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安徽省白泽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安徽省白泽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 16 Cl:35.5 Na:23 Fe:56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54分)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B. 在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递增排成一横行,称为一周期
C. 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8个族
D. 第ⅠA族(除了H)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
【答案】C
【详解】A.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A正确;
B.在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递增排成一横行,称为一周期,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即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第Ⅷ族,C错误;
D.第I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除了H),第VII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素元素,D正确;
答案选C。
2.下列元素处于第2周期ⅦA族的是( )
A. Cl B. O C. F D. S
【答案】C
【解析】A.Cl的核电荷数为17,位于元素周期第三周期ⅦA族,故A错误;B.O的核电荷数为8,位于元素周期第二周期ⅥA族,故B错误;C.F的核电荷数为9,位于元素周期第二周期ⅦA族,故C正确;D.S的核电荷数为16,位于元素周期第三周期ⅥA族,故D错误;答案为C。
3.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B
【解析】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而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则是表现,答案选B。
4.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是 ( )
A. 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 1 mol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 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 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答案】B
【详解】A.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通过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故A不选;
B.1mol金属单质失电子的多少由原子结构决定,与失电子能力强弱无关,所以1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故B选;
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失电子能力越强,可以通过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金属性强弱,故C不选;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可以判断金属性强弱,故D不选;
故答案选B。
5.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127I的中子数为74,则其原子序数为( )
A. 74 B. 53 C. 201 D. 127
【答案】B
【解析】127I的质量数为127,中子数为74,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127-74=53,原子序数为53,答案选:B.
6.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酸性:H2SiO3<H3PO4<H2SO4<HClO4
B. 热稳定性:HI>HBr>HCl>HF
C. 原子半径:Al>Mg>Na>H
D. 碱性:Al(OH)3>Mg(OH)2>NaOH
【答案】A
【详解】A. 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则酸性:H2SiO3<H3PO4<H2SO4<HClO4,A正确;
B. 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则热稳定性:HI<HBr<HCl<HF,B错误;
C. 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Na>Mg>Al>H,C错误;
D. 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碱性:Al(OH)3<Mg(OH)2<NaOH,D错误。
答案选A。
7.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 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答案】B
【解析】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性质呈现规律性的变化,由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常温下F2、Cl2为气态,Br2为液态,碘为固态,选项A错误;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选项C错误,对应的卤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选项B正确;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也逐渐减弱,选项D错误,它们水溶液的酸性却逐渐增强(在相同条件下)。答案选B。
8.下列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
A. KOH B. H2O C. CaCl2 D. NH4Cl
【答案】B
【解析】A.KOH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B. H2O分子中H原子和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B正确;C.氯化钙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D.NH4Cl中NH4+和Cl-之间存在离子键,N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D错误;答案选B.
9.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
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 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逐渐增多,A正确;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5、+6、+7,逐渐升高,B正确;C、N、O、F是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错误;D、Na、K、Rb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的金属性依次增强,D正确,答案选C。
10.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水的电子式:
B. 碳-14的原子符号为:
C. 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SO4 = 2Na+ + SO42—
【答案】D
【详解】A. 水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A错误;
B. 碳-14的原子符号为146C,B错误;
C. 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3,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
D. 硫酸钠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D正确。
答案选D。
11.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 )
A. 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 碱金属Li、Na、K单质都能在O2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
C. 熔、沸点:Li>Na>K
D. 碱性:LiOH<NaOH<KOH
【答案】B
【详解】A.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故A正确;
B.锂没有过氧化物,只有氧化锂(Li2O),故B错误;
C.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即熔、沸点Li>Na>K,故C正确;
D.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LiOH<NaOH<KOH,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2.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氨气: B. 四氯化碳: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双氧水是共价化合物,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A正确;B、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B错误;C、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为,C错误;D、HF是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答案选A。
13.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 +→
B. +→
C.
D.
