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中含有14个中子B. H、H、是同一种核素C. 与重水互称同位素D. 、、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答案】D【详解】A、根据原子构成,14为C的质量数,中子数为14-6=8,故A错误;B、1H、2H、3H是氢元素的三种不同的核素,故B错误;C、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H2O、D2O为化合物,故C错误;D、四种物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根据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四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答案选D。2.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标准状况,并转变为具有Ar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该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 第三周期第IA族 B. 第四周期第IA族C. 第三周期第ⅡA族 D. 第四周期第ⅡA族【答案】B【解析】【分析】该金属单质失去电子后,电子层结构与Ar相同,即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然后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该金属单质失去电子后,电子层结构与Ar相同,即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该金属单质与盐酸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令金属单质化合价变化为 a,即有0.1mol×a=1.12L×2÷22.4L·mol-1,解得a=1,则该金属为IA族元素,即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四周期IA族,故答案选B。3.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②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⑤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⑦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⑧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都为极性键A. ①②⑤ B. ④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⑤【答案】B【详解】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故①说法错误;②第IA族包括H和碱金属,如果是H与ⅦA族元素形成化合物,该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故②说法错误;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③说法错误;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如Na与Cl化合时,Na+与Cl-形成离子键,故④说法正确;⑤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⑤说法正确;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如NaOH、Na2O2,故⑥说法正确;⑦非极性键不一定只存在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如Na2O2中含有非极性键,故⑦说法错误;⑧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不一定都为极性键,如H2O2,其结构式为H-O-O-H,是由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组成,故⑧说法错误;综上所述,选项B正确。4.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或者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 )A. Na和 B. NaOH和 C. Fe和 D. 和NaOH【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生成过氧化钠,A不符合题意;B、足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生成碳酸钠和水,B不符合题意;C、铁与氯气反应一定生成氯化铁,C符合题意;D、氯化铝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钠,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生成偏铝酸钠和氯化钠,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5.下面是某同学所画的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认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A不正确;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所以选项B不正确;选项C中核外电子数不满足20,不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D。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的电子式: B. 的结构示意图:C.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D. 的电子式:【答案】B【解析】A.H2O2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B.F-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C.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符号为,故C错误;D.NH3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本题选B。7.aR3-和bMn+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a值等于( )A. b+n-3 B. b+n-3 C. b-n+3 D. b-n-3【答案】D【解析】aR3-和bMn+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a+3=b-n,整理可得:b-n-3=a,D正确;正确选项D。8.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 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 由共价键形成的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分子D. 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氢氧化钠中存在共价键,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A错误;B.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则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正确;C.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也可能是单质,例如氢气,C错误;D.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原子间也能形成共价键,例如氯化铝,D错误,答案选B。9. 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 稳定性:PH3>H2S> HCl B. 碱性:NaOH>Mg(OH)2>Al(OH)3C. 酸性:HClO4>HBrO4>HIO4 D. 非金属性:F>O>S【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氢气的化合能力越强,非金属性:P<S <Cl,即稳定性:PH3<H2S<HCl, 故A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弱,金属性:Na>Mg>Al,故碱性:NaOH>Mg(OH)2>Al(OH)3,故B中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Cl>Br>I,故C正确;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D正确;此题选A。10. 