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每个选择题2分,共5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气有毒,实验室中用澄清石灰水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B. 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C. 碱石灰可以干燥氯气
D. 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详解】A.澄清石灰水的溶解度很小,Ca(OH)2的量很少,吸收的氯气很少,NaOH完全溶于水,吸收的氯气多,所以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故A错误;
B.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碱石灰为碱性干燥剂,能够与氯气发生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氯气,故C错误;
D.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所以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递变情况中,不正确的是( )
A. 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Si、P、S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 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Li、Na、K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答案】C
【详解】A.同一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Na、Mg、Al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2、3,所以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故A正确;
B.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但O、F元素除外,O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Si、P、S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为+4、+5、+6,故B正确;
C.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则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C错误;
D.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所以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大,则金属元素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则Li、Na、K的金属性依次增强,故D正确。
故选C。
3.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实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A. 无机物 B. 盐类
C. 有机物 D. 非金属单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分类法为垃圾分类;人类每日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经分类,回收,再使用并任意弃置,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属于有机物。
【详解】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其中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废纸主要是天然纤维;旧橡胶制品主要成分是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天然橡胶主要来源于三叶橡胶树,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所以塑料,橡胶,纤维均是有机物;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C。
4.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C强
将盐酸滴入放有大理石的烧杯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
比较Na与Al的金属性强弱
将金属钠放入盛有AlCl3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C
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将两块表面积相同的锌粒分别放入稀硫酸和浓硫酸中。
D
证明KCl中存在离子键
熔融状态的KCl是否导电
【答案】D
【详解】A.验证非金属性强弱,应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高氯酸,而不是盐酸,故A错误;
B.可以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比较金属性强弱,但金属钠会与AlCl3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将AlCl3溶液中的铝置换出来,不能比较Na与Al的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
C.虽然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粒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C错误;
D.共价键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出离子,因此不能导电;而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出离子,能导电,据此可以根据熔融状态的KCl是否导电判断是含有离子键,故D正确。
故选D。
5.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同时生成 n mol AB
B.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
C. 体系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D.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 B2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注意此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
【详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同时生成 n mol AB,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A项错误;
B.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项正确;
C.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所以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C项错误;
D.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 B2,都是逆反应方向,无法证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项错误;
综上,本题选B。
6.在某一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A和0.2 mol的B,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A(g)+2B(g)=C(g)+3D(g),反应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根据图中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化学反应速率为( )
A. v(A)=0.0006 mol·L-1·min-1 B. v(B)=0.006 mol·L-1·min-1
C. v(C)=0.03mol·L-1·min-1 D. v(D)=0.001 mol·L-1·min-1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10min时到达平衡,v(C)=△c/△t=0.03molL-1/10min=0.003mol·L-1·min-1
A.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速率之比,所以v(A)=v(C)=0.003 mol·L-1·min-1,故A错误;
B.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速率之比,所以v(B)=2v(C)=0.006 mol·L-1·min-1,故B正确;
C.v(C)=△c/△t=0.03molL-1/10min=0.003mol·L-1·min-1,故C错误;
D.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速率之比,所以v(D)=3v(C)=0.009mol·L-1·min-1,故D错误。
故选B。
7.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88O
B. NaOH的电子式:
C. H2O的结构式:
D.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答案】C
【详解】A.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6,所以应为,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水中有2对共用电子对,则H2O的结构式为:,故C正确;
D.甲烷的球棍模型中,中心原子C的半径大于H原子,甲烷正确的球棍模型为:,故D错误。
故选C。