【答案】D
【详解】A、HCl为共价化合物,没有电子的得失,其形成过程为,A错误;
B、NaBr为离子化合物,有电子的得失,其形成过程为,B错误;
C、氟化镁为离子化合物,镁离子与两个氟离子形成离子键,两个氟离子在镁离子两侧,其形成过程为,C错误;
D、O原子和C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二氧化碳分子,所以其形成过程为,D正确;
答案选D。
14.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 )
选项
事实
推论
A
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
金属性:Na>Mg
B
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
金属性:Ca>Mg
C
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非金属性:S>C
D
H2+Cl22HCl H2+I22HI
非金属性:Cl>I
【答案】C
【详解】A、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说明Na的金属性比Mg强,A正确;
B、用对应碱的碱性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金属性:Ca>Mg,B正确;
C、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说明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亚硫酸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说明S与C的非金属性的强弱,C错误;
D、根据反应条件可判断,氯气和氢气化合比碘和氢气化合的容易,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的非金属性强,D正确;
答案选C。
15.将少量氯气通入KI溶液中,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有紫黑色固体析出 B. 形成均匀的紫红色溶液
C. 液体分层,下层紫红色 D. 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将少量氯水加入KI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l2+ 2KI ="===2KCl" + I2,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易溶于CCl4,CCl4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液体分层,下层紫红色,选C。
1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已知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X
Y
Z
W
T
A.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W
B. 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C. Y的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H2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T
【答案】B
【详解】已知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则W是S,所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是O,Z是P,Y是Si,T是As。则
A. 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W,A正确;
B.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即自然界中存在硫磺,B错误;
C. Y的单质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H2,C正确;
D. 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T,D正确。
答案选B。
17.X、Y、Z、W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X
Y
Z
W
A. 可以形成化合物ZY3
B. 非金属性:Z>Y
C. 质子数:W>Z
D. Y和W形成的单质都有较强的氧化性
【答案】B
【详解】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与Y是第二周期元素,Z与W是第三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则Y为氧元素,因此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则
A.氧和硫可以形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Y>Z,故B错误;
C.同周期自左向右质子数逐渐增大,则质子数W>Z,故C正确;
D.氧气和氯气都有较强的氧化性,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8.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性:Y>Z
B. 氢化物的沸点:X>W
C. 离子的还原性:X>W
D. 离子半径:Z>Y>X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为氯元素,X与W同主族;X为氟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为铝元素;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为钠元素。A、钠的金属性强于铝,故A错误;B、氟化氢稳定性强于氯化氢,故B正确;C、氟离子的还原性比氯离子弱,故C错误;D、三种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半径顺序为:X>Z>Y,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 46 分)
19.(1)元素O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S原子的电子式:________。
(3)原子半径比较:C______ Si。
(4)沸点比较:H2O______ H2S
【答案】(1). 二 (2). VIA (3). (4). < (5). >
【解析】
【分析】(1)根据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
(2)根据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书写;
(3)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判断;
(4)根据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判断。
【详解】(1)O元素的核电荷数是8,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IA族。
(2)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则其电子式为。
(3)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C<Si。
(4)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则沸点:H2O>H2S。
20.在、、、、、中:
(1)________和________互为同位素。
(2)________和________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________和________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4)填写下列表格:
原子组成
N中子数
A质量数
①______
②______
【答案】(1). (2). (3). (4). (5). (6). (7). 20 (8). 40
【解析】
【分析】(1)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2)根据核素的表示方法及同位素的含义判断;
(3)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元素;
(4)根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判断。
【详解】(1)63Li和73Li的质子数均是3,中子数分别是3和4,二者互为同位素;
(2)147N和146C的质量数相等均是14,但质子数不同,因此二者不能互称同位素;
(3)2311Na和2412Mg的中子数相等均是12,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4)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则3919K的中子数是39-19=20;4018Ar的质量数是40。
21.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X
Y
Z
W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X、Y两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呈碱性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Y和Z的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4)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3 (2). ⅤA (3). NH3 (4). NH3 (5). HNO3