下列微粒的半径比值大于1的是( )A. Mg2+/Mg B. K+/S2- C. N/P D. Cl-/Cl【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同种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故Mg2+/Mg比值小于1,故A错误;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K+/S2-比值小于1,故B错误;C.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N/P比值小于1,故C错误;D.同种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故Cl-/Cl比值大于1,故D正确,故选D。11.根据表中7种短周期元素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元素编号原子半径最高化合价或最低化合价A. 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小于元素氢化物的沸点C.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D.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最高化合价或最低化合价可以判断,①⑦为同主族,按照原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①为H,⑦为Na,②和⑤为同一主族,属于VIA族元素,即②为O,⑤为S,③和⑥属于同主族,属于第ⅢA族元素,③为B,⑥为Al,④的最低价为-1价,原子半径比②的大,则④为Cl;【详解】根据最高化合价或最低化合价可以判断,①⑦为同主族,按照原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①为H,⑦为Na,②和⑤为同一主族,属于VIA族元素,即②为O,⑤为S,③和⑥属于同主族,属于第ⅢA族元素,③为B,⑥为Al,④的最低价为-1价,原子半径比②的大,则④为Cl;A、④为Cl,⑤为S,Cl的非金属性强于S,则HCl的稳定性强于H2S,故A说法正确;B、②的氢化物无论是H2O,还是H2O2,常温下都是液体,⑤的氢化物为H2S,常温下为气体,则元素②氢化物的沸点高于元素⑤氢化物的沸点,故B说法错误;C、元素②和⑥形成的化合物是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故C说法正确;D、⑦和①形成的化合物是NaH,属于离子化合物,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B。12.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盛水的锥形瓶,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已知U形管内预先装有少量水且液面相平(为便于观察,预先染成红色),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后,发生如如图所示变化( )① NH4NO3晶体 ② 浓H2SO4 ③ NaOH粉末④ NaCl晶体 ⑤ Na2O2固体 ⑥ 生石灰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C. ③④⑤ D. ②③⑤⑥【答案】D【解析】【分析】U形管中的液面左低右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实质是锥形瓶内的气压高于大气压,锥形瓶内气压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化学反应生成了气体,也可能是物质溶解或化学反应放出热量,还可能是既生成气体又放出热量。据此分析可得结论。【详解】①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不符合题意;② 浓H2SO4溶于水放热,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符合题意;③NaOH粉末溶于水放热,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符合题意;④ NaCl晶体溶于水无明显热效应,锥形瓶中压强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⑤Na2O2与H2O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O2并放出热量,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符合题意;⑥生石灰与H2O反应CaO+H2O=Ca(OH)2,放出热量,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③⑤⑥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13.将V1mL1.0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该实验表明热能可转化为化学能C. 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5mol·L-1 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温度为22℃时加入盐酸10mL,则不是实验温度,故A错误;B.化学反应的能量不只有热能,还可能有光能等,例如燃烧反应,既有热能又有光能,故B错误;C.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恰好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n,由HCl+NaOH=NaCl+H2O可知,n=1.0mol•L-1×0.03L=0.03mol,所以浓度c==1.5mol/L,故C正确;D.只是该反应放热,其他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所以D错误;故选C。14.电子表中电子计算器的电源常用微型银锌原电池,其电极分别为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锌极上的电极反应是:;氧化银电极上的反应式为:,总反应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锌是负极,氧化银是正极B. 锌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银发生还原反应C. 溶液中向正极移动,、向负极移动D. 随着电极反应的不断进行,电解质溶液的pH会增大【答案】C【详解】A、根据总反应以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Zn的化合价升高,即Zn为负极,氧化银为正极,故A说法正确;B、根据A选项分析,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银中Ag的化合价降低,氧化银发生还原反应,故B说法正确;C、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OH-向负极移动,K+、H+向正极移动,故C说法错误;D、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根据总反应可知,该反应消耗水,KOH浓度增大,pH增大,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C。15.下列有关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A. 水果电池是高效环保的家用电池B. 锌锰干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二次电池C. 锌锰干电池碳棒是负极,锌片是正极D. 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外壳逐渐变薄【答案】D【解析】水果电池并不是高效的,A错误。锌锰干电池不能反复充放电,所以属于一次性电池,B不正确。在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锌是金属,碳是非金属,所以锌应该是负极,碳棒是正极,C不正确。因为锌作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而逐渐溶解,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选D。16.下列图示的装置不属于原电池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构成原电池条件,(1)有两种金属性不同的金属作电极,(2)有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4)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还原反应;【详解】A、铁和铜金属性不同,硫酸为电解质,构成闭合回路,且铁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即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故A不符合题意;B、Zn、Cu金属性不同,硫酸为电解质,形成闭合回路,Zn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故B不符合题意;C、Ag、Cu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不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该装置不是原电池装置,故C符合题意;D、Al、Cu金属性不同,硫酸为电解质,形成闭合回路,Al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下表是现行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表示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②表示的元素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2)①与⑤两种元素相比较,原子半径较大的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其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其最高正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较强的酸是 ______ (填分子式)。