8.由某气体发生装置导出的气体为甲烷、一氧化碳、氢气中的一种,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颜色无变化,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B. 在导管口点燃该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杯壁有水滴产生,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C. 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白色物质产生,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D. 若上述B、C的现象均能出现,则可判断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答案】D
【详解】A.CH4、CO、H2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故A错误;
B.三种气体燃烧火焰均呈淡蓝色,其中CH4和H2燃烧的产物都能使干燥的冷烧杯壁变模糊,有水滴生成,故B错误;
C.CO、CH4燃烧产物均能使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壁上产生白色物质,故C错误;
D.甲烷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若在火焰上方罩干燥的冷烧杯,杯壁有水滴产生,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烧杯壁上有白色物质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9.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或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加入催化剂,不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B. 太阳能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火力发电涉及到多种能量之间的转化
D.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答案】B
【详解】A.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但是对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无影响,即不改变反应热,故A正确;
B.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概括起来就是通过高温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从而将火加热成具有一定压力温度的蒸汽,然后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发电机的电磁感应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涉及到多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故C正确;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所以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D正确。
故选B。
10.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②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⑤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A. ①②⑤ B. ④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答案】B
【详解】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故①错误;
②第IA族和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不一定生成离子键,也可能生成共价键,如第IA族的H原子与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生成共价键,故②错误;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大都不是离子化合物,但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③错误;
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故④正确;
⑤物质只要含有离子键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⑤正确;
⑥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故⑥正确。
所以上述说法正确的是④⑤⑥。
故选B。
11.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烷烃的是 ( )
①CH3CH2OH②CH3(CH2)4CH3③ ④ ⑤ ⑥ ⑦C8H16 ⑧CCl4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⑤⑥⑦ C. ②④⑤ D. ④⑥⑧
【答案】C
【解析】
【分析】凡是符合CnH2n+2的烃均为烷烃,据此答题。
【详解】①CH3CH2OH含有羟基属于醇,故①错误;
②CH3(CH2)4CH3属于烷烃,故②正确;
③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烃,故③错误;
④属于烷烃,故④正确;
⑤属于烷烃,故⑤正确;
⑥属于环烷烃,不属于烷烃,故⑥错误。
所以属于烷烃是②④⑤。
故选C。
1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①MgCl2 ②Na2O2 ③NaOH ④NH4Cl ⑤CO2 ⑥H2O2 ⑦N2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答案】A
【详解】①MgCl2只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②Na2O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NaOH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④NH4Cl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⑤CO2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⑥H2O2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⑦N2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单质。
所以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②③④。
故选A。
13.2018年11月在法国凡尔赛召开了国际计量大会,会议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修改为“1摩尔包含6.02214076×1023个基本单元,这一常数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为mol-1”。若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新定义中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不确定度被消除
B. 标准状况下,22.4LCH3Cl含有5NA个原子
C. 117号元素符号为Ts,其氢化物H293Ts含有中子数为176NA
D. 16gCH4中含有4NA个C-H键
【答案】C
【详解】A.根据新定义,NA就是具体的6.02214076×1023个基本单元,不确定度被消除,故A正确;
B.标况下22.4LCH3Cl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1molCH3Cl中含5mol原子,故1molCH3Cl中含5mol原子即5NA个,故B正确;
C.未说明氢化物H293Ts的具体质量,无法计算含有的中子数,故C错误;
D.lmol甲烷分子含有4molC-H键,l6 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4molC-H键,即4NA个,故D正确。
故选C。
14.无机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四个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等,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反应类型与无机反应截然不同,当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A. CH2Cl2+Br2CHBrCl2+HBr
B. CH3OH+HCl → CH3Cl+H2O
C. 2Na+2H2O2NaOH+H2↑
D. CH3—CH2—Br+H2OCH3—CH2—OH+HBr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的特征是CH2Cl2中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代替,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的特征是CH3OH中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不是有机反应,更不是取代反应,故C正确;
D.该反应的特征是CH3CH2Br中的溴原子被羟基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实验装置用加热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和硫酸铜晶体,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硫
B. 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水稀释
C. 过滤出稀释后混合物中的不溶物
D. 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后冷却结晶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错误;B.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浓硫酸,所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加入到水中并及时搅拌,故正确;C.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错误;D.将溶液加热蒸发应使用蒸发皿,不是坩埚,故错误。故答案为B。