【解析】
【分析】由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Y处于第三周期,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令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2+8+a=3a,解得a=5,则Z为P元素,故X为C、Y为N、W为S,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P元素、W为S元素。
(1)Z为P元素,处于第三周期ⅤA族;
(2)X、Y两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呈碱性的是NH3;
(3)N的最高价为+5,则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O3。
22.下表是元素剧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要求填空
(1) 元素②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在化合物中的最低负化合价为________;
(2) 元素⑤形成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3) 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①和⑦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
(4) 元素④、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
(5) 下列选项中能证明元素⑦的非金属性强于元素⑥的是________(双选)。
A.H2S的酸性弱于HCl B.S2-的还原性强于C1-
C.H2SO3的酸性强于HClO D.H2S不如HC1稳定
【答案】(1). 6 (2). -2 价 (3). (4). (5). Al(OH)3 + OH- == AlO2- + 2H2O (6). BD
【解析】(1) 元素②是氧,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合物中的最低负化合价为-2价;(2) 元素⑤形成的Al3+ 离子的结构汞意图为;(3) 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①和⑦组成的化合物HCl的形成过程:;(4) 元素④、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 + OH- == AlO2- + 2H2O 。
(5)能证明元素⑦Cl的非金属性强于元素⑥S的是A. H2S的酸性弱于HCl,不能说明Cl非金属性强,要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才行,故A错误; B.S2-的还原性强于C1-,Cl2+S2―=S+2Cl―,故B正确;C.H2SO3的酸性强于HClO,不能说明Cl非金属性强,要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才行,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H2S不如HC1稳定,故D正确;故选BD。
23.A、B、C、D、E 5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上述元素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A、B同周期,化合物AB2、DB2均是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又已知C、E的单质均可溶于NaOH溶液,且C与NaOH溶液反应可产生气体,E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
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AB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铝 (2). 硫 (3). 氯 (4). CO2+Ca(OH)2CaCO3↓+H2O (5). 2Al+2OH-+2H2O2AlO2-+3H2↑
【解析】
【分析】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上述元素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A、B同周期,化合物AB2、DB2均是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气体是CO2和SO2,因此A是C,B是O,D是S。又已知C、E的单质均可溶于NaOH溶液,且C与NaOH溶液反应可产生气体,E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所以C是Al,E是Cl,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C,B是O,C是Al,D是S,E是Cl。则
(1)C、D、E元素的名称分别是铝、硫、氯;
(2)AB2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金属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 16 Cl:35.5 Na:23 Fe:56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54分)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B. 在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递增排成一横行,称为一周期
C. 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8个族
D. 第ⅠA族(除了H)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
【答案】C
【详解】A.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A正确;
B.在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递增排成一横行,称为一周期,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即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第Ⅷ族,C错误;
D.第I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除了H),第VII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素元素,D正确;
答案选C。
2.下列元素处于第2周期ⅦA族的是( )
A. Cl B. O C. F D. S
【答案】C
【解析】A.Cl的核电荷数为17,位于元素周期第三周期ⅦA族,故A错误;B.O的核电荷数为8,位于元素周期第二周期ⅥA族,故B错误;C.F的核电荷数为9,位于元素周期第二周期ⅦA族,故C正确;D.S的核电荷数为16,位于元素周期第三周期ⅥA族,故D错误;答案为C。
3.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B
【解析】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而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则是表现,答案选B。
4.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是 ( )
A. 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 1 mol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 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 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答案】B
【详解】A.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通过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故A不选;
B.1mol金属单质失电子的多少由原子结构决定,与失电子能力强弱无关,所以1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故B选;
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失电子能力越强,可以通过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金属性强弱,故C不选;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可以判断金属性强弱,故D不选;
故答案选B。
5.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127I的中子数为74,则其原子序数为( )
A. 74 B. 53 C. 201 D. 127
【答案】B
【解析】127I的质量数为127,中子数为74,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127-74=53,原子序数为53,答案选:B.