(3)⑥元素的单质可以用来制取漂白粉,其有效成分是 ______ (填化学式)。③与⑥两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______ 。(4)写出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答案】(1). O (2). P (3). N (4). HNO3 (5). Ca(ClO)2 (6). (7). Al(OH)3+NaOH=NaAlO2+2H2O【详解】(1)根据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②为O;(2)①⑤分别是N和P,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即P的原子半径大于N;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N的非金属性强于P;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即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较强的酸是HNO3;(3)⑥元素为Cl,漂白粉成分是CaCl2和Ca(ClO)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③、⑥对应的元素分别是Na、Cl,Na和Cl形成的化合物是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4)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Al(OH)3,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能与NaOH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18.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NaOH: ______ 、: ______ 、: ______。【答案】(1). (2). (3). 【详解】NaOH为离子化合物,构成微粒是Na+和OH-,其电子式为:;NH4Cl为离子化合物,构成微粒是NH4+和Cl-, 其电子式为:;CO2为共价化合物,C和O之间形成两个电子对,其电子式为。19.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你利用下列反应“”设计一个化学电池,并回答下列问题:①该电池的正极材料是 ______ ,负极材料是 ______ ,电解质溶液是 ______。②在外电路中,电流方向是从 ______ 极到 ______ 极(填“正”或“负”)。③正极上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 .负极上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 。【答案】(1). Ag或碳棒 (2). Cu (3). AgNO3 (4). 正 (5). 负 (6). 有Ag析出 (7). 铜棒变细,溶液显蓝色【解析】【分析】按照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负极上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总反应,Cu的化合价升高,即Cu为负极,Ag或碳棒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AgNO3,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然后进行分析即可;【详解】①按照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负极上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总反应,Cu的化合价升高,即Cu为负极,Ag或碳棒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AgNO3;②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则电流方向是由正极向负极移动;③正极电极式为Ag++e-=Ag,现象是有Ag析出;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现象是铜棒变细,溶液显蓝色。20.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Ⅳ.(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______;A中使用KMnO4可以在不加热的情况下与浓盐酸发生反应。如果改用二氧化锰,则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______。(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6)实验结论: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 ______ ,原因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______ ,得电子能力逐渐 ______ 。【答案】(1). (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4). Cl2+2Br-=2Cl-+Br2 (5). 关闭弹簧夹,打开活塞b,使C中液体流入D中,振荡,CCl4层变成紫色 (6). 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7). 减弱 (8).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9). 减弱【详解】(1)黄绿色气体为Cl2,其电子式为;MnO2为氧化剂,将浓盐酸氧化成Cl2,其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Cl2将I-氧化成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3)Cl2的氧化性强于Br2,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4)Cl2将分液漏斗中Br-氧化成Br2,IV的操作是关闭弹簧夹,打开活塞b,使C中液体流入D中,振荡,CCl4层变成紫色;(5)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因此过程Ⅲ的实验目的是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6)根据上述分析,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21.同一周期相邻的A、B两种短周期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A2O,11.6g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200mL 2mol/L的盐酸完全反应。通过计算,判断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答案】第三周期ⅡA族【解析】【分析】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高化合价,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2O,A的最高价为+1价,因此A位于IA族,A、B是相邻的两种同周期元素,即B为ⅡA族元素,然后进行计算;【详解】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高化合价,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2O,A的最高价为+1价,因此A位于IA族,A、B是相邻的两种同周期元素,即B为ⅡA族元素,B的最高价为+2价,即B的氢氧化物为B(OH)2,令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OH)2+2HCl=BCl2+2H2O, x+17×2 2 11.6 200×10-3L×2mol·L-1 x=24,即B为Mg,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ⅡA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