1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物理量
B.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C.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D.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反应温度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C
【详解】A.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则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A正确;
B.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如火药爆炸、食物腐败,故B正确;
C.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故C错误;
D.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提高反应物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越快,故D正确。
故选C。
17.下列化学式不能只表示一种物质是( )
A. C2H6 B. CH2Cl2 C. C4H10 D. CHCl3
【答案】C
【详解】A.C2H6只有一种结构,无同分异构体,故A不选;
B.CH2Cl2只有一种结构,无同分异构体,故B不选;
C.C4H10由两种结构,正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异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3,碳链不同,分子式相同,则为同分异构体,可表示两种物质,故C选;
D.CHCl3只有一种结构,无同分异构体,故D不选。
故选C。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电池负极被氧化
B. 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
C. 在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向正极区域移动
D.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答案】B
【详解】A.原电池负极上失电子而被氧化,故A正确;
B.只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并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故B错误;
C.原电池放电时,正极上聚集大量电子,根据异性相吸可知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区域移动,故C正确;
D.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D正确。
故选B。
19.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 > HI
B. 0.1 mol·L-1溶液的pH:NaOH > LiOH
C. 向Na2SO3溶液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D. 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Mg更剧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则稳定性HBr>HI,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项不选;B.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氢氧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碱性NaOH>LiOH,则同浓度的两种溶液,NaOH溶液的pH较大,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项不选;C.Na2SO3与盐酸反应生成SO2,能够证明酸性:HCl>H2SO3,不能体现元素周期律,C项选;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因此Mg比Al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更剧烈,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项不选;答案选C。
20.实验室利用锌粒和1mol/L的盐酸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 将1mol/L的盐酸改为1mol/L硫酸 B. 将锌粒改为锌粉
C. 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D. 加入NaCl溶液
【答案】D
【详解】A.将1mol/L的盐酸改为1mol/L硫酸,增大了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故A不选;
B.将锌粒改为锌粉,增大了锌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B不选;
C.锌与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少量的铜,构成铜锌原电池,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故C不选;
D.加入NaCl溶液,钠离子和氯离子不参与锌与氢离子的反应,而原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故D选。
故选D。
21.如图是收集气体的装置,由b端进气,能收集的气体是( )
A. CH4 B. NO C. CO D. SO2
【答案】A
【解析】
【分析】若由b端进气a端出气,说明收集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且常温下和空气中氧气不反应,据此答题。
【详解】A.C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小于29,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适宜用该装置收集,由b端进气,故A正确;
B.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与空气接近,且NO会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不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与空气接近,不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SO2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大于29,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适宜用该装置收集,由a端进气,故D错误。
故选A。
22.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
A. 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
B. 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 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
D. 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给信息知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则W为氮元素;结合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X为氧元素,Y为硫元素,Z为氯元素。A、非金属性:O>Cl>S,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S,A正确;B、同主族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高氯酸的酸性一定强于硫酸,其它含氧酸则不一定,B错误;C、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形成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O2—还原性弱于S2—,C错误;D、氯气中氯元素为0价,是氯元素的中间价态,在化学反应中既可表现氧化性又能表现还原性,D错误。答案选A。
23. 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同位素,它的位置在第7周期IVA族,称为类铅。关于它的性质,预测错误的是( )
A.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
B. 它的金属性比铅强
C. 它具有+2、+4价
D. 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在第7周期IVA族。A、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正确;B、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故它的金属性比铅强,正确;C、该元素在第7周期IVA族,它具有+2、+4价,正确;D、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减弱,碳酸为弱酸,故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可能是强酸,错误。
24.燃烧法是测定有机物分子式的一种重要方法。完全燃烧0.2mol某烃后,测得生成17.92L(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生成18g水,则该烃的分子式为( )
A. C2H6 B. C3H8 C. C4H10 D. C8H18
【答案】C
【详解】生成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7.92L,则0.2mol烃中含碳元素的物质的质量为n(C)==0.8mol,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则0.2mol烃中含氢元素的物质的质量为n(H)=×2=2mol,则1mol烃中n(C)=0.8mol×5=4mol,n(H)=2mol×5=10mol,则该烃的分子式为C4H10。