6.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酸性:H2SiO3<H3PO4<H2SO4<HClO4
B. 热稳定性:HI>HBr>HCl>HF
C. 原子半径:Al>Mg>Na>H
D. 碱性:Al(OH)3>Mg(OH)2>NaOH
【答案】A
【详解】A. 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则酸性:H2SiO3<H3PO4<H2SO4<HClO4,A正确;
B. 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则热稳定性:HI<HBr<HCl<HF,B错误;
C. 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Na>Mg>Al>H,C错误;
D. 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碱性:Al(OH)3<Mg(OH)2<NaOH,D错误。
答案选A。
7.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 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答案】B
【解析】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性质呈现规律性的变化,由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常温下F2、Cl2为气态,Br2为液态,碘为固态,选项A错误;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选项C错误,对应的卤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选项B正确;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也逐渐减弱,选项D错误,它们水溶液的酸性却逐渐增强(在相同条件下)。答案选B。
8.下列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
A. KOH B. H2O C. CaCl2 D. NH4Cl
【答案】B
【解析】A.KOH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B. H2O分子中H原子和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B正确;C.氯化钙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D.NH4Cl中NH4+和Cl-之间存在离子键,N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D错误;答案选B.
9.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
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 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逐渐增多,A正确;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5、+6、+7,逐渐升高,B正确;C、N、O、F是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错误;D、Na、K、Rb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的金属性依次增强,D正确,答案选C。
10.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水的电子式:
B. 碳-14的原子符号为:
C. 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SO4 = 2Na+ + SO42—
【答案】D
【详解】A. 水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A错误;
B. 碳-14的原子符号为146C,B错误;
C. 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3,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
D. 硫酸钠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D正确。
答案选D。
11.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 )
A. 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 碱金属Li、Na、K单质都能在O2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
C. 熔、沸点:Li>Na>K
D. 碱性:LiOH<NaOH<KOH
【答案】B
【详解】A.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故A正确;
B.锂没有过氧化物,只有氧化锂(Li2O),故B错误;
C.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即熔、沸点Li>Na>K,故C正确;
D.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LiOH<NaOH<KOH,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2.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氨气: B. 四氯化碳: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双氧水是共价化合物,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A正确;B、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B错误;C、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为,C错误;D、HF是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答案选A。
13.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 +→
B. +→
C.
D.
【答案】D
【详解】A、HCl为共价化合物,没有电子的得失,其形成过程为,A错误;
B、NaBr为离子化合物,有电子的得失,其形成过程为,B错误;
C、氟化镁为离子化合物,镁离子与两个氟离子形成离子键,两个氟离子在镁离子两侧,其形成过程为,C错误;
D、O原子和C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二氧化碳分子,所以其形成过程为,D正确;
答案选D。
14.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 )
选项
事实
推论
A
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
金属性:Na>Mg
B
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
金属性:Ca>Mg
C
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非金属性:S>C
D
H2+Cl22HCl H2+I22HI
非金属性:Cl>I
【答案】C
【详解】A、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说明Na的金属性比Mg强,A正确;
B、用对应碱的碱性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金属性:Ca>Mg,B正确;
C、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说明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亚硫酸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说明S与C的非金属性的强弱,C错误;
D、根据反应条件可判断,氯气和氢气化合比碘和氢气化合的容易,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的非金属性强,D正确;
答案选C。
15.将少量氯气通入KI溶液中,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有紫黑色固体析出 B. 形成均匀的紫红色溶液
C. 液体分层,下层紫红色 D. 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将少量氯水加入KI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l2+ 2KI ="===2KCl" + I2,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易溶于CCl4,CCl4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液体分层,下层紫红色,选C。
1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已知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X
Y
Z
W
T
A.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W
B. 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C. Y的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H2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T
【答案】B
【详解】已知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则W是S,所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是O,Z是P,Y是Si,T是As。则
A. 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W,A正确;
B.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即自然界中存在硫磺,B错误;
C. Y的单质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H2,C正确;
D. 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T,D正确。
答案选B。
17.X、Y、Z、W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X
