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展开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命题人:王明辉 审题人:陈睿智 陈新 时间:2018.1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Mg:24 Al:27 Fe:56 K:39 Cu:64 Ag:108 C:12 O:16 S:32 Cl:35.5 Br:80 Ca:40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HCHO、H2和O2混合气体共20 g,放入足量的Na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8 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
A. 40% B. 33.3% C. 60% D. 36%
2.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O2通入NaAlO2溶液中:AlO+CO2+H2O===Al(OH)3↓+CO
B. Al2O3与过量氨水:Al2O3+6NH3·H2O===2Al3++6NH
C.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3++3OH-===Al(OH)3↓
D. 向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3NH
3. 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不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
A. 硫酸 B. 氯水 C. 硝酸锌 D. 溴水
4. 下列各项所述内容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
5. 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 溶液中一定含Fe2+
C. 溶液中一定含Cu2+ D.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Cu
6. 将50 mL某未知浓度的AlCl3溶液分别加到6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或60 mL 3 mol·L-1的NaOH溶液中,均能得到1.56 g Al(OH)3沉淀。则此AlCl3溶液的浓度可能是( )
A. 1 mol·L-1 B. 0.5 mol·L-1
C. 0.6 mol·L-1 D. 0.4 mol·L-1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中,NH4+、NO3-、H+、Cl-可以大量共存
② 0.1 mol•L-1的AlCl3溶液中,Na+、K+、SO42-、HCO3-可以大量共存
③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氨水,发生反应:Al3++4NH3•H2O=AlO2-+4NH4++2H2O
④ 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Ca2+、Fe2+、Cl-、NO3-一定能够大量共存
⑤ 用NaOH溶液除去铝条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AlO2-+H2O
⑥ 依据铝热反应原理,能发生反应2Al+3MgO3Mg+Al2O3
⑦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发生反应:
2SO42-+2Ba2++Al3++4OH-=2BaSO4↓+AlO2-+2H2O
⑧ 常温下,铝可溶于过量浓硝酸,也可溶于过量NaOH溶液
A. ⑤⑦ B. ②③⑤
C. ④⑤⑥ D. ②⑦⑧
8. 下列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无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
A. 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中加入CaCl2溶液
C. 在两种固体物质中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D. 分别在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9. 将100 mL 3 mol·L-1的NaOH溶液与100 mL 3 mol·L-1的AlCl3溶液按下列两种方法混合:
(1) 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AlCl3溶液中 (2) 将AlCl3溶液逐滴滴入NaOH溶液中,对上述实验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 现象相同,沉淀量相等 B. 现象相同,沉淀量不等
C. 现象不同,沉淀量相等 D. 现象不同,沉淀量不等
10. 为测定某镁铝合金样品中铝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取一定量合金,加入100 mL 0.3 mol·L-1稀硫酸,合金完全溶解,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0 mL;再加入0.2 mol·L-1NaOH溶液至沉淀质量恰好不再变化,用去350 mL NaOH溶液。则所取样品中铝的物质的量为( )
A. 0.005 mol B. 0.01 mol
C. 0.025 mol D. 0.03 mol
11.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CO2(HCl),选用饱和NaHCO3溶液
B. 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CO2气体
C. 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
D. 镁粉(铝粉),选用过量的烧碱溶液
12.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B. 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C. 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 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13. 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因果关系的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 陈述I | 陈述II | 判断 |
A | 铝制炊具最好不要盛放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液体食物 | 因为Al和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 | I对,Ⅱ对,有 |
B |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因为铝箔对熔化的铝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 I对,II对,有 |
C | 海啸使水源发生污染可用明矾进行消毒和净化 | 因为明矾水解生成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 | I对,II错,无 |
D | 铁或铝制成的槽车可以密封贮运浓硫酸或浓硝酸 | 因为铁和铝不能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 | I错,II对,无 |
14.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是由Al、(NH4)2SO4、MgCl2、FeCl2、AlCl3中的两种或几种组成,现对该混合物做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所示(气体体积数据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固体中一定没有FeCl2,可能含有AlCl3
B. 该固体中含有2.70 g Al
C. 该固体中含有6.60 g(NH4)2SO4
D. 该固体中含有4.75 g MgCl2
15. 为探索工业含铝、铁、铜合金废料的再利用,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X为稀硫酸,气体Y为氨气
B. 由溶液F获得溶质F固体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C. 使用足量稀硫酸时,试剂Z选用H2O2或适量HNO3均获得胆矾晶体
D. 操作①为过滤,操作②为蒸发结晶、洗涤、干燥
二、填空题(共5小题,55分)
16. (11分) 回答下列关于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1) 向一支装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铁元素的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 为了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含有Fe2+离子,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方案一:向一支装有该未知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氯气,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现红色,证明该未知溶液含有Fe2+离子;
方案二:向另一支装有该未知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通入氯气,溶液变为红色,证明该未知溶液含有Fe2+离子;
则请回答:①你认为哪个方案较为合理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Fe2+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在保存含有Fe2+离子的溶液时,为了防止Fe2+离子变质,经常向其中加入铁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鲜榨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鲜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的Fe2+变为棕黄色的Fe3+,则这个变色的过程中Fe2+被________;若在榨汁的时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酸性 D. 碱性.