故选C。
25.已知M为质量数为27,中子数为14的元素形成的单质,则下列物质不能与M反应的是( )
A. 浓硝酸 B. NaOH溶液 C. Fe3O4 D. MgO
【答案】D
【详解】已知M为质量数为27,中子数为14,则质子数=27-14=13,即M为Al。
A.常温条件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在加热条件下,铝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二氧化氮和水,故A不选;
B.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B不选;
C.在高温条件下,铝与四氧化三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故C不选;
D.Mg的活泼性大于Al,Al与MgO不反应,故D选。
故选D。
第II卷(共50分)
26.(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
(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______ 是负极,发生______(氧化、还原) 反应 ,______ 是正极 ,该极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原电池的内电路中,硫酸根离子移向_________(正、负)极。
(4)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⑤ (2). Fe (3). 氧化 (4). Cu (5). 有气泡产生 (6). 负 (7). Fe+H2SO4= FeSO4+ H2↑
【详解】(1)①中没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①错误;
②没有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②错误;
③酒精为非电解质溶液,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错③误;
④电极材料相同,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④错误;
⑤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构成原电池,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⑤。
(2)该装置中,铁易失电子而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氢气,所以有气泡生成,故答案为:氧化,Cu,有气泡产生。
(3)原电池内电路中,硫酸根是阴离子,阴离子移向负极,故答案为:负。
(4)该原电池中,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电池反应式为:Fe+H2SO4=FeSO4+H2↑,故答案为:Fe+H2SO4=FeSO4+H2↑。
27.已知A、B、C、D、E是短周期的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核外电子数为零;C、D、E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可以两两反应;A与C同主族;B与E同主族;E的单质为淡黄色晶体,易溶于二硫化碳。
(1)请写出A、E元素的名称:A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画出C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C、D、E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答案】(1). 氢 (2). 硫 (3). (4). Al(OH)3 +NaOH= Na [Al(OH)4] (5). 离子键、共价键 (6). Na Al S O
【解析】
【分析】A、B、C、D、E是短周期的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核外电子数为零,则A应为H元素;A与C同主族,则C为Na元素;E的单质为黄色晶体,易溶于二硫化碳,则E为S元素,B与E同主族,则B为O元素;C、D、E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可以两两反应,则D为Al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根据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
【详解】由分析可知: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E为S元素。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H元素,E为S元素,故答案为:氢;硫。
(2)C为Na元素,对应的钠离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3)C为Na元素,D为Al元素,C、D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是NaOH、Al(OH)3,Al(OH)3具有两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H)4]-,反应的方程式为Al(OH)3+NaOH= Na [Al(OH)4],故答案为:Al(OH)3+NaOH= Na [Al(OH)4]。
(4)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OH,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其中OH-离子中O与H原子之间为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
(5)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半径逐渐减小,所以O、Na、Al、S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Na>Al>S>O,故答案为:Na Al S O。
28.下列各组粒子,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填编号,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
① 16O2和18O3 ②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
③H D T ④⑤正丁烷和异丁烷
【答案】(1). ③ (2). ① (3). ⑤ (4). ④
【详解】①16O2和18O3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②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若为分子或离子,则不是同位素;
③H、D、T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④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
⑤正丁烷和异丁烷具有相同分子式,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故答案为③、①、⑤、④。
29.实验室里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好装置,装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装置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为___________,盛放二氧化锰的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处盛有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处盛放的试剂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_____(填A或D)处酒精灯。
【答案】(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分液漏斗 (3). 圆底烧瓶 (4). 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5).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6). 浓硫酸 (7). 干燥氯气( 除水) (8). Cl2+2OH-==Cl-+ClO-+H2O (9). D
【解析】
【分析】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铜反应的氯气应该是纯净干燥的,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氯气有毒,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据此答题。
【详解】(1)根据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气体制备和气体除杂、性质验证的实验要求装置气密性完好,连接好装置,装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根据仪器的构造,装置A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盛放二氧化锰的仪器为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3)烧瓶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4)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由于和铜反应的氯气应该是纯净干燥的,所以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5)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由于和铜反应的氯气应该是纯净干燥的,所以通过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干燥氯气,故答案为:浓硫酸,干燥氯气(除水)。
(6)氯气是有毒的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尾气处理装置,可用氢氧化钠吸收多余的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故答案为:2OH-+Cl2=Cl-+ClO-+H2O。