Y
Z
W
A. 可以形成化合物ZY3
B. 非金属性:Z>Y
C. 质子数:W>Z
D. Y和W形成的单质都有较强的氧化性
【答案】B
【详解】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与Y是第二周期元素,Z与W是第三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则Y为氧元素,因此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则
A.氧和硫可以形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Y>Z,故B错误;
C.同周期自左向右质子数逐渐增大,则质子数W>Z,故C正确;
D.氧气和氯气都有较强的氧化性,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8.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性:Y>Z
B. 氢化物的沸点:X>W
C. 离子的还原性:X>W
D. 离子半径:Z>Y>X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为氯元素,X与W同主族;X为氟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为铝元素;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为钠元素。A、钠的金属性强于铝,故A错误;B、氟化氢稳定性强于氯化氢,故B正确;C、氟离子的还原性比氯离子弱,故C错误;D、三种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半径顺序为:X>Z>Y,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 46 分)
19.(1)元素O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S原子的电子式:________。
(3)原子半径比较:C______ Si。
(4)沸点比较:H2O______ H2S
【答案】(1). 二 (2). VIA (3). (4). < (5). >
【解析】
【分析】(1)根据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
(2)根据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书写;
(3)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判断;
(4)根据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判断。
【详解】(1)O元素的核电荷数是8,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IA族。
(2)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则其电子式为。
(3)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C<Si。
(4)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则沸点:H2O>H2S。
20.在、、、、、中:
(1)________和________互为同位素。
(2)________和________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________和________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4)填写下列表格:
原子组成
N中子数
A质量数
①______
②______
【答案】(1). (2). (3). (4). (5). (6). (7). 20 (8). 40
【解析】
【分析】(1)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2)根据核素的表示方法及同位素的含义判断;
(3)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元素;
(4)根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判断。
【详解】(1)63Li和73Li的质子数均是3,中子数分别是3和4,二者互为同位素;
(2)147N和146C的质量数相等均是14,但质子数不同,因此二者不能互称同位素;
(3)2311Na和2412Mg的中子数相等均是12,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4)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则3919K的中子数是39-19=20;4018Ar的质量数是40。
21.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X
Y
Z
W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X、Y两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呈碱性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Y和Z的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4)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3 (2). ⅤA (3). NH3 (4). NH3 (5). HNO3
【解析】
【分析】由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Y处于第三周期,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令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2+8+a=3a,解得a=5,则Z为P元素,故X为C、Y为N、W为S,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P元素、W为S元素。
(1)Z为P元素,处于第三周期ⅤA族;
(2)X、Y两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呈碱性的是NH3;
(3)N的最高价为+5,则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O3。
22.下表是元素剧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要求填空
(1) 元素②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在化合物中的最低负化合价为________;
(2) 元素⑤形成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3) 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①和⑦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
(4) 元素④、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
(5) 下列选项中能证明元素⑦的非金属性强于元素⑥的是________(双选)。
A.H2S的酸性弱于HCl B.S2-的还原性强于C1-
C.H2SO3的酸性强于HClO D.H2S不如HC1稳定
【答案】(1). 6 (2). -2 价 (3). (4). (5). Al(OH)3 + OH- == AlO2- + 2H2O (6). BD
【解析】(1) 元素②是氧,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合物中的最低负化合价为-2价;(2) 元素⑤形成的Al3+ 离子的结构汞意图为;(3) 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①和⑦组成的化合物HCl的形成过程:;(4) 元素④、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 + OH- == AlO2- + 2H2O 。
(5)能证明元素⑦Cl的非金属性强于元素⑥S的是A. H2S的酸性弱于HCl,不能说明Cl非金属性强,要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才行,故A错误; B.S2-的还原性强于C1-,Cl2+S2―=S+2Cl―,故B正确;C.H2SO3的酸性强于HClO,不能说明Cl非金属性强,要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才行,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H2S不如HC1稳定,故D正确;故选BD。
23.A、B、C、D、E 5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上述元素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A、B同周期,化合物AB2、DB2均是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又已知C、E的单质均可溶于NaOH溶液,且C与NaOH溶液反应可产生气体,E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
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AB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铝 (2). 硫 (3). 氯 (4). CO2+Ca(OH)2CaCO3↓+H2O (5). 2Al+2OH-+2H2O2AlO2-+3H2↑
【解析】
【分析】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上述元素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A、B同周期,化合物AB2、DB2均是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气体是CO2和SO2,因此A是C,B是O,D是S。又已知C、E的单质均可溶于NaOH溶液,且C与NaOH溶液反应可产生气体,E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所以C是Al,E是Cl,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C,B是O,C是Al,D是S,E是Cl。则
(1)C、D、E元素的名称分别是铝、硫、氯;
(2)AB2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金属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