17. (10分)粉末状样品A是由等物质的量的MgO和Al2O3与常见金属氧化物B组成的混合物。A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请完成下列问题:
(1) 金属单质C和非金属单质H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由I生成J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由F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10.7 g样品A中MgO、Al2O3和B的物质的量均为0.05 mol,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5) 若B中金属原子与氧原子的粒子数之比为2∶3,取7.10 g样品A恰好与含x mol HCl的盐酸完全反应,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8. (10分)过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商品过碳酸钠中一般都含有Na2CO3,为了测定它的纯度,取一定量的样品和盐酸反应,通过测量产生的氧气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过碳酸钠的含量。
(1) 根据下图提供的仪器装置,组装一套测定商品过碳酸钠的实验装置,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装置④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⑤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实验时,称取wg样品和过量盐酸反应后,设收集到氧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VmL,则此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不需化简)
(4) 某次实验,称取1.22g样品进行测定,实验室有50mL,100mL,150mL三种规格的量筒,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量筒进行实验。
19. (9分)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相应问题
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大约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中不是以单质金属形式存在,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二价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二价铁离子的二价铁盐,如硫酸亚铁(FeSO4)。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
(1) “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做_________剂,具有________性。
(2)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则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了验证Fe3+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 ④和⑤ B. 只有③ C. ③和④ D. ①②③
(4) 已知:氧化性Cl2>Br2>Fe3+,还原性Fe2+>Br->Cl-,则向1L 0.2mol·L-1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氯气2.24L,被氧化的粒子是________,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5分)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CO2和H2O的质量,来确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 实验步骤:
① 按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称取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C的质量和装碱石灰的U形管D的质量。
③打开活塞K1、K2,关闭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关闭活塞K1、K2,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再次称量洗气瓶C的质量和U形管D的质量。
(2) 关于该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E处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该装置,则可能导致测量结果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 若样品质量为w g,反应后C、D装置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1 g、m2 g,则混合物中Na2CO3·10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C | D | A | D | C | A | A | D | C | B | C | B | A | A | C |
二、填空题(共5小题,55分)
16. (11分)
(1) 生成红褐色沉淀 (2分) Fe(OH)3 (1分)
(2) ① 方案二 (2分) ② 2Fe2++Cl2=2Fe3++2Cl− (2分) ③ 防止Fe2+被氧化 (2分)
(3) 氧化 (1分) B (1分)
17. (10分)
(1) Al(1分) Cl2(1分)
(2) Fe3++3NH3·H2O=Fe(OH)3↓+3NH4+ (2分)
(3) AlO2-+CO2+2H2O=Al(OH)3↓+HCO3- (2分)
(4) FeO(2分)
(5) 0.26<x<0.40(2分)
18. (10分)
(1) a→g,h→e,f→d,c→b (2分)
(2)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2分) 除去氧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2分)
(3) (2分)
(4) 150mL (2分)
19. (9分)
(1) 还原 (1分) 还原(1分)
(2) Fe3++3H2OFe(OH)3(胶体)+3H+ (2分)
(3) C (1分)
(4) Fe2+ (2分) 2Fe2++Cl2=2Fe3++2Cl- (2分)
20. (15分)
(1) ① 检查装置气密性(2分)
③ 除去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2分)
④2NaHCO3Na2CO3+H2O↑+CO2↑ (2分) Na2CO3·10H2ONa2CO3+10H2O↑(2分)
(2) ① 碱石灰(2分)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影响测定结果(2分)
偏大(1分) ② ×10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