(7)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D处酒精灯,以防止倒吸,故答案为:D。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每个选择题2分,共5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气有毒,实验室中用澄清石灰水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B. 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C. 碱石灰可以干燥氯气
D. 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详解】A.澄清石灰水的溶解度很小,Ca(OH)2的量很少,吸收的氯气很少,NaOH完全溶于水,吸收的氯气多,所以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故A错误;
B.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碱石灰为碱性干燥剂,能够与氯气发生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氯气,故C错误;
D.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所以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递变情况中,不正确的是( )
A. 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Si、P、S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 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Li、Na、K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答案】C
【详解】A.同一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Na、Mg、Al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2、3,所以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故A正确;
B.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但O、F元素除外,O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Si、P、S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为+4、+5、+6,故B正确;
C.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则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C错误;
D.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所以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大,则金属元素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则Li、Na、K的金属性依次增强,故D正确。
故选C。
3.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实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A. 无机物 B. 盐类
C. 有机物 D. 非金属单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分类法为垃圾分类;人类每日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经分类,回收,再使用并任意弃置,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属于有机物。
【详解】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其中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废纸主要是天然纤维;旧橡胶制品主要成分是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天然橡胶主要来源于三叶橡胶树,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所以塑料,橡胶,纤维均是有机物;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C。
4.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C强
将盐酸滴入放有大理石的烧杯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
比较Na与Al的金属性强弱
将金属钠放入盛有AlCl3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C
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将两块表面积相同的锌粒分别放入稀硫酸和浓硫酸中。
D
证明KCl中存在离子键
熔融状态的KCl是否导电
【答案】D
【详解】A.验证非金属性强弱,应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高氯酸,而不是盐酸,故A错误;
B.可以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比较金属性强弱,但金属钠会与AlCl3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将AlCl3溶液中的铝置换出来,不能比较Na与Al的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
C.虽然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粒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C错误;
D.共价键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出离子,因此不能导电;而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出离子,能导电,据此可以根据熔融状态的KCl是否导电判断是含有离子键,故D正确。
故选D。
5.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同时生成 n mol AB
B.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
C. 体系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D.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 B2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注意此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
【详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同时生成 n mol AB,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A项错误;
B.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项正确;
C.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所以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C项错误;
D.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 B2,都是逆反应方向,无法证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项错误;
综上,本题选B。
6.在某一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A和0.2 mol的B,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A(g)+2B(g)=C(g)+3D(g),反应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根据图中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化学反应速率为( )
A. v(A)=0.0006 mol·L-1·min-1 B. v(B)=0.006 mol·L-1·min-1
C. v(C)=0.03mol·L-1·min-1 D. v(D)=0.001 mol·L-1·min-1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10min时到达平衡,v(C)=△c/△t=0.03molL-1/10min=0.003mol·L-1·min-1
A.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速率之比,所以v(A)=v(C)=0.003 mol·L-1·min-1,故A错误;
B.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速率之比,所以v(B)=2v(C)=0.006 mol·L-1·min-1,故B正确;
C.v(C)=△c/△t=0.03molL-1/10min=0.003mol·L-1·min-1,故C错误;
D.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速率之比,所以v(D)=3v(C)=0.009mol·L-1·min-1,故D错误。
故选B。
7.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88O
B. NaOH的电子式:
C. H2O的结构式:
D.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答案】C
【详解】A.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6,所以应为,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水中有2对共用电子对,则H2O的结构式为:,故C正确;
D.甲烷的球棍模型中,中心原子C的半径大于H原子,甲烷正确的球棍模型为:,故D错误。
故选C。
