NaBrKCN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CN=== 2Cl(CN)2【答案】C【详解】A(CN)2NaOH溶液反应可以类推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22OHCNCNOH2OA正确;BMnO2HCN反应可以类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N()Mn(CN)2(CN)22H2OB正确;C.向KCN溶液中加入碘水,可以类推置换反应,(CN)2的氧化性比I2强,不能发生反应I22KCN2KI(CN)2C错误;D.在NaBrKCN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N)2的氧化性比Br2弱,所以溴离子还原性小于CN-离子,先发生反应Cl22CN2Cl(CN)2D正确;答案选C15.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己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强脱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丙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25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C. 常温下,甲和乙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D. 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答案】D【详解】有强脱水性的物质为浓硫酸,则己为S,由元素周期表结构推知:丙为B元素,庚为F元素,丁为Si,戊为As。根据甲元素的信息可知,甲为Mg,乙为CaAB质子数为5As质子数为33,二者原子序数相差28,选项A错误;B、非金属性FSAs,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SAsH3,选项B错误;CMg在常温下与水反应缓慢,选项C错误;D、丁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选项D正确。答案选D二.填空题(2小题,共34)16.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1)写出ABC三元素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3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C的氢化物与B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比较AC的原子半径A________C,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氮 硫 氟2)第二周期A    3HF H2S4NH3+HNO3=NH4NO3【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C三元素分别NSF元素,则1ABC三元素的名称分别是氮、硫、氟;2C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A族;3B的原子序数为16,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非金属性是FS,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C的氢化物与B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HFH2S4)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NFA气态氢化物氨气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NO3NH4NO31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序号分别代表某一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写元素符号,下同),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2)①⑧的简单离子,其半径更大的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3)⑧⑨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元素的非金属性:________(”)(5)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碱与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答案】(1). K    (2). Ne    (3). F    (4). HF    (5).     (6). HClO4    (7). KOH    (8). Al(OH)3OH= AlO2-2H2O【详解】(1) 同一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K,稀有气体最不活泼,最不活泼的元素是Ne,故答案为:KNe(2) 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①⑧的简单离子电子层数相同,其半径更大的是F,故答案为:F(3) 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Cl,气态氢化物更稳定的是HF,故答案为:HF(4) 同一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Si)(N),故答案为:<;(5) 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由于F无正价,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碱性最强的是KOH(Al)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 AlO2-2H2O,故答案为:HClO4KOHAl(OH)3OH= AlO2-2H2O三、实验题(2小题,共21)18.为探究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内可生成Cl2(1)甲同学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B处棉花变成蓝色;C处棉花变成橙红色。甲同学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正确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认为应将甲同学实验中BC两处的棉花调换位置,用氯气先置换出溴,然后溴再与KI接触,以判断Br2KI能否发生反应。该设想是________(合理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结束后,取出C处的棉花,将其与另一个沾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E)接触,发现E慢慢出现蓝色,结合甲的实验现象,他认为可以确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你同意此种观点吗?______(同意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Cl22KI=I22KCl    (2). 不正确    (3). 该实验没有验证Br2能否与KI反应,无法确定溴与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4). 不合理    (5). 氯气不可能被NaBr消耗完,它会与溴一起到达C    (6). 同意    (7). 甲、丙的实验分别证明了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详解】(1)B处棉花变成蓝色,是因为B处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置换出碘,碘遇到淀粉变成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I22KCl,故答案为:Cl22KI=I22KCl该实验证明了氯气能够置换出溴和碘,但没有证明溴是否能够置换出碘,因此不能说明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故答案为:不正确;该实验没有验证Br2能否与KI反应,无法确定溴与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2)乙同学认为应将甲同学实验中BC两处的棉花调换位置,用氯气先置换出溴,然后溴再与KI接触,以判断Br2KI能否发生反应,该设想不合理,因为氯气可能没有被NaBr消耗完,剩余的氯气会与溴蒸气一起到达C处与碘化钾反应,故答案为:不合理;氯气不可能被NaBr消耗完,它会与溴一起到达C处; (3)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结束后,取出C处的棉花,将其与另一个沾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E)接触,发现E慢慢出现蓝色,说明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结合甲的实验现象可知,甲的实验证明了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强,因此非金属性按照氯溴碘的顺序逐渐减弱,故答案为:同意;甲、丙的实验分别证明了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19.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将氯水滴加到NaBr溶液中,振荡后再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到冷水中B、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将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荡后再加入适量 CCl4,振荡,静置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D、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棕红色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2)实验用品:实验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mol·L1溴化钠溶液、0.1 mol·L1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镊子、小刀、玻璃片等。(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 试管    (3). 胶头滴管    (4). 烧杯或表面皿    (5). D    (6). Cl2+2NaBr=2NaCl+Br2    (7). A    (8). 2Na+2H2O =2NaOH+H2    (9). B    (10). Br2+2NaI=2NaBr+I2    (11). C    (12). 2K+2H2O =2KOH +H2    (13). 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详解】(1)依据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结合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可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故答案为: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2)根据实验方案,实验仪器除了镊子、小刀、玻璃片外,还需要胶头滴管滴加溶液,试管盛放溶液,钾与水的反应比钠更剧烈,一般在烧杯或表面皿中进行,故答案为: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或表面皿;(3)将氯水滴加到NaBr溶液中,振荡后再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实验现象为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Br2NaCl+Br2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到冷水中,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实验现象为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将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荡后再加入适量 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实验现象为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r2+2NaI2NaBr+I2 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钾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实验现象为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H2O2KOH+H2故答案为: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DCl2+2NaBr2NaCl+Br2 A2Na+2H2O2NaOH+H2BBr2+2NaI2NaBr+I2C2K+2H2O2KOH+H2(4)钠和钾都与水反应,但反应剧烈程度不同,钾比钠活泼;氯、溴、碘同属于同主族元素,根据实验的反应和现象可知,氯气置换出溴单质,溴单质可以置换出碘单质,说明氧化性氯气大于溴单质大于碘单质,证明化学性质相似,但存在不同,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且从上到下,元素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故答案为: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