8.由某气体发生装置导出的气体为甲烷、一氧化碳、氢气中的一种,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颜色无变化,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B. 在导管口点燃该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杯壁有水滴产生,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C. 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白色物质产生,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D. 若上述B、C的现象均能出现,则可判断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答案】D
【详解】A.CH4、CO、H2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故A错误;
B.三种气体燃烧火焰均呈淡蓝色,其中CH4和H2燃烧的产物都能使干燥的冷烧杯壁变模糊,有水滴生成,故B错误;
C.CO、CH4燃烧产物均能使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壁上产生白色物质,故C错误;
D.甲烷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若在火焰上方罩干燥的冷烧杯,杯壁有水滴产生,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烧杯壁上有白色物质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9.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或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加入催化剂,不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B. 太阳能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火力发电涉及到多种能量之间的转化
D.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答案】B
【详解】A.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但是对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无影响,即不改变反应热,故A正确;
B.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概括起来就是通过高温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从而将火加热成具有一定压力温度的蒸汽,然后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发电机的电磁感应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涉及到多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故C正确;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所以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D正确。
故选B。
10.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②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⑤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A. ①②⑤ B. ④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答案】B
【详解】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故①错误;
②第IA族和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不一定生成离子键,也可能生成共价键,如第IA族的H原子与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生成共价键,故②错误;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大都不是离子化合物,但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③错误;
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故④正确;
⑤物质只要含有离子键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⑤正确;
⑥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故⑥正确。
所以上述说法正确的是④⑤⑥。
故选B。
11.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烷烃的是 ( )
①CH3CH2OH②CH3(CH2)4CH3③ ④ ⑤ ⑥ ⑦C8H16 ⑧CCl4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⑤⑥⑦ C. ②④⑤ D. ④⑥⑧
【答案】C
【解析】
【分析】凡是符合CnH2n+2的烃均为烷烃,据此答题。
【详解】①CH3CH2OH含有羟基属于醇,故①错误;
②CH3(CH2)4CH3属于烷烃,故②正确;
③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烃,故③错误;
④属于烷烃,故④正确;
⑤属于烷烃,故⑤正确;
⑥属于环烷烃,不属于烷烃,故⑥错误。
所以属于烷烃是②④⑤。
故选C。
1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①MgCl2 ②Na2O2 ③NaOH ④NH4Cl ⑤CO2 ⑥H2O2 ⑦N2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答案】A
【详解】①MgCl2只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②Na2O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NaOH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④NH4Cl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⑤CO2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⑥H2O2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⑦N2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单质。
所以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②③④。
故选A。
13.2018年11月在法国凡尔赛召开了国际计量大会,会议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修改为“1摩尔包含6.02214076×1023个基本单元,这一常数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为mol-1”。若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新定义中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不确定度被消除
B. 标准状况下,22.4LCH3Cl含有5NA个原子
C. 117号元素符号为Ts,其氢化物H293Ts含有中子数为176NA
D. 16gCH4中含有4NA个C-H键
【答案】C
【详解】A.根据新定义,NA就是具体的6.02214076×1023个基本单元,不确定度被消除,故A正确;
B.标况下22.4LCH3Cl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1molCH3Cl中含5mol原子,故1molCH3Cl中含5mol原子即5NA个,故B正确;
C.未说明氢化物H293Ts的具体质量,无法计算含有的中子数,故C错误;
D.lmol甲烷分子含有4molC-H键,l6 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4molC-H键,即4NA个,故D正确。
故选C。
14.无机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四个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等,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反应类型与无机反应截然不同,当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A. CH2Cl2+Br2CHBrCl2+HBr
B. CH3OH+HCl → CH3Cl+H2O
C. 2Na+2H2O2NaOH+H2↑
D. CH3—CH2—Br+H2OCH3—CH2—OH+HBr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的特征是CH2Cl2中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代替,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的特征是CH3OH中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不是有机反应,更不是取代反应,故C正确;
D.该反应的特征是CH3CH2Br中的溴原子被羟基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实验装置用加热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和硫酸铜晶体,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硫
B. 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水稀释
C. 过滤出稀释后混合物中的不溶物
D. 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后冷却结晶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错误;B.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浓硫酸,所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加入到水中并及时搅拌,故正确;C.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错误;D.将溶液加热蒸发应使用蒸发皿,不是坩埚,故错误。故答案为B。
1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物理量
B.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C.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D.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反应温度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C
【详解】A.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则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A正确;
B.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如火药爆炸、食物腐败,故B正确;
C.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故C错误;
D.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提高反应物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越快,故D正确。
故选C。
17.下列化学式不能只表示一种物质是( )
A. C2H6 B. CH2Cl2 C. C4H10 D. CHCl3
【答案】C
【详解】A.C2H6只有一种结构,无同分异构体,故A不选;
B.CH2Cl2只有一种结构,无同分异构体,故B不选;
C.C4H10由两种结构,正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异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3,碳链不同,分子式相同,则为同分异构体,可表示两种物质,故C选;
D.CHCl3只有一种结构,无同分异构体,故D不选。
故选C。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电池负极被氧化
B. 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
C. 在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向正极区域移动
D.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答案】B
【详解】A.原电池负极上失电子而被氧化,故A正确;
B.只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并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故B错误;
C.原电池放电时,正极上聚集大量电子,根据异性相吸可知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区域移动,故C正确;
D.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D正确。
故选B。
19.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 > HI
B. 0.1 mol·L-1溶液的pH:NaOH > LiOH
C. 向Na2SO3溶液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D. 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Mg更剧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则稳定性HBr>HI,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项不选;B.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氢氧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碱性NaOH>LiOH,则同浓度的两种溶液,NaOH溶液的pH较大,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项不选;C.Na2SO3与盐酸反应生成SO2,能够证明酸性:HCl>H2SO3,不能体现元素周期律,C项选;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因此Mg比Al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更剧烈,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项不选;答案选C。
20.实验室利用锌粒和1mol/L的盐酸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 将1mol/L的盐酸改为1mol/L硫酸 B. 将锌粒改为锌粉
C. 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D. 加入NaCl溶液
【答案】D
【详解】A.将1mol/L的盐酸改为1mol/L硫酸,增大了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故A不选;
B.将锌粒改为锌粉,增大了锌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B不选;
C.锌与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少量的铜,构成铜锌原电池,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故C不选;
D.加入NaCl溶液,钠离子和氯离子不参与锌与氢离子的反应,而原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故D选。
故选D。
21.如图是收集气体的装置,由b端进气,能收集的气体是( )
A. CH4 B. NO C. CO D. SO2
【答案】A
【解析】
【分析】若由b端进气a端出气,说明收集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且常温下和空气中氧气不反应,据此答题。
【详解】A.C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小于29,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适宜用该装置收集,由b端进气,故A正确;
B.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与空气接近,且NO会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不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与空气接近,不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SO2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大于29,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适宜用该装置收集,由a端进气,故D错误。
故选A。
22.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
A. 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
B. 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 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
D. 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给信息知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则W为氮元素;结合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X为氧元素,Y为硫元素,Z为氯元素。A、非金属性:O>Cl>S,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S,A正确;B、同主族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高氯酸的酸性一定强于硫酸,其它含氧酸则不一定,B错误;C、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形成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O2—还原性弱于S2—,C错误;D、氯气中氯元素为0价,是氯元素的中间价态,在化学反应中既可表现氧化性又能表现还原性,D错误。答案选A。
23. 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同位素,它的位置在第7周期IVA族,称为类铅。关于它的性质,预测错误的是( )
A.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
B. 它的金属性比铅强
C. 它具有+2、+4价
D. 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在第7周期IVA族。A、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正确;B、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故它的金属性比铅强,正确;C、该元素在第7周期IVA族,它具有+2、+4价,正确;D、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减弱,碳酸为弱酸,故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可能是强酸,错误。
24.燃烧法是测定有机物分子式的一种重要方法。完全燃烧0.2mol某烃后,测得生成17.92L(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生成18g水,则该烃的分子式为( )
A. C2H6 B. C3H8 C. C4H10 D. C8H18
【答案】C
【详解】生成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7.92L,则0.2mol烃中含碳元素的物质的质量为n(C)==0.8mol,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则0.2mol烃中含氢元素的物质的质量为n(H)=×2=2mol,则1mol烃中n(C)=0.8mol×5=4mol,n(H)=2mol×5=10mol,则该烃的分子式为C4H10。
故选C。
25.已知M为质量数为27,中子数为14的元素形成的单质,则下列物质不能与M反应的是( )
A. 浓硝酸 B. NaOH溶液 C. Fe3O4 D. MgO
【答案】D
【详解】已知M为质量数为27,中子数为14,则质子数=27-14=13,即M为Al。
A.常温条件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在加热条件下,铝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二氧化氮和水,故A不选;
B.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B不选;
C.在高温条件下,铝与四氧化三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故C不选;
D.Mg的活泼性大于Al,Al与MgO不反应,故D选。
故选D。
第II卷(共50分)
26.(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
(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______ 是负极,发生______(氧化、还原) 反应 ,______ 是正极 ,该极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原电池的内电路中,硫酸根离子移向_________(正、负)极。
(4)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⑤ (2). Fe (3). 氧化 (4). Cu (5). 有气泡产生 (6). 负 (7). Fe+H2SO4= FeSO4+ H2↑
【详解】(1)①中没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①错误;
②没有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②错误;
③酒精为非电解质溶液,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错③误;
④电极材料相同,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④错误;
⑤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构成原电池,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⑤。
(2)该装置中,铁易失电子而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氢气,所以有气泡生成,故答案为:氧化,Cu,有气泡产生。
(3)原电池内电路中,硫酸根是阴离子,阴离子移向负极,故答案为:负。
(4)该原电池中,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电池反应式为:Fe+H2SO4=FeSO4+H2↑,故答案为:Fe+H2SO4=FeSO4+H2↑。
27.已知A、B、C、D、E是短周期的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核外电子数为零;C、D、E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可以两两反应;A与C同主族;B与E同主族;E的单质为淡黄色晶体,易溶于二硫化碳。
(1)请写出A、E元素的名称:A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画出C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C、D、E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答案】(1). 氢 (2). 硫 (3). (4). Al(OH)3 +NaOH= Na [Al(OH)4] (5). 离子键、共价键 (6). Na Al S O
【解析】
【分析】A、B、C、D、E是短周期的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核外电子数为零,则A应为H元素;A与C同主族,则C为Na元素;E的单质为黄色晶体,易溶于二硫化碳,则E为S元素,B与E同主族,则B为O元素;C、D、E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可以两两反应,则D为Al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根据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
【详解】由分析可知: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E为S元素。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H元素,E为S元素,故答案为:氢;硫。
(2)C为Na元素,对应的钠离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3)C为Na元素,D为Al元素,C、D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是NaOH、Al(OH)3,Al(OH)3具有两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H)4]-,反应的方程式为Al(OH)3+NaOH= Na [Al(OH)4],故答案为:Al(OH)3+NaOH= Na [Al(OH)4]。
(4)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OH,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其中OH-离子中O与H原子之间为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
(5)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半径逐渐减小,所以O、Na、Al、S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Na>Al>S>O,故答案为:Na Al S O。
28.下列各组粒子,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填编号,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
① 16O2和18O3 ②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
③H D T ④⑤正丁烷和异丁烷
【答案】(1). ③ (2). ① (3). ⑤ (4). ④
【详解】①16O2和18O3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②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若为分子或离子,则不是同位素;
③H、D、T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④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
⑤正丁烷和异丁烷具有相同分子式,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故答案为③、①、⑤、④。
29.实验室里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好装置,装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装置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为___________,盛放二氧化锰的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处盛有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处盛放的试剂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_____(填A或D)处酒精灯。
【答案】(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分液漏斗 (3). 圆底烧瓶 (4). 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5).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6). 浓硫酸 (7). 干燥氯气( 除水) (8). Cl2+2OH-==Cl-+ClO-+H2O (9). D
【解析】
【分析】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铜反应的氯气应该是纯净干燥的,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氯气有毒,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据此答题。
【详解】(1)根据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气体制备和气体除杂、性质验证的实验要求装置气密性完好,连接好装置,装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根据仪器的构造,装置A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盛放二氧化锰的仪器为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3)烧瓶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4)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由于和铜反应的氯气应该是纯净干燥的,所以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5)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由于和铜反应的氯气应该是纯净干燥的,所以通过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干燥氯气,故答案为:浓硫酸,干燥氯气(除水)。
(6)氯气是有毒的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尾气处理装置,可用氢氧化钠吸收多余的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故答案为:2OH-+Cl2=Cl-+ClO-+H2O。
(7)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D处酒精灯,以防止倒吸,故答案为:D。
相关